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聯合早報網》:朝鮮戰爭59周年祭、再論曆史真相、誰是贏家輸家

(2012-03-08 23:58:29) 下一個
http://www.zaobao.com/forum/pages/forum_us090623b.shtml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是誰引爆了朝鮮戰爭?中朝兩國是唇齒相依、唇亡齒寒嗎?美國威脅中國了嗎?中國為何要抗美援朝?是保家衛國嗎?

  我們都知道,“忘記曆史即意味著背叛”。但這個問題的前提是我們必須以曆史真相為依據。從而以史為鑒。我在“評新中國外交”一書中,以大量曆史資料論據論述了這段曆史真相。

  戰爭總是殘酷血腥的,新中國為此付出了慘重代價。然而中華民族的外患厄運並沒就此停止,反而後患無窮。戰爭是政治的繼續。戰爭一旦開始,戰爭就會成為戰爭本身的繼續;尤其是在戰爭的背後有許多政治的時候。中國抗美援朝戰爭後來的擴大,與臨國戰爭衝突不斷,完全證實了這一點。

  政治又是戰爭的繼續,抗美援朝的陰雲至今籠罩在中國上空揮之不散。新中國從成立起,就以弱恃強,爭雄東亞,震撼亞洲、當驚世界殊。讓國際社會看清、警惕新中國,輸出、普世暴力革命的價值觀。假如中國當今崛起,又當如何,黃禍還不泛濫成災。故其主流媒體長期對中國進行負麵報道,不斷宣揚“中國威脅論”。這樣的惡性循環,連同西方國家對中國的這種敵視態度,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3到4月間得到集中的體現。

  或許大多數善良的中國人並不了解,究竟為什麽,世界上居然有那麽多的國家對中國持敵視態度。我們反對幹涉中國內政,但類似問題,新中國同樣做過。

  1950年1月,毛澤東訪問蘇聯期間,胡誌明也到了蘇聯,要求斯大林援助。斯大林就讓中國負責援越。毛澤東當即決定:不同法國建交也要援越。劉少奇對黃文歡說,法國會延緩承認中國,但我們不怕。毛澤東說:“誰叫我們先勝利呢?那就要幫助人家,這叫國際主義。之後便發生中國抗法援越,抗美援越事件。話說此處您或許明白中國抗美援朝的真正原因吧。

  那時共產主義思想行為價值觀在蘇聯的普世下,為世界創造了良好氛圍。共產主義運動在世界各國風起雲湧,新中國也搖旗呐喊。除了臨近出兵,遠了便媒體聲援報道,出錢物,講心比心啊。

  1978年10月鄧小平訪問新加坡。當鄧小平吃驚地看到新加坡的成就時,他承認對方實行的對外開放、引進外資的方針是對的。當談到中國的對外方針時,李光耀說,中國必須停止革命輸出。鄧小平停頓片刻後突然問:“你要我怎麽做?”這倒讓李光耀吃了一驚,他就大膽地說:“停止馬共和印尼共在華南的電台廣播,停止對遊擊隊的支持。”李光耀後來回憶:“我從未見過一位共產黨領袖,在現實麵前會願意放棄一己之見,甚至還問我要他怎麽做。盡管鄧小平當時已經74歲,但當他麵對不愉快的現實時,他還是隨時準備改變自己的想法。”從此中國不再搞輸出暴力革命。

  而抗美援朝正是“中國威脅論”或“黃禍論”的根源。

  為此,胡錦濤主席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中國永遠不稱霸,與鄰為善。與鄰相伴”。

  而亞洲國不和的根本原因是缺乏這樣的共識。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隻能夠說不要再去延續仇恨了”,這是胡錦濤主席在2008年日本“暖春之旅”的時候講過的一句話。結束的時候,中日發表“關於全麵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聲明”,聲明說:“為進一步理解和追求國際社會公認的基本和普遍價值進行緊密合作,不斷加深對在長期交流中,共同培育、共同擁有的文化的理解。”

  這個聲明,是當前今後中國的基本國策之一。是胡錦濤主席代表中國政府麵向世界做出的莊嚴承諾。

  “和諧世界”的主張作為中國外交自信和成熟的突出表現,是一個更理性、更帶有大國責任意識的主張,也更加容易為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會製度、不同發展模式的各國人民所接受。它為中國新形象和新角色添加了新的注腳,走更加理性的中間路線,完成了21世紀中國在國際社會的角色定位和形象定位。這便是中國的普世價值觀。是最實惠最有力的武器。而不是原子彈航空母艦。

  然而抗美援朝的陰影使中國和諧外交暗然失色。中國顯然在淡化這場戰爭。同時為持續不斷的外交糾紛買單。以德報怨。而現在的淡化和往日的喧染,更讓人們霧裏看花。如此這般並非長久隻計。因為周邊國家明顯仗勢欺人。中國要理性解決好周邊問題,就需要良好的國際大勢。否則隻有土地換和平。

  而中國對抗美援朝、國際共產主義的思想行為,等國際重大曆史外交事件,是繼承、放棄、還是擱置,則事關中國根本利益與和諧外交成敗的大局。惟有消除不和諧陰影,和諧外交方能脫穎而出。

  筆者認為東方國家與西方國家的差異在於,西方國家勇於反思曆史,麵對現實,展望未來。所以家也合了,國也和了,成立了歐盟。這對兩次世界大戰的歐洲,和世界各地持續不斷的衝突來說,無疑是人類社會的巨大變化和時代進步。家和萬事興嗎。可亞洲國和乎,家合乎?。

  國家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久的相互利益!這也是西方人的理念。而中國則認為鄰國是唇齒相依、唇亡齒寒的朋友、同誌、加兄弟。而鄰國則反之亦然,認為中國是夷。這不同的理念使的新中國遠交沒利,近交無益。招惹遠近受敵。

  在曆史上,朝鮮問題曾多次影響中國根本利益。如今麵對現實。我們是套用曆史觀點,還是以科學發展觀看待新的國際關係。

  四月二十九日,日本首相麻生訪問中國,他在京演講時認真地駁斥了“中國威脅論”。在稍後的演講中直爽地表示“中日摩擦不可避免,中日兩國都不會成為軍事大國”。這是否意味著中日兩國不會武力對抗。武字為何意?止戈為武也。武器是為了製止戰爭而發明的,不是為了戰爭而發明的。如今這古老的國粹精華,又與奧巴馬政府的“去核化”不謀而合。中日韓若能攜手並肩走進新時代。亞洲就有了希望。

  亞洲各國的領袖們。甭管你們是出自民選還是專製,但總是人類精英。肩負著帶領亞洲走進新時代的重任。

   一個全新和諧,和平繁榮富強、睦鄰友好、互利共贏、歐盟式的大東亞共榮圈,是日本人民,也是亞洲中國及各國人民的共同原望。因為人類總是要回歸人之初、性本善。

  朝鮮戰爭有四個不同特點。

  一、自共產國際成立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發生最大的戰爭衝突。

  二、戰爭是“停戰協議”,而不是“終戰”。沒勝敗之分。

  三、是聯合國成立初期,一次朝鮮境內的世界小戰。

  四、主要參戰中美兩國,不是為了本國民族利益。而是為了意識形態。分別成了朝韓兩國不花錢到貼的仆從軍

  時至今日。關於二戰的大片很多。可對這場特殊的戰爭,參戰各方為何避免喧染。這場戰爭的始蛹者蘇、美、中、朝,除中美外各得其所。

  蘇聯是最大贏家。

  在政治方麵把破壞世界和平發動戰爭的罪名,推給了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又把罪名推給了新中國。為普世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思想製度價值觀,在世界創造了良好氛圍。並成功把新中國、北朝鮮納入蘇聯政治勢力範圍。在分爾治至。在軍事方麵借中朝之手狠狠教訓了美國。徹底打消了新中國中立蘇美陣營,有可能親美的企圖,製造了中美難以調和的矛盾。徹底消除了在蘇聯東亞地區來自美國的威脅。在經濟方麵把二次大戰後,剩餘武器買給中國發了戰爭財,並在朝戰中迅速發展軍工事業。

  斯大林出於本國利益考慮,既不希望出現一個強大的蔣介石政府。也不希望中共統一中國,更不希望出現一個強大的中國共產黨政府。從分裂外蒙到建議毛澤東與蔣介石劃江而治,在到毛澤東請求蘇聯支持新中國解放台灣不予支持。皆以蘇聯民族利益為前提。置國際共產主義兄弟黨國利益為後。但在朝鮮問題卻恰好相反,極力支持北朝鮮武力統一。目地就是利用北朝鮮分別抗衡美、日、中國。就象利用越南抗衡中國。

  而新中國則反其道而行之,不遺餘力拚命以武力支持北朝鮮、北越南統一。終養虎遺患。

  毛澤東在不同的場合對外國客人說:中國共產黨曾經四次吃過斯大林的虧,第一次是王明左傾路線;第二次是王明右傾路線;第三次是戰後斯大林支持蔣介石,不讓中國革命;第四次是懷疑我是半個鐵托。斯大林的懷疑是有根據的。

  1949年11月17日,李克農向羅申大使提過,美國有一個有意策劃分化中蘇關係,促使中共響應鐵托集團的重大陰謀。且正在攻擊1945年的中蘇條約是一個不平等的帝國主義條約。12月24日科瓦廖夫向斯大林遞交了一份名為《關於中共中央若幹政策與實際問題》的報告,明確認為中共中央內部存在嚴重的親美傾向。他們始終對英美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存在幻想,為了不激怒英、美,劉少奇和李立三反對日本印度等國工會參加亞澳國家工會會議;周恩來反對向英美勢力較大的上海天津兩大城市派出蘇聯專家。一些領導人公開表示應該容忍資本主義存在。這份報告的情況是高崗向科瓦廖夫反映的,而高崗曾在同劉少奇訪蘇回國後,被劉大罵為"賣國賊"。 又聯係到意大利共產黨的一位幹部12月13日向蘇聯報告:中共領導人存在嚴重的民族主義情緒;相當多中國青年認為,蘇聯也是帝國主義國家,它也同中國訂了不平等條約,把旅順和大連弄到手。

  這說明在當時,中共大部分領導在一邊倒向蘇聯的理論和實踐中,與反對參戰朝鮮一樣,讚成參戰朝鮮隻一個半人。始終保持正確清醒頭腦。但為什麽都會流產呢?

  這些不可能不對斯大林產生影響,又鑒於鐵托的背離,顧慮毛澤東演變成東方鐵托的可能性較大。後來中蘇分裂為事實所證明。 綜上所述,他極不希望中國親近西方國家,並希望中國成為蘇聯集團之員。更一直擔心毛澤東會轉向美國方麵,因此他尋找各種機會,以打掉美中接近的可能性,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打仗,以增加美、中兩個大國相互衝突的可能性,結果按斯大林的想法,朝鮮戰爭應運而生。

  從1949年3月5日金日成訪蘇起,斯大林就給予朝鮮軍事、技術、物資全麵援助。

  1950年3月30日至4月25日,金日成訪蘇與斯大林就進攻南韓的具體細節進行討論。斯大林答應繼續提供武器支援和派遣軍事專家顧問。"但蘇聯不能出麵。萬一美國幹涉,就"由中國出來支撐局麵並爭取戰爭勝利"。

  9月27日斯大林主持蘇共政治局開會,分析認定金日成已無力扭轉戰局,請中國人到朝鮮是必要的。電告金向中國求援,但"不要提莫斯科"。28日金開會討論斯大林的提議,一致同意求援,但企望蘇聯援助。29日金又同蘇聯大使探討,他仍不太想求中國,萬般無奈之中,隻得聽從斯大林的提議。

  10月1日淩晨,斯大林收到金日成的求援信,請蘇聯出兵,"如果由於某些原因不可能做到這一點時,請幫助我們在中國和其他人民民主國家組織國際誌願部隊,給我們的鬥爭以軍事援助。"十分鍾之後斯大林發電報催促中國出兵。明明是他叫金日成向中國求援的,卻謊稱:"關於此事,我沒有也不打算透露給我們的朝鮮朋友"。

  斯大林在蘇聯的外交曆史功績,在於他最大限度的開創了,蘇聯時期的國土地產。消除了周邊不安定因素,維護保障了國家邊關的安全和穩定。這是今天的俄羅斯人開始重新評價他的重要原因。

  金日成是第二贏家, 他本來沒法招架美國虎,就要淪為流亡政府時,由於引中國夷,抗美援朝拒美國夷。才挽救了他北朝鮮政權。

  以夷製夷。原本是中國封建統治者對付外國侵略勢力之國策。為曆朝君主所繼承。但結果卻是飲鴆止渴,屢試不成。可金日成他一學就成,一用則靈。成功以中國世夷製服美國新夷

  在曆史上,朝鮮曆來看待中國為世夷。後來中朝兩國封建落後,都先後被沙俄和日本夷了,所以才有了唇齒相依,唇亡齒寒之說。自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投降後,中朝兩國重新獨立,免除了外來侵略,金日成再次以錯誤的曆史觀念來看待新的中朝關係,提防中國這個夷。所以金日成寧可依賴蘇聯也不願中國插手朝鮮事務。戰爭初金日成既不通報中國也不歡迎出兵朝鮮。

  1950年10月13日斯大林確定,放棄北朝鮮,讓金日成流亡到中國去。因為盡管斯大林百般鼓惑中國出兵朝鮮。但斯大林稱中共是“馬戈林中共黨”(馬戈林:MARGARLINE人造黃油、非純正的)。加之新中國百廢待興。故對中國出兵不抱期望。

  史蒂科夫傳達後,金日成痛苦地表示照辦。在斯大林看來北朝鮮是蘇聯第一道防線,還有中國東北第二道防線。就在已經決定在朝鮮實施全麵撤退計劃後幾個小時,莫斯科收到了毛澤東決定出兵的通知。

  美國輸否贏否

  戰後美國將軍奧馬爾-布萊德爾認為:“假如因為朝鮮戰爭,我們就打入中國的話,那麽,我們將是在一個錯誤的時間,在一個錯誤的地點,於錯誤的敵人進行一場錯誤的戰爭。”

  二戰後美國陸軍總兵力經過裁減,到1950年6月,隻剩下少得可憐的59.1萬人,共10個作戰師。大約36萬人駐在美國本土。其他23萬人駐紮海外。其中,駐遠東15萬人,駐歐洲8萬人(駐在西德)。這樣的兵力布署怎麽可能侵略有著中蘇友好條約的新中國。

  其實從當時及現今解密資料來看,美國從沒有打入中國的計劃。

  反而從資料證明,在朝鮮戰爭前美國就向新中國頻伸橄欖枝。陝甘寧政府也向山姆大叔暗送秋波。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自抗日戰爭起,美國政府就和陝甘寧政府頻繁接觸合作抗日。中國解放區的軍民曾經多次救助了美軍飛行員,前後有100多名美國飛行員被敵後抗日軍民營救脫險。

  為此,1944年8月20日,美國駐華大使高斯曾親自給八路軍總部發來感謝信。 來信說“接奉本年7月28日台函,得悉美第十四航空隊飛行員白福利歐在正太路被迫降落,經貴部營救出險。查美國飛行人員被迫在敵占區或其附近地區降落,多賴中國軍隊及人民予以寶貴之協助,使其得以安全返防,繼續進行對貴我兩國共同敵人日寇之鬥爭。本國政府深為欣喜,感荷上述美國飛行人員承閣下及貴部軍隊之援救。本大使謹代表本國政府敬致謝忱!”

  1943年7月4日,《新華日報》發表紀念美國獨立日的文章。民主頌——獻給美國的獨立紀念日:

  從年幼的時候起,我們就覺得美國是個特別可親的國家。我們相信,這該不單因為她沒有強占過中國的土地,她也沒對中國發動過侵略性的戰爭。

  更基本地說,中國人對美國的好感,是發源於從美國國民性中發散出來的民主的風度,博大的心懷……但是,在這一切之前,之上,美國在民主政治上對落後的中國做了一個示範的先驅。教育了中國人學習華盛頓、學習林肯,學習傑弗遜,使我們懂得了建立一個民主自由的中國需要大膽、公正、誠實。

  一些曆史學家著書說二戰後美國積極支持蔣介石反共打內戰,這是有違於曆史事實的。事實是美國的對華政策是含混、曖昧的。白宮、國會、國防部與參謀長聯席會議各持一詞。一些人隻支持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府,還有一部分人認識到蔣介石政府的腐化,倡議援助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以加強對日作戰的軍事力量。

  美國援助蔣介石政府真實目的是抗日,但在客觀上成為國民黨發動反共內戰的重要因素,但是不能由此推論為美國支持國民黨發動內戰。起初,美國對國共分裂活動不加幹預,但是當皖南事變和第三次反共高潮危及到它的戰略計劃和遠東政策時,它對國民黨的反共分裂活動就采取反對的態度並予以製止。美國對蔣介石政府的援助也一度有所停頓。

  1941年2月,羅斯福派遣其行政助理居裏來華,考察中國政治經濟情況,除表明美國願調解國共矛盾外,主要是為即將實施的租借法案做準備。4月17日,鑒於剛簽訂的“日蘇中立條約”對中國士氣打擊甚大,美國政府決定立即向中國提供4500萬美元的軍用物資。這是租借法案軍事援華的開始。5月6日,羅斯福正式聲明,軍火租借法案適用於中國,並宣稱“保衛中國即是保衛美國的關鍵”。

  美國固然反共,但美國並不讚成蔣介石用武力消滅中共黨的暴力方法,而是希望蔣介石把中共黨作為一個合法的民主政黨對待,用民主的方式解決中共黨問題。蔣介石則堅持用暴力方法消滅中共黨,這是美國與蔣介石政府的最大分歧點。至於為蔣介石出錢出槍,也完全是為了抗日戰略。這有兩次重大曆史事件證明。

  一、1943年2月18日宋美齡在美國國會發表抗日演說“寧肯光榮冒險,不願屈辱認輸...... ”贏得美國議員們長達4分鍾的掌聲。隨後美國刮起“宋美齡旋風”使中國不僅贏得美國人民的尊重也贏得了大批美圓與實物援助。

  二、1948年美國大選,因為現任總統杜魯門不喜歡蔣介石,蔣介石把賭注壓在杜魯門的競選對手杜威身上,為杜威競選資助捐款,但大選的結果杜威落選,杜魯門蟬聯總統。蔣介石為杜威助選更加深了杜魯門對蔣介石的反感。1948年底,國民黨軍在戰場上節節敗退,蔣介石給杜魯門寫信:如果美國不能提供經濟軍事援助的話,就請美國政府發表一個堅決支持國民政府的書麵宣言,增加軍隊的士氣和人民的信心。但杜魯門連精神上的支持也不肯答應,拒絕發表支持蔣介石政府的聲明。蔣介石 要求均被杜魯門在11月12日的複信中嚴詞拒絕。

  於是蔣介石決定派宋美齡赴美親向杜魯門呼籲。11月24日,宋美齡同美國務卿通長途電話,表示她要訪美。馬歇爾要她以私人資格前來,並允派一美國海軍專機供她乘坐。11月28日,宋美齡飛美,12月3日訪晤馬歇爾,10日又訪晤杜魯門。宋先後向馬、杜提出一整套關於要求美國援助蔣介石的計劃,其中包括:“(一)美國發表支持蔣介石政府反共目標的正式宣言;(二)派一高級軍官來中國主持反共戰爭之戰略與供應的計劃;(三)核準一個軍援與經援蔣介石政府的三年計劃,每年約需美金十億元。”這些要求同時被拒絕了。

  為什麽宋美齡這兩次訪問結果根本不同呢。很明顯,第一次是因為抗日。第二次是因為反共,打內戰。

  1944年羅斯福對中國蔣介石軍隊的表現非常不滿,為什麽一再敗退?羅斯福派副總統華萊士到中國視察,看看問題到底出在哪裏。華對蔣介石政府的評價是:“一個由地主、軍閥和銀行家支持的落後無知的政府。”華萊士到達第二個訪問地昆明後,向羅斯福發了如下的電報:“我們對蔣介石的支持恐怕是一項短期投資,他實在沒有治理戰後中國的智慧和政治力量,戰後中國的領袖大概將會通過政治變革或革命的方式產生出來。從現在的狀況來看,戰後中國的領袖出自後者的可能性更大。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領導下的中國共產黨通過革命戰爭創立新中國。”華萊士不愧是具有先見之明的政治家。

  一九四○年一月九日毛澤東發表了《新民主主義論》,表明中共當前的任務不是搞共產主義,而是搞基於資本主義民主製度的“新民主主義”。毛澤東提出:在中國搞共產主義是在實現“新民主主義”後,國家完成工業化建設以後的遙遠事情。1944年8月23日,毛澤東同謝偉思談話時說:“中共並不指望俄國人的幫助。美國不必擔心我們不肯合作,我們一定合作,我們必須得到美國的幫助。

  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設想在某種程度上打消了不少美國人對中共搞赤化的恐懼感,謝偉斯寫給美國國務院的報告中說:“毛澤東並不想在中國建立共產主義國家,相反中共試圖依靠資本主義來發展中國落後的經濟。現在中共與蘇聯以及共產國際並沒有密切關係,中共認為美國比蘇聯更可以依賴。

  1944年12月,毛澤東對美國海軍預備役上尉S·赫伯特·希契說,“我想讓你給你們的海軍上將金帶封信,轉告他我們希望與他合作。”毛澤東提議幫助美國抗擊日軍,他想讓美國艦隊總司令海軍上將歐內斯特·J·金知道他的想法。

  希契對毛澤東這種極具開創性的提議深表讚同。

  毛澤東與希契徹夜長談,他表示隻要得到充足的裝備,他可以幫助美國在山東半島的任何地域實施兩棲登陸,中共的軍隊將從日軍手中奪取一個長約十八千米的海灘,並至少堅持24小時。

  1945年8月14日抗日戰爭勝利後。美國出麵斡旋中國和平,反對蔣介石的軍事滅共方案,希望用和平的方式解決國共之爭,在中國建立一個強大、團結、民主聯合政府”方案。

  1945年9月重慶國共和談。毛澤東肯定有顧慮,但麵對蔣介石一再邀請,和斯大林來電催促逼行。毛澤東收到斯大林電報後很不高興,“甚至是很生氣”,但是,斯大林是當時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最高指導者,毛澤東不能不尊重他的意見。以及美國政府對國共和談真心誠意,更何況全國人民各民主黨派國際社會都廣泛關注充滿期待。在美國政府承諾保障安全護送下,毛澤東決定親赴重慶這個虎踞山城。25日,毛澤東複電中國戰區參謀長、美國人魏德邁,對赫爾利來延安表示歡迎,聲稱願與周恩來將軍偕赫爾利大使同機飛渝。毛澤東為何不複電斯大林派使節來延安護送?

  28日,毛澤東由赫爾利與蔣介石的代表張治中陪同,與周恩來、王若飛同機抵渝。在返回時,毛澤東請赫爾利暫緩回國,直到陪他安全地回到延安。赫爾利找到了蔣介石,蔣說他將保證毛澤東安全返回。但是,毛澤東堅持要大使作出書麵保證,以確保他安全返回。他得到了這個保證。

  如果說曆史關雲長單刀赴會有劉備孔明壓陣,使周喻不敢加害,可毛澤東赴重慶,陝甘寧政府群龍無首,蔣介石欲加害毛澤東易如反掌。但毛澤東、蔣介石都確信美國政府絕對保護毛澤東安全。故毛澤東當然無憂再現鴻門宴的凶險。而對斯大林來說毛澤東是否存在,東方不過少一鐵托而一,中國的不和內耗才是他希望的局麵。我們現在不也希望朝鮮不和維持現狀嗎。毛澤東等於把自家性命,中國共產黨事業的前途,都毫無保留完全信賴的交給了山姆大叔。

  1946年8月10日,美國總統杜魯門致電蔣介石:“如果中國的內戰不在短期內停止,美國就將重新考慮美國的對華政策。”

  蔣介石在公開場麵表示願意接受美國的停戰調停,但實際上並沒有采取停止內戰的具體措施。對於蔣介石的陽奉陰違作法,杜魯門於8月18日下令停止向中國出口二戰的剩餘武器,停發美商對中國出口武器的許可證。

  美國起初也不希望中共統一中國,更不希望出現一個強大的中國共產黨政府。但對蔣介石政府的腐敗無能更加深為不滿,在積極尋求物色國民黨內替代人物不成時,隨著蔣介石政府無可奈何花落去。美國開始側重中國共產黨政府。並把美國在亞洲在中國利益合作者的希望,寄托在中國共產黨政府。希望延續中美傳統友誼。但美國深知中共畢竟是一個共產主義政黨,與美國的資本主義製度意識形態價值觀有著根本區別,所以並不指望中共能完全取代蔣介石做為美國全球化戰略在遠東的一部份,隻希望中共能繼續執行新民主主義思想。並維護美國在華經濟利益而並非戰略利益,對中共最大的指望就是不要棄美親蘇。保持中立。

  1949年6月30日,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主義》一文中公開宣布了“一邊倒“的方針後。美國不甘心中共一邊倒。故伸出橄欖拉一把。1949年8月5日,美國發表了《中美關係白皮書》,指責蔣介石政府腐敗無能,表示今後不再援助蔣介石政府,並向中共示意:如果中共不向蘇聯一邊倒,美國將尊重中美兩國的傳統友誼。美國是個講信譽國家,如此喜新厭舊,顯然失信於世.實屬不得已而為之.足見其對新中國情有獨鍾,真情實意。

  美國發表這樣的《白皮書》卻令蔣介石十分悲憤,正如他在日記中寫道:“馬歇爾、艾奇遜因欲掩飾其對華政策之錯誤與失敗,不惜毀滅中美兩國傳統友誼,以遂其心,而亦不知其國家之信義與外交上應守之規範。其領導世界之美國總統杜魯門竟準其發表此失信於世之《中美關係白皮書》,為美國曆史上,留下莫大的汙點。此不僅為美國悲,而更為世界前途悲矣。”

  毛澤東還有一個一邊倒理論就是:“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根據這個理論,蔣介石反對這個白皮書我們為什麽不擁護呢?因為當時蔣介石是人民公敵,而中共與美國是藕斷絲連。

  1949年10月,美國中央情報局報告,台灣可能在1950年底為中共攻占。艾奇遜隨即將這一報告交給杜魯門,並勸其不要阻止這一變故。同年12月,國務院《對台政策宣傳指示》明確 說明,台灣在曆史上和地理上是中國的一部分, 台灣"沒有特別的軍事重要性。美國軍事援台沒有"實際上的好處。

  1949年12月16日毛澤東到達莫斯科後。美國政府此時眼看毛澤東斯大林在莫斯科會晤。十分著急,但又放不下山姆大叔尊嚴。便尋思中共目前最想的就是解放台灣,故投其所好,以台灣為題伸出枝橄欖。

  1950年1月,對於新中國是關鍵時刻。英國、法國都表示要同我國建交,1月5日美國總統杜魯門代表美國政府發表了《關於台灣問題的聲明》。聲明:“過去四年來,美國及其他盟國亦承認中國對該島行使主權,再次確認曆次有關台灣問題的國際決議,美國對台灣或中國其他領土從無掠奪的野心。現在美國無意在台灣獲取特別權利或建立軍事基地。美國亦不不打算動用其武裝力量幹涉(台灣)目前的局勢。美國政府不會走一條導致其介入中國內部衝突的道路。美國同樣不會給福摩薩(台灣)的中國軍隊提供軍事援助或出謀劃策” 美國同時還宣布從台灣撤走美僑。

  艾奇遜在1950年1月美國全國新聞俱樂部的“劃線”講話,甚至把台灣和朝鮮排除在美國太平洋防禦圈之外。甚至明說沒人能保證它不受軍事攻擊。艾奇遜這番話後來被美國朝野追究。這其實是告訴我們,可以放心進攻台灣,美國決不過問。同年2月9日,美國國務院就台灣問題答眾議院外事委員會時,又重申這一立場。即"自1945年駐台日軍向國民政府投降以來,台灣即由中國管理,它包括在中國之內,成為一省。美國的言行為等於一再告訴我們,美國想同新中國修好。如果以中國國家利益為原則,就應該抓住這個時機,建設獨立的中國國家利益需要的外交。求助蘇聯解放台灣不成,若改求助美國,美國當然樂意幫忙。

  在看美國政府內圍繞新中國成立前後,對台灣政策所展開的激烈鬥爭和矛盾。

  隨著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迅速進展,對於即將建立的新中國的承認問題,提到了美國決策者的議事日程。美國國務院的一些官員認為,中國本身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不可能構成對美國的威脅,但是如果中國成為蘇聯的盟友,中國資源和人力為蘇聯所用,就將使亞洲大陸的力量對比大大不利於美國。基於和蘇聯展開”爭奪中國和在中國盡可能保持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及利益的雙重考慮。美國對台灣政策出現了兩種主張。

  (1)、以國務卿艾奇遜為代表視台灣為酒篷席上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不舍。假設美國一定要阻止中共奪取台灣,就必須與盤踞該島的蔣介石結盟。這是同"與沉船’拉開距離"、等待塵埃落定"的政策相悖的,為艾奇遜所不情願。對大多數美國人說,美國"一刻也不會同意近乎軍事幹預的情況發生",來挽救蔣介石政權。莫斯科也作過推測,美國也不會使用武力挽救台灣。

  對研究斯大林、毛澤東、金日成、和胡誌明這四人組合中隱藏著的相互曆史糾葛,外事辦公室的一些重要人物認為,任何中蘇友好都可能是短命的。同時,艾奇遜也相信中蘇存在"天然矛盾",希望中國新政權實行鐵托主義,事實證明這不是幻想。如果中蘇分手或對立,中共解放台灣就不會構成對美國的威脅,美國不應為了區區台灣,把中共推入蘇聯懷抱。真可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美國政治家為何有如此先見之明。

  負責和組織美國國務院有關人員編纂中美關係《白皮書》的美國國務卿艾奇遜,一向被認為是主張與蔣介石集團拉開距離,盡可能保持與中國接觸的現實派。他擔心堅持分離台灣,會破壞"脫身"政策和難以實現與中共建立非敵視關係的總政策。

  (2)、美國政府中某些右勢力,特別是軍方,從整個遠東戰略考慮,從1949年底開始 謀求對台灣采取更積極的政策。軍方的意見得到國務院臘斯克、杜勒斯等執掌遠東政策決策權人士的支持。中蘇條約簽訂的當天,軍方立即要求艾奇遜進一步向台灣提供軍事援助, 麥克阿瑟也就台灣問題不斷地製造輿論,要求由他親自對防止台灣被共產黨統治的軍事、政治和經濟措施進行調查。他還在5月29日、6月14日先後向參謀長聯席會議和陸軍部遞交備忘錄,首次提出台灣在戰時將是"不沉的航空母艦"之說。美國國防部長路易斯?約翰遜也建議美國應不惜動用軍隊拒共 產黨予台灣之外。

  以上資料基本顯示了美國政府及其人員在新中國成立前後對中蘇、台灣政策所作所為,和各種表現。

  雖然美國政府內部對新中國及台灣政策,爭論激烈、諜諜不休自相矛盾,但親華政策的取向還是略占上峰。從美國政府頻伸橄欖就可以證明這一點。但是隨著中蘇友好互助條約的簽訂, 對朝、越的實質援助,這說明新中國的一邊倒言論、正從理論到逐步實踐.再加上對美國親華、頻伸橄欖政策,視爾不見,不與理睬的輕視態度, 其結果必然使反華派在美國政府中占主導地位. 這些主張在1950年5、6月間已 經漸占上風。朝鮮戰爭爆發則給這些決策者染指台灣一個極好的借口和時機。

  新中國不接橄欖,山姆大叔到樂意接中國紅繡球。美國前大使赫爾利因擁蔣反共,遭到中共及各民主黨派人民的反對。被迫解職。蔣介石提議魏德邁。美國政府最終采納周恩來提議。任命司徒雷登新住華大使。

  這對美國政府來說,無論寄希望在中國組建聯合政府。還是與新中國友好,。自然使美國政府親華派有一廂情願之感,熱度也隨之降低。正如美國務院政策設計委員會的戴維斯在8月提出的備忘錄聲稱,美國從來沒有麵臨過像中共這樣一個對美國抱有毫不妥協的敵意的政權,美國在中國的"威望"也從來沒有下降到如此程度。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單獨出兵占領了琉球群島。衝繩島為琉球群島第一大島。1945年的衝繩一戰,用了3個月左右。衝繩人約有十四五萬人喪生,包括美軍、台灣人等在內,約有20多萬人。美軍傷亡7萬多人,損失了763架飛機和36艘艦艇。從投入的兵力數量上看,衝繩島之戰是美日軍隊在太平洋島嶼作戰中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損失最重也是最後一次戰役。美國花費慘重代價占領了琉球群島。並不象蘇聯占領日本北方四島,而是欲歸還蔣介石政府。這是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與蘇聯根本不同點。以美國勢力完全可以在世界各地侵占掠奪,或建立新的殖民地。可是他在中國、在世界其它各地並沒有這樣做,美國的所作所為已證明,在戰後世界和平政治經濟秩序的恢複,與全球、地區性穩定當中,在以國家為基礎的世界原素中,美國作為西方國家的代表,其積極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催生了亞洲乃至世界各地大小國的相繼獨立。

  占卻不說蔣介石不知何故不接收。而對美國來說此乃身外之物,想給誰就給誰,日本、大陸、台灣均可,新中國此時不要更待何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那美國自會執輕執重,為討得東方大美人歡心,自會當嫁妝,送與新中國,流球能歸還,台灣焉能例外。更不用至今為釣魚島喋喋不休。美國歸還中國琉球群島。也是為了分裂削弱日本軍國主義,徹底消除日本對太平洋的威脅。並扶持中國,既可遏製蘇聯,又可威懾日本。保持亞太地區相對平衡。

  1953年,美國將琉球群島中的薩南諸島交給日本。1961年6月,美國準許琉球人懸掛日本國旗。1962年3月20日,美國總統肯尼迪公開承認日本對琉球群島的完全主權。1972年,美國又將衝繩諸島和先島諸島交給日本。至此,日本完全控製了琉球群島。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8月31日杜魯門在記者招待會上甚至公開聲稱,美國海軍將於朝鮮戰爭結束後撤離台灣。9月15日美軍計劃在仁川登陸大舉進攻前。美國總統杜魯門就擔心麥克阿瑟將在外不由帥,違背了華盛頓的決策。在威克島會麵時。麥克阿瑟保證不會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登陸後,美國政府再次發表聲明,他們采取的一切軍事行動都不是針對中國的。不會對中國安全構成威脅。

  但麥克阿瑟將軍在朝鮮的行動很多都未得到華府的首肯,有些甚至違背了華盛頓的決策。麥克阿瑟不顧政治目標,而僅僅追求軍事上的利益,這種行為其實會使任何一場衝突升級為世界大戰,而這在核武時代是非常危險的行為。麥克阿瑟提出過多次針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攻擊,如大規模轟炸東北、動用原子彈轟炸東南沿海大城市以及邀請中華民國軍隊參戰等,都一一被杜魯門駁回。杜魯門政府因此與聯軍前方指揮官,麥克阿瑟將軍的意見產生很多衝突。4月11日,杜魯門最終決定免除麥克阿瑟的最高司令官職務。

  12月下旬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確定下的國策是:"最大的危險仍在歐洲。美國必須在那裏部署大量軍事力量,並鼓勵北約盟國也采取同樣的做法。美國決不可陷入亞洲一場持久戰,消耗掉原應部署在歐洲的軍事力量。"並命令:"把戰爭限製在朝鮮;保持對空海力量的限製;不再向朝鮮派任何增援部隊,盡可能穩住三八線附近的戰線,然後尋求停火,達成停火協議,使朝鮮恢複到1950年6月25日前的狀況。如果頂不住就撤出第八集團軍去保衛日本

  朝鮮戰爭爆發後的兩個多月期間,中情局主要在對蘇聯的意圖予以評估的前提下來考慮中國是否將出兵朝鮮的問題,鑒於新中國百廢待興。中共麵臨複雜而嚴重的國內問題,中國將不可能卷入朝鮮戰爭。不會為蘇聯‘火中取栗’,扮演被蘇聯利用去做冒險事情的角色” 另外很多美國人並不認為中共是真正的共產主義政黨,美國大使館官員戴維斯在寫給國務院的報告裏評價中共說:“中共裏麵基本上沒有真正的共產主義者,與其說他們是中共黨,不如說他們是一個農民民主黨。這與蘇聯看法評估不謀而合。

  這便是新中國成立時麵臨蘇美陣營的國際形勢。新中國這個剛從農村走向城市的即土有帶點靈氣,純樸可愛的村姑,在蘇美眼裏不僅隻是一個弱女子,說的好聽一點也是皇帝女兒不愁嫁。就算不嫁,象現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看待二次世界大戰後新的國際關係,倡導和諧外交。新中國外交就可海闊天空。跨江一步便麵臨殘酷戰爭。

  何謂中國;中庸和諧之道也。此乃天命。無論信仰什麽,此天命不可違。

  1941年4月16日《中國對蘇日中立條約發表意見》,其中說"蘇日條約使蘇聯的國際地位極大地提高了。蘇日聲明互不侵犯滿州和外蒙也是題中應有之義。

  從以上發表意見推論,我們如此與美國交往豈更不會損害蘇聯的利益。假如中美之間也簽個友好條約,也需更具有偉大的國際政治意義。更能使新中國的國際地位極大極大極大地提高。因為日本是戰敗國,美國是戰勝國,是盟國之首超強超級大國,他斯大林能作的事,我們為什麽不能作。蔣介石政府與蘇聯也簽訂了蘇中友好條約。但與美國友好交往。他蔣介石能作的事,我們又為什麽不能作。果真如此,那新中國豈不身價倍增,成為美麗的東方女神,笑看鄰國還不圍著東方女神石榴裙轉,更何懼冒犯。

  對美國來說你新中國就是人之初性本善,還不會作惡周邊鄰國,又沒核問題,連玩火的本錢都沒有,更不會威脅自由世界,我對新中國憐香惜玉還來不及,為什麽有何理由要侵略加害於你呢。

  在曆史上美國就對中華民族懷有特殊友好的同情和憐憫。1853年,中國官員徐繼畬購得上等石料製碑,贈予美國華盛頓紀念館。1862年,美國傳教士伯駕,將碑文譯成英文後發表,使徐繼畬的言論事跡在美國不脛而走。尤其是繼畬對華盛頓之讚譽言論,使美國朝野上下大受感動,引起很大反響。

  美國也是最早將其所獲巨額“庚子賠款”部分返還中國,專門用於資助中國的教育文化事業和中國學生赴美留學,此舉推動了其他列強向中國返還庚子賠款,用於中國的教育文化事業。此後,美國成為接收中國留學生最多的西方國家,留美畢業生成為民國時代推動中國現代化曆程的中堅力量。

  1918年,美國總統威爾遜在巴黎和會上,為中國領土主權完整作了努力和辯護。在五四運動時,學生代表要求會見四國公使,僅美國使館人員接受了學生的陳詞書,英法意使館均拒絕接受。

  1944年4月25日,在美國舊金山,聯合國成立大會正式開幕。參加會議的有50個國家,與會代表282人,顧問、專家、秘書及其他工作人員1700多人。其中中國代表團代表、顧問工作人員就近百名。中國代表團代表成員共10人,國民黨4人,無黨派人士3人,共產黨及民主同盟反對黨派共3人組成。會議由四大國首席代表輪流擔當主席。以中、英、法、俄、西五種語言為正式語言。1944年6月25日,各國代表在聯合國憲章的中、英、俄、法、西五種文本上簽字。中國代表團首先簽字,最先簽字的是中國代表團首席代表顧維鈞,中共代表董必武同其他中國代表也一起簽了字。接著是蘇聯、英國、法國代表團簽字,其後是其他國家代表團按英文字母順序簽字,東道主美國最後簽字。中國代表團最先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的曆史時刻是值得全體中國人民驕傲自豪的曆史時刻。這一時刻是永載史冊的光榮時刻。

  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國總投降的簽字儀式在停泊在東京灣的密蘇裏號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軍艦上舉行。各國代表登密蘇裏號戰艦時,公推中國代表第一個登艦。中國代表徐永昌上將一登上密蘇裏號戰艦,雄壯的軍樂立即奏起,青天白日國旗冉冉升起。各國無數人群一齊肅立致敬。那一曆史瞬間,是屬於全體中國的人的驕傲。早9時整,簽字受降儀式正式開始。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以萌軍最高統帥身份在受降書上簽了名。其後就是中國代表徐永昌上將簽字。以後才是蘇聯、英國等國的代表。簽字的順序也代表中國對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巨大貢獻與重要地位。

  1896年8月28日,李鴻章抵達紐約。為迎接李鴻章的到來,正在海濱度假的美國總統克利夫蘭特地趕到紐約會見李鴻章。紐約港到處掛起了大清帝國的國旗,禮炮轟鳴,萬人空巷,李鴻章受到了“史無前例的禮遇”。在國內被視為“賣國賊”的李鴻章,竟然在當時的國際上塑造出一個開明、強大的中國形象。

  那麽被美國政府視為中國民主清廉“進步勢力”的新中國領袖毛澤東,假如訪美,自會受到前無古人後無來人的禮遇。 1950年2月14日,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字。糾正了蘇聯與蔣介石政府簽訂的蘇中友好條約不平等條款。盡管.這個條約及其附件,依舊是一個不平等條約。它使中國成為蘇聯的仆從國,但如是開展對美外交仍不失一張好牌。2月17日,毛澤東啟程回國。順利出訪蘇聯後。再考慮出訪美國,未時不晚,而且非常有必要。

  1945年1月9日,毛澤東交給迪克西使團代理團長克羅姆利少校一封信,請他通過軍事渠道轉給羅斯福。毛澤東在信中表示中共希望派出一個代表小組到美國訪問,對美國政府和人民直接講述中國的複雜內部問題。如果羅斯福同意,毛澤東、周恩來打算親自赴美國訪問。從現在披露的情報來看,羅斯福並沒有收到毛澤東的信,是誰扣留了毛澤東的信已無法查明。現在機會來也,毛澤東不但可以接美國的橄欖枝,還可以向美國政府提出訪問美國,而且時過境遷,今非昔比。此時赴美國訪問可能會受到,比莫斯科更隆重更熱烈更高規格接待。

  然而事情的發展出乎美蘇預料,更令世界大跌眼鏡。中國競以猛男的形象出現在朝鮮戰場上。與美國在朝鮮戰場上兵戎相見。

  俗話說男怕選錯行,女怕嫁錯郎。新中國的外交不僅失誤一邊倒,還養了一幫不孝兄弟。從50年代的“聯蘇抗美”與強國富人為敵,到60年代的“打倒帝修反”與世界為敵,朋友僅剩一盞社會主義明燈。就連這盞燈油也是中國援助的。後來他們恨不得把燈火油燒向中國。對中國主要領導人指名道姓地進行誹謗,惡毒攻擊“中國是最危險的敵人,比蘇聯更危險。如今又接收了東突份子。

  在到70年代的“聯美反蘇”,又得罪了一幫社會主義窮兄弟黨國。中國人民雖然站起來了,可是長時期的壓抑感,使的新中國急於走進世界表現自己。然而麵對爾虞我詐的國際社會關係,顯然缺乏外交經驗。所以在色彩繽紛的世界舞台上卻不知如何列隊表演和定位。中華民族的命運雖苦不堪言。但在彎路中,始見曙光。

  可悲新中國與美國友好失之交臂。可歎與東方女神擦肩而過。

  中國輸否贏否

  赫魯曉夫回憶說,毛澤東同意進攻。毛澤東建議“中朝應簽訂一個友好互助同盟條約,才好直接援助朝鮮”。因為美韓已於1月26日簽訂了共同防禦條約,美國要履行條約。中國肯定也要履行條約。

  1950年5月15日毛澤東與金會談,毛澤東不諱言原打算解放台灣後再幫朝鮮解放南方。但既然斯大林已決定先解決朝鮮問題,他也沒意見。從1949年7月到1950年4月,毛澤東把四野朝鮮族部隊四萬多人整建製撥給朝鮮,這些久經沙場考驗的部隊成了人民軍的主力,占其部隊總數的三分之一。然而這些將領文官,最後基本上全部被清洗整掉。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作者鄭律成。

  從以上事實真相看出,北朝鮮不過是蘇聯第一道防線。中國東北是第二道防線。對中國最終出兵朝鮮,及金日成是否落腳東北建流亡政府還是毛澤東說了算。斯大林並不能決定新中國命運。斯大林很清楚美國不會與簽訂中蘇友好條約的新中國打大仗,所以他隻能利誘哄騙毛澤東主動與美國衝突,但不能威逼過甚,害怕毛澤東移情別戀美國或演變成東方鐵托。這再一次說明新中國是皇帝女兒不愁嫁。成為這兩個陣營之間橋梁的條件是完全存在得。

  1950年10月19日中國抗美援朝起,死傷幾十萬人,總花費高達500 —600億美元。如此高昂的戰爭費用使剛成立的新中國捉襟見肘。為了支持這場戰爭,中國政府壓縮一切開支,把國民收入的50%用在朝鮮戰場上;不夠,便向蘇聯借款,這筆巨額外債直到1960年中國百姓普遍餓死還沒還完;戰後又背上了50多年向朝鮮每年提供經濟援助的沉重負擔。

  中國在異國他鄉作戰,所有物資都要從國內鐵路、公路運送。鐵路管轄權中朝也是爭論不休、兩軍配合問題,金日成堅持隻派參謀擔任通信聯絡,交換情報,既不同意兩軍總部靠近,更不同意采取聯合的形式。關於中朝聯軍指揮權問題,這很多矛盾,最後在莫斯科的幹預下,才得到解決。如果說聯合國部隊十六國都由美國統一指揮順理成章,那麽中朝兩國軍隊聯合作戰和統一指揮的問題為什麽如此難堪。

  抗美援朝,中蘇軍援談判,竟也非常艱難,中國代表團在莫斯科像要飯一樣長達5個月之久。所有這些問題都是在誌願軍血肉之軀橫飛,軍情十萬火急時,漸漸提到議事日程上。呼嗚哉、悲壯可憐的誌願軍親人。

  說是打出了軍威與和平。事實上從抗美援朝後,中國邊境就無安寧,一係列軍事衝突一再發生。1950年11月20日印度軍隊趁中國參戰朝鮮。趁火打劫占領中國藏南9萬平方公裏國土。直到1962年中印邊境反擊戰,在近十年中,中印邊境不得安寧,衝突不斷。

  印度獨立後與殖民者英國繼續保持傳統友誼,並感謝英國帶來西方文明。假如新中國也與美國繼續保持傳統友誼,何有國土淪喪,戰爭血腥,內外交困之後患。印度是我睦臨大國。同為發展中國家,獨立建國時間,國情多有相似之處。經濟同在起跑線上。亦不例外同有臨國爭端。印度堪稱當今世界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遠交近攻的經典之國。他是不結盟國家。不在乎什麽主導作用影響力。可發展中國家和各大國都願意巴結他。他也順水推舟左右逢源。他對外隻有一個戰略,就是周圍戰略。在與弱大國巴基斯坦的戰爭中。分化瓦解了東巴基斯坦,成立孟加拉國。徹底解決了巴基斯坦對印度的包圍和威脅。這與蘇聯分裂中國外蒙有異曲同工之妙。在與強國中國的戰爭中,雖然損兵折將,一敗塗地,可竟然占領中國藏南9萬平方公裏領土。成功搞定周圍中巴兩大國。這相對中國而言,真是費夷所思。其實印度在印度洋搞霸權,對世界威脅遠強中國。可國際社會為何不散布印度威脅論

  日本戰敗投降後。亞洲各國相繼獨立。這些大小、強弱之國,無不利用大國之間矛盾,玩大國於股掌之中,搏亦本國利益。是他們外交手段高超,還是托中國福。例如蒙古,他無論對蘇聯麵包,中國蜜、還是西方橄欖果都其樂融融。不吃白不吃。那麽中國相對來說是強國還是弱國,有外交還是沒外交。我們又如何理解弱國無外交這條理論呢?

  朝戰結束後,緊接台灣海峽危機,西藏判亂,與南越北越先後兩次幹仗。中蘇邊境衝突,日本軍艦、美國航母遊戈中國東海地區台灣海峽從來沒間斷。在到轟炸中國駐南使館撞落我飛機。至今菲律賓越南軍方不斷叫囂,誓死爭奪中國南沙西沙,這一係列軍事事件表明從大國美、蘇、印到小國越、菲及手下敗將蔣、印、越軍,這大小項莊舞劍弄槍,有誰怕你軍威。印度、越、菲軍旗插向我國領土島嶼那叫軍威。我們的軍旗別說插向國外,就是插上我國約魚島藏南90萬平方公裏,被越菲侵占西沙南沙寶島也算軍威,可遺憾的是軍威在那,軍旗又在那。縮在軍營裏那叫軍威嗎?就連海鯢蝦兵螃將都敢咬中國一口。遠了咬不上便狂犬吠日。

  試看當今天下大小國,有誰象中國邊關麵臨這麽多的麻煩。除日本外,中國是唯一遭受美國蘇聯幾次核武器威脅的國家。中華民族究竟做錯了什麽,就為了國際共產主義。準備承受人類所有的悲哀和災禍。

  如今為了重整軍威要造航空母艦。其實大飛機水麵艦隊加潛艇乃目前權宜之計。假若武威能解決所有領土海疆問題。幹脆打幾仗得了。事情真有這麽簡單嗎?。要知道蘇聯當年亡黨解體,除了國內日積月累的社會矛盾加劇,他對外不斷出兵幹涉,深陷阿富汗戰爭困境,也是重要原因。三思而行啊。中國航空母艦的最大威力也許就在前期準備和輿論中。

  我相信我們最可愛的軍人所發誓豪言壯語。首戰用我。用我必勝。這在抗美援朝早已證明。但願軍人之血肉來自民族,為中華民族而流,或為正義而流。

  中國人民雖然站起來了,就應該對殖民侵略者怨怨相報嗎。就算相報也該有個韜光養晦的過程。可抗美援朝打破了良好的國際和平環境。換來了政治軍事經濟一係列更多的麻煩和困難。外交形象受到嚴重損害,國際的全麵經濟封鎖禁運和外交孤立政策,中國成了大半個世界包圍封鎖的對象,與周邊國家邊境糾葛不斷,排華事件此起彼伏;

  所以說抗美援朝戰爭,是局部軍威換來了四麵楚歌的全局威脅。

  毛澤東在去世前說過,我一生幹了兩件事,一是與蔣介石鬥了那麽幾十年,把他趕到那麽幾個海島上去了,抗戰八年,把日本人請回老家去了。另一件事你們都知道,就是發動“文化大革命”。

  可毛澤東還幹了一件大事沒說,那就是抗美援朝戰爭。他為什麽不提不說?

  眾所周知。在日本發動的太平洋戰爭中,美國是主力軍。在中國戰區蔣軍是主力。而中共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隻能叫偏師。毛澤東也曾說,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我們是一個支隊,不是主力軍。所以說打敗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去,毛澤東的作用是有限的。而打敗蔣軍成立新中國則全是毛澤東功勞。抗日戰爭與參與朝鮮戰爭不同的是,如果說抗戰勝利後毛澤東在國際社會還默默無聞,那朝鮮戰爭則使毛澤東在國際社會名聲大震。在國際社會站起來了。

  所以抗日戰爭與朝鮮戰爭相比,根本不值的毛澤東炫耀。疑問在於毛澤東為什麽在去世前,低調不提被新中國譽為震撼世界,蓋世之功,樹碑立傳的朝鮮戰爭?由此聯想戰後,毛澤東多次埋怨斯大林,說他關於參與朝鮮戰爭的決定,是"極大的錯誤","是百分之百的錯了"!毛澤東說這話並非隨意而言,是否早就悔之不已,才如此低調。

  1976年1月1日尼克鬆總統的女兒朱莉和她的丈夫戴維·艾森豪威爾訪華時,出乎他們的意料,毛澤東在彌留之際要見他們。而他們雖是前總統的後代,卻是一般的美國人,能得到如此榮耀,確實喜出望外。 當時在位想見上毛澤東的外國元首很多。不少外國元首來中國訪問,都難得見上毛澤東。而尼克鬆既不在位,況且在美國人民心目中,著名聲望高的美國總統,尼克鬆實屬一般。那麽在毛澤東所有外國友好人士中,為何對尼克鬆情有獨鍾。關鍵在於尼克鬆開啟了中美友好新的裏程碑。毛澤東對朱莉說:“馬上給你爸爸寫信,說我想念他。”隨後又補充道,“我這句話,可以登報。”是想念尼克鬆本人,還是想念美國。如想念尼克鬆本人,帶封信件便了,何須登報。

  偉人將逝,其言也善。在毛澤東看來,現今的美國已不再是朝鮮戰爭的美帝和老虎。而是中國值得信賴可依靠的山姆大叔。這是基於當時中國險惡的周圍環境。中美之間本沒有根本利益衝突,隻不過為了國際共產主義。

  這個想念包括抗日戰爭時期至今,毛澤東結識美國新老朋友之間的友誼。和由來已久的訪美心願。其中是否隱含了參與朝鮮戰爭的歉意。是否對中美關係的總結,和今後中美外交的提示。

  所以還請美國政府和人民,接受中國一代偉人,這份遲到的臨終想念。咳!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戰後70年代,北朝鮮砸了在朝鮮的中國烈士包括毛岸青的紀念碑,平掉了抗美援朝烈士的墳墓。將誌願軍在朝鮮的事跡從教科書上刪除!盡管後來又予以修複。這就是"用鮮血凝成的戰鬥友誼"的真實寫照!

  至今最可愛的人仍在異國他鄉陰間流浪。葉落歸根。他們也想回歸安息祖國,享受四五清明節。冷了有親友上墳培土。餓了有親人供奉。不差零花錢。可是他們在異國他鄉陰間,孤苦拎仃倍受冷落。在陽間陰間都沒安全感。是否也會象阿爾巴尼亞、越南,許多烈士們的墳墓遭到破壞,就連屍骨也不能幸免。最後死無葬身之地。這親身經曆的曆史悲劇,他們不希望子孫後代,所有親朋好友重蹈覆轍。現在我們可以赴朝鮮玈遊了。最可愛的人又可以見祖國親人了。請捎帶一束鮮花,那怕枯萎也強盛金達萊。以寄托祖國人民的哀思。

  中國所援助之國,無一例外反唇相譏中國。新中國本可化蛹成蝶,卻又作繭自縛。失去了遠交近攻,統一收複國土的時機。以這樣的代價來算十個台灣也解放了。一百個南海諸島也收回了。或者說不抗美援朝就無須任何代價,不戰而屈周邊之兵,從美國手中要回琉球群島。解決新中國統一、邊界、領土、糾紛所有問題。

  新中國先是感謝日本侵略中國,後要求日本反省侵華罪行。朝鮮民族是否也要感謝中國。當今的中國,不知該為自己抗美援朝的曆史,是驕傲還是羞赧。是高興還是不高興

  如果說中華民族在新中國成立前深受其害的是資本主義列強。那麽新中國成立後深受其害的是同誌加兄弟的社會主義黨國及鄰國。後來社會主義大家庭包括華約,也分崩離析。他因冷戰合理存在,又因不合理而消失,為曆史所淘汰。相反的是北約依舊,歐盟而後生。是否又會催生大東亞共榮圈。曆史的發展會怎樣驗證前人的理論學術和夢想。

  甚至把印度也當朋友。中國政府對印度的侵略尋釁滋事一直保持克製和忍讓的態度。

  1954年10月,毛澤東就對來華訪問的印度總理尼赫魯表示:“朋友之間有時也有分歧,有時也吵架,甚至吵到麵紅耳赤,但是這種吵架與我們同杜勒斯的吵架,是有性質上的不同的。”此後毛澤東多次向印度政府誠懇提出,中印兩國是朋友,中印之間即使吵架,也是朋友之間的吵架,中國不會將印度作為敵人。美國沒搶占中國一寸土地,卻為北朝鮮兩肋插刀與美國為敵。印度搶占中國9萬平方公裏國土,卻與印度為友。

  其結果是眼睜睜看著琉球群島嶼隨日而去,長白山部分白送金日成、藏南9萬平方國土被印侵占,北部灣白龍尾島嶼借胡誌明一去不還。南海諸島支離破碎。青山擋不住,畢竟東流去。中華民族版圖再次縮水,而且縮至近百年來最小。國土破尚可補,國土失安可續。奈何奈何!念天地之蒼悠悠,中華民族唯有獨愴悽然涕下。

  人民是不需要戰爭的!戰爭從來就是統治者實現欲望的手段。

  人類曆史為何循環往複地充滿了血腥和欺詐,到底由誰來負責?上善若水,知柔者得天下。老子說,隻有無爭,才可以舉世莫能與之爭。人類的一切活動中,隻有文明進程是無可抗拒的。

  所以不能解放台灣、造成兩岸分裂,以至遠不能結交,近不能結困的根本原因是,新中國的國際共產主義思想和暴力外交行為。

  如今中國在黨的領導下,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國內外和諧國策。這給中華民族的複興帶來新的希望。但願複興國策不變,以近平和的方式沿續傳承。中華民族再也經不起折騰了。

  最大輸家是朝鮮民族。

  1945年2月,在雅爾塔會議上,美國總統羅斯福向斯大林提出:“朝鮮要由一個蘇聯代表和一個美國代表和一個中國代表實行托管,托管期愈短愈好。”斯大林表示同意,並建議還應邀請英國參與托管。於是,戰後由美、蘇、中、英四國對朝鮮實行臨時托管的方案便在雅爾塔會議上確定下來。

  從這個臨時托管的方案可以看出。如果朝鮮有什麽事,一是朝鮮民族內部事務。二是來自美、英、蘇、三國外部勢力之間的事。那麽隨著代表中國政府的蔣介石政府敗退台灣,退出國際曆史舞台,就剩美蘇兩家超級大國在朝鮮爭雄。清官難斷家務事,而那時的新中國自家事還沒了解,更沒取代蔣介石政府入住聯合國。所以說朝鮮戰爭幹新中國鳥事。

  三八線由來;

  1945年8月10日美國發布朝鮮第一號受降令,規定蘇軍負責北緯38度線以北,美軍負責該線以南接受日軍投降事務。斯大林8月16日複電同意這道受降令。就是這條受降的臨時分界線,後來成為朝鮮南北分裂的“國界”。分界線以南歸美國扶植支持的以李承晚為首的大韓民國政府統治;分界線以北歸蘇聯扶植支持的金日成為首的勞動黨領導。之後美蘇雙方商定以三八線蘇軍從北撤軍。美軍從南撤軍。

  1948年底和1949年6月,蘇聯和美國先後從朝鮮撤軍。蘇軍並沒撤完。3000餘名蘇軍顧問安插在連以上部隊裏。朝鮮戰爭爆發後,指揮各級人民軍一直打到釜山,直到美軍仁川登陸後才慌忙撤出。隨後中國人民誌願軍卻進朝抗美。這一進一出,明擺著誌願軍當了蘇軍炮灰。

  1950年北朝鮮金日成政權在強國蘇聯,和大國新中國支持下,磨刀擦槍殺氣騰騰。戰爭的陰雲籠罩在朝鮮天空揮之不散。三八線危機四伏。對此南朝鮮政府李承晚不時向美國政府預報來自北朝鮮的紅色警報。但山姆大叔似乎心不在焉,心裏比較煩,煩什麽呢?心煩亞洲最大的新中國。

  本來美國希望國共兩黨能象美國一樣組建自由民主的聯合政府。以穩定亞洲的和平與中國繁榮。但與美國有著同樣經曆的古老中國在趕走了外國殖民侵略者獨立後,卻不以民族利益之上,繼續天無二日,山無二虎,國無二主的自相殘殺。這對現代文明的美國政客來說簡直不可理喻。從積極調停和平,到頻橄欖枝。最終這邊失去了蔣介石政府,那邊失去了新中國,兩邊都沒落好。好心沒好報的美國政府,卻眼看著新中國這個東方大美人移情別戀,心中不免惆悵。產生對亞洲的失落感。結果是與抗日的同盟中國有緣無份。反而與怨家日本有緣。要不是丟了中國,也不會打一場窩心的朝鮮戰爭。為此戰後美國政界仍在喋喋不休,是誰弄丟了中國。

  而此時無能的李承晚又頻頻報急,山姆大叔能不心煩意亂嗎?所以在美軍司令霍奇將軍把北韓不斷加強軍力的情報上報了美國政府。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研究後認為:大中國都丟棄了,小朝鮮的戰略價值不大。霍奇將軍又建議建立南韓軍隊使之與北韓軍隊平衡。麥克阿瑟答複:“我認為在聯合國討論這個問題之前不應做出最後決定。美國在此刻單方麵采取行動會同它向聯合國提出的建議不協調一致。有違“雅爾塔協議”。

  1948年4月,杜魯門總統定下國策:“美國不應這樣不能自拔地卷入韓國局勢,以致於韓國的任何派別,或在韓國的任何別的國家采取的某些行動都會被認為是美國開戰的借口。

  朝鮮在取得抗日戰爭勝利後,與中國同樣,國內民族矛盾日漸激烈。假如當年金日成李承晚以民族大義為重,國際共產主義領袖不鼓惑暴力革命。都能向馬歇爾將軍在中國為和平調停奔走呼籲,不遺餘力,朝鮮戰爭就可避免。做為出生入死的美國五星上將,他譽滿全球,戰爭的腥風血雨經曆多了。但是他不願看到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剛擺脫日本法西斯的屠刀,卻又陷入骨肉相殘的內戰。他不為六星上將,也不為諾貝爾和平獎,隻為中國人民求和平避免內戰。試看在中國近百年的內亂外患爭鬥殺擄中,還有那位外國政府包括共產主義兄弟在內能象馬歇爾老將軍這樣,為避免中國同胞相剪何急。他所作所為代表了美國政府和人民,包括謝偉斯、司徒雷登、艾奇遜、史迪威、華萊士、鮑瑞德還有毛澤東縱多美國朋友、等親華政府議員的主流。

  朝鮮戰爭性質,起初和中國內戰同樣。但也有所區別。

  1945年12月15日,美國總統杜魯們發表對華政策聲明,表示讚成中國“召開全國主要政黨代表的國民會議,以謀求早日解決目前的內戰。”隨後在12月26日,英美蘇三國外長在莫斯科緊急磋商後也發表公報,表示希望中國國內保持和平,保證不幹涉中國內政,在華美軍將撤出中國。

  毛澤東後來說,1949年,我們眼看就要過長江的時候,還有人阻止,說千萬不能過長江,過了,就會引起美國出兵幹涉,中國就可能出現南北朝。我們沒有聽他們的,我們過了長江,美國並沒有出兵,中國也沒有出現南北朝。如果我們聽了他的話,中國倒真有可能出現南北朝。後來我見到了阻止我們過江的人,他的第一句話就說:“勝利者是不應該受責備的。”

  那麽為什麽共軍兵臨長江天險美國並沒有出兵,反而開始撤回國民黨軍隊中的美國軍事顧問,和駐紮在青島的第七艦隊呢?。

  對此斯大林也頗感困惑。美國能容忍不幹涉中共大黨解放大中國,反而不能容忍並武裝幹涉金日成小黨解放小朝鮮半島,似乎不理解。

  曆史上長江天險、海峽天險、朝鮮的三八線、南北越的170緯度線異曲同工。似曾相似。有趣的是中美蘇三國在這四地冤緣不斷。是曆史在重演,還是曆史的必然,還是人為製造。在這四地曆史事件中,中美蘇各自不同表現。美國為何反應處理不一樣。我在“評新中國外交”一書中。有祥細論述

   但在朝鮮戰爭中,外部勢力先後粉羆登場,至使朝鮮家園塗炭,滿目焦土,同胞相殘,諞體鱗傷,人性抿滅。雙方軍隊戰死和失蹤共429197人,僅平民就死了二百多萬。國家至今分裂不能統一,雖然南朝鮮因禍得福,如今國富民強,但北朝鮮人民生活溫飽,又何時才能與同胞團圓,共享天倫之樂。

  時至今日,朝鮮半島局勢再度緊張。假如南朝鮮統一北朝鮮,那中國將麵臨美、日、韓的問題,如果北朝鮮統一南朝鮮,那中國將麵臨越南那樣的問題。中國會出兵,會重蹈曆史覆轍嗎?

  張生

《聯合早報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