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座夢幻般的古城,時常在記憶裏湧動它夢幻般的身影,過往歲月,斑駁的曆史。 大馬路的異域風情,新街口的燈紅酒綠,夫子廟的槳聲燈影都曾在曆史的長河裏綻放如花一般璀璨的記憶,找尋它們曾經與當下的模樣唯有相機。
同一地點、同一角度的兩張照片,相隔百年,幾十年,兩相對照, 一聲長歎,時光真的穿梭了,好像從那時穿越到了現在。驚歎之餘,才知曉原來這裏曾經的樣子和曾經流淌的故事。我們站在現在的現實中去看以前曾經的它,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一聲長歎:"時間真的是雕刻刀, 它改變了一切的樣貌"。
1944年,南京鼓樓街。海達·莫理循/攝。拍攝角度:站在鼓樓街西沿高處,由北往南拍攝鼓樓。圖片來源:哈弗大學圖書館。 這張照片在很多文獻裏都被注釋為北京西路,經實地考證及反複比對,確定無疑這張照片拍攝的是鼓樓街。
2019年8月24日,南京,鼓樓街。拍攝角度:站在鼓樓街西沿高處,由北往南拍攝鼓樓。 遠處的鼓樓若隱若現隱藏在綠樹叢中,隻見樓頂,不得不佩服南京的綠化做的好。
1944年,南京鼓樓廣場,汪偽政府豎立的"保衛東亞紀念塔"。海達·莫裏循/攝。圖片來源:哈佛大學圖書館。 拍攝角度:在國民政府"中央銀行"大樓裏由高處往鼓樓廣場東南方向拍攝。中央銀行"大樓就在今天的紫峰大廈這個位置。
1941年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汪偽政府大肆宣揚"建設新東亞、做新國民"論調,以此美化太平洋戰爭侵略本性。 同年2月,汪偽開會決議將每月8日定為"保衛東亞紀念日",報刊雜誌在這一天都要大力宣傳"保衛東亞"。
1942年3月,在鼓樓廣場橢圓環島這裏修建"保衛東亞紀念塔",1945年國民政府還都後被搗毀。 鼓樓廣場橢圓環島於1939年才修建,當時非常小,南北長42米、東西長18米。
圖中1、保泰街(北京東路),2、中山路,3、通往鼓樓,現今的北京西路,4、中山北路,5、中央路。 民國時期,從鼓樓廣場到成賢街這一段叫保泰街,就是現在的北京東路。這時的保泰街路麵很窄隻有6米寬。
2019年10月7日,南京鼓樓廣場。德蘭/攝。拍攝角度:中山北路靠近紫峰大廈的地方由高處往鼓樓廣場東南方向拍攝。 圖中 1、北京東路,2、中山路,3、北京西路,4、中山北路,5、中央路。
1959年2月,鼓樓廣場擴建成大致今天這個規模。 1980年以後,開始在橢圓形環島內植花木大草坪,每逢重大節日,會搭建一些植物雕塑或特定的標誌物等。
2019年10月7日,南京鼓樓廣場,紫峰大廈。德蘭/攝。拍攝角度:鼓樓環島廣場郵政大廈門口,由高處往西北角方向拍攝。 2001年5月,鼓樓食品大樓被拆除,今天它成為世界第七高樓紫峰大廈所在地。
1889年,南京,明故宮午門。拍攝角度:午門外由南往北拍攝。
這時明亡已經245年,清朝病入膏肓,午門荒草萋萋,破敗不堪,但尚可以看見兩闕殘垣。
2019年9月20日,南京,明故宮午門。拍攝角度:午門外由南往北拍攝。
此時的午門兩闕消失的幹幹淨淨,午門成為"午門公園"。
1871年11月,南京明孝陵,神道石象。約翰·湯姆遜(英)/攝。拍攝角度:由西往東偏北方向拍攝。
2019年9月20日,南京,明故宮西華門遺址。德蘭/攝。拍攝角度:城外由西往東拍攝。
這張照片沒有從原位置拍攝,原位置在圖中的樹叢裏,因為有樹叢遮擋無法拍攝,故從西邊拍攝。
116年後,西華門就剩下這三座土墩。當我來到這裏看到這三座土墩時悲從心起"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一聲長歎。
1910年左右,南京,明故宮西安門。拍攝角度:門外,由西往東拍攝。圖片來源:杉江房造編著的《金陵勝觀》。
2019年10月19日,南京,明故宮西安門。德蘭/攝。拍攝角度:門外,由西往東拍攝。
今天的西安門是經過多次修繕後才變成今天的樣子,連同周圍已經被改造修建成了今天的"西安門公園"。
1944,南京,西安門外玄津橋。海達·莫理循/攝。拍攝角度:站在河西岸,由南往北偏東方向拍攝。圖片來源:哈佛大學圖書館。
玄津橋是一座三拱石橋,始建於明初。因明故宮在其東,當時官員出入皇宮大多經由玄津橋到對麵的西安門,這裏是進出皇宮的交通要道。
2019年10月19日,南京,西安門外玄津橋。拍攝角度:站在河西岸,由南往北偏東方向拍攝。
2019年10月24日,南京明孝陵,神道石像。德蘭/攝。拍攝角度:由西往東偏北方向拍攝。
1871年11月,南京明孝陵,神道兩側的武士石刻。約翰·湯姆遜(英)/攝。拍攝角度:由南往北拍攝。圖片來源:英國倫敦維爾康姆圖書館。
2019年10月24日,南京明孝陵,神道兩側的武士石刻。德蘭/攝。拍攝角度:由南往北拍攝。
1930年代初,南京明孝陵,神道白石望柱。郭錫麒/攝。拍攝角度:由南往北偏東方向拍攝。圖片來源:郭錫麒著作《南京影集》。
2019年10月24日,南京明孝陵,神道白石望柱。德蘭/攝。拍攝角度:由南往北偏東方向拍攝。
1944年,南京,明孝陵下馬坊。海達·莫裏循/攝。拍攝角度:由東往西方向拍攝。圖片來源:哈佛大學圖書館。
下馬坊是進入明孝陵的入口,不管是文武百官,還是販夫走卒,隻要是乘車騎馬到此,必須下來步行,所以這個牌坊叫下馬坊。
2019年8月20日,南京,明孝陵下馬坊。德蘭/攝。拍攝角度:由東往西方向拍攝。
此時下馬坊已不再原來位置。右邊禁約碑、神烈山碑依然在原位置。
1948年3月,因建設寧杭公路,下馬坊神道成為了寧杭公路一段,下馬坊被推到。1980年,牌坊從原位置北移20米後修複重建,神道線路也北移了20米。
1888年,南京,儀鳳門。佚名/攝。拍攝角度:城外,由西往東拍攝。圖片來源:網絡資料。
2019年9月17日,南京,儀鳳門。德蘭/攝。拍攝角度:城外,由西往東拍攝。
100多年後的儀鳳門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儀鳳門了,1971年為修建建寧路被拆除,今天的儀鳳門是2005年重建的。
1930年代,南京金川門,小火車從這個門洞進入市區。朱偰/攝。拍攝角度:城內,站在鐵軌東邊往北拍攝。圖片來源:朱偰著作《金陵古跡名勝影集》。
這個小火車就是南京市最早的軌道交通,相當於現在的地鐵,隻不過它全是行駛在地麵。
小火車從下關江邊到白下路,全長7.3公裏,於1909年建成通車,曆經清朝、民國、新中國,運行了50年,於1957年連同金川門一起被拆除。
1402年,靖難之役,朱棣就是由金川門攻入南京城,搶了他侄子的皇帝位,改了名換了姓叫永樂帝。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由上海乘專車來南京,乘小火車抵達長江路站下車,然後換乘馬車進入臨時大總統府內就職。
2019年10月14日,南京鐵路北路,金川門所在地。德蘭/攝。拍攝角度:城內,站在路東邊往北拍攝。
圖中畫紅框處就是金川門大致位置,從護城河南岸順著鐵路北路往南100米左右的地方,也就是現在鐵路北路西邊的籃球場到南京財金學院教舍樓22號樓之間的地方就是金川門的大致位置。
鐵路北路西沿也就是圖左四輛白色車停車地方就是小鐵路軌道線大致位置,也是金川門門洞的大致位置。
1958年左右,雨花門及東西兩側城牆被拆除,城磚被用作建高爐或被附近居民拿去建房子。
今天的雨花門是2009年重建的。
1937年12月17日,南京中山門,日軍入城儀式。佚名/攝。拍攝角度:城內,站在路南往東拍攝。圖片來源:網絡資料。
中山門原名朝陽門是明城牆十三座城門之一,此門是單孔券門,甕城連接城內的宮城和城外的明孝陵的通道。
1928年,國民政府為修建中山東路迎接孫中山靈柩,將原朝陽門甕城拆除,將朝陽門改建成三孔拱形磚門,並將城門改稱"中山門"。
1937年,侵華日軍從中華門、光華門、中山門攻入南京城,中山門的南京保衛戰極為慘烈。
2019年8月20日,南京,中山門。德蘭/攝。拍攝角度:城內,站在路南往東拍攝。
1940年左右,南京,光華門。誌波楊村/攝。拍攝角度:城外,站在路東往北拍攝。圖片來源:網絡資料。
光華門是明朝的國門,它原名叫正陽門。光華門是內外均為甕城的複合型城門,是中國城牆建造史上獨創。
光華門是日軍攻打南京城戰鬥最激烈、傷亡最慘重的一座城門。
2019年10月20日,南京,光華門遺址。德蘭/攝。拍攝角度:城外,站在路東往北拍攝。
1958年,光華門在全國轟轟烈烈的拆城運動中遭到拆除,拆下來的城磚被敲碎用來修馬路。
圖中畫紅框處就是光華門城牆門洞大致位置所在地,當然加上前後甕城,事實上的光華門要比畫紅框處的位置大的多。
民國時期,南京,中央門。圖片來源:網絡資料。拍攝角度:城外,站在路西往南拍攝。
中央門,為南京明城牆民國增辟城門之一,位於神策門西約五百米處。
1931年,國民政府在中央路筆直向北與南京明城牆的交會點,破牆開路修建中央門。
2019年8月22日,南京,中央門。德蘭/攝。拍攝角度:城外,站在路西往南拍攝。
今天的中央門不複存在,畫紅框處就是中央門的大致位置。1957年,因影響中央路拓寬,被拆除。
中央門就在今天中央路起坡上高架橋處,也就是中央門汽車站東南角處,在這裏你看見兩邊城牆遺址綠化帶,橫穿中央路的這段就是中央門的位置。
1940年左右,南京下關,公共汽車穿過挹江門。佚名/攝。拍攝角度:城外,站在路右往東方向拍攝。圖片來源:南京下關曆史陳列館。
挹江門是1921年在明城牆上新辟的城門,時為單孔城門。這裏是從中山碼頭和下關火車站進入城內的交通要道。
1929年,奉安大典為了迎接孫中山靈柩,城門改為三孔多跨連拱的複式券門,這是明城牆第一個三孔券門。
2019年9月25日,南京下關,公共汽車穿過挹江門。德蘭/攝。拍攝角度:城外,站在中山北路右邊往東方向拍攝。
1944年,南京,通濟門外大街。海達·莫理循/攝。拍攝角度:門外,由南往北偏東方向拍攝。照片來源:哈佛大學圖書館。
通濟門是魚腹型的甕城,甕周長約690米,立麵城寬約90米,比中華門還要大,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甕城城門,世界城牆史上獨一無二的傑作。
2019年8月17日,南京,通濟門外大街。拍攝角度:門外,由南往北偏東方向拍攝。
如今通濟門外大街已經變成龍蟠中路,通濟門早已蕩然無存,位置就在圖中畫紅框的地方。
1944年,南京,通濟門外九龍橋。海達·莫裏循/攝。拍攝角度:秦淮河南岸橋西,由南往北偏東方向拍攝。照片來源:哈佛大學圖書館。
1937年,九龍橋被日軍飛機炸毀一段,後架木頭銜接通行。50年代後,九龍橋按原結構恢複,基本保留原貌直到今天。
2019年8月17日,南京,通濟門外九龍橋。德蘭/攝。拍攝角度:秦淮河南岸橋西,由南往北偏東方向拍攝。
如今通濟門早已不複存在隻剩下孤零零的九龍橋。 1963年,通濟門被當作封建餘孽拆除,屹立近600年的通濟門屍骨無存。
如果你想看看它的原貌,隻能通過下麵這唯一影像去找尋它當初的模樣。
1930年代,南京,鳥瞰通濟門。民國航空測量隊/攝。圖片來源:朱偰著作《金陵古跡名勝影集》。
1910年左右,南京,兩江總督署衙門。拍攝角度:門外,由南往北拍攝。圖片來源:杉江房造編著的《金陵勝觀》。
1937年12月,南京,日軍在國民政府門樓上插上了太陽旗。佚名/攝。圖片來源:網絡資料。拍攝角度:門外,由南往東北方向拍攝。
總統府門樓原址就是清兩江總督署衙門,太平天國時建天朝宮殿又稱"皇天門"。1864年6月,清兵攻破南京後搗毀此門,重建兩江總督署大門。
1929年,由姚彬設計,修建了這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西方古典門廊式建築。
2019年9月20日,南京長江路,總統府門樓。德蘭/攝。拍攝角度:門外,由南往東北方向拍攝。
1910年左右,南京,明故宮西安門。佚名/攝。拍攝角度:門外,由西往東拍攝。圖片來源:杉江房造編著的《金陵勝觀》。
2019年10月19日,南京,明故宮西安門。德蘭/攝。拍攝角度:門外,由西往東拍攝。
今天的西安門是經過多次修繕後才變成今天的樣子,連同周圍已經被改造修建成了今天的"西安門公園"。
1932年,南京中華門內老門西,湖南會館。Dr·Metzener/攝。拍攝角度:由北往南拍攝。圖片來源:朱偰著作《金陵古跡名勝影集》。
湖南會館位置就在今天釣魚台一二三巷兩邊,西到磨盤街東到秦淮河邊河房。前後五進十院,房屋約三百餘間,宅中還有一座戲台,它是當時金陵各省會館中建築規模最大的會館。
太平天國時期這裏是英王陳玉成的英王府,宅子的主人是孔子的第63代孫,明崇禎朝內閣首輔孔貞運。
孔宅裏有環碧園花園,樓台亭閣、水池假山應有盡有;河房單門獨戶,前門在釣魚台,後窗臨秦淮河,風景極其優美。
湘軍攻克天京後,這裏成為曾國藩臨時辦公場所,兩江總督府修繕好後他移師總督府辦公。
因為曾國藩是湖南人,後來這裏就被辟為湖南會館。抗日戰爭時期,這裏建築大多被戰火毀壞。
2019年10月22日,南京中華門內釣魚台119號,南京保安公司。德蘭/攝。拍攝角度:由北往南拍攝。
1949年後,湖南會館成為政法學校。1958年,這裏又被改建為南京塑料廠。如今塑料廠已經廢棄成為南京保安公司的辦公場所。
1937年,南京,被日軍摧毀的中華門及長幹橋。佚名/攝。拍攝角度:中華門外西邊秦淮河南岸,由南往東北方向拍攝。圖片來源:南京夫子廟魁星閣。
2019年10月23日,南京,中華門及長幹橋。德蘭/攝。拍攝角度:中華門外西邊秦淮河南岸,由南往東北方向拍攝。
1944年,南京,中華門外長幹橋。海達·莫裏循/攝。拍攝角度:中華門西邊城牆上,由北往南偏東方向俯拍。圖片來源:哈佛大學圖書館。
2019年8月27日,南京,中華門外長幹橋。德蘭/攝。拍攝角度:中華門西邊城牆上,由北往南偏東方向俯拍。
1944年,南京中華路,右側為中華門甕城。海達·莫理循/攝。拍攝角度:中華門西邊城牆上由南往北拍攝。圖片來源:哈佛大學圖書館。
2019年9月22日,南京中華路,右側為中華門甕城。德蘭/攝。拍攝角度:中華門西邊城牆上由南往北拍攝。
1930年代,南京,浦口火車站候車大樓及月台。佚名/攝。拍攝角度:站在候車大樓後邊最南邊月台,由西往東偏北方向拍攝。圖片來源:網絡資料。
浦口火車站是津浦鐵路終點與起點,1914年建成投入使用,火車站大樓為典型的英式建築,分上中下三層共計62間。
2004年,最後一班8084次南京北-蚌埠班車緩緩駛出後,浦口老火車站結束了它的客運曆史,退出了曆史的舞台。
這裏是朱鴻鈞送別他的兒子朱自清的地方,朱自清為父親寫下了傳誦至今的名篇佳作《背影》。
在這裏毛澤東送湖南留法學生去上海,在浦口火車站丟失了一雙布鞋,一時使他陷入生活困頓。
有太多的故事發生在浦口火車站,這裏是中國唯一保存民國特色的火車站,這裏也成為了民國題材影視劇的取景地。
2019年9月18日,南京,浦口火車站候車大樓及月台。德蘭/攝。拍攝角度:站在候車大樓後邊最南邊月台,由西往東偏北方向拍攝。
今天浦口火車站候車大樓及月台建築保存完好的矗立在原處,隻是它的樣貌大部分被這梧桐樹遮住,隻能看見候車大樓南部這一點點。
1970年,南京玄武湖邊,南京站。曹大林/攝。拍攝角度:由東往西偏北方向拍攝。 南京站本來是在今天的南京西站,1968年玄武湖邊火車站與南京長江大橋同時建成後,南京站就搬遷到這裏,原"南京站"改稱"南京西站"。
2019年10月8日,南京玄武湖邊,南京站。德蘭/攝。拍攝角度:由東往西偏北方向拍攝。
2019年9月26日,南京攝山棲霞寺,千佛岩。德蘭/攝。拍攝角度:自南向北偏東方向拍攝。 如今千佛岩裏
1944年,南京新街口西南角,南京郵政儲金匯業局大樓。海達·莫裏循/攝。拍攝角度:站在新街口東北角交通銀行南京分行(就是今天的新街口工商銀行)樓頂上,自東向西偏南方向拍攝。圖片來源:哈佛大學圖書館。 這棟樓共六層,是當時新街口的地標建築,解放後成為中國人民銀行。
2019年8月30日,南京新街口西南角,東方商城。德蘭/攝。拍攝角度:站在新街口東北角新街口工商銀行樓頂上,自東向西偏南方向拍攝。 1990年代,南京郵政儲金匯業局大樓被拆除,今天原位置取而代之的是東方商城。
1940年代,南京,白下路與太平南路十字路口,交通警察。誌波楊村/攝。拍攝角度:自東向西偏北方向拍攝。圖片來源:網絡資料。 交警身後右邊的建築是"中南銀行南京分行"大樓。
2019年10月8日,南京,白下路與太平南路十字路口。德蘭/攝。拍攝角度:自東向西偏北方向拍攝。 今天"中南銀行南京分行"這座建築完整的保存下來,變成了今天的"交通銀行南京分行白下路支行"辦公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