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說駱賓王的一生,是根絲線,那這些作品,就是被絲線串起來的,閃光的珍珠。
我們從他的第一顆珍珠說起,那個時候,他有個公認的身份——神童。
孔融小時候懂得讓梨,後來卻從董卓、袁紹,一直杠到曹操那兒,終於被砍了頭,還禍及滿門。曹衝有驚人智慧(從“稱象”典故可見),性格還特別好,從曹操的鍘刀下,搶救了不少人。後來他力挫兄長曹丕、曹植,被曹操選為繼承人。可惜,他僅僅活到十三歲,就因病醫治無療而早夭。方仲永,王安石的發小,童年時才華盡露,把王安石遠遠甩在後麵。仲永的爸爸很驚喜,成天帶著他去顯擺炫耀。等仲永長大,“泯然眾人矣”。駱賓王,字臨海,浙江義烏人,存世時間:公元619年-687年。
大家可能沒有意識到,“初唐四傑”對中華詩壇的貢獻,到底有多大。唐朝以前的很多所謂“詩人”,寫出的作品,題材狹隘,以豔詩為主。
這麽說吧,如果沒有駱賓王、王勃等人,後來有可能不會出現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巨星璀璨、競相爭輝的大場麵。
駱賓王的名字,來源於《易經》中的觀卦,“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
他確實與其他孩子不一樣,那就是他對文字的極佳把握能力。短短18個字,秒殺諸多搜腸刮肚、絞盡腦汁的讀書人。
如此清麗脫俗的詩句,由一個7歲的孩童即興創作(沒有大人幫忙)。有誰想過,這個孩子,成年後,會是一個疾惡如仇的杠精?
月亮啊月亮,你既然能那樣的光明,為什麽有時候,會長得像個鉤子一樣彎曲呢?潛台詞是,我駱賓王要做自己,決不趨炎附勢,曲意逢迎。
《詠鵝》《玩初月》兩詩,令駱賓王名震江湖。誰都知道,山東博昌(當時駱父任職的處所)出了個小神童。小時候的駱賓王,對家族、對政府來說,是“掌中寶”。據說縣太爺是老文青,特意命人將這兩首作品刻到縣衙的照壁上。
著名詩人聞一多由此評價駱賓王,“天生一副俠骨,專喜歡管閑事,打抱不平、殺人報仇、革命,幫癡心女子打負心漢”。這一點,與東漢末年的神童孔融神似,天賦異稟的人,很容易恃才傲物。
從小到大,駱賓王的率真,從未變過。詠群鵝,他很真;寫彎月,他很真;易水送別,他更是真情爆裂。
可是,真是把雙刃劍。他因此性格而懷才不遇,生活潦倒。縱觀他的一生,也曾多次進入官場,卻總是受到排擠。
“高宗永徽中,駱23歲,為道王李元慶府屬”(低級顧問,沒級別);“後為奉禮郎”(大型活動會務,專為領導排座次);“曆武功、長安主簿”(隋唐以前,主薄很出風頭,權力很大。隋唐之後,卻隻是無足輕重的小吏);“儀鳳三年,入為侍禦史”(也是湊熱鬧的崗位)。
雖然不堪,但他來沒有向現實屈服。在侍禦史任上,他曾經被人誣陷入獄。關了將近一年,幸遇大赦。為了散心,他申請去邊塞做守衛。
比如陳子昂、蘇味道、崔融、盧照鄰。西域的廣袤與曠達,同樣令駱賓王眼界大開。這期間,他變得尚武進取,寫下不少豪邁的詩句。既有地理視野,又有曆史情懷,也徹底將他從樓台和市井中,解放出來。仿佛看到了一個血脈賁張、雙目圓睜、青筋炸裂的駱賓王。
65歲的時候,駱賓王幹了一件大事,應該是一生中最大的事。
與徐敬業一起,反對女皇武則天。他在這一時期的文學創作,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代表作便是那篇傳遍天下的《代李敬業討武曌檄》。
這一作品,是他後半生的代表作。文章很長,我們隻需要品味一下裏麵的名句即可。
——“一抔之土未幹,三尺之孤何托。”
難怪武則天問手下:這麽好的人才,為什麽沒有為我們所用?
在那次謀反風波中,駱賓王幸運地逃脫了,具體怎麽逃掉的,沒有相關史料。也沒人知道他的行蹤。有人說,他去了江南。他有個名叫宋之問的著名粉絲,就是後來靠顏值上位的家夥,據說在杭州偶遇過駱老師。宋被貶到江南的時候,曾經夜遊靈隱寺,遇到一個極有才華的老和尚,兩人挑燈夜戰,興致勃勃地對詩。
離開寺廟,送行的小沙彌悄悄告訴他,那個老和尚便是駱賓王。
意即:四傑當時的文章,被人們取笑輕薄,現在取笑的人都灰飛煙滅了,四傑的詩詞卻萬古流傳。唐中宗李顯是駱賓王的鐵粉,公元705年複位之後,對駱老師念念不忘。他專門下詔,到處尋找駱賓王的文章詩句。後來一數,有好幾百篇。他親自寫序,滿屏溢美之辭。後來在詩壇上生龍活虎的大詩人,推崇並模仿駱賓王的,不少。張若虛、王維、高適、元稹、白居易……
馬克吐溫說,真實比虛幻,有時更令人陌生。在生活的種種重壓和挑戰下,駱賓王最終挺住了。這是時至今日,他仍被記住的理由。
他告訴我們什麽道理呢?“在生活中,我們可以走得很慢,但一定不要後退!”
![](/upload/album/cc/f7/6c/a52325775186jIwjfhwW.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