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國內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老照片 - 戰後可怕的日本

(2017-05-03 09:28:45) 下一個

   1945年9月,東京,伏案工作的東京火車站站長。 J·R·艾爾曼/攝。

   兩顆原子彈投下後,這個二戰魔鬼日本估計實在扛不住了,於是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

   投降後的日本滿目蒼夷、一片廢墟,人們缺衣少食,自1863年明治維新改革積累起來的國力消耗殆盡。

   此時多位美國《生活》雜誌攝影記者走向這一片廢墟的國家,用他們手中鏡頭為我們記錄了他們看見的當時的日本。本期不是所有照片都選自生活》雜誌,有部分來自其它網絡媒體。

   1945年9月,京都,賣食品的小販。 美國《生活》雜誌J·R·艾爾曼/攝。
 

   1945年9月,跪在寺廟的一家人,上方堆在桌上的白色盒子是廣島原子彈爆炸死亡者骨灰盒。 美國《生活》雜誌J·R·艾爾曼/攝。
 

   1945年9月,廣島原子彈爆炸死亡者骨灰盒。 美國《生活》雜誌攝影記者J·R·艾爾曼/攝。
 

   1945年9月,廣島,一群無家可歸的兒童在廣島郊外烤火取暖。 美國《生活》雜誌弗雷德·愛森/攝。
 

   1945年,廣島,被炸毀的火車站濃煙滾滾。美國《生活》雜誌J. R.艾爾/攝。
 

   1945年,京都,火車站候車室。美國《生活》雜誌J. R.艾爾/攝。
 

   1945年9月,廣島,鐵路站台上正在上車的士兵和平民。美國《生活》雜誌J. R.艾爾/攝。
 

   1945年,一輛貨運火車車廂門口的士兵。美國《生活》雜誌J. R.艾爾/攝。
 

   1945年9月,長崎,十字架被原子彈爆炸炸出了大教堂,從這裏可俯瞰城市的主要商業區一片廢墟。美國《生活》雜誌伯納德·霍夫曼/攝。
 

   1945年9月,長崎,距原子彈爆炸2英裏地方的基督大教堂被炸毀美國《生活》雜誌伯納德·霍夫曼/攝。
 

   1945年9月,長崎,兩個日本戰俘在原子彈爆炸中嚴重燒傷,由荷蘭戰俘營軍醫在治療。美國《生活》雜誌伯納德·霍夫曼/攝。
 

   1945年9月,美軍醫務人員為東條英機檢查身體。美國《生活》雜誌喬治·Silk /攝。

   1945年9月,日本一個古老的慶祝遊行。

   1945年9月,東京,日本相撲摔跤手在明治神宮人行道前表演。

   1945年10月,東京,一個日本女人站在自家廢墟中為她被燃燒彈燒死的丈夫祈禱。 美國《生活》雜誌喬治·Silk/攝。

   1945年10月,東京,一位藝妓女孩被一個美國大兵抱住。 美國《生活》雜誌喬治·Silk/攝。

   1946年2月28日,京都,藝妓們在為客人就餐提供服務。美國《生活》雜誌阿爾弗雷德·愛森/攝。
 

   1946年2月28日,京都,客人和藝妓圍成一個圓圈共舞。美國《生活》雜誌阿爾弗雷德·愛森/攝。
 

   1946年2月28日,京都,兩個藝妓為就餐的客人跳舞助興。美國《生活》雜誌阿爾弗雷德·愛森/攝。
 

   1946年2月28日,京都,兩個藝妓新手在其就業的場所入口處跪迎問候客人。美國《生活》雜誌阿爾弗雷德·愛森/攝。
 

   1946年10月,兩位美國大兵乘坐人力車遊覽。美國《生活》雜誌約翰·弗洛雷亞/攝。
 

   1946年10月,日本學校的孩子們學習新的閱讀方式。美國《生活》雜誌約翰·弗洛雷亞/攝。
 

   1946年10月,醉酒的美國大兵騷擾日本人的場麵。美國《生活》雜誌約翰·弗洛雷亞/攝。
 

   1946年10月,日本男孩在街頭擦皮鞋。美國《生活》雜誌約翰·弗洛雷亞/攝。
 

   1946年10月,美國大兵給日本兒童糖果吃。美國《生活》雜誌約翰·弗洛雷亞/攝。
 

   1946年10月,東京,戰爭孤兒在垃圾桶裏尋找食物。美國《生活》雜誌約翰·弗洛雷亞/攝。

   1946年10月,東京,無家可歸的人睡在上野火車站地板上。美國《生活》雜誌約翰·弗洛雷亞/攝。

   1946年10月,貧困家庭人在家裏粘信封掙錢貼補家用。美國《生活》雜誌約翰·弗洛雷亞/攝。
 

   1946年,東京,日本共產黨婦女委員會主席Yuko Maki站在黨的總部外。 美國《生活》雜誌阿爾弗雷德·愛森/攝。
 

   1946年11月,美國大兵逛街邊地攤市場。美國《生活》雜誌約翰·弗洛雷亞/攝。
 

   1946年11月,美國大兵購買香煙。美國《生活》雜誌約翰·弗洛雷亞/攝。
 

   1946年,東京,打倒吉田內閣的示威遊行。
 

   1946年11月,東京,裕仁天皇離開馬車,走向檢閱台。美國《生活》雜誌約翰·弗洛雷亞/攝。
 

   1946年11月,東京,穿著盛裝向國會遊行的學生們等待裕仁天皇的到來。美國《生活》雜誌約翰·弗洛雷亞/攝。
 

   1950年4月26日,日本女人迎接被遣返的二戰日軍戰俘,他們攜帶著在監禁中死亡的朋友骨灰。
 

   1950年代,東京,一家石材加工店鋪。
 

   1950年代,東京,街上行人。
 

   1950年6月5日,為了引起公眾注意,東京一家百貨商店用真人模特展示服飾。
 

   1950年代,東京,逛街的婦人。
 

   1950年代,東京,酒吧女郎。
 

   1950年代,富士山下,農民拔秧。
 

   1950年代,乞討中的退伍軍人。
 

   1950年代,貧民窟裏的巷道。

   1950年代,日本一戶人家的全家福。
 

   1950年代,森林工人。
 

   1950年代,有樂座的電影院。
 

   1950年代,牛皮癬廣告和議員選舉宣傳廣告牌。

   1951年2月19日,大阪孤兒院飯廳,孤兒門在吃午飯。

 

   1951年8月3日,廣島,穹頂破碎的產業廳街道附近一家紀念品商店,這個地方的上空就是6年前原子彈引爆的地方。

 

   1952年1月5日,東京,尼康相機廠的工人在檢查鏡頭。

 

   1954年,東京,早稻田大學和慶應大學在明治公園舉行棒球比賽,觀眾們手持扇子觀看。左邊的這名男子是拉拉隊員,在引領觀眾們歡呼。

 

   1955年10月20日,北海道,日本新成立的自衛軍團的救助站女護士們。
 

   1955年5月9日,廣島核爆中幸存下來的傷痕累累25名女孩飛躍6700英裏來到了紐約,寄希望於整形手術可以給他們帶來新的臉龐。

 

   1957年5月1日,東京,人們舉著氫彈蘑菇雲複製品在街頭遊行,以抗議英國計劃在聖誕島測試氫彈。
 

   1958年10月30日,一位穿和服的年輕日本女人玩呼啦圈。
 

   1958年5月11日,在祭奠二戰中死去盟軍士兵的紀念碑的揭牌儀式後,50餘名盛裝打扮的和尚從東京某處的觀世音雕像中走出來。

   這座紀念碑是用以祭奠對日戰爭中死去的48000名士兵的,就位於這座80英尺觀音像的底座上。而這座觀音佛像是為戰爭中死亡的100多萬日本士兵而建的。
 

   1958年7月11日,東京,鬆竹舞蹈團的舞者在東京國際大劇院排練舞蹈。

   1959年,一家百貨公司內,一名日本男子穿著木屐,抬頭看林肯肖像畫和另外兩張有關林肯生活的海報。
 

   1960年1月5日,東京,一名女性坐在車上欣賞著自己新買的索尼全晶體管的輕便電視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狂奔的海綿 回複 悄悄話 文明美麗的國家和國民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