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國內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中國譯製片往事 (ZT)

(2020-07-08 09:51:51) 下一個
原標題為:《必須有人來替你說話》

 

賽人

 
2019年,我在給一台電影晚會做策劃時,導演提到了栗原小卷,說她可能會來。我想到了劉廣寧,為栗原小卷配音的主要有三位。

 

一是李梓之於《望鄉》,她已故去。二是丁建華之於《莫斯科之戀》,那部影片知名度不夠。三就是劉廣寧主配的《生死戀》,當年這部影片,可謂家喻戶曉。

 

又耳聞,劉廣寧和栗原小卷私交也不錯。我也很快要到了劉廣寧的電話,但已聽說,劉廣寧的狀況不佳。想不到,今年就已得到她遠行的消息。仿佛順其自然,但仍覺得突然。
 

《生死戀》
 
劉廣寧仙逝後,栗原小卷發來了唁電。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配音大家畢克身上,他離去後,高倉健同樣發來電文,以表哀思。不難看出,中國的配音機構,主要是其中最輝煌的上譯廠,有著私人訂製的風俗。
 
畢克與高倉健、邱嶽峰與卓別林、蓋文源與讓-保羅·貝爾蒙多、童自榮自然是阿蘭·德龍。而劉廣寧主要針對的是德國巨星娜塔莎·金斯基,她主演的《苔絲》《德克薩斯州的巴黎》《春天交響曲》均由劉廣寧代言,且每一次都表現卓異。
 
劉廣寧
 
配音迷愛稱劉廣寧為「公主」,主要是她為日本動畫片《天鵝湖》中的奧傑塔公主發聲,童自榮自然要配王子。那部影片,表現最為出色的,是程曉樺,她配的小鬆鼠,之靈動之輕巧,為這部事關獻身的童話,增添了更屬於童話應有的芬芳。
 
一、初創期——外國人說東北話
 
說到配音,上海的地位自不必說,但中國配音,具體說是新中國的配音,發源地是在東北。第一部譯製片是東北電影製片廠譯製的《普通一兵》,那裏的聲音構成就不乏「瞅啥,瞅你咋的」。這些現在聽來,仍倍感親切的東北口。據後來的長春譯製片廠的台柱胡連華回憶,當年一是沒經驗,二是人員少,三是時間緊,四是任務重。後來配音員,都是臨時抓差的。滿口大碴子味,實在在所難免。基於此,很多專業的電影演員也加入其中。長春這邊的像白玫、夏佩傑都擔任過配音。
 
《普通一兵》
 
上海這邊的譯製工作,雖然起步就晚,但卻能後發製人。他們也請來大量優秀的電影演員,加盟這個新興事業。像仲星火、中叔皇、高博、程之、衛禹平都是顯赫一時的名家。而孫道臨、張伐、石揮、秦怡、張瑞芳更是表演領域中必須承認的翹楚。
 
這裏必須得提一下舒繡文,她的演技,在抗戰時的重慶,就被譽為四大名旦之首。我個人也認為她是中國最好的女演員,而非之一。她也是中國第一位配音女演員。中國第一部有聲片《歌女紅牡丹》,就有她的聲音表演。
 
《歌女紅牡丹》
 
建國後,她主配的《鄉村女教師》,也是中國配音史上的經典之作。她的音質清脆柔和,但有蘊藏中一種可持久的力量。還值得一說的女聲,是林彬。這個經常演配角的演員,她主配的《但丁街凶殺案》,讓當時還談不上洋味十足的上譯,第一次擁有了潑辣而風情的異國情調。
 
配音大家曹雷,就是因為這部影片,而對她整個的人生和藝術起到了強烈的召喚作用。我采訪曹雷時,一提到林彬,我們兩人眼裏都開始放光,並展開了誰看《但丁街凶殺案》次數最多的比賽。
 
林彬
 
孫道臨主配的《王子複仇記》,則是中國配音界的一座珠穆朗瑪,至今無人模仿,更談不上超越了。私以為,孫道臨在配音方麵的成就,遠超過他在大銀幕之上的風流倜儻。這是位了不起的聲音藝術家。他的音質是送給人類聽覺的一份厚禮,他的技巧常化於無形,一開嗓,就要把我們帶到一個極遼闊的,事關性靈的天地裏去。
 
個人最推崇的動畫大師川本喜八郎的《不射之射》,全部由孫道臨一個人擔當。隻有那樣清澈悠遠的頓挫,如煙似霞的繚繞空穀回音般的作響,才配得上這般富於生命智慧的啟示。
 
《不射之射》
 
還可一說的是,由表演藝術家張伐等人主配的《列寧在一九一八》,轟動了全國,也讓上海的配音機構在行內被刮目相看。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引進片,多以蘇聯、朝鮮等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為主。但意大利新現實主義興起之時,也有很多影片,進入到了國人的視野。如《羅馬,不設防的城市》《偷自行車的人》《艱辛的米》《羅馬11時》《卡比利亞之夜》(國內翻譯為《她在黑夜中》)。
 
也有少量的美國電影,我印象中,有一部是根據薩特的話劇改編的影片,叫《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由李梓和邱嶽峰主配。
 
二、內參期——少數人的外國電影
 
到了文革,電影在中國,基本處於消停的狀態。但中南海裏,依然有電影在放。演員出身的江青,是個標準的影迷。傳聞她最喜歡的好萊塢式明星是泰隆·鮑華,她看電影,不像現在的電影青年,一定要看字幕版,她一定要聽中國人在一部外國電影裏說話。她有些固執,但又不乏合適的審美。讓當時的上海譯製片廠,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是真的在抓革命促生產。
 
她也算是內行,她最喜歡的電影,好像是《鴿子號》。由伯格曼的禦用斯文·尼克維斯特掌鏡。而她對另一部英國影片《紅菱豔》,則格外嚴厲。第一次送來的版本,在江青聽來,完全是詞不達意,亂彈琴。於是,上譯廠把還在幹校勞動的邱嶽峰,破格請來,重新譯製。邱嶽峰就像他主配的卓別林一樣,假如說卓別林是電影的代名詞,那麽邱嶽峰就是中國配音的代名詞。果然,邱老一出馬,他特有的從鼻腔裏冒出來的冷漠,以及從胸腔裏爆發出的激情。讓這部著名的套層電影,在江青那兒,總算過了關。
 
《紅菱豔》
 
江青,或者說是其他人,其他機構所看到的譯製片,當年,隻能在極小的範圍內放映,被稱之為內參片。你若能有幸看到其中的一部,那無疑是極為顯赫的身份證明。《陽光燦爛的日子》裏就有一段放內參片的情景,孩子們把看內參片當作又一場曆險。那部片子叫《羅馬之戰》。由蘇秀、曹雷等人擔任配音。
 
《羅馬之戰》
 
那個年代,譯製 「內參片」有嚴格的規定。首先是嚴格保密,所有參加譯製工作的人員一律不得外傳片名、影片內容,配音用的對白劇本不得帶回家,配音完成後一律上交、統一處理。凡是不參加這部影片譯製工作的,不管是廠內領導、工軍宣隊,甚至局一級的領導也一律不得看片,這是「無產階級司令部」下達的命令。
 
很多上海配音界的老前輩,如蘇秀等,懷念翻譯內參片的時光,是辛苦的也是值得的。正是在那個靜靜的十年,他們經受了錘打,也經受著鍛煉。最終學會了用再純正不過的東方聲調去替換那千姿百態的異國風情。
 
除上譯廠外,八一廠和北影廠都擔任過內參片的譯製工作。我就看過由八一廠譯製的《山本五十六》,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三船敏郎。就被他的風采所震懾。為他代言的是八一廠的大腕李琰,也是個非常英武的演員。
 
《山本五十六》
 
第二次看到三船敏郎,是在《軍閥》裏,他戲份很少。那部電影最重要的當然是小林桂樹扮演的東條英機,配音大家畢克,在那部電影裏大放光芒。畢克也是中國配音界的一位扛鼎級人物,上海譯製片廠最重要的驕傲之一。
 
後來,人們熟悉的那些譯製經典,如《簡愛》《蛇》《魂斷藍橋》,當年,都是在極小的範圍內放映。改革開放後,這些影片,都以不同方式不同階段與國人會晤,並引發持久而強烈的反響。
 
三、黃金期——我們要看外國電影
 
1978年,中美開始正式建交,在民間最顯性的表征是,有三部美國電影,先是影展的方式在北京出現。分別是《車隊》《惡夢》《未來世界》。但當時的國人最青睞的還是日本和印度的電影。
 
我印象中,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重量級的影片,很少能及時引進的。《星球大戰》是個例外,但當年國人的反響並不熱烈。而《砂器》《最後一班地鐵》和《德克薩斯州的巴黎》剛拿下大獎,就很快與國人會晤。不管怎麽說,那是一個觀影的黃金時代,不完全統計,大概有近一百個國家的電影在中國的影院裏放映過,甚至波及到邊遠的鄉鎮。
 
《最後一班地鐵》
 
國門大開之時,人們最稀罕的物品,是進口貨,有人為顯示自己有檔次,而稱外國電影為進口片。那個時候,外國電影普遍比國產電影要受歡迎,不僅僅是說要接受一個新鮮和刺激,也不完全是要領略那些勇敢無畏的人性之光。而是在那些外國電影裏,找到一種久違的,緊密而有效的敘述方式。
 
這也是日本和印度電影受國人擁戴的最主要原因。基於此,中國譯製片迎來了它前所未有的黃金時代,以後這樣的榮光也很難再現。不說,大部分人對俏皮生動的台詞的人爛熟於胸,而說那些台詞的人,也成為了那個年代的明星。他們主要來自於上海電影譯製片廠。如李梓、畢克、童自榮、喬榛、丁建華,也包括剛剛離世的劉廣寧。邱嶽峰的自殺、童自榮的遭受排擠,也是坊間熱議的話題。
 
應該說,那也是上海譯製片廠最為輝煌的年代。人員齊備,生旦淨末醜,樣樣俱全,基本是個聲音,就令人難以忘懷。外國影人若訪華,上海電影譯製片廠常常是必經之地,於是,我們能看見,聲音和形象共處一個時空時的動人畫麵。
 
一般人會認為譯製機構,隻有上海和長春這兩家。其實還有北影廠和八一廠,北影廠譯製的《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也是一個時代的重要標誌,予我更是不折不扣的電影啟蒙。為這部影片擔任配音的,很多都是名望極盛的電影演員。為假瓦爾特配音的是葛存壯,而以女英雄形象屹立於中國影壇的於藍,則為一變節份子配音。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
 
後來隨著海外電視劇和動畫片在國內幾度掀起收視狂潮,像廣東、福建、遼寧等地的配音機構也脫穎而出。遼寧兒藝主要為動畫片配音,李韞慧因配《聰明的一休》而名噪一時。廣東台為日劇代言居多,上海出生的姚錫娟,因主配《排球女將》和《血疑》,也是名噪一時的配音明星。
 
多說幾句長春電影譯製片廠,不少人認為他們始終脫不掉東北腔,洋味不足。但他們譯製的朝鮮和蘇聯電影,卻有一種濃鬱的生活氣息。向雋殊是長春譯製最大的品牌,我個人更偏愛的女聲是李真。她和上海的曹雷、北京的馮憲珍在配音路線上,都擅長為那些性格剛毅的女子發聲。
 
有趣的是馮憲珍和李真都為《兩個人的火車站》中的古爾琴珂配過音,都很出色。長春的男聲,陳汝斌、孫敖、胡連華也非常好。長春和上海相比,不像上海那邊,辨識度那麽高,那麽華麗。相對不會為發聲者讚服,反而更容易進入角色本身。再說,長春這邊配過的《乞力馬紮羅山上的雪》和《莉莉瑪蓮》就沒有那麽土,能領著我們到熱烈而疲倦的國度裏走上一遭。
 
《兩個人的火車站》
 
真正能夠跟上譯抗衡的是北京的譯製機構,這個機構比較複雜。他們的成員,來自各個文藝團體,但會為一部電影走到一起。如張桂蘭是北影廠譯製組的、張雲明是八一廠的,徐濤是煤礦文工團的、周誌強、馮憲珍是國家話劇院、徐燕是北京電影學院表演係的老師。中央電視台譯製的那些影視劇,均由他們來擔綱。這應該很考驗譯製導演的功底,後來,這樣的一群配音演員,被稱之為棚蟲。
 
北京這邊的配音,可以說集上海和長影的兩大成,既有聲音本身的穿透力和辨識度,又不完全依賴聲音的華麗,他們具有長影配音時的那種非戲劇化的進入方式。他們發揮上乘的時候,非常具有靜水流深的氣派。不求一城一池的得失,不糾纏於字句的經營,卻又能收到盡得風流的功效。
 
在我還不知道小津安二郎為何方神聖時,就已聽到周誌強為笠智眾所代言的《東京物語》和《秋刀魚之味》。就是這個慢吞吞的聲音,在《巴頓將軍》裏卻能一口吐沫就能砸下一個坑來。喬治·斯科特因這個角色,而成為拒領奧斯卡的影帝。周誌強同樣有著非常霸道的王者之氣。
 
周誌強
 
當引進大片,成為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最重要文化時尚之一時。那些我們所熟悉的大片,很多都是由北京這邊來譯製的。像《黑客帝國》第一集是交給了上海,但不知何故,後兩集,還是由北京這邊來完成。可能因為譯製得過於頻繁,他們的翻譯賈秀琰,也成了網絡紅人。
 
四:低穀期——活著,還是不活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中國整個電影業開始蕭條,中國配音也不複當年的輝煌,其症結可能是盜版和其後的網絡下載,培養了一大批通過字幕來閱讀電影的觀眾。個人不覺得完全是這個因由。在北上廣深這類的大城市,原聲電影還是有它相當大的市場,可到了二、三線城市,譯製片仍是無數人的首選。
 
假如真的沒人願意看譯製片,這個由觀眾的多寡來決定的行當,早完蛋了。還有一個例子,大部分國家都有他們的譯製機構。我在通過DVD看《大話西遊》時,就心血來潮,輪番聽俄、法、西班牙語,是如何高喊「快出來看上帝呀」。
 
《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
 
有人認為聲音是表演的重要組成,這我也承認,但是隻有專業的人才會從中去評頭論足。而大部分觀眾,是需要以沉浸式的體驗,進入到一個悲歡離合裏。字幕,多少會令你分神,會損失你觀察畫麵時的一部分注意力。真正的觀影,就應當是聲畫同時進入到你的大腦皮層,而不是你聽到上句,就知道下句。
 
要問中國配音的衰落,更多的,還是要多問問它當年為何如此繁花似錦。當年的文化環境和現在相比,已今非昔比。人們對文化的需求,因為過於多元,而沒有那麽急迫了。一個電影再也不可能成為億萬人共同的節日。
 
就拿上海配音的《少林寺》來說,那就是一部具有集體狂歡意味的電影。現在不會有了。什麽是電影盛世,就是那些號稱不愛看電影的人,也會不自覺地為電影而奔走,而興奮。而現在號稱愛電影的人,學會了看前遲到,看的時候睡著,醒來以後不是盛讚就是狂彈。不得不說,我們確實活在一個虛偽的,充滿著精神泡沫的觀影年代。
《少林寺》
 
2005年之後的某一年,我記不清了。在北京舉行了一個關於譯製片的研討會,到會的基本是上譯的精英,如蘇秀、曹雷、李梓、童自榮等、還有北京的徐燕。還有像我這樣的配音愛好者,如崔永元、史航、嚴鋒及他的妻子孫潔。會議的標題就是「活著,還是不活」。取自《哈姆雷特》裏最著名的台詞。會上我沒有發言,因我和蘇秀老師通過較長的電話,她對我很有印象。會後,問我為何如此。我說我說不出什麽來。
 
晚宴時,在飯桌上,非常不識趣地夾在蘇秀和徐燕這兩位配音大家之間,而不願挪一下位置。天知道,我有多喜歡她們的聲音。即便她們都為《為戴茜小姐開車》配音,我也沒有就此多問她們幾句,隻知道悶頭吃,悶頭喝。
 
《為戴茜小姐開車》
 
會上,史航有句話說得挺好。說上譯的那些精彩絕倫的聲音表演,就像唐詩宋詞,是不可能重來的,後人再怎麽寫,也寫不過李白、蘇軾。曾經有過,要比它從來沒有過,要好。
 
譯製片,配音員們愛稱之為的翻譯片。對於我這個年齡段的人來,是唯一的電影啟蒙。我不光英文差,幼時的我,連漢字都認不全。假如沒有那些金石之聲,我對電影的認知,起碼要晚上二十年,說不定,興趣老早就發生了轉移。
 
最後附一個榜單:
 
我最喜歡的十大男聲:孫道臨、邱嶽峰、畢克、楊成純、富潤生、張雲明、徐濤、周誌強、張家聲、孫敖
 
我最喜歡的十大女聲:林彬、蘇秀、曹雷、李梓、趙慎之、丁建華、馮憲珍、李真、張桂蘭、徐燕
 
另:因篇幅所限、香港影視劇的配音體係沒有提及,那也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很多人不知道周星馳還為《茅躉王》配過音。

 

很多我們熟悉的幕前演員都做過配音,比如王誌文、薑文、陳佩斯、梁家輝、成龍、徐帆、寧靜、範偉、王千源、俞飛鴻……
 
Top Comments

Follow first to comment

  • 童自榮的阿蘭德隆,邱嶽峰的卓別林,畢克的高倉健,上譯三大台柱子。
  • 最好的配音就是演員本身配的原音。
  • 童自榮 的貴族係列也是一代經典啊
  • 評論區還有哪位同學記得配音元老級人物畢克嗎?
  • 《尼羅河上的慘案》必須有姓名!這不是群星薈萃各有千秋,像從前老聽客聽評彈新年會書那樣過癮!
  • “哦這該死的該死的…” “哦麥克,你聽我說” “嗯哼” “我想愛麗絲是個不錯的女孩兒” “哦傑克,你一定是瘋了”
  • 姿三四郎 成長的煩惱 神探亨特 上海電視台配音
  • 那些聲音裏,有天使,有魔鬼;有上帝,有精靈!所以,已刻在人們心裏了!
  • 瓦爾特保衛沙拉熱窩,橋,虎口脫險,佐羅,啊,經典
  • 羅馬尼亞電影——莫名其妙 阿爾巴尼亞電影——高呼口號 日本電影——內部發票 越南電影——飛機大炮 朝鮮電影——又哭又笑
  • 有譯製片情節,直到現在也很喜歡國語版
  • 大愛童自榮老師
  • 配音,隻能說是特殊時期的產物。它更多是以破壞原片的視聽為代價的。
  • 若是沒有疫情,端午小長假我應該穿梭在上海的各大影院,享受著上影節的電影盛宴。
  • 我還是喜歡那些罵影迷的話,全是精神泡沫。
  • 還有黃渤張涵予的配音
  • 趙忠祥老師配音 紅與黑 中的於連也很經典。
  • 從前十分喜歡邱嶽峰。曾購買過一盒錄音帶《邱嶽峰絕版》。後來張國立給動畫片《尼莫》的配音非常自然。
  • 上譯的《希茜公主》簡直是兒時直到現在最愛的電影之一了,每一個聲音都如此的...華麗!那是最好的時代,雖然,也許已經結束了…
  • 還有張涵予,配音出身。
  • 星球大戰原來有及時引進內地?不是前傳才引入的嗎?再之前都是DVD是我孤陋寡聞了嗎?
  • 八五年暑假,廣州有美國電影周,總共上影四五部影片,有星球大戰和金色的池塘。幾十年過去了,發現觀看星球大戰的一批思想會天馬行空,勇於創新,熱情浪漫。觀看金色池塘的一批會多愁善感,咬文嚼字,有文藝色彩。
  • 陳汝斌,金毅,陸建藝也不錯的。長春和上海不一樣,譯製,科教,美術片都屬於長影,一個大院兒裏的,不像上海,各是單獨的。看了您的文章想起小時候到長影院兒裏看內參的美好時光。廣寧老師的離去又掀起了老譯製片的回憶熱潮。關於長影譯製廠演員東北口音的話題曹雷出的那本書裏也提到過。當時長影的著名配音演員時常能見到,所以就迫切想知道上譯的老師的樣子,幸虧80年代初《大眾電影》中心黑白插頁做了一期介紹,當時如獲至寶,就恨版麵不夠,好多心儀的沒有見到,比如蘇秀,於鼎,胡慶漢,施融,富潤生,伍經緯,戴學廬,蓋文源,程曉樺……到了80年代末上海出的《國際銀幕》倒是把狄菲菲沈曉謙這批年輕的介紹的比較詳細,照片也是彩色的了。總之,都是幾十年前的事了,看了您這篇文章勾起了太多的回憶,一時回不過神兒來。
  • 那些老譯製片,那些老配音演員,那些斑駁的畫麵,那一檔電影錄音剪輯的電台節目!
  • 印象必較深刻的還有,童自榮,配音《佐羅》《少林寺》,李真恵《鐵臂阿童木》《聰明的一休》
  • 我心中的上譯天團:邱嶽峰 畢克 尚華 於鼎 蓋文源 楊成純 喬臻 童自榮 沈曉謙 程玉珠 劉風 王肖兵
  • 童自榮,永遠的王子
  • 意大利黑白片警察與小偷好像也是邱老師配的音。國產動畫片金猴降妖裏洪融老師配的那段笑聲也很絕
  • 我覺得韓劇澡堂老板家的男人們 配音也是經典
  • 那個譯製片的時代於我來說,也是電影的啟蒙和升華。總是愛抱著半導體等待晚間的電影錄音剪輯。那種聲音的藝術,即便你沒有看過電影,也能被帶入劇情,身臨其境!! 最愛畢克!!無以輪比的男人之聲,動聽極了,無比的享受~ 感謝你們出現在我的生命中。
  • 《星球大戰》還有《克萊默夫婦》是在1980年一起看的,當時記得影片是從電影資料館借出來放映的,都是原版,沒有翻譯,《星球大戰》國內沒有公映,別問我為什麽,從小影院混大,基層從業影人27年經曆。感歎歲月催人……
  • 王誌文的薩爾茨堡諜影是經典 很多演員年輕的時候都參加譯製片工作 吳若甫 郭冬臨 蔡明 張潮 李秀明等 在12年錄製新版春天的十七個瞬間時有幸得周誌強伯伯輔導 也在新年行動中和徐燕老師合作
  • 看到文章名字就猜是賽人叔叔寫的,點開果然~愛國產片愛得深沉啊
  • 張涵宇好像也是配音的
  • 聲音的確是演員自己的修養之一 但是好的配音也是電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認為譯製片配音就是一大特色不影響反而讓我在看字幕的同時享受本國語言的藝術性
  • 有空繼續寫~香港電視劇的配音、歐美動畫大片的配音、為什麽我們的動畫片很少用著名演員配音?聲音是表演的一部分,真的很重要啊。
  • 上譯的楊曉 施融 戴學廬,茜茜公主裏老國王的那個配音一聽就是湊數的,不過很有趣,好像叫周瀚。
  • 以前看外國動畫片,配音表印象最深的名字,是韓力
  • 於藍亦離去
  • 我知道薑文和陳佩斯給寶蓮燈配音,成龍和陳佩斯給花木蘭配音,李亞鵬給黑客帝國配音。最後我想感歎一句:賽人,牛逼!!!
  • 長譯的李真老師原來就是紅樓夢王熙鳳的前期配音。
  • 當年正傳三部星球大戰是內參片,並不是公映片。。正式公映確實是前傳三部曲開始。。。
  • 倒不如先說說配音版刪去了原片哪些部分,又改掉了哪些台詞,那些所謂“金石之聲”掩蓋了多少真正的人性光芒!嗬嗬,那些所謂“倒是您老人家樂在其中,流連忘返,真不愧是前浪
  • 遼藝當時好像配了好多動畫片。
  • 配音不算特殊時期產物,外國也不少用本國語言給片子配音的
  • 江青自己也是演員,沒人比她更懂電影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