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2025 (15)
時間,帶不走永恒的傷痛;曆史,抹不掉侵略的痕跡。
今年是“九一八事變”91周年,鋪開曆史的畫卷:當年的硝煙彌漫,化作了今天的靜默無言,當年的風起雲湧,化作了今天的海枯石爛。烈士們的臂膀依然堅強地背負著鮮紅的旗幟,他們的眼眸一直飽含著未幹的血淚。
放眼今朝,在廣袤無垠的中華土地上,鋼筋水泥鑄就的摩登都市,這裏也曾傷痕累累。
1931年9月18日,日軍蓄意製造柳條湖事件的現場,即“九一八事變”的開始。關東軍進攻中國軍隊駐地沈陽北大營,“九一八事變”由此爆發。
坐落在沈陽柳條湖附近的“九一八”曆史博物館前的廣場上,矗立著一座高達18米的殘曆碑,石刻的日曆翻頁永久地定格在1931年9月18日。
這是一個需要我國人永遠銘記的日子。一場“一夜之間發生的戰爭”,給擁有幾千年輝煌曆史的泱泱大國刻下了山河淪喪的恥辱;同時,也見證了不願做亡國奴的中華兒女憤然覺醒,英勇還擊。
“九一八”曆史博物館前廣場上的殘曆碑(新舊照對比)
1931年9月19日,日軍侵占沈陽市政公所。
“九一八事變”,入侵沈陽的日軍士兵。
“九一八事變”期間戒備森嚴的沈陽城。
“九·一八”事變期間,日軍在沈陽等地肆意燒、殺、淫、掠,犯下滔天罪行。
“九一八事變”,日本鬼子殘殺無數中國平民百姓。
“九一八事變”,日本鬼子殘殺無數中國平民百姓。
柳條湖邊爆炸響,沈陽城頭炮聲隆。崢嶸歲月裏,一腔熱血鑄英魂,血染風采裏,鐵骨錚錚書青春。
“高粱葉子青又青,九月十八來了日本兵; 先占火藥庫,後占北大營,殺人放火真是凶。我國軍隊好幾十萬,恭恭敬敬讓出了沈陽城......”流傳東北的民間歌曲《新編九一八小調》這樣唱道。
然而,現實比歌詞裏唱得更慘......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炸現場。1931年9月18日夜10時20分,日本關東軍自行炸毀沈陽北部柳條湖的鐵軌,反誣中國。
1931年“九一八事變”,沈陽城內,準備進行街巷戰的日軍裝甲車隊。
九一八事變後,北平、上海等學生在南京國民政府門口示威
1931年9月19日,日軍在占領的沈陽兵工廠門前戒備森嚴。
日軍裝甲車行駛在沈陽大街上
“九一八事變”後,中國掀起抗日熱潮,民主人士紛紛響應,宋慶齡在會上發言
“九一八事變”後,上海街頭的抗日標語
1931年9月19日清晨,日本關東軍占領中國遼寧省政府。
1931年9月19日淩晨,日軍在沈陽外攘門上向我國軍隊進攻。
1931年9月28日,南京、上海的學生在南京國民政府門前集會示威,要求國民黨出兵抗日。
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發表《我國共產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暴占領東三省事件宣言》。
1931年9月19日淩晨,日軍炮轟東北軍駐地北大營3小時後,有準備的日軍步兵衝進北大營。
1931年9月19日,日軍軍列急速向沈陽運兵。
9月24日,上海學生赴京請願開始,要求抗日之學生運動,迅速在南京成風氣雲湧之勢。
感到危機感的關東軍不斷提出抗議,但張學良並不願意妥協。因此日軍石原莞爾、板垣征四郎等人決定發動戰爭來奪得主導權。(圖為九一八前後被日本軍人抓到的中國人,東北南滿鐵路)
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關東軍虎石台獨立守備隊第2營第3連離開原駐地虎石台兵營,沿南滿鐵路向南行進。夜22時20分左右中國人屍體放在現場,作為東北軍破壞鐵路的證據,誣稱中國軍隊破壞鐵路並襲擊日守備隊。(圖為偽滿新京警察署出動警力鎮壓東北民眾)
日軍在破碎的枕木、軍帽、槍支等假證據前留影
1931年9月18日事變發生當夜,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公署中將參謀長榮臻根據張學良之命,命令東北軍“不準抵抗,不準動,把槍放到庫房裏,挺著死,大家成仁,為國犧牲”。(圖為1931年9月6日張學良不抵抗電文)
日軍占領吉林市
日偽軍警大肆搜捕抗日誌士
1931年9月21日東北邊防軍駐吉林省副司令長官公署參謀長熙洽率部投敵,日軍第2師主力占領吉林。(圖為1931年9月,日軍到達滿洲的一個小鎮)
黑龍江省政府代主席兼代東北邊防軍駐江副司令長官馬占山指揮3個旅,5個團共1.6萬餘人進行頑強抵抗,戰至11月18日,終因實力不濟而棄守省城齊齊哈爾,撤往克山、海倫。1931年11月19日日軍攻陷齊齊哈爾。(圖為“九一八”事變後,沈陽全城被日軍占領)
1931年10月8日,關東軍派出12架轟炸機空襲錦州。對此,南次郎陸軍大臣依然對若槻禮次郎首相聲稱“由於受到中國軍隊的防空炮火攻擊,才不得已采取自衛行動”。(圖為日軍占領吉林市)
被日軍占領的中國村莊內每家必須掛日本國旗
日軍占領吉林東北軍軍械廠
1931年9月,被日軍解除武裝的中國士兵。
日本關東軍為控製東北金融,於1932年6月11日成立的偽滿中央銀行總行。
日本在淪陷區有計劃地栽種罌粟,並就近銷售,毒化中國人。(圖為日軍統治下的“安東區鴉片專賣公署”,公然進行鴉片專賣)
1938年,日寇為炫耀侵華罪行建成的所謂“柳條湖事件”標杆與爆破地點“紀念碑”
918事變後,蔣介石在中央大學大禮堂向國民政府參議院發表演講。
1931年9月19日,日軍掠奪東北軍的裝備。
1932年9月15日,日本關東軍司令官武藤信義(左)與偽滿洲國國務總理鄭孝胥(右)簽訂《日滿議定書》。中國東北淪為日本的殖民地。圖為《日滿議定書》簽字現場。
日本侵占東北14年間掠走煤炭2億4千萬噸,生鐵1千2百萬噸,糧食2億2千8百萬噸,木材1億立方米。(圖為日軍將在東北掠奪的物資運往日本)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軍屠殺的中國民眾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中國共產黨於1931年9月20日發表了《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東三省宣言》。193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做出了《關於日本帝國主義武裝占據滿洲與目前黨的緊急任務的決議》,號召東北人民開展遊擊戰爭,打擊侵略者。在此後的14年間,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東北抗聯以挽救民族危亡為己任,英勇戰鬥,前仆後繼,有力地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氣焰,為光複東北、取得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據統計,東北抗日聯軍對日作戰次數10餘萬次,牽製76萬日軍,消滅侵略者18萬,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紀念“九一八”是為了不忘國恥,是為了不忘落後就要挨打的曆史教訓,是為了堅定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信念。
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感動,總有一種精神催我們前行。曆史老人依舊在前行,我們依舊需要努力,隻是為了那段不容忘卻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