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國內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陶淵明:我沒有要淡泊啊,我隻是單純的不想幹了!

(2022-05-23 12:40:38) 下一個
 麻阿瓜 意外藝術

 

前段時間,有這樣一個話題...

 

 

說起這個話題,各路文學家表示:比起擺爛,我可不能輸啊!

 

 

在遙遠的東晉,也有這樣一位處在生存高壓下的詩人。

 

他所處的時代,充滿了殺戮,

他的幾位上司,不那麽優秀。

 

甚至,他還被要求卑微地向郡裏派來的業績考核小組長獻媚。

 

酒過三巡的他,每每想到這個瘋狂的世界,心裏就會有一個聲音不斷在他耳畔回響:荒謬,這一切是為了什麽?

 

在那個人人勾心鬥角,都在企圖創立自己一番功業的亂世時,他化身成了擺爛界的扛把子,靠著一手種田,竟引得後世文人競相模仿,

 

他就是:陶淵明。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這位一千多年前的大咖,是怎麽走上擺爛之路的。

 

 

 

 

翻看陶淵明的履曆,20歲開始宦海生涯,沉浮了九年。

 

直到29歲時,他才終於混到了一個像樣的官職:江州祭酒。

 

比起曆史上那麽多的青年才俊,陶淵明這晉升速度雖然不算太拉胯,但多少還是有些不盡人意的。

 

開局不順倒也無妨,時運不好,才是對這個年輕人最大的暴擊。

 

擔任江州祭酒期間,他的直任上司,正是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

 

 

本以為這是這麽多年來,最接近他救世濟民,匡扶晉室願望的時候,但他卻發現這任上司,好像有點不太中用......

 

除了天天談玄、冥想、修仙煉丹之外,王凝之根本就不管時政要事。

 

敵人都殺到門口了,王凝之還在對著他的神兵天將們祈禱。

 

“隻要我夠虔誠,everything will be ok!”

這就是陶淵明的第一任上司。

 

無奈之下的陶淵明隻好辭職回家待就業...

這一失業,就是六年。

 

六年後,一個出身貴族,且重實幹,根基早已深入全國三分之二地盤,又非常重視人才的領導出現在了他的麵前,這個人就是桓玄。

 

 

陶淵明以為六年過去了,他終於等來了他的劉備,可是沒多久,他的母親卻去世了,無奈之下的陶淵明,被迫回家守喪。

 

此時的他,或許感慨自己命運多舛,但殊不知正是這次巧合,讓他擺脫了這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

 

守喪兩年後的陶淵明,收到了一個令他震驚的消息:

桓玄篡晉自立

 

慶幸自己僥幸脫離狼口之餘,隨之而來的問題不停縈繞在他的腦海中:

這個國家,還有救嗎?

 

這時的陶淵明想起了,小時候外祖父對自己的寄托:

命其名曰“淵明”,意為銘記、光大陶族;

命其字曰“元亮”,“元來之諸葛亮也”

 

祖父是希望他能像諸葛亮一樣,照亮這個黑暗的時代。

 

也許是帶著這樣的期望陶淵明在守孝期滿後,再次選擇了出仕。

 

 

這一次,他沒有選擇名門望族,而是來到了一個出身低微的寒族劉裕手下做了參軍,或許是兩次在貴族階級的碰壁,讓他意識到隻有受過苦難的寒士,才能真正救人民於水火之中。

 

很快,劉裕起兵打敗了篡權的桓玄,穩住了東晉的局麵,平民出身的劉裕,一度改變了東晉末年腐敗的政治風氣。

 

對陶淵明來說,好像終於在他不惑之年,遇上了一位可靠的明主。

 

但沒過多久,他就發現,這個劉裕也是有野心的,他並沒有那麽的赤心為國,想要興複晉室。

 

事實也沒有出乎他的意料,這個劉裕,就是日後推翻東晉政權建立劉宋的宋武帝。

 

此番下來,陶淵明對於晉朝,算是絕望了。在懊悔之中,他寫下了《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

時來苟冥會,宛轡憩通衢。

投策命晨裝,暫與園田疏。

眇眇孤舟逝,綿綿歸思紆。

我行豈不遙,登降千裏餘。

目倦川途異,心念山澤居。

望雲慚高鳥,臨水愧遊魚。

 

 

以為的機遇,讓他不顧一切奔向的目的地,竟是如此殘破不堪。

 

這一刻的陶淵明,甚至覺得自己還不如天上高飛的鳥兒,水裏遨遊的魚......

 

來自命運的強大阻力,讓這個渴望像諸葛亮一樣燃燒自己的陶淵明,如同一塊堅硬的石頭打在棉花上。

 

那麽的壯烈,卻又那麽的無力。

 

這位被祖輩寄予厚望的人,走到了自己人生最迷茫的時候了。

 

這時的他,該往哪兒走呢?

 

 

 

這一次,陶淵明開始擺爛了。

 

“這個風雨飄搖的晉朝,誰愛救誰救,反正我是救不了咯。”

 

在理想破滅之際,陶淵明絕望地寫下了這首詩:

伊餘何為者,勉勵從茲役?

一形似有製,素襟不可易。

園田日夢想,安得久離析?

終懷在歸舟,諒哉宜霜柏。

 

遠走他鄉,勤懇地工作,卻不知道是為了什麽?

 

這一刻,思鄉的情緒在陶淵明心頭泛濫,他想念家裏的土地,他想要回家了。

 

但生活卻沒有同情這位遭遇社會毒打的詩人一絲一毫。

 

沒了工作,家裏窮,孩子又多,廚房的米甕都沒有積蓄的糧食,身為一家之主的陶淵明,怎麽養活一大家子的人?

 

 

在親戚朋友地輪番勸說下,陶淵明還是沒能夠擺爛到底,他應叔父的邀請,來到了彭澤縣,當了一個小小的縣令。

 

這次,他不是為了自己年少時救世濟民的夢,他隻想讓自己和家人能有口飯吃。

 

彭澤縣是個隻有兩萬多人的小縣城,這裏物產豐富,各種資源繁多,也遠離政治的中心,人民生活相對安定,最重要的是,這裏離陶淵明的家不遠。

 

初到彭澤的陶淵明幻想著,在這一方小小的土地上,能開出他心中的桃花源。

 

他不僅這麽幻想著,他也在為了這片桃花源努力著。

 

上任後的他,不光想盡辦法解決農民負擔的問題,還全力打擊當地土豪劣紳貪贓枉法的問題。

 

短短半月,就使全縣縣民齊聲歡呼,紛紛讚揚這位新縣令愛民如子。

 

我想,這可能是陶淵明為官日子裏,難得的快樂時光。

 

不能拯救東晉王朝,但至少,還能造福一方百姓。

 

這麽看,陶淵明的這次擺爛,也算是曲線報國了吧?

 

如果能一直這樣發展下去,指不定陶淵明也能成為一代為後世傳頌的清官。

 

 清 石濤 陶淵明詩意圖 

 

可惜,亂世之下的美夢,總是短暫的。沒過多久,他的美夢再一次碎了。

 

以為漸入佳境的陶淵明,不久就遭到了與地方土豪劣紳勾結的官員的阻撓。

 

一天郡裏派來的督郵,特意刁難陶淵明,指責本就不愛講究的陶淵明衣冠不整,大罵道:“朝廷要你等濫官汙吏何用?”便揚長而去。

 

後知後覺的陶淵明不解為何督郵要為如此小事大動幹戈,詢問身邊的幕僚,陶淵明才知道原來不過是,督郵為了索要賄賂罷了。

 

明白原委的陶淵明,一氣之下留下了那句著名的:吾不能為五鬥米折腰,拳拳事鄉裏小人邪!

 

 

還沒從上一件事的憤懣中走出來,喪親的噩耗就接踵而至...

 

就在這天晚上,妹妹不幸突發疾病去世的消息,傳到了陶淵明耳邊。

 

他心中頓時升起了一種莫名的悲哀,白天的遭遇,夜晚的噩耗,進而回想起自己前半生為了構建自己心中的桃花源,在爾虞我詐的官場夾縫中求生,到頭換來的卻是理想的幻滅。

 

這一刻,他真的累了。

 

 

 

後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
 

陶淵明鄭重地寫下了那篇流傳千古的《歸去來兮辭》,在這篇宣言中,陶淵明開始了他徹底擺爛之路:

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已經在歸途的陶淵明,催促著天為什麽還不趕快亮,為什麽還不到家,我們很難想象得是多大的一種挫敗感,才讓陶淵明竟一刻也等不了,想要立馬回到家中。

世與我而相違,複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餘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明 沈度 隸書歸去來辭 

 

擺爛的日子裏,這個滿腔才情的大詩人,對於這個紛擾的塵世再也沒了念想,他隻希望以親人間的知心話為愉悅,以彈琴讀書為樂來消除憂愁。

 

隻希望在耕種之餘,叫上一輛小車,或者劃著一艘小船。經過幽深曲折的山穀,走過高低不平的山路。看看草木的茂盛,流水的細微。

 

擺爛的代價是沉重的,生活哪有那麽多詩情畫意。

 

他以為歸隱的日子是悠閑自在的,實際的日子,卻是他把地種得“草盛豆苗稀”,根本就食不果腹...

 

但就算是已經窮到揭不開鍋,到了要跟人要飯的地步,陶淵明也再沒回到那個他曾滿懷期待的官場......

 

▲ 元 趙孟頫 畫淵明歸去來辭圖 

 

我們很難想象,究竟要累積多少的絕望,才會讓這個立誌成為諸葛亮的人,毅然決然地放棄了自己前半生的渴望。

 

究竟要經過多少地掙紮,才會覺得忍饑挨餓,給人要飯,是一件也不過如此的事。

 

或許,陶淵明根本就沒有想過要淡泊,也沒有想過自己的行為,竟會受到後世如此的追捧。

 

他可能真的隻是累了吧!

已矣乎!寓形宇內複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

 

“算了吧!活在世上還能有多久,為什麽不放下心來任其自然地生死呢?”

 

雖然,往後的日子依然艱辛,但總歸不用看著自己理想的桃花源被肆無忌憚地踐踏著,想到這裏,陶淵明應該也就釋懷了吧?

 

所以,與其說是淡泊,倒不如說是他和他前半生的那場夢和解了吧。

 

已無更多數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