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在國內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複製
正文
見到友人侍妾,蘇軾感動不已,寫下一首詞,最後7個字被無數人當成座右銘
(2022-08-24 09:26:50)
下一個
來源:詩詞世界
幾乎每一個中國人,都會在人生的某個時刻與蘇軾相遇。
而詩詞君最難忘的當屬:此心安處是吾鄉。隻看了一眼,便在心裏生根發芽。
這是一句宋詞,出自蘇軾的《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王定國歌兒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麗,善應對,家世住京師。定國南遷歸,餘問柔:“廣南風土, 應是不好?”柔對曰:“此心安處,便是吾鄉。”因為綴詞雲。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裏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這一年,蘇軾被調任湖州知州,按照慣例,他給宋神宗上了一道謝表——《湖州謝表》。
這還不夠,他們還翻看蘇軾之前的表文詩作,真發現了許多“問題”。
他們上書給皇帝,檢舉蘇軾“愚弄朝廷,妄自尊大”、“包藏禍心”,又諷刺政府,莽撞無禮,對皇帝不忠。
禦史台中有柏樹,野烏鴉數千棲居其上,故禦史台又稱為“烏台”。
大約了二十多個朋友,因為“烏台詩案”的影響,受到不同程度的牽連。
牽連最嚴重的是蘇軾的朋友王詵、弟弟蘇轍和朋友王定國。
王詵連降兩級,被停職,如果不是有駙馬的身份,也逃不過牢獄之災。
在蘇軾所有被牽連的朋友中,王定國貶得最遠,受到的責罰是最重的。
兩人誌趣相投,在徐州時,就曾一起作詩、飲酒、遊山玩水,一度傳為士人佳話。
王定國定案後,家中的歌女姬妾盡數散去,人人避之不及。
是啊,此去嶺南,長路漫漫不說,嶺南多瘴氣,被視蠻荒之地,誰不怕呢!
隻有一個叫柔奴的歌女,願意陪同王定國前往貶所嶺南。
在黃州,他最掛念的人,就是王定國,可他太愧疚,不敢和王定國寫信。
王定國主動寄來了書信,告訴蘇軾:工作都是一些雜事,能勝任,下班了,就喝酒自娛,過得不錯。
蘇軾十分感動,此刻,他才向好友傾吐了內心的愧疚之情:
但知識數十人,緣我得罪,而定國為某所累尤深,流落荒服,親愛隔闊,每念至此,覺心肺間便有湯火芒刺。
今得來教,既不見棄絕,而能以道自遣,無絲發蒂介,然後知定國為可人,而不肖他日,猶得以衰顏白發,廁賓客之末也,幸甚,幸甚。
想當初,王定國錦衣玉食的士人,而今卻在蠻荒之地受苦,蘇軾的心像被煮一樣難過。
在宴席上,蘇軾見到了王定國的侍妾柔奴,她眼含笑意,淡定從容。
王定國讓柔奴給蘇軾勸酒,望著這個柔和的女子,蘇軾問道:嶺南的生活應該不大好過吧?
在嶺南三年,王定國的兩個兒子,一個死在貶所,一個死在家裏,王定國本人也差點病死。
蘇軾帶給他們災難,王定國和柔奴不僅沒有責怪他,還願意和他交朋友。
看著麵前從容的女子,一旁是笑意吟吟的好友,蘇軾百感交集,揮筆寫下這首《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裏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我真是羨慕王定國呀,他豐神俊朗,就連上天也憐惜他,贈予他一個溫柔美麗的女子。
柔奴的笑容柔美,歌聲飛過炎熱之地,使世界變得清涼。
從遙遠的地方歸來,顯得更加年輕了。她微微一笑,笑容中還帶著嶺南的梅花香。
沒有人記載當時蘇軾的心情,詩詞君如果是蘇軾,一定會淚流滿麵。
當他懷著愧疚的心情問候時,柔奴說:在嶺南,我們過得挺好的,心裏平和,嶺南猶如故鄉。
他們沒有怨恨人生,沒有抱怨嶺南的生活,更沒有怨恨蘇軾這個朋友。
“此心安處是吾鄉”不僅安慰了蘇軾,還撫慰了後來無數的讀者。
一千多年過去了,“此心安處是吾鄉”被無數人當成座右銘。
現代社會,無數人漂在他鄉,在麵對困境無法可解、無路可走時,總會懷念家鄉。
史鐵生說:人的故鄉,並不止於一塊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種遼闊無比的心情,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製;這心情一經喚起,就是你已經回到了故鄉。
柔奴和王定國有此心情,所以,在嶺南,依然安之若素。
不論是何枷鎖,不論什麽困境,隻要心中坦然,便能歡歡喜喜地生活,任何地方都能成為可安居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