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國內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民國時期全部17位一級上將的書法 (ZT)

(2019-03-30 19:34:04) 下一個

民國時期,短短38年曆史,風雲變化,戰事頻仍,因此優秀的軍人就顯得很有地位。這其中,“一級上將”作為非常難得的軍銜身份,就顯得尤為重要。

這30多年授予一級上將軍銜的人物隻有17位,他們是誰?他們的書法如何?

現在的人大約已所知不多了吧,除了一些上過史冊的人物會被模糊的記得,更多的人名大約隻能飄散在風中。書畫圈要做的,就是在史海裏打撈有文化價值的人物和書畫文化,力求讓更多的人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來。

這17位一級上將,分別以集體授勳和追授等方式授予,第1次集體授勳是在1935年4月2日,獲授銜地人物為:馮玉祥,朱培德,李宗仁,何應欽,張學良,陳濟棠,唐生智,閻錫山(八位排名應不分先後);

之後陸續獲得此榮譽的依次分別有陳紹寬,劉湘(追授),曹錕(追授),程潛,吳佩孚(追授),宋哲元(追授),陳調元(追授),白崇禧,陳誠……這些人物,人生履曆各異,結局各有不同,但體現在書法藝術上的字,卻呈現了一些奇特的共通性。我們先分別依次、依獲銜順序簡要了解一下這些人物和他們的書法:

馮玉祥是17位中少有的基礎學曆不高(讀私塾15個月),卻在以後50年的軍旅生涯中,刻意提高文化、努力學習書法的典範。馮玉祥練習書法取法麵廣,楷、行、隸、篆樣樣精通,而隸書功底最為了得。他領兵打仗走到哪兒,常常會打聽當地有哪些書法名家,有機會就請來切磋切磋書法。

在中年之後,他人到哪就題字到哪,這些作品有許多都原樣保留了下來,現在都成了文物古跡。作為軍人,馮玉祥有著很強烈的曆史使命感,難怪他要把字練好呢?字寫不好,題字豈不很減分?

按順序排名第二位的一級上將朱培德,現在人所知不多。

他是17位一級上將中離世最早的一位,也是去世時最年輕的一位,當時他才年僅49歲。朱培德出身書香門第,父親是清朝舉人。家庭條件較為優越,雖然父親在他4歲時已經病故,並沒有影響他的求學曆程。他按部就班,先上私塾,後上高小,再進入昆明陸軍武備學堂學習,文化修養較好。

而世間流傳的朱培德的書法,碑帖功夫深厚,也能展示出較強的氣度和修養。因其人較早離世,世人對他的印象幾近模糊。

第三位一級上將李宗仁,可謂赫赫有名。

在短短的30多年中,李宗仁更多的是以抗戰名將和“桂係”首領身份聞名於世。他的事跡、故事,相關資料很多。作為書法書寫者,李宗仁的字也顯示出精湛的傳統修養。

據傳,他的字從《聖教序》入手,遍參諸體,碑帖造詣精深。

從網絡流傳的書法手跡看,也應算是優秀的文化軍人!

第四位,何應欽,

在1930、1940年代,何應欽位高權重,可謂風頭一時無兩,但晚年受盡冷落,隻是做了許多形象上的工作。雖然享壽97載,卻一生無子女。

他和妻子感情很好,在她病中依舊不離不棄,對養女盡父親之責,有“第一好丈夫”之稱。

何應欽祖輩隨清軍出鎮貴州,由軍人轉職成種田的農人。

何應欽自幼身強體健,教育學養完整而全麵,之後進入日本振武學堂,從此開始軍人生涯。他的書法鋼硬多姿,筆下功夫自然是不淺的。

少帥張學良無疑是一級上將裏獲銜時最年輕的一位,按時間算,當時才剛剛34歲。他能獲得這個頭銜,無疑是父親留給他的“資產”(軍隊)了!直至目前為止,

一般人對張學良多少都有一些了解,或是那些風流故事,或是中年遭際,或高壽百歲……他的一生,直至現在仍被廣泛熱議。

張學良的書法功夫,並不十分出色,也依舊不落俗套。

一級上將第六位陳濟棠,是粵係軍閥代表,曾有近10年時間主政廣東,政治上和南京分庭抗禮,為當地建設頗多建樹,有“南天王”之稱。

在1980年代,一位領導人在接見陳濟棠兒子陳樹柏博士時,曾說:令尊治粵8年,確有建樹,有一些老輩廣東人還懷念他!

在一些當地人記憶裏,以為陳濟棠隻是一位將才,卻很少有人了解他也有一手出色的書法。然而,因事過境遷,如今他的書法題字已非常少見了。

民國一級上將第七位唐生智,

生於一個富裕的官宦家庭,讀過舊式私塾,之後又進入武備學堂。

文化學養自是不低,在青年時期他南征北戰,同時他公開皈依佛門學佛典,自稱“佛教將軍”。了解了他的履曆,

再看唐生智的書法,確實不落俗套,書法家的氣韻獨具!

第八位閻錫山,也是1935年4月2日獲授銜的最後一位,人稱“山西王”,

這位和李宗仁、馮玉祥並稱的人,是山西地區繞不開的一位人物。他經營了山西30多年,為人十分精明。

閻錫山讀書不算多,但見識很廣。

讀了幾年私塾之後,就隨著父親學習經商,由此而奠定了他對社會的最基礎的認識。19歲,他自費考上了當地的武備學堂,不久因個人的能力突出,

而迅速成為軍官。他的書法,在17人中並不落下風。

1935年9月6日,陳紹寬獲封一級上將,他也是唯一一位海軍一級上將。

這位出身貧寒的福建人,早年因生活所迫,種過田養過牛,10歲時才進入了私塾。之後,他不錯過任何機會,努力學習,進入了教會辦的格致書院。兩年後,他進入了江南水師學堂,他發憤圖強,埋頭苦讀,以全班第一的成績畢業留用。

此後多年的軍旅生涯,陳紹寬見證、參與了一係列海軍建設、戰爭的時光!

因為人勤勤懇懇,他的書法也寫得十分用心,點畫之間的辛苦,成就了卓越的一生。

1938年1月20日,劉湘在漢口去世。

當年2月14日,他獲追授一級上將。作為一名軍人,他的書法即符合法度,用筆堅韌有力道,雖是軍人,文化修養也不低,他較為完整地接受了學堂教育,

再進入軍隊速成學校。他的書法和為人氣質,很是契合!

按順序,就排到了民國一級上將第十一位曹錕,

他也是身後獲追授的。和其他15位(吳佩孚也是北洋出身)不同的是,曹錕是北洋軍閥出身且曾擔任過民國大總統的人物,因此從資曆和年齡上看,曹錕比其他人都要長許多。

畢竟,民國開始時曹錕已經快50歲了。

他是船工的兒子,隻是多讀了幾年私塾,再輟學了幾年,20歲才應征入伍。文化修養應該不怎麽高吧?從他流傳的書法和繪畫來看,似乎事實並不如此。

曹錕的書法,曾請教過當時的一些名家,頗有些功力。曹錕也喜歡畫畫,他的梅花在當時就非常有名了。

順位第十二位,程潛。

他參與了幾十年時政,幾起幾落,卻始終沒被打倒,確實不簡單。

程潛的書法,隸書比較規矩,近乎柔美。

但他自創的書法體,如柳葉隨風飄搖,搖曳多姿,辨識度極高。

民國一級上將順位第十三名,吳佩孚。

在1939年12月4日,他因牙病被暗殺。僅僅5天後就獲追授“一級上將”,這個效率和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快。這其中,當然包含著官方對於吳佩孚不屈不撓、

不可侵犯的民族氣節的認可。這位曾經有著“常勝將軍”名號,且作為中國人第1個亮相《時代》雜誌的人物,值得被敬仰。

在兩年多的記錄中,文從沈夢了解,吳佩孚曾中過秀才,文化素養較好。這也是他的書法最具有古人氣質,最端莊正氣的原因吧!

民國一級上將第十四位,宋哲元。

1940年4月5日因中風而逝於富樂山,當年5月18日獲追授。這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將領。

他的書法,點畫得體,極具風姿,令人仰望。

民國一級上將第十五位,陳調元。

1943年12月18日,陳調元因喉癌醫治無效在重慶病逝。次年2月2日,被追晉為一級上將。其人其事,在十七人中最為平淡。

值得指出的是,他的孫女名叫章含之,您可曾聽過?

民國一級上將第十六位,白崇禧,

1945年10月5日獲晉升。這位“小諸葛”,和李宗仁並稱“李白”,他們二人並肩合作,開創了一番影響力頗大的事業,堪稱能人!據傳說他為人本就勤奮刻苦且十分聰明,幾乎有過目成誦的能力。

他的文化修養也不低,書法作品頗為多見,挺有功夫!

1947年2月21日,第十七位一級上將評選出來了,他是陳誠。這是一位忠心耿耿的人物,當代人所知不多,但能力確實不容小覷。

觀看他的書法,大約也能看到一些忠誠、堅持的意味!

以上,就是民國時期17位一級上將的書法作品和簡略個人事跡,這些人物和成千上萬的軍士共同塑造了20世紀前半葉的變遷史。當曆史已成往事,我們除了談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也應當從曆史汲取教訓、汲取營養……不應將往事全部遺忘。

比較有意思的是,這17位人物的書法居然全部都能找到,而且多數都寫得相當出色。這是什麽原因呢?

其實,也並不難理解。

從以上簡介中提到的情況看,不管他們以後擔任什麽職位,多數都接受了傳統私塾學堂的教育,進入軍校後,進一步打好了傳統文化基礎(識字、掌握常識)。當時,他們練字都是用毛筆,這也無疑讓他們的書法順理成章地寫得優秀!由此看,青年時期的文化培養,是練好字的關鍵因素。

當然,對於藝術的刻意堅守和堅持同樣重要。就像馮玉祥、曹錕,並沒在學堂呆過多少時光,也沒有完整的求學經曆,但他們的字畫功夫似乎比部分上過正式軍校的一級上將還要出色。當船工、農民都不合格的曹錕,不但將字寫得優秀,而且還像畫家一樣畫出了不少作品……可見出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重視文化,努力學習,下苦功夫,書法還有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