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爺爺畫畫的一些往事 (下)

(2009-01-09 23:29:04) 下一個

從那個時候起,我開始欣賞和臨摹爺爺的畫。漸漸地,我會進入和共享部分爺爺的精神世界。我不僅看爺爺的畫,書法,印章和古畫,古玩,我還看了爺爺遺留下的所有的筆跡和文物。我當時正在學習古詩詞,讀爺爺手書在各種不同介質上的我所熟悉的古詩詞,別有一番境界。同時,我也慢慢了解了爺爺,熟悉了他的愛好,和品味。

有一陣子,我好像是有無窮的時間可以由自己支配。我窮盡了爺爺留下的片紙隻字,不停地問奶奶這張畫,那個紙條的來龍去脈。就像一塊永不飽和的海綿,一點點不斷地吸取有關爺爺的一切。

如果不是現在寫這一段往事,我幾乎都要遺忘了,年輕時有好長一個時期,似乎擁有天下所有的時間,從那個時候無論是往前看,還是往後看,時間都好像是沒有盡頭的。除了瞌睡時,精力也好像是永遠用不完的。對自己感興趣的人和事,自然不會吝惜時間和精力。我那時有無限的耐心。我的好脾氣的名聲,大概就是那時候得的吧。回想起來,是那麽地遙遠和陌生。陌生得就像是屬於另一個人,另一個世界。

我跟奶奶最有緣分. 奶奶一生對我都有無窮的耐心。奶奶從來沒有對我發過脾氣。我提的問題,或要求,她從來沒有過因為忙,或其他理由,來敷衍我。任何時候,我都會享有她全部的時間和關注。我跟奶奶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愉快,開心的.

因為我感興趣,又有奶奶在身邊,爺爺的事,我來了個刨根問底。

後來我說起爺爺的很多事,爸爸都不一定知道。或者隻知其一。或知道得不準確,不完整。

後來經常跟奶奶一起,把爺爺的書畫翻看一遍,邊看邊聊故事和感受,就成了我們祖孫倆的一門功課。常常興致勃勃,一天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我反複重看最多的,是爺爺手書的古詩詞。當然還有爺爺的畫。因為我臨摹次數多了,常常用到的那幾幅,都弄髒了。那些汙痕從後來出的畫冊上一眼都可以辨認得出來。

我記得,有時我心情不佳,或特別無聊,或天氣不好情緒陰鬱時,我就會習慣地去打開存放爺爺書畫的箱子和包裹,與奶奶一道重溫,欣賞一番。煩惱頓時煙消雲散。

我爺爺的畫,精髓是靈氣。古樸。天人歸一。

爺爺當年在西泠印社時,與徐悲鴻本素不相識,隻因與同事打賭。以一封信和一幅畫,贏得徐才子的邀請函, 並回贈“歲寒三友”圖。

爺爺與齊白石稱兄道弟,交往密切。互贈印章幾十枚。爺爺早年的畫冊,封麵及題頭均出自白石之手。白石對爺爺的畫非常推崇,對其古風畫和技法評價極高,稱爺爺的水平在其之上。

我以前一直以為,爺爺和齊白石年齡相當。最近看到其他人寫的文章評論他們的交往,才知道當時白石70歲,而爺爺30歲。當時爺爺是創作的高產期,白石認為爺爺的畫風與技法已經爐火純青。幾十年後,爺爺的畫技更有突飛猛進地飛躍。回頭看早期的作品,才知道當時極其幼稚,笨拙而版刻。

當時年少豪氣,作的畫多是丈二長卷。作品裝了無數柳條箱,留在了那片河南老宅子。整屋整屋的畫卷。都毀於日寇空襲。

奶奶回憶常常歎息。多少心血,才華毀之於一炬。

可是,爺爺到了晚年,對此一點也不可惜。他多次對奶奶感歎:你不知道,我現在的水平,比以前強得太多了!那些早期作品,就是留到現在,我都會把它們統統燒了。因為實在是太糟了。留著會令我汗顏!

可惜,除了無數的畫稿,爺爺晚年一直沒有機會盡興盡致地作畫。他的真實水平,極盡發揮時究竟是怎樣的境界,是永遠無法知道了。


知道的是,爺爺是中國畫界的奇才。

認識他的朋友們,以及慕名前來索畫的美術愛好者不計其書。爺爺晚年體弱,精力不支,並且患有手臂顫抖的毛病。常常沒有情緒和興致,或沒有條件作畫。可是有一些求畫者鍥而不舍,竟然每天收集我爺爺家的廢紙簍。隻要有爺爺塗抹過一兩下的廢紙,都會拿了去,回去小心展開,珍藏並潛心研習。有一些人長期堅持,竟然會從廢紙簍中淘到傑作,被拿去裱了,掛在正堂上的。爺爺晚年生活清貧,極少有大幅作品。有時找不到宣紙,這種情形下典型的畫稿就是在隨手拈到的香煙盒,報紙邊角,或解手紙上的郵票大小的作品。爺爺滿意的,就會蓋上他的印章。無論在什麽介質上的都有。從字紙簍中揀的,很少會有蓋印的。有時偶爾會蓋了印,又不滿意了而扔到紙簍裏。揀到的就會如獲至寶。有的沒有蓋印的,被揀者喜愛的,會第二天又拿回來,詢問爺爺,是不是值得收藏。認可的,就會求個印。得到這個印了,就會歡天喜地的捧回去。

沒有蓋印的字紙簍作品,據說也有價值。既可以從中研習技法。其構圖,構思可以作為借鑒,啟發自己作品創作的源泉。

從小在爺爺的畫,和它們所表達的意境的熏陶下,我對國畫的鑒賞和眼光也是非常地挑剔。近十年前,江澤民出訪加拿大前後,在國家美術館開了個中國美術巡回展。其中不乏近,現代國畫的代表作。很多都是以前在書報,雜誌上見過無數次的如雷貫耳的作品。比如齊白石的對蝦,徐悲鴻的奔馬,李苦禪的雄鷹,李可染的藏牛,以及潘天壽,張大千,和更現代的國畫家韓美林等作品。

這是我第一次有機會大規模地欣賞近現代中國畫的代表作。是帶著敬仰的心去觀摩,準備結實地享受,震撼一番的。可是我的觀後感,總結起來就是兩個字:失望。

雖然,個中也有好的作品,可是大多數,尤其是那些名作,其立意之俗套,構圖之版刻,技法之平庸。令我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竟然懷疑是複製品,或偽作。多次不知覺地觸摸展品以辨別真偽。這是我最為震驚的:許多國畫名作,觀其原作倒不如當初欣賞其印刷複製品!這些作品或毫無生氣,或嬌柔造作,或蠻橫霸道,也多少反映那個時代扭曲的人文精神。印刷品多少掩蓋,緩和了這些,而在原作中暴露無遺。

這與我爺爺的作品形成鮮明的對照。我驚歎爺爺與他們是同時代的人,竟然不食人間煙火,作品中絲毫沒有那個時代的劣跡。從此我就更欽佩爺爺,和珍惜他的畫稿了。


真的傑作,是非要看原作的。我去過倫敦不下十次,無論多忙,我都必去國家畫廊。近距離反複觀摩我心愛的那些不朽之作。觀賞好的畫不僅要近距離,還要光線顏色正確,和亮度合適。巴黎羅浮宮有不少好作品,可是蒙娜麗莎肖像是無法作為原作觀賞的:關在厚厚的玻璃罩裏,在那樣粗暴的光源下,其實裏麵陳列的是原作還是複製品,已經不重要了。
 

觀賞原作,心情也非常重要。我在同一幅作品前。每一次駐足都有不同的感受。真正體會作品,還得理解作者,和作者創作這幅作品時的心境與情形。這是不小的投入。所以我主張,不是你喜歡,感興趣的作品,即使是公認的傑作,也不要去浪費時間和精力。

欣賞產量高的重要畫家,畫派的作品,也不一定要感時髦,去倫敦,巴黎等一流畫廊。比如安靜,謙卑的加拿大國家美術畫廊,就有不少印象派時期代表畫家的傑作,和不少畢加索,塞桑的優秀作品,值得多次流連回訪。

我在此也揭露一個秘密:雖然絕大部分作品不允許接觸,可是如果有機會和在允許的前提下,千萬不要放過觸摸的機會.有時指尖輕輕地一碰,會頓時釋然你的許多疑問和陌生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元梁 回複 悄悄話 開始也很好奇誰是你的爺爺,,,讀完你尚未寫完的這幾篇回憶文章後,那份好奇已漸漸消失,,代之的是對這個無名老人的人格和修養的敬仰,,中國文化真正的精髓和靈魂,就在這些無名人士的身上!
感慨!
謝先生分享!
ydyd 回複 悄悄話 一種多麽美好的態度呀!
謝謝!
小雁子 回複 悄悄話 看來你的爺爺是一位很有才華的大畫家啊....

為你有這樣一位好爺爺而驕傲啊....
回複 悄悄話 非常同意對當代名作的印象。幾年前我去中國美術館看畫後很黯然、而且十分不解。例如李可染的萬山紅遍、李苦禪的一幅大花鳥、甚至潘天壽的幾幅、筆道枯燥拙劣、用色麻木不仁、態度十分馬虎。多人用的赭石色更是如泥跡一般。反而是豐子愷的一幅漫畫式作品筆到意到力到、構圖、用色均獨具匠心、十分明確。當時實有絕望之感、懷疑是不是自己眼睛出問題了、還是所見都是大師的馬虎應酬之作。又或是中國畫、甚至畫作為藝術就這水平。然而、同一時期、我在三藩市看過智障青年胡安宇19歲時的作品、卻使我甚為震懾。真要感謝他挽回了我對畫的信心。

這個體驗不僅是畫的、而且是人生的。它使我感到這個世界十分奇怪。我無意否定上述諸人、尤其是李可染、他的牧牛圖已成為我生活記憶的一部分。現在據博主所言、原作恐怕是不及畫冊了。但是、印刷別人的畫卻還是不會達到這種效果啊。可見、他們還是成功了、隻是這種成功被時代用一種使我難於理解的方式剝削或扭曲了。感謝博主印證了我自己的想法、使我少了負擔。
醜女的大地 回複 悄悄話 真得很想看看您爺爺的畫作,拜托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