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我們的船在其它城市都最多停留一天,而在聖彼得堡停泊兩日,足見此地的重要。連那些上船就是為了吃飯的老耄們也傾船出動。的確,如果不是隨船而來,大家很少有機會到這裏來。而一路走來,這裏正是最值得炫耀的。
(洋蔥頭模樣的東正教堂。)
(走進洋蔥頭。)
(這座教堂是皇家棺塚。最近的新成員是十月革命後在西伯利亞被絞死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人。)
(洋蔥頭下的涅瓦河支流,右邊有小販集市。我們在這裏買了一頂前蘇聯水兵的軍帽,上麵別滿了蘇聯紀念章。好像花了二十美元吧。)
俄國大詩人普西金曾說過聖彼得堡是“向歐洲敞開的門戶”。普西金雖然出生於莫斯科,但他無疑更喜歡這座俄國最歐化的城市。當年列寧和他的布爾什維克戰友們卻不喜歡這裏的歐洲和沙皇文化,於是決定重打鼓另開張,遷都莫斯科。而如今這個曾一度被稱為列寧格勒的地方,仍舊彌漫著皇室氣息,彼得大帝和凱薩琳皇後的雕像依然在街頭屹立,而列寧的形象僅存留在冬宮前廣場上倒賣紀念章的小販手中了。
(普西金城的普西金雕像)
我們第一天的節目是上午參觀夏宮,下午去冬宮。旅遊大巴在聖彼得堡城裏七拐八拐,涅瓦河不時以不同的身姿出現在我們眼前。街道上顯得很陳舊,沒有什麽新建築,有不少斯大林時代建造的四、五層高的居民樓,一家一個小陽台,使人想起幾十年前北京蓋了很多毫無特色的簡易居民樓,大概就是這麽學來的。
(聖彼得堡街景:彼得大帝和俄國交警。)
(聖彼得堡街景:凱薩琳皇後一身戎裝的雕像。發現了一個規律:無論是雕塑還是肖像,沙皇皇家成員無論男女大都是武裝到牙齒的模樣。就連穿開襠褲年紀的皇子皇孫們也人人象是陸軍或海軍的什麽官兒。在皇宮裏還展出這些小軍服和小佩刀。大概這樣才能顯出皇家的凜凜威風吧。)
這裏好像沒有高速路,總是塞車。窗外有一個身著漂亮西服套裝的年輕女子,以我們的大巴同樣的速度在坑坑窪窪的便道上走著。我們一塞車,她就跟上來,一會兒我們又追上她。車窗外實在沒什麽好看的,隻好並無邪念地觀賞她的高跟鞋很優雅且熟練地繞過便道上的水坑或狗屎。她究竟到哪裏去呢?我們不禁好奇起來。大約二十分鍾後隻見她輕腰一扭走進了一家豐田汽車專賣店。我捅捅坐在身邊的兒子問:“你說她是來賣車的還是買車的?”兒子不加思索地回答:“賣車的!”我猜也是。
(街道擁擠不堪。)
如今俄羅斯也在追趕商業國際化的大潮,街上豐田、三星、麥當勞的招牌比比皆是。不一會兒大巴來到郊外,導遊指著一大片建築工地說:“那是中國公司在幫我們建造城市活動中心。”曆史真是三十年河東,二十年河西。如今輪到中國人幫當年的“老大哥”蓋房子了。
(中國公司的建築工地。那個怪模怪樣的建築據說是會議中心。對,咱要蓋就給他們蓋個沒見過的。)
夏宮在聖彼得堡郊外的普西金城,二戰時曾被德軍占領。當時蘇聯人拚命抵抗近三年,硬是沒有讓德軍打進城來。從此德軍開始潰敗,臨走前將夏宮付之一炬。我們所見都是後來根據原型複建的,而且修複的工程迄今仍在進行中。裏麵富麗堂皇,牆柱都是黃金打造,反正俄國有的是金礦。導遊不要我們到處亂摸,開玩笑說:出門時會檢查各位的指甲縫裏是否有黃色的物質,如此將以盜竊國家黃金罪論處。
(夏宮外景。中國的頤和園也叫Summer Place,中西方就是如此不同,各具風韻。)
(夏宮金碧輝煌。)
(進門人人要套上鞋套。)
俄國導遊都是清一色的年輕女孩,雖然英文有口音,但都相當流利,還不時說些恰當好處的玩笑。估計都是英語係的大學畢業生。回想當年我在中國的英語係畢業實習時也做過導遊,未經過任何職業訓練就拉去混事兒。好在當時在中國沒有小費一說,免去我麵對遊客不肯掏腰包的尷尬。
(路上碰上一對辦喜事的。伴朗穿一身軍服,這是不是有點皇家傳統?右邊那位卻穿短褲,一雙踏拉板兒,顯然不是新娘她爹。)
中午集體就餐。對於吃慣了遊船上大魚大肉的這幫人來說,飯菜實在不敢恭維。每人一點點雞肉、一點點米飯,再加上一小碗色拉。沒有生菜,一律以大白菜切絲伺候。原以為是這家餐廳偷工減料,結果第二天在別處還是吃同樣的東西。每次倒是有奏樂助興,大概都算在飯錢裏麵了。
(吃飯前拍了幾張照片,回來發現沒有自己坐的地方了。想找導遊評理,但她早已不知去向。大概也在什麽地方等著上菜呢。俄國餐館極貴,除了陪團的機會,估計導遊小姐們也不輕易下館子的。)
(食客們一字排開,後麵有笙歌助興。)
過去對聖彼得堡的印象隻局限在幾十年前從蘇聯電影裏看到的冬宮和阿芙樂爾巡洋艦,尤其對影片《列寧在十月》裏紅軍與白軍繞著冬宮的高大牆柱槍戰的情景印象深刻。我們在去冬宮的路上在涅瓦河上見到了布爾什維克革命的象征阿芙樂爾巡洋艦。據說如今船上的扒手的名氣比當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還要響亮。
(阿芙樂爾巡洋艦沒有想像中的那樣雄偉。)
(阿芙樂爾巡洋艦旁的小販買賣興隆。)
冬宮由於在城裏,所以未經曆夏宮所遭受的德軍摧殘,所有原物都保存良好。據導遊說,這裏的確曾在二月革命後被臨時政府作為辦公地點,但從未發生過槍戰。整個十月革命僅在街上發生零星衝突,死了二十來個人。臨時政府的一群廢物點心不經一槍一彈就繳械投降。幾十年來的迷思就此破滅,十月革命原來不費吹灰之力。
(在涅瓦河上乘氣墊船拍冬宮外景。)
(在涅瓦河對岸遙看冬宮和它門前的招牌景色:涅瓦河噴泉。)
冬宮和夏宮一樣外觀並不高大雄偉,兩層樓房,但裏麵卻絢麗至極。據說當年布爾什維克士兵們第一次進入冬宮被裏麵的奢華所震驚,我們今天也何嚐不是如此。
(冬宮裏麵人潮鼎沸。)
(建築巧奪天工。)
(看見冬宮裏的這些雕塑就想起影片《列寧在十月》裏一個紅軍領頭的要一個士兵留下來守護太陽神。)
凱薩琳皇後特別喜愛荷蘭畫家倫勃朗,我們在冬宮的倫勃朗展廳裏見到不少原作,過去總在畫冊上見到,今天親眼目睹。另外一個特設的外國展廳是中國清代文物,這是唯一在我們所參觀的宮殿中都有見到的外國展廳。可見凱薩琳皇後的偏愛。
(滿眼都是倫勃朗。)
(連屋頂都是畫作,頗有歐洲風格。)
(冬宮裏的皇家軍官肖像牆。每有軍功就可有資格上這個Hall of Fame。)
在冬宮外麵的廣場上,我們花五十美元從一個啞巴小販手裏買了兩大本蘇聯郵票和一些蘇聯硬幣。還買了一把小匕首,回來一看是個中國造。
(冬宮前的廣場。)
很後悔沒有在這裏買俄國套娃,後來在商店裏看到的要貴很多。除了套娃之外,另外一種俄國特產是琥珀飾品,禮品店的櫥窗裏滿眼一片棗紅色。可怎樣分清買的是琥珀還是塑料呢?導遊連忙撇清:“別問我,這是需要專家鑒定的大學問。各位自求多福吧。”
(集市。)
(大頭娃娃象棋專賣攤。)
(第二天我們參觀了彼得霍夫皇宮。冬宮和夏宮都是沙皇收藏寶物的地方。彼得霍夫才是他們住的地方。所以外景大為壯觀。)
(彼得霍夫門前的水渠直通芬蘭灣。當年外國政要來訪就乘船直達皇宮。)
(據導遊介紹,彼得霍夫皇宮的噴泉靠的是自然力,一百多年來都是這樣噴湧。)
(彼得霍夫皇宮裏的餐廳。但沒見到廁所是什麽樣的。既然有不停的噴泉,就應該有最早的抽水馬桶吧。不知當年沙皇或皇後出恭是怎樣一個程序。這倒是個值得好奇的事。)
(這一廳與其他金壁輝煌的地方大有不同。據說某一天凱薩琳皇後說:“Gold made me sick!”於是專門為她修建這間沒有一丁點黃金的房間。)
(窗外好景色。)
(和女兒來一張。)
(參觀完彼得霍夫皇宮乘氣墊船返回城裏給我們一大驚喜。我們乘坐的氣墊船(與對麵開來那艘一樣)以汽車速度擦著芬蘭灣的水麵馳騁是與眾不同的體驗。)
遊輪的下一站:赫爾辛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