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又發律師聲明了,這次是說300餘賬號惡意侵權。
去年,她還報過警。
當時她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條狀態,內容是“大清早報個警”,配圖則是一張她坐在警察局裏的照片。
關於報警的內容,李子柒並沒有做過多說明。在她報警前兩天,助理曾發布過一條信息,說有人冒充李子柒發布短信詐騙,提醒大家不要被騙。
這並不是李子柒第一次走進警察局。
早在3年前,就曾經有2個外地人來到李子柒家門前,想要以“窺探李子柒生活”這樣的直播方式,賺取一波流量,過程中甚至用上了無人機、監控器這樣的設備。
事情鬧到警察局,但因為偷拍者堅持自己隻是來觀光而最終不了了之。
在那之後,李子柒的奶奶生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病,李子柒開始打算著要不要帶著奶奶搬離這個老房,換一個地方生活,卻最終因為奶奶舍不得,隻好作罷。
這幾年,像這樣的事情頻頻發生在李子柒的生活中,她覺得不解,也有些自責,她說:“現在我好像比以前有名了,卻並沒有給家人帶來實質性的好處,反而帶來了更多的困擾。”
李子柒開始思考“拍視頻這件事的意義”以及“該不該停下來”。
活到32歲,李子柒並非不知道生活的苦,但她不理解的,是人性的難測。
距離李子柒上一次更新視頻,已經過去二百九十多天了。
和5年前那次因為被惡意中傷停更不同,這次李子柒的停更,是因為“需要整理清楚一些現實問題。”
對於一位擁有千萬粉絲的創作者而言,“停更”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代表著曝光減少、流量下滑、甚至飛速過氣。
但對於李子柒而言,“停下來”從來不是一件難事。對她而言,人生中最重要的,從來不是那些“身外之物”。
固執、神經病、能吃苦。
這三個詞,是李子柒常常用來形容自己的詞語。
這樣性格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來源於她的成長環境與原生家庭。
李子柒本名李佳佳,生長在四川綿陽的鄉村裏,父母去世的早,她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的。
在和爺爺奶奶生活之前,李子柒曾經度過了一段短暫且黑暗的時光。
因為母親去世的早,父親帶著李子柒組建了一個新家庭,天有不測風雲,在李子柒六歲時,父親也不幸離世。
自此之後,年幼的李子柒開始跟著繼母一起生活。
繼母脾氣不好,常常會打罵李子柒,在她六歲時,繼母甚至拽著她的頭發,將李子柒使勁往水溝裏按,把她打得“半死不活”。
就算被揍成這樣,李子柒愣是一滴淚都沒有掉。她固執地認為,如果哭了,就代表自己服輸了。
李子柒被揍的消息傳回爺爺奶奶耳中,他們立刻將李子柒接回身邊,在兩個老人看來,雖然家裏窮,但是“這麽小個娃娃,還是能養得起。”
爺爺是村裏的鄉廚,每次村裏誰家要擺宴請客,都會請李子柒的爺爺去。
每當這時,爺爺就會背起自己的鏟子,帶著李子柒一起去。走在村頭,爺爺常常會和年幼的李子柒講起如何做飯:火要開多大,水要放多少,什麽時候該下菜,什麽時候該起鍋。
耳濡目染之間,李子柒對做飯產生了興趣,在7歲時候,她就能夠製作簡單的飯菜,每到農忙季節,爺爺奶奶去地裏幹活,李子柒就會在家裏準備好飯菜,爺爺奶奶一進門,就能吃上熱乎的飯菜。
農閑時,爺爺會用家門口的竹子做一些手工——扇子、背簍、凳子……李子柒常常背著小背簍跟在爺爺身後,爺爺砍竹子,她就撿一些竹葉。
在鬱鬱蔥蔥的大山腳下,小小的李子柒常常拉著爺爺的手,在傍晚時分跟他一起回家,遠處灰色頂的房子冒起了青煙,背後的世界越來越暗。
那是年幼的李子柒最幸福的時光:她知道,奶奶已經做好了熱飯在家中等待,而此刻,爺爺正牽著自己的手。
許多年後,已經長大成人的李子柒也會在農閑的時候,從家門口的竹林裏拖回一根根粗壯的竹子,將它們做成一個個手工製品。
一邊做,她一邊思念著爺爺——曾經,爺爺會用親手做的手工,替自己換回一年又一年的學費。
在李子柒小學五年級時,爺爺因病去世,家裏隻剩下了李子柒與奶奶。
家裏越來越困難,從小學四年級開始,每年李子柒都會因為交不起學費,而登上當地報紙。
李子柒至今都還記得,奶奶在爺爺去世後,去家鄉的婦聯求大家幫幫自己的孫女,一邊求,奶奶一邊念叨著“這個孩子太苦了。”
一位接觸過李子柒的婦聯工作人員,曾在采訪中聊起一件往事:
有一年過年,鄉裏舉辦了一個活動——動員鄉裏條件好一點的家庭,接孤兒回家過年。李子柒被劃到了“孤兒”範圍內,於是被這位婦聯工作人員接到家中過年。
李子柒在自家院裏
回憶起來,這位工作人員說:“她那會兒才8歲,做事兒就勤快的很,我們幹活她都搶著做,懂事得讓人心疼。”
回頭看,李子柒的童年很難被定義為“幸福”或者是“不幸”,父母的早逝與家庭的貧困,讓她從小就看到了生活的本質,但爺爺奶奶給予她的愛,卻又讓她頑強的長大。
但也正是因為這些過往,才造就了後來的李子柒。多年以後,人們在視頻中看到李子柒身上的煙火氣,那是粗礪的生活留給一個女孩的禮物。
而每一個份禮物,都是有代價的。
李子柒曾形容自己的整個成長過程為“沒人管”——雖然爺爺奶奶給了她足夠的愛,但是卻無法告訴她,人生路該如何走。
“沒人管我,我隻好自己做主。”
因為家中貧困,高中沒畢業,李子柒就離開家鄉,來到城市打工。
剛來城市的那幾年,李子柒做過餐廳的服務員,一個月工資300塊,到了月底減去這個月因為打碎盤子扣掉的錢,到手通常隻有200塊出頭。
最窮困的時候,她連著吃了2個月的饅頭,還曾經在公園的長椅上睡了一夜。
那之後,李子柒學會了打碟,在酒吧做起了音樂DJ,工資翻了幾倍,但是李子柒並不快樂:
“當時也沒有說喜歡音樂,就是為了活下去,覺得它工資高。”
“那幾年過的日子不是生活,而是生存。”
李子柒說,這段經曆給她的最大收獲,是讓她知道了“自己究竟想要什麽”。
2012年,因為奶奶的身體逐漸變差,22歲的李子柒毅然決然辭去了城市的工作,回到四川老家照顧奶奶。
對她而言,城市的生活並沒有什麽難以割舍,而她真正害怕的是“如果這次不回家,那麽下次再回家的時候,我可能就見不到她了。”
李子柒的奶奶
回到家後,李子柒開了一家淘寶店,店內生意平平,但好在鄉村的生活沒有太多花銷,大多數的東西都可以自給自足。
命運的轉折,在2016年出現。
一次,李子柒看到弟弟在家中用手機拍攝短視頻,那天晚上,躺在床上的她開始琢磨,是不是也能夠用視頻的方式,記錄一下自己的農村生活。
談及為何選擇這樣的題材,她說是因為鄉村生活對自己而言,是“耳濡目染的,知根知底的,甚至懷著敬畏之心的。”
2016年,春種開始之前,李子柒發布了自己的第一條視頻。
因為沒有經驗,李子柒的第一條視頻內容,無論是從畫麵構圖還是內容上,都十分缺乏美感。
在那之後,她找到了一位懂視頻的朋友,在向他請教過後,李子柒買下自己人生中第一台單反相機,又花120塊錢網購了一個三角架。
就這樣,24歲這年,李子柒組建起了自己的“團隊”,開啟了以視頻記錄生活的日子。
在這年年底,李子柒發布了一條《蘭州牛肉拉麵》的視頻,意料之外,這條視頻火了。
視頻裏,李子柒展示了一碗牛肉麵的誕生:從熬湯、拉麵、再到製作辣椒油,全都是由她獨自完成。
就連麵裏要用到的蘿卜、香菜與小蔥,都是李子柒從自家的地裏現摘的。
這些活計對李子柒來說得心應手,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曾經的苦難,開始蛻變為某種意義上的財富。
而蛻變過程中的痛,誰能感同身受呢?人們看到的,往往隻是光鮮亮麗的片段。
李子柒不急不緩的鄉村生活與她生機勃勃的菜園,吸引了許多關注。在當時,憑借這一條視頻,李子柒就獲得了100萬粉絲,而視頻的播放量,也在全網達到了8000萬。
視頻裏李子柒做一切似乎都遊刃有餘,然而鏡頭外,為了拍攝這條拉麵視頻,李子柒在一位甘肅拉麵師傅的指導之下,學習了一個多月。
那些日子,李子柒隻要一有空,就會揉麵團、練習拉麵,有時一天下來,手酸的都抬不起來。
但縱使如此,拍攝的過程依然困難重重:拍攝鏡頭失誤、拉麵步驟錯了、揉好的麵沒筋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層出不窮。
那條4分鍾的視頻,李子柒拍了整整3天,揉失敗的麵粉多達20多斤,這些揉失敗的麵粉都被李子柒做成了饢,在之後的15天裏,每天都會按時出現在她和奶奶的飯桌上。
李子柒拉麵
回頭看,以蘭州拉麵為起點,李子柒的視頻內容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
在一定程度上,李子柒在互聯網上定義了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人類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從吃到用,都可以自己製作,不需要太多身外之物。
在她的視頻裏,四季被拉得很長,生活變得格外具體。鏡頭下,李子柒很少說話,總是低著頭勞作:
她會在自己的果園裏摘一筐番茄做火鍋;
會在下雨後穿著雨鞋走進森林,尋找一顆顆的蘑菇;
也會花幾個月的時間,用葡萄皮提取出的液體,製作一件紫色的長裙。
有網友開始以“仙女”稱呼她,李子柒覺得高興,卻不過於經營這一設定。
無論是對於自己曾經的打工經曆,或是高中畢業的學曆,李子柒從不避諱提及。
在沒學會用電腦剪輯視頻之前,李子柒都是用手機剪輯。因為手機內存不大,有時候一條視頻她要來來回回剪很多次才能成功——有時辛苦剪了一整天,卻在最終導出時軟件發生閃退,一切歸零,李子柒隻好從頭來過。
她說:“像我這樣沒讀過多少書的人,很多東西,都是我用笨辦法研究了很久才勉強可以操作。”
對此,李子柒偶爾會沮喪,但卻不會沮喪太久。雖然跑得慢,但對李子柒而言,在路上,就足夠了。
畢竟,失敗和挫折的滋味,她在童年時就嚼透了。
相比其他視頻博主,李子柒的視頻更新速度很慢。多的時候,她一個月能更新3-4條,而少的時候,一個月則隻更新1-2條。
通常更新少的時候,是家裏農活最忙的日子,李子柒說:“每天都灰頭土臉的在田地裏幹活,哪有時間化個妝錄視頻。”
對她而言,拍視頻固然需要,但是過日子才最重要。
當然,李子柒的生活,也並不總是歲月靜好。
因為長時間的熬夜工作,李子柒偶爾會眼肌痙攣——發病的時候整個眼皮抽搐得睜不開眼睛,有時候要連續針灸幾天才能夠有好轉。
因為日夜顛倒剪輯視頻,李子柒常常會忘了吃飯,不規律的飲食讓李子柒患上腸胃炎,但她幾乎很少提及。
曾經有一次,她拍完視頻深夜回家後,發現桌上留著奶奶給自己準備的雞湯和切好的蘋果,因為被放置的時間太久,雞湯上已經結了一層厚厚的油脂,而蘋果也因為氧化,變成了古銅色。
李子柒看了難受,於是將這些拍下來發在了微博上,第二天一早,她就將這條微博刪除了。她說:“我不想讓大家覺得,自己在賣慘。”
對李子柒而言,身上傷痛從來不會讓她過於困擾:“在農村就是這樣的,受傷是常事”。
真正讓她苦惱的,是“人”。
2017年5月3日,李子柒宣布暫停更新,起因是因為網絡上對她的惡意揣測。
有人說她是演員,有人說她背後擁有一個很大的包裝團隊,甚至就連她辛辛苦苦拍攝的視頻,都被質疑是別人拍攝剪輯的。
有人覺得,沒有任何視頻製作經驗的李子柒,不可能夠獨自一人拍攝出這樣的內容。
麵對質疑,李子柒很無奈,她不明白為什麽大家就是不願意相信,有些人願意花費足夠多的耐心與功夫,去把這些“不可能”變成“可能”。
這是李子柒進入社會以來,第一次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竟然需要那麽多“前提”,竟然那麽脆弱。
在當時,為了自證,李子柒在自己的微博裏一一擺出了證據——她發布了8張文字長圖,講述了各個階段製作視頻的過程,甚至公開了自己在拍攝視頻時候關閉鏡頭的畫麵。
李子柒發布的微博
但是這些解釋依然沒能平息這輪風波,大家又將矛頭指向了她“賣慘”。
時間久了,李子柒也不再爭辯:“大家不會聽你在說什麽的,大家隻會堅持自己的認知。”
難過的時候,李子柒會跑到父親的墳前大哭一場,然後擦幹眼淚,再回到家裏。她不敢在奶奶麵前落淚,她知道,這會讓老人傷心。
李子柒曾經形容自己是“丟在沙漠裏都能把仙人掌拿來當菜吃的金剛七”,她不怕自己被質疑,她真正害怕的,是傷害到奶奶。
在李子柒被質疑的那段時間,一次她在和朋友聊天時,被奶奶無意間聽到,奶奶因為過於擔心,在幹活時割破了手。
李子柒形容那一刻“像心被狠狠地揪了”。一邊包紮,奶奶一邊對李子柒說:“以後我們節約一點,你不要再做那個工作了。”
李子柒與奶奶
這件事之後,李子柒發了一段長文,她說:“當年我被繼母打到半死不活的時候,都沒有落一滴淚,而此刻,我是腫著眼睛花著臉敲下這些字。”
“因為他們傷害的,是我用命在保護的那個人。”
後來講起,李子柒說自己曾經真的想在那一刻徹底停更,她說:“我累了,我喜歡現在生活的一切,唯一沒那麽喜歡的,就是自己給自己拍視頻這件事情。”
對李子柒而言,真正重要的是那個陪自己長大的奶奶,和自己的生活。
而是不是“網紅”這件事情,從一開始就並不重要。
現在已經是秋天,她的微博,在夏天時停更了。沒人知道下次更新是什麽時候。
和許多網紅成名後越來越忙碌的生活不同,李子柒既不直播帶貨,也鮮少接受采訪與參加綜藝。
大多數時間,她還是守著家中那一片片的花圃果園,圍著奶奶過日子。
縱使已經坐擁幾千萬粉絲,但在李子柒所在的村莊裏,幾乎沒有幾個人知道,她“網紅”的身份,李子柒說這是因為“老一輩人都不懂,而年輕一輩的人又都外出打工。”
因為村裏年輕人稀缺,李子柒承擔起了不少工作。
村子不大,每當村裏的老人遇到需要幫忙的事情時,就會站在家門口喊李子柒。不一會,李子柒就會拿著工具衝到老人家,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有些獨自生活不會用手機打電話的空巢老人,也常會來找李子柒,讓她幫著自己把電話撥給在外打工的兒女。
對此,李子柒樂在其中。成名之後,李子柒還開始進行貧困兒童的助學扶持,她說:
“因為我的生命曾經被照亮過,像一道光一樣,我覺得這些孩子(被她資助的孩子)也會在有能力的時候,把這個光照進更多人心裏。”
今年,李子柒31歲了,過早進入社會,並沒有讓她變得世故,反而讓她在看待這個世界的時候,擁有了更多的角度。
她幾乎可以隨時拋棄這個時代最“值錢”的東西——流量、關注、曝光量,隻為了獲得那些看似“不值錢”的生活——陪奶奶看電視劇、去山裏扯回羊草喂家裏的小動物、在田間摘下當季的瓜果。
對李子柒而言,這些才是千金不換的人生。
這種處世的淡然或許是來自爺爺奶奶對她的愛與陪伴,或許是來自大山腳下的四季;
亦或者是來自春天的花,夏天的雨,秋天的果實,冬天的大雪,以及家門口那十幾顆柚子樹。
四季交替,李子柒始終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麽。
春耕,夏長,秋收,冬藏。
蒼涼或溫柔的風,沒有分別地掠過每個人的生命,但每個人在風裏選擇了不同的方向,最後活成了不同的模樣。
風停後,你在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