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1)
2021 (540)
2022 (880)
2023 (542)
最近對《易經》忽然來了興趣,隨時做了一些筆記,目的是梳理一下自己的心得,貼出來也許能給大家帶來一點啟發。
大家平常所說的《易經》更準確的說法應為《周易》,分《易經》和《易傳》兩部分。狹義的《易經》就是六十四卦,都是符號,是做占卜用的。我對算命沒興趣。感興趣的是《易傳》。那是《易經》之後八百多年戰國人解釋《易經》的著作。有人認為是孔子的著作,更多人的意見是孔子主持編纂的。《易傳》是中國哲學史和思想史的源頭,裏麵充滿了孔子和老子的哲學思想,也引用了不少孔子和老子的話。
所謂“經”,就是一個字都不能動的偉大教導。那“易”呢?這就是這部經典的主旨。用“易”字來命名,真是再恰當不過。漢字中的“易”字有兩個意思,一個是容易,另一個是變易。兩種意思似乎毫不相關,但卻包含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哲學命題。我寧願這不是巧合。何謂“容易”,就是容許變易、容忍變易,然後事情就好辦了。一個問題想不通,我們換個思路就豁然開朗;一個事情辦不好,我們變個方法就柳暗花明;和一個老板不對付,換個工作就輕舟過萬山;跟一個老婆合不來,換個老婆就省去三千煩惱絲。常言所說:“人挪活,樹挪死。”人就是要活得活分,沒的說。樹呢,樹挪死並不是說樹不能變化。樹靜靜地長在那裏,每時每刻都在變化:根須在地下延伸,樹葉在枝頭生長。你把它連根拔起,就不破壞了它自身的變化規律,於是事情就不那麽容易了。
一個易字,包含《易經》中的兩個基本思想: 一是簡易,二是變易。
先來說說第一個基本思想:簡易。比起西方的哲學思想,中國的哲學思想最大的特征就是簡單樸素,這與《易經》一脈相承。八八六十四卦看上去花樣很多,但是有兩個最簡單的符號所組成,叫爻(讀搖 yao ),一條長線叫陽爻(—),兩條斷線叫陰爻( - - )。世界上的萬物都可以用這一陰一陽兩爻來解釋。三條陽爻是最大的陽 ,無疑是天,稱作乾。三條陰爻是最大的陰 ,是地,稱作坤。“乾道為男,坤道為女。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 ”乾坤就是指天地間的一切事物,抽象出了世界初始純陰和純陽的狀態,由此變換出其他卦符,體現五行等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質和形態。陰陽相蕩,化生萬物。
爻這個字本身就很有意思,可以說是個象形字,一撇與一捺交叉,體現了乾坤間萬物之形態皆是矛盾物體互相交錯、互為作用而成。
老子在《道德經》裏反複提到一個字:道,說這是根本的根本。什麽是道?老子並沒有直說,一本《道德經》從頭讀到尾也找不到答案。而《周易》給了道一個十分明確的定義:“一陰一陽之謂道。”能夠體會這個再簡單不過的陰陽之道,就是《周易》中所說的“易簡而天下之理得。”
yin 和 yang 這兩個字在外文字典是找得到的,因為洋人覺得太難翻譯了,沒有對應的詞匯可以代替,所以直接搬到自己的詞典裏去了。一提到 yin yang ,就讓洋人想起既玄妙又簡樸的東方文明。我覺得《易經》給後人最大的貢獻,就是提出陰陽之說,從而奠定了東方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基礎。
如果把陰爻與陽爻構成的八卦數字化,會發現它們的排列是二進位製,這與如今的電腦語言使用的二進位製完全相同。電腦大千世界全由一個 0 和一個 1 所組成。無論是文件、圖案、影像、音樂都由這兩個符號書寫而成。這與《易經》的陰爻與陽爻理論基礎完全一致:先把最基本的元素簡化到極致,然後才能進而涵蓋世間萬物。“殊路同歸”一詞本出自《周易》。不但自然界有殊路同歸的現象,二進位製證明了人類智慧也有殊路同歸的精彩。《周易》提到殊路同歸就是要說明世界就是陰陽交合如此簡單。不是嗎?
大家一定注意到陰陽太極圖和八卦是上了韓國國旗的。韓國人當然是從中國人那學去的(就像孔子不是韓國人一樣,《易經》也不是韓國人的發明),他們發現陰陽不但重要,簡直可以作為國本。日本人把日月五行作為周一到周日的名稱,說明對天地間最基本物質的重視與崇拜。比起現代人,古人更接近物體的本質。對他們來說,木頭就是木頭,不知道什麽膠合板;鐵就是鐵,不知道什麽不鏽鋼、鈦合金。他們對自然界物質與物質、現象與現象之間的變化、衝突、融合、交集有著比現代人更深切的感受。他們不明白為什麽太陽每天總是從東邊升起來,西邊落下去。他們相信冥冥中一定有什麽超自然的力量、一種無從抗拒的天理操縱著這一切。他們會對自己問為什麽,他們需要給自己一個解釋。因此就有了陰陽之說,用這一理論很多事情都可以說得通了,譬如月滿則虧月虧則盈的自然現象,譬如“物極必反”、“不進則退”的生活體驗,再譬如中醫陰陽調和的方法論等。他們希望在無從抗拒的天理之下日子能過得好一點,所以就有了占卜。為什麽中文是象形文字?就是因為中國古人太聰明,有太多的想法,有太多的情緒想要表達。最早的文字是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故稱甲骨文。烏龜殼那麽大點兒地方當然寫不了太多東西,需要寫得極為簡潔而又寓意豐富,於是就有了象形文字。
實際上八卦也是甲骨文的一部分,或者說甲骨文模仿了八卦。例如甲骨文中的“水”字就是八卦中水的符號豎起來的樣子。
說來也很有趣,很多拉丁語係的文字中,每個名詞都有陰性陽性之分(這是不是洋人也相信陰陽無所不在?)絕大部分的名詞是分不出男女的,要記住每一個名詞是陰性還是陽性給學習這些語言的學生帶來極大的困擾。地為陰、天為陽,月亮為陰、太陽為陽,夜晚為陰、白天為陽,這些都沒有困難,但其他的就比較麻煩了。譬如法語裏餐桌( table )為陰、課桌( bureau )為陽,小商店( boutique )為陰、大商店( atelier )為陽。按我們中國人的理解,手背為陰,手心為陽。但在法文中手心( paume )是陰性。更可氣的是,名詞前麵的代詞的陰性或陽性是由後麵的名詞的屬性來決定的。在中文和英文中我們說“他的椅子、 his chair ”,在法文中隻能說 sa chaise ,而不能說 son chaise 。因為椅子這個詞是陰性,前麵的代詞也必須是陰性。無論坐在椅子上的屁股是男人的還是女人的,都得這麽說。所以恐怕法國人要說“他的領帶和她的圍巾”就有一定的麻煩。我覺得發明這些語言的人當時真是腦袋進水了,整個兒一個胡編亂造,讓學生們千百年來每天跟著抓耳撓腮。
還是英文比較簡單,而中文呢,就更簡單。什麽時態、語態、單數、複數、前綴、後綴,一律不認,也礙不著中國人表達複雜的情感。《周易》的簡潔的語言以及所提倡的簡易的精神正是東方文明的集中體現。
I've never learned French myself, but I could imagine that
there might be som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陰 陽 in French and 《易經》. Wish some expert here could enlighten us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