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6年,上海,上海京劇團正排演革命現代戲《戰海浪》。
△ 1976年,上海,上海京劇團的一名成員在家中指導孩子清唱。
照片中當年那普通的場景,尋常的瞬間,在時間的洗禮下,變得格外亮眼。
拍攝這照片的是現年84歲的日本攝影師齋藤康一,他在40年的時間裏共訪問中國80餘次,拍攝了數萬張圖片,忠實地記錄了普通人的生活變化,雖然不是計劃性的攝影,卻無意間展現了民間曆史的感人瞬間。
△ 1978年,北京,軍人在天安門廣場上的國營拍照點等待照相。
△ 1978年,北京,清晨,幾個人在長安街上騎著滿載廢品的三輪車。
△ 1978年,北京,大柵欄(“大石欄兒”,漢語拚音:dàshílàr),過去熱鬧的市街逐漸重現人潮,“發展經濟”的招牌,成為時代的寫照。
△ 1978年,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園春遊。
時光荏苒,白雲蒼狗,回看這些照片,我們在尋找童年足跡的時同,也不禁會感歎時代的變遷。
△ 1979年,蘭州,一名身穿西裝拍照的本地男子引起圍觀。人們的穿著正在發生微妙的改變。
△ 1979年,呼和浩特,清真寺前廣場上的行人。
△ 1983年,上海,陰雨天,行人在淮海中路上穿梭。
△ 1983年,杭州,小巷裏,一個小女孩兒在戶外做功課。
△ 1983年,紹興,工人們正在往船上搬運紹興酒。
△ 1984年,蘇州,一對新人和他們的新房,桌上的擺設,是當時的標配和時尚。
△ 1984年,蘇州,宿舍裏,幾名女生正在用餐。
△ 1984年,蘇州,撐傘上學的學童,這是煙雨江南的常見景象。
△ 1984年,蘇州,虎丘塔前,遊客爭相拍照留影。
△ 1984年,蘇州,一家三代人的新居所。新型公寓開始出現。
△ 1985年,成都,路邊小販,攤位上擺著治療骨傷的各種名貴藥材。
△ 1985年,昆明,在一條富有年代感的街道邊,有兩個小孩在吃麵。
△ 1985年,蘇州,午後的陽光灑落在街道上,樹影搖曳,穿流著下班回家的自行車潮。
△ 1985年,蘇州,一位老人趁著天氣好,在家門口了曬起了棉被。
△ 1985年,蘇州,穿戴漂亮的小女生在石板橋上行走。
△ 1985年,蘇州,小賣鋪前的“膀爺”。
△ 1986年,廣州,街邊小販,傳統的小雜貨店曾是這座南方商業城市的特色之一。
△ 1988年,揚州,路邊石凳上閑聊的人與街邊休息的三輪車夫。
△ 1991年,山西,五台山普化寺外,一名男子在簡易的木橋上騎著自行車。
△ 1991年,山西五台山,在自家後院洗衣服的姐姐,旁邊是她的兩個弟弟。
△ 1993年,上海,改造中的淮海中路,行人、腳踏車與施工車輛被雨水雜糅在一起。
△ 1993年,上海,擠公交的上班族。
△ 1993年,上海,外灘廣場上的社交舞。最早的廣場舞仍講求傳統的男女成雙。
△ 1993年,重慶,擁擠的渡輪。
△ 1993年,重慶,碼頭上,等待渡輪的人們。
△ 1994年,北京,胡同中的三輪車夫與遊客,那時“胡同遊”剛剛興起,對外國遊客非常有吸引力。
△ 1994年,北京,天安門廣場上,到此一遊的中學師生們興奮不已。
△ 1995年,大理,農忙期間,一位男性青年在旁邊打盹。
△ 1995年,大理,在牆根下休息的老人們。
△ 1996年,北京,胡同裏的鄰裏生活。
△ 1996年,北京,一條即將消失的胡同,將改建成像後方高樓一樣的現代化樓房。後方的高樓再之前也是胡同。
△ 1996年,北京,一對老夫妻在客廳包餃子,從擀麵皮、剁肉餡、包餃子都自己來,很少下館子。
△ 1996年,北京,小區廣場裏嬉戲的兒童,新式的住宅正產生著新型的鄰裏關係。
△ 1996年,北京,三元東橋附近,三個上班族騎著腳踏車正準備穿過路口。
△ 1996年,北京,清晨龐大的上班自行車車流,隨著汽車的興起,這般景象很快就消失了。
△ 1996,北京,什剎海的舊貨地攤,這裏多是外地攤主。
△ 1996,雲南,西雙版納潑水節上, 男女老少在一起享受這清涼的節日。
△ 1997年,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區,一男子與他的驢。雲南地型崎嶇,多數居民家中會養驢或馬來馱貨物。
△ 1997年,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區,在自家菜園旁,男孩們爬上樹上玩耍。
△ 1998~2001年,青海,藏族牧民與兒童。
△ 1998~2001年,青海,一位牽著馬的牧民。
△ 1998年,山西,太原一小學教室裏,一名女教師抱著孩子教學。
△ 1998年,貴陽,一位穿戴傳統服飾的苗族女孩。
△ 1999~2001年,上海,市民參觀地產商的銷售房模型,房市熱起來了,對社會經濟和日常生活,甚至觀念上都產生巨大的影響。
△ 1999~2001年,上海,新潮婚禮,新郎擁吻新娘,好友們起哄大笑。
△ 1999年,北京,一家人擠在客廳的小圓桌上一起吃飯。
△ 1999年,沈陽,大街上的舞蹈遊行隊伍。
△ 1999年,哈爾濱,火車站裏,幾名來華批貨的俄羅斯女子,每個人都提著裝滿貨品的大包。
△ 1999年,福建,一男子騎著他新買的摩托車,現代化之風逐漸吹入,許多年輕人到城市找工作。
△ 1999年,雲南,中越邊境附近,一男子沿窄軌小鐵路將牛牽回家,此時,牛仍是耕作主要的勞力。
△ 1999年,拉薩,藏族過年時盛裝的青年男女,他們鮮豔的鮮豔的服裝上搭配有紅瑪瑙和其他墜飾珠寶。
△ 2000年,烏魯木齊,舊房成批拆除,新式高樓拔地而起。
△ 2000年,烏魯木齊,一對哈薩克新婚夫婦舉行婚禮,少數民族中產階級興起。
△ 2000年,和田,抽取地下水的維吾爾婦女。
△ 2000年,和田,幾位老先生閱讀著家書。
△ 2000年,和田,傳統泥屋外的兒童們。
△ 2000年,喀什,市郊的農田上,一位農民與他的孩子。
△ 2002年,哈爾濱,鬆花江邊的冬泳比賽,這是人們展示活力的特殊時機。
△ 2002年,哈爾濱,冬日的街邊的地瓜攤,雪景中的溫情,暖洋洋的。
△ 2008年,北京,北京奧運開幕在即,一群年輕人興高采烈地在國家體育場前合影。
△ 2011年,上海,又一處拆掉的老小區,原來的鄰居各奔東西。
△ 2009年,上海,上海世博會前的宣傳活動,上海世博會是北京奧運後中國最大的國際盛事。
△ 2010年,成都,幾位年輕的茶商檢驗新到的茶葉,傳統茶飲消費快速提高。
△ 2012年,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