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八卦女頻道
作者:暮涼水
這半個月來,不知道鍾睒睒有沒有想起,2013年5月被京華時報“砸場子”的那個下午。
在現場炮轟過後,鍾睒睒說,農夫山泉決定不會為輿論暴力低頭,也不會為自己的尊嚴失去顏麵。
▲農夫山泉在北京就產品標準問題召開新聞發布會。農夫山泉公司董事長鍾睒睒在闡述時被《京華時報》記者打斷,雙方就標準問題進行了激烈爭執。
根據新聞通稿,鍾睒睒回答記者提問時,會場數次響起了在場記者的掌聲。
這場發布會,鍾睒睒的金句是:
農夫山泉的尊嚴比金錢更重要。
兩年後,有個高管給雷軍推薦了一個員工,說這個員工很厲害,曾經把一家年銷售額九百萬美元的工廠做到兩個億。
麵試的時候,這個員工也確實很能講,跟雷軍聊了一個小時,大談自己是怎麽把稻草賣到黃金的價格。
最後雷軍沒要他,理由是:我們不需要騙用戶的人。
後來的小米紀錄片裏,雷軍提出兩個問題:
“難道我們真的已經習慣了爾虞我詐的生活嗎?我們能不能有一個公司真的值得你信賴?”
縱觀中國三十年營銷史,或許答案是,很難。
1988年,浙江某高校聯合研究機構,在報紙上公布了一份對於小學生的研究。
研究顯示,在接受調查的3006小學生中,有1336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表現。
44.4%的小學生都缺鋅鈣鐵等營養元素?!
這可了不得,誰家家長看到這個結論不慌啊,保不齊自己孩子就是那44.4%裏的一個呢。
這時電視上適時地響起了一句廣告詞:
喝了娃哈哈,吃飯就是香!
焦慮地家長哪還顧得上考慮,這個研究科不科學,3千人的樣本是不是太小,得出的結論有沒有普適性。
反正買就對了,娃哈哈兒童營養液,你聽這個名字就是補營養的。你再看這個營養液的配方表:桂圓、紅棗、山楂、蓮子等,這還能吃壞不成?
彼時正是改革開放十年之際,人民生活水平日漸提高,以前家長受過營養不良的苦,現在有錢了,自然更注重孩子的健康成長。
就這樣,日後三次成為首富的宗慶後,靠著一個消食配方,三年銷售額過億。多說一句,那時候豬肉才一塊六一斤。
而關於那個研究報告,後來宗慶後也不避諱地承認:是我委托做的。
許是察覺到了保健品行業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娃哈哈在狠撈完這筆之後,逐漸淡出保健品行業,轉而進軍飲料市場。
而看到兒童保健品這麽掙錢,史玉柱坐不住了。
彼時史玉柱忙著蓋巨人大廈,急需新的收入增長。
史玉柱心一橫,幹了。娃哈哈既然走的是補充營養,那就搞一個腦黃金,主打提高智力。
史玉柱帶著策劃組在辦公室憋了一禮拜,憋出來一個概念:DHA。
同時還喊出一個口號:讓一億人先聰明起來。
剛給孩子補充完營養的家長也坐不住了,身體固然重要,腦子也不能比別人差啊。
買!
腦黃金的銷售額就這樣一年達到了5.6億,史玉柱拿著這筆錢接著投進了巨人大廈。
那個年代同樣在打小孩子主意的還有一個產品:沒有“龍”的龍牡壯骨顆粒。
名字就起得很討巧,又是龍骨,又是牡蠣。
然後主打一個補鈣,但其實翻開配料表一看,起作用的完全是乳酸鈣,葡萄糖酸鈣,維生素D2.
可以說,在吃啥補啥這條路上,中國企業家從來都不缺乏想象力。
當然,有賺孩子錢的,自然就有賺媽媽錢的。
1992年,太太口服液上市,成為中國第一款主打美容口服概念的產品,目標用戶就是那些有經濟消費實力的女性。
創始人朱保國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身邊女性喝中藥保養,於是花9萬元買下這個”神秘配方”。
隨後就是不計成本的營銷戰術,不僅花1000萬在央視上輪播毛阿敏那句“摯情長真,永駐我心”,還使用地推戰術把馬路邊的牆上刷滿廣告詞。
打著“活血、祛斑、養顏”的旗號,搭配那魔性的廣告詞:
太太臉上有難,也寫在了丈夫臉上;
三個女人一個黃,三個女人兩個虛,三個女人三個喜;
那時候的太太口服液,可比現在的醫美流行多了,而且宣傳的功效也是別的產品比不上的。
1995年,太太口服液銷售額突破1.6億元。
那既然女人都更美了,男人怎麽能不行?
“中華鱉精”應運而生。
1993年,馬俊仁帶著他的馬家軍在斯圖加特世界田徑錦賽上包攬了1500米、3000米和10000米金牌。
自此,馬家軍聲名鵲起,國際體壇大驚:“世界中長跑進入了一個新時代──馬俊仁時代。”
媒體自然也是蜂擁而至,當被問到,成功的秘訣是什麽?
馬俊仁對著話筒說道:因為我們常喝中華鱉精。
馬俊仁口中的這個中華鱉精,號稱是從中華鱉裏提取了大量營養物質,搭配傳統中草藥,能夠益智健腦,補腎強身。
消費者看到這個宣傳,瞬間就深信不疑,又是以形補形,又有馬家軍做擔保。
短短一年,生產中華鱉精的聖達公司銷售額就直接破了五億。
同行看到中華鱉精這麽掙錢,也就迅速跟進。
短短幾個月裏,中國冒出上百個鱉精品牌,名字也起得是花裏胡哨:中國鱉精,西洋參鱉精,金錢龜精、甲魚濃縮營養液……
其中,就有後來的亞洲首富鍾睒睒推出的“龜鱉丸”。
要說鍾睒睒,他也不是第一次涉足這個行業了,早在娃哈哈兒童營養液大火的時候,他就拿下了海南和廣西兩省的代理權。
隻是因為太貪,還想著把海南的貨串到對麵廣東去賣,一下子壞了行規,被娃哈哈取消了代理權。
不過,娃哈哈不能給他的,龜鱉丸可以。
其實這個龜鱉丸就是把鱉低溫速凍再碎成粉,裝進膠囊。但鍾睒睒還是打出了“早晚兩粒龜鱉丸,好過天天吃甲魚”的廣告,後來打起了孝順牌,把廣告改為 “養育之恩,無以回報”。
同時,他還精心設計了一係列活動:“尋找十大類千名病友”、“百名抗病勇士”、 “100%野生龜鱉海南尋真”等,這麽一弄,龜鱉丸的銷量瞬間就上去了,光浙江省就是2000萬。
1995年,央視《焦點訪談》做了一期節目叫《保健品“瘋了”》,暗訪調查的記者在整個“中華鱉精”廠裏就隻發現一隻鱉,所謂的鱉精就是糖精,這個事也被戲稱為“一隻王八養活一個廠”。
鱉精神話自此告一段落,但有人又瞄準了另一群消費者。
1994年,三株口服液在山東濟南問世,它打出的宣傳口號更是驚人:有病治病,沒病保健。
據創始人吳炳新所言,三株口服液的配方是他“一夢所得”。
不過三株口服液的成功和配方一點關係沒有。
完全得益於那龐大的銷售網絡,以及那無處不在的廣告營銷方式。
1996年,吳炳新提出要讓8億農民知道三株。隨後雇了大量的宣傳員鄉村宣傳員把三株口服液廣告,刷在鄉村的土牆、電線杆、牛棚,甚至茅房上。
可以說,在當時的農村,隻要有牆的地方,你就可以看到在看到三株口服液的廣告。
1994年,三株口服液銷售額1.25億;1995年,23億;1996年,80億。
不得不說,農村包圍城市是一條亙古不變的真理。
但誇張的宣傳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
1995年開始,對於三株口服液效果的質疑就沒有停過。
1997年上半年,三株公司因“虛假廣告”等原因而遭到起訴10餘起。
1998年,一名陳姓老人在服用8瓶三株口服液後,不治身亡,常德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陳老漢是因為喝了三株口服液致死,三株賠償29.8萬元,並沒收三株公司“非法收入”1000萬元。
雖然在第二年的終審判決裏,三株集團勝訴,但這條新聞已經開始讓這個行業在消費者心中失去信任。
縱觀九十年代,喝口服液、吃營養品,幾乎成為當時人們的一種集體記憶。
1994年,國家統計局對35個大中城市進行調查,30%以上的家庭會買保健食品送禮,北上廣等十大城市10歲以上的少年服用各種營養口服液人數占比高達83%。
作為剛脫離吃不飽飯,而且社會財富正在不斷增加的中國人民來說,他們太容易去追求這些安慰劑似的保健品了。
1995年下半年,衛生部對212種口服液進行抽查,其中合格的產品隻有30%,消息一出,保健品市場自此滑向低穀。
600多家企業相繼倒閉,許多叱吒一時的大企業也紛紛落馬。
1996年,隨著國家頒布《保健食品管理辦法》,整個行業陷入低穀。
而等這些經曆了一輪輪虛假廣告營銷轟炸的消費者們,好不容易明白過來之後,新的套路又開始了。
2000年4月24日,鍾睒睒開啟了他職業生涯裏最經典的一場戰役。
農夫山泉在這一天召開了一個發布會,會上鍾睒睒宣布之後不再生產純淨水,隻生產天然水,原因是:
科學實驗證明,純淨水對人體健康無益。
而所謂的科學實驗,指的就是其在央視投放的廣告:
老師帶著小孩做科學實驗,用純淨水和農夫山泉天然水分別澆灌水仙花,一周後,純淨水澆灌的生長速度比天然水的慢。
意思不言而喻,純淨水過濾得太狠了,導致沒有營養物質了,大家還是來喝天然水吧,裏麵都是天然的營養物質。
同時鍾睒睒也沒浪費他的營銷天賦,在全國範圍內選擇2700所小學,開展“爭當小小科學家活動”,而“小科學家們”要做的,就是水對比試驗。
看到這一幕,純淨水商家坐不住了,這已經不是競爭了,這是要刨根啊。
娃哈哈、樂百氏、景田等69家企業聯合發表聲明:
養生堂用偷梁換柱、偽科學的手段從整體上否定和貶低純淨水,是不正當競爭;純淨水有國家技術監督局和國家衛生局的兩個標準來管理,符合標準的純淨水是安全、衛生的健康飲用水;養生堂的所謂“天然水”,實際就是水庫水,容易受到各種汙染;水仙花實驗是對消費者的愚弄和誤導;“爭當小小科學家”活動,打著科學之名,實際上是偽科學,不僅起不到開發智力的作用,反而使他們容易產生對科學實驗的片麵認識,嚴重影響少年兒童全麵的科學的世界觀的形成……
憤怒的宗慶後甚至喊出了:“水仙在糞水裏長得更好,難道糞水比純淨水更好嗎?”
雖然最終這場大戰,以農夫山泉被罰款20萬結束,但天然水更健康的概念卻自此在消費者心中種下。
如果說新千年之前的營銷,還屬於“隻要膽子大,產品隨便誇”的草莽時代,那新千年之後的營銷,則更多地成為“以科學之名,行欺騙之實”的偽科學時代。
而農夫山泉可以說是深諳其中真意。
2008年,農夫山泉故技重施,宣稱堿性水對人體健康有益。
還花費大手筆推廣弱堿性礦泉水,派大批人員去超市和街頭發傳單,傳單上寫著:
試紙綠色,是弱堿性,是好水;試紙黃色,是酸性水,是壞水。
同時還免費贈送10片PH試紙。
結果青島有個鄭女士閑著無聊,拿送來的試紙測著玩發現:
“看農夫山泉礦泉水是弱堿水,還送試紙,就常買來喝。可回家用試紙一試卻發現,這些試紙咋測什麽都是弱堿性?”
接到反映的記者從超市買來五瓶不同牌子、不同種類的水,一一用農夫山泉發的試紙測試,結果都是淡綠色。
隨後又接了一杯自來水,還是淡綠色。
不信邪的記者又找來米醋、橙汁這樣比較有代表性的酸性液體,一測,還是淡綠色。
好家夥,原來是綁定結果的試紙。
最終這場鬧劇,還是以工商局判定農夫山泉惡意貶低競爭對手,罰款10萬元結束。
而同樣,有在科學上找路子的,也有在食補上繼續精進的。
六個核桃可謂是在以形補形這條路上走得最成功的。
自2006年,養元集團推出六個核桃以來,健腦一直就是其主打的特點。
在六個核桃現有的宣傳裏,可以看到各種廣告一直在不遺餘力地宣傳補腦健腦的相關知識。
2010年那句經典的“經常用腦,多喝六個核桃”更是讓其銷售額一舉突破10億。
但六個核桃真能補腦嗎?
2015年,職業打假人劉殿林將六個核桃告上法庭,理由是:
“以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欺騙消費者誤導消費者。”
民間打假人葉光針則指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核桃仁的“功能與主治”裏並不包含健腦。
而六個核桃相關負責人接受采訪時回應:
“沒有明確的判斷標準或者實驗結果有這樣一個證明核桃有健腦的功效。但是我們也從來沒有說過我們有健腦的功效。”
聽聽這話,沒有明確說過。確實,六個核桃隻是暗示這個飲料適合用腦的人喝。
另外翻看六個核桃原材料表能發現,其中成本占比最大的,不是核桃仁,而是易拉罐。
招股說明書顯示,六個核桃單位產品原材料的總成本為1元,其中,易拉罐0.57元,核桃仁0.25元,白砂糖0.05元,其他原材料0.13元。
養元飲品的解釋是:“六個核桃”隻是商標名稱,其中“核桃”代表產品的主原料,“六”有著六六大順的美好寓意。
要我看,六可不隻是六六大順,這廣告宣傳也玩得六六六。
醫學,化學都有人嚐試了,人體工學自然也有人跟上。
背背佳,一個00年代血洗了電視台的產品。
可能連杜國楹自己都沒有想到,這個隻花了5000塊從一個物理教授手裏買下的專利,能獲得如此熱烈的追捧。
那時候隻要打開電視,你幾乎就能看到“一位平凡的母親”開始講述自己孩子的故事。
本來活潑可愛的孩子,因為坐姿不好體態出現問題,夢想破滅,畫麵變暗。
媽媽用痛心的語氣道出自己的焦慮:“這孩子以後可怎麽辦啊?”
說完語氣一轉,表情由陰轉晴,嘴裏念出一句:
現在用背背佳,還來得及。
這個當年風靡全國、洗腦無數人的產品,從推出那一天起,就宣稱可以同時矯正駝背、含胸、近視等各種問題。
但核心原理其實就是用背帶提供一個強製力,使得用戶挺胸抬頭。
用戶的肌肉群根本就沒有得到任何改變,一旦卸了背帶,之前是什麽樣子,就又變回什麽樣子了。
如果隻是這樣,可能還不至於後來口碑一落千丈。
它最大的問題在於,聲稱自己可以矯正脊柱變形。
連肌肉群都調動不了,拿什麽矯正脊柱變形。對於那些信了這個廣告,沒有選擇去醫院治療的患者來說,這就是赤裸裸的傷害了。
不久之後,背背佳就被多地用戶起訴,多家媒體都報道了它涉及虛假宣傳和傷害用戶問題。
但這和杜國楹已經關係不大了,2005年他打包把背背佳、好記星賣給了橡樹國際。
多年以後,他又開啟了一個新的營銷賽道。
如果說之前那些產品還是可以通過實打實的效果來證明有沒有用,那最新一代的營銷則早已跳出了實用的範圍。
他們賣的已經不是產品,而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杜國楹沉寂九年,再次進化。
8848,專為成功人士打造的山寨手機,號稱“奢華小牛皮機身,鈦合金邊框,外鍍 18k 黃金,機身還覆蓋藍寶石水晶玻璃,安全係統還是FBI級別的”。
而且廣告畫麵裏麵都是啥,賓利,百達翡麗,男主角還是王石。
可以說,整個廣告裏就透露了兩個字:成功。
你也甭管這手機是不是,售價過萬,屏幕小係統卡耗電快,拿手機重得跟板磚似的。
反正擁有它,你就相當於握住了打開成功的鑰匙。
8848賣得就不是性價比,是信仰,是對商業本質的追求。
2016年,8848賣了10萬部,年銷售額過10億。當年可謂是呼聲最高的錘子手機,銷售額也才8億元。
可見有錢人的品味確實很難猜。
不過同年,8848被中消協點名批評,理由有三:
一、8848鈦金手機官網宣傳 “ 采用瑞士名貴腕表所用5係鈦合金 ” ,而金屬行業不存在5係鈦合金的說法。
二、宣稱使用 “ 名貴鈦合金 ”(官網)、“ 稀有貴金屬材質 ”(實體店宣傳材料),但鈦金屬並非貴金屬,且市場上純鈦每克僅0.06元,從價格上講並不名貴。
三、官網與線下實體店宣傳資料不一致。官方網站宣稱“藍寶石玻璃”、“ 藍寶石水晶玻璃 ”,而線下實體店宣傳材料宣傳則是 “ 藍寶石 ”……
反正錢是掙到了,杜老板一計不成就再生一計。
小罐茶,專為成功人士打造的大師手工茶,號稱“八位泰鬥級大師手工製茶,每天炒製1466斤鮮茶葉,立誌要把茶從農產品和文化品中拯救出來”。
而且廣告畫麵裏都是,大師親自焙火、炒茶、不斷翻炒,最後還搖著小罐茶,伴隨著沙沙的聲音說“好聽嗎,好聽就是好茶”。
你也甭管什麽樣的大師能一天炒那麽多斤茶,什麽的大師炒出來的茶4g就賣50塊,價格堪比茅台。
反正不管自己喝還是送人,突出就是兩個字:麵子。
價值不是價格,共識才是價格。
可以說虛擬幣的本質,杜老板在16年就把握住了。
2018年,小罐茶以20億人民幣銷售額傲視群茶,問鼎茶葉江湖。
隻可惜好景不長,先是2019年被全網群嘲“大師會不會累壞了”,隨後又是被同行爭相模仿。
在沒有任何技術壁壘,和品牌護城河的情況下,大家隻記得小罐茶這個樣子,卻不會記住小罐茶的品牌。
那些真金白銀的廣告,都給同行們做了嫁衣。
當然有人想著收割高端人士,自然會有人想到收割普通年輕人。
2003年,中國藥劑師韓力升級了電子煙製作方案,拿下了現代電子煙的第一項專利,他創辦的如煙科技也是第一家量化生產的電子煙公司。
2005年,如煙科技大肆宣傳“抽電子煙就是戒煙”,很快在全球市場吸引到了一大批擁躉,當年銷售額就快達到10億人民幣。
但如煙科技當時生產的電子煙還很笨拙,煙油替換麻煩,而且價格昂貴,同時央視也曝光如煙科技,在煙油裏麵添加過量尼古丁,導致一些健康問題。
如煙科技銷售額大幅下降,國內電子煙也消沉了一段時間。
但隻要能看見需求,總會有人去解決問題。
經濟危機過後,全新一代的電子煙來襲,更便捷的使用方式,更多種類的口味選擇。
當然這些都不是電子煙市場火爆的主要原因,要想抓住年輕人的錢包,得先抓住年輕人的大腦。
新時代的產品,你得有主打的宣傳特點。
電子煙,主打就是一個潮流,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身穿潮牌,腳踏aj,脖子上鏈子一帶,掛個電子煙一吸,誒就是玩。
很多抽電子煙的年輕人,不會說自己是煙民,而是稱自己為玩家。
甚至在一些視頻的宣傳下,電子煙已經和街頭,亞文化,蒸汽朋克等聯係在一起。
再加上電子煙一直處於沒規定、沒限製、沒人管的“三沒”狀態,市場迅速被引爆。
2020年7月,中國電子煙第一股“思摩爾”在港交所上市,市值千億。
6個月後,霧芯科技正式登陸紐交所,首日就大漲146%,創始人汪瑩直接晉升中國女首富。
但回到最初那個問題:電子煙真能戒煙嗎?
答案是,不能。
2019年世衛組織公布《全球煙草流行報告》,裏麵表示沒有證據表明電子煙可以戒煙。
至於商家宣傳的新潮流,新生活,這完全就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而同樣用這套話術來吸引年輕人的,還有一種產品,新輕食。
從流行之日起,新輕食就不僅僅是代表一種飲食習慣,它還更多地被宣傳成一種均衡、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
從2010開始,輕食作為舶來品進入中國市場,到2013年被大部分國內消費者了解。
2015年大量資本的湧入讓新輕食這個概念被廣泛的傳播,但受限於從業者整體水平參差不齊,兩三年之內,新輕食的熱度逐漸消退。
真正的爆火,來自於2019年。
美團外賣2019年10月發布的《中國輕食外賣消費報告》表示,截至9月,美團外賣輕食訂單量同比增長98%,輕食商家數量同比增長58%。
所謂的輕食,往往就是一堆菜葉,加上幾片雞胸肉,搭配精致的擺盤,而這就能讓原材料隻要幾塊錢的食材瞬間升值到幾十塊錢。
不過商家同樣有話說,輕食貴也有過的理由:
為了保證食材的新鮮,首先城市周邊要有大規模種植基地,還得配套發達的物流運輸係統,再根據用戶的需求靈活調整供貨方案,輔以成熟的冷鏈技術,最終結合科學的營養搭配,才能形成一份完美的沙拉。
聽起來確實成本很高。
隻是這一整套工業化流程下來,終於讓人們吃上了最原始的食物,這是不是有點太賽博朋克了。
而對於輕食商家一直主打的健康、減肥概念,也存在爭議。某著名投資機構投資經理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實際上消費者受宣傳影響較大。
“最直接的例子是,美國人喝酸奶是為了補蛋白,而中國人更多是因為其有益腸道健康而選擇酸奶。”
(這又是一個關於酸奶的宣傳欺騙了,這裏就不展開細講了)
當然如果你要說新輕食就是一種智商稅,那隻能說大家已經不介意交這個稅了。隨著年輕人價格敏感度逐漸降低,對身材、健康的焦慮更多地支配著他們做選擇。
還是那句話,價值不是價格,共識才是價格。隻要讓消費者覺得它值這個價錢,那它就可以是這個價錢。
同樣深諳此道的,自然少不了新消費裏的一些網紅品牌,比如:鍾薛高。
關於鍾薛高憑什麽這麽貴的問題,之前金融八卦女已經發過一篇文章了,這裏不再贅述,就說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2019年4月3日,鍾薛高剛成立一年的日子,上海市黃浦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了一份對鍾薛高的行政處罰決定書。
決定書裏顯示,鍾薛高宣傳自家雪糕“不含一粒蔗糖或代糖,果糖帶來更馥鬱的香氣,隻選用吐魯番盆地核心葡萄種植區特級紅提,零添加,清甜不膩”,涉及虛假宣傳。
根據檢驗報告顯示,該紅葡萄幹規格等級為散裝/一級。
而另一款產品宣傳自己“隻選用日本藪北茶,純手工研磨,完全不同三種抹茶風味融於一體,零添加,不甜不齁不膩”,根據原料供應商提供的銷售品說明書顯示原料抹茶粉是采用鳩坑、龍井、藪北樹等多種品種的茶樹鮮葉製成,顯然並不是什麽隻選用日本藪北茶。
同年8月,鍾薛高再次被市場監督管理局處罰,原因一樣是宣傳噱頭與其配料表成份不符。
一款賣得很好的冰淇淋宣傳自己“不加一滴水、純純牛乳香”,而產品配料表裏明確表示含有飲用水成分。
說實話,這騙得有點太明顯了……
前麵蹭日本藪北茶,或許還可以理解為行業慣例。
近些年的新消費品牌大多在蹭日本元素,像泡泡瑪特的定位,奈雪的茶商標,以及農夫山泉剛被大家指責的,福島白桃風味水。
這幾年vc圈有句話叫消費看日本,依我看,這句話還不如改成消費蹭日本。
還是前文那場發布會,鍾睒睒擲地有聲地說:
“農夫山泉就是中國的企業,不可能有一點國外的血脈。農夫山泉要做的事就是把中國的水站到世界的高峰!”
8年後,農夫山泉選擇了“創製”國外血脈,把尊嚴扔回了大自然。
在農夫山泉眼裏,與4000多億的市值、中國首富的名號相比,尊嚴和金錢哪個更重要,不言而喻。
在《胡潤百富榜》這本書裏,開篇有這樣一句話:
一個缺乏商業記憶的民族,注定無法真正複興……為了保住這三十年的財富成果,為了我們的後代,必須紀念。
可三十年商業記憶裏,並不隻有財富成果,還有消費者一次次被欺騙的慘痛經曆。
就像小品《賣拐》裏說的那樣,錢包忽悠癟了,好腿忽悠瘸了,自行車也忽悠沒了,完了還得說句:“謝謝啊!”
雷軍說他不喜歡把稻草賣成金條的人,消費者同樣不喜歡利用他們焦慮來割韭菜的商家們。
如果一個國家的商業史,充斥的全是焦慮營銷,那它帶來隻有一個又一個想著把稻草賣成金條的商人。
之前業界老有人問,國貨品牌什麽時候才能崛起?
或許隻有等到有人開始真心做產品,切實地解決消費者的焦慮,而不是隻想著塑造新概念,消費大眾焦慮的時候。
畢竟,營銷手段創造利潤,但價值取向決定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