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2025 (15)
第一部分:世紀交替
上世紀九十年代和本世紀初是上海劇烈變革的時代,變化之快令人目不暇接。很多上海的老東西在迅速地消失中。我們先講石庫門,再說老城廂。
石庫門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上海的舊弄堂一般是石庫門建築。
上海現有舊房子多用石頭做門框,以烏漆實心的厚木做門扇,這種建築被稱為“石庫門”,上海人又稱他們的家為“屋裏廂”。
石庫門裏弄住宅最典型的特征是中西合璧。雖然政府今天翻新建築,極力保持原樣,但總不是從前的味道了。就像北京又蓋起了早已拆毀永定門,不過是replica而已,隻能留給後人和外人看了。
以前是上海首富孔家大宅 (宋靄玲的夫家),解放後歸政府所有之後,變成民居,裏麵擠了幾十口人。
這幢居民樓很有石庫門的特色,如今在中國恐怕隻有在上海才能見到。
最早的石庫門弄堂住宅大多分布在黃浦江以西、泥城浜(今西藏路)以東、蘇州河以南、舊城廂以北,即今黃浦區範圍內。
被稱為“上海的根”的老城廂,文物古跡眾多,名園、名人住宅、會館公所集中,除了著名的豫園、老城隍廟、老城牆大境閣等,還有徐光啟故居“九間樓”、深宅大院內精美的“書隱樓”等一批古跡遺址。其中列為國家、市、區文物保護單位的就有二十一處,保護建築五處。雖然幾經變遷,這裏漸失了古時《清明上河圖》般市井式的喧鬧。
老城廂春風得意樓。
老城廂四牌坊。
老城廂梅溪弄內的老虎灶(皮包水)。
這樣的老虎灶據說如今在上海僅存兩處。
梅溪弄在南市老城廂,蓬萊路以南,河南路以東,近凝和路。2001年歲末,老城廂的近千戶居民因環城綠帶建設項目啟動而陸續搬遷。老城廂位於原南市區,現屬黃浦區,改造後為新的居民區。
上海老街,原名方浜中路,西起河南南路,東至人民路,全長近千米,由西到東的建築風格和業態布局展示了老上海從明清向民國直至西洋文化湧入時期的一段曆史文化的演變。
這裏曾經是上海環城的小東門,城門不在了,老城廂的風貌依稀可見,這便是真正活生生的上海老街。
文廟,顧名思義就是文化藝術氣息的衍生地。是上海唯一供奉孔子的廟宇。坐落於具有七百年曆史文化底蘊的上海老城廂,元代(1291年)建立上海縣後即建文廟,同時,作為縣中秀才讀書深造的學府。
號稱小吃街的吳江路。
食品促銷活動之後的吳江路一片狼藉。
這樣的街頭小店正在消失中。
取而代之的是雨後春筍般出現的洋快餐。從價目表上來看,比美國要貴很多。
天目西路。
四平路大連路口。
上海展覽中心是保留的俄式建築。
九十年代初的上海火車站南廣場。
九十年代的外灘。
九十年代的紅都影劇院。當時已很不景氣。後來由白先勇等人盤下,改回舊時名稱:百樂門。
很難想象這張照片拍於2006年的黃浦區青龍橋後街(過去這裏地屬南市區,後來南市區並入黃浦區,現稱新黃浦區)。從照片中可以看出這條街原來是一條彈格路,盡管路上後來鋪了水泥,但經年之後卵石塊又顯露出來。由卵石、石塊鋪築的“彈格路”在上海有幾百年的曆史,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達到鼎盛期,全市約有400條,總長達800公裏。如今老上海的彈格路連同石庫門、有軌電車、老虎灶等都已遠去。
再補一張更早一些的陝西北路的街景。
第二部分:大廈背後
今天,在上海城裏直青天的高樓大廈背後,生活著一群土生土長的、地地道道的上海寧。他們如同當今其他中國人一樣熱切地期盼著,但同時又頑固地堅守著。他們,值得我們深情的關注。
在鮮亮城市背後的景觀。
各有各的活法。
在閘北城上城公寓房樓上往下看去,一片黑壓壓的棚戶房特別紮眼。這是京江路、徐家宅路、育嬰堂路一帶。據當地居民說,這片棚戶都建於五十年代初期,後幾經改造成現在這祥的小樓,按當時來說條件已算很不錯了。
老城廂的孩子。
徐家宅路117號。這對夫妻說起了與拆遷辦痛苦和艱難的談判,說是不達要求決不搬遷。好日子人人都是想往的,願他們今後的日子像他手中的蛋糕和牛奶那樣甜蜜和滋潤。
留守。
保持良好的心態,畢竟生活還要過下去的。
樓上與樓下的交流。
又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清晨。
清晨必修的功課。
天好的時候,大家都各顯神通地在自家窗前一隅涼曬衣被。
早市歸來的阿姨。
片刻的偷閑。
生活了一輩子,隻有從她們的臉上能讀出平淡和樂觀的心態。
把被子曬鬆軟,今朝夜裏廂可以睡個好覺。
衣服也要曬一曬。
自己家裏曬不下,就找個別的地方。
屋子小,洗漱全在外邊,天冷時很辛苦。
早晨要燒水。
上班之前。
咱也不能虧了它,出來放放風。
隻有這抹色彩是亮麗的,很耀眼。願這裏的人們往後的生活能多些亮色。
第三部分:明珠璀璨
本“回眸上海”係列就要結束了。在此特別感謝各位網友的關注。需要說明的是,我本人並非上海人,雖然做了些功課,不免還是有不少疏誤的地方,因此感謝一些上海網友的指正,也感謝所有網友的包涵。通過編寫本文,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也深深地愛上了這座城市。
下麵隨意選了一些今天上海的風姿供大家欣賞。由於大家已經非常了解,故不再做任何解說。上海世博會大家已見得很多,因此基本從略。
全文完,感謝關注。
回眸上海 - 第一章:滄桑歲月
回眸上海 - 第二章:民國初期
回眸上海 - 第三章:刀光劍影
回眸上海 - 第四章:申城狼煙
回眸上海 - 第五章:政權更替
回眸上海 - 第六章:光華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