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40)
2022 (880)
2023 (542)
北京人好吃,小到一碟兒鹹菜,大到一桌滿漢全席,
得吃得喝,不挑不嫌。一提下館子,
老人們以前總說,那可是顯身份、地位、有錢人經常去的。
對於年長點來說,從小勤儉持家,吃粗茶淡飯,
也隻有過年、過節才去,下館子那可是“解饞”。
而對於今天我們來說,“下館子”成了一頓午餐、晚餐。
老人一說“下館子”,總帶著想當年的勁兒,
一張嘴,能跟貫口一樣給你數落出一堆。
八大莊、八大堂、八大樓、八大居、八大春、四大坊①
吃沒吃全不知道,但是隻要吃過一家,也能給您道出一堆故事
那時的北京,熱鬧的地兒沒多少,
一提到繁華的地都跟吃在一起
西單一帶、西四那片兒鴻賓樓、四川飯店,
王府井附近的東來順、翠華樓,
還有東四白魁老號,前門晉陽飯莊、都一處
東單崇文門便宜坊、地安門馬凱餐廳、等等
說實話,那個年代去有名的餐館常都是
那些有身份、有地位、有錢人。
一般普通平民百姓很少光顧。
對於這之後的下館子,
愛不愛吃、好不好吃、正不正宗先放一邊,
您人生的第一次下館子您還記得嗎?
是不是每次進館子一推門,撲鼻的味道是,
各類酒味兒、熟肉味兒、那甜不索索的味兒,
反正是各種讓你流哈喇子的味兒全混在了一起,
比家裏過年請客那味兒濃鬱一百倍。
下館子就是去“解饞”。
像王府井東風市場北口的奶油炸糕,
西單十字路口東南角的慶豐包子館,
西四十字路口西南角的包子鋪,
西單北大街路東的迎春餃子館,
平安裏丁字路口東南角的山西刀削麵館
王府井八麵槽的餛飩侯。。。。。
雖不是大館子,卻能記憶到今天。
高檔一點的兒,興去西餐廳下館子,
老炮兒常去崇文門附近的新僑三寶樂西餐廳吃俄餐,
牛排、紅菜湯,可以裝的文文靜靜。
還有隔條街的馬克西姆餐廳,
和北京人嘴裏的“老莫餐廳”,《血色浪漫》味道還是挺足滴!
當時人均消費三四元,而那時普通人的月工資為三四十元。
來客都是有背景的上層人物、歸國華僑和大院子弟。
去“老莫”不單純是為了吃飯,而是去體驗那個年代的榮耀。
90年代以下,你記憶中的第一次下館子你還記得嗎?
就好比,北京人對於幹炸丸子是不是真的有情結呢,
突然發現每次全家正經下館子吃飯的時候都會點,
周圍桌兒的也都會點這道菜。
想起梁實秋先生還專門寫過一篇
說小時候想吃幹炸小丸子半夜媽媽給買去的事兒,
北京人愛吃幹炸丸子,為什麽呢?
那就是念念不忘少油缺肉的年代。
如今,說“下館子”的少了,一提就都是“飯局”
因為這下館子再尋常不過了,可能就是一頓普通的午飯了,
山珍海味,八珍玉食,
恨不得不出家門,都給你送家門口兒了,
但是卻越來越懷念串胡同.逛商場.坐公交.下館子
哥幾個聊天兒,滿耳朵都是我Cao!你Ya!他Ma的..
到處透著濃濃的京味兒,
懷念老板和服務員全是老北京,
一進門就坐下就能我們一起聊,
懷念小時候就想著長大有錢了天天“下館子”的夢想,
真到了這天,才發現天天“下館子”做到了,
但哥們姐們能聚一起的人卻不知道搬哪兒去了。
即使時間過去了很多年,
老字號和飯館兒拆了拆,搬的搬
許多老北京人仍然能記住原先的方位和味道。
聊出許多當年的故事。。。。。。。
八大莊:豐澤園飯莊、晉陽飯莊、正陽樓、功德林、鴻賓樓、梅府家宴、四川飯店、仿膳。
八大堂:會賢堂、同福堂、惠豐堂、聚賢堂、聚壽堂、天福堂、燕壽堂、慶和堂。
八大樓:東興樓、泰豐樓、致美樓、鴻興樓、鴻慶樓、萃華樓、新豐樓、安福樓。
八大居:福興居、萬興居、同興居、東興居、萬福居、廣和居、同和居、沙鍋居。還有個柳泉居。
八大春:芳湖春、同春園、東亞春、慶林春、新陸春、大陸春、淮陽春、春園。
四大坊:泰合坊、六合坊、均宜坊、明宜坊。還有個便宜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