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林彪出人意料地在九屆二中全會上突然發難

(2012-03-04 01:30:44) 下一個
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46570/201245/12542318.html

本文摘自
《毛澤東最後七年風雨路》,作者:顧保孜 攝影:杜修賢,出版:人民文學出版社

  林彪出人意料地在九屆二中全會上突然發難,但他打出的旗號依然是樹立毛澤東的權威,結果蒙蔽了一大批不明真相的中央委員們

  1970年8月23日,中共九屆二中全會在江西廬山人民劇院開幕了。

  開會那天,周總理交代杜修賢等隨行的影像記者:“等會兒開會時,你們要注意多拍攝西麵的會場。”一時杜修賢沒有明白其中的意思,隻是點頭答應。待到大會開始,當他把鏡頭舉向會場的西麵才恍然大悟——會場的西麵坐著都是老帥和老中央委員。直到會議結束,他更是大徹大悟——會場西麵大多是同意毛澤東不設國家主席的委員。

  當天會議開幕時,主席台上坐著毛澤東、林彪、周恩來、康生、陳伯達五位常委。

  會議由毛澤東主持。周恩來總理宣布了會議的三項議程:討論修改憲法的問題;國民經濟計劃問題與戰備問題。按預先宣布的程序,首先應是康生作憲法修改草案報告。然而,林彪突然清清喉嚨,提出要先講幾點意見。

  林彪要講話,講些什麽內容,多數常委事先都不知道。在政治局常委會討論九屆二中全會議程時,他也沒有說自己要最先講話。

  林彪在長達一個多小時的講話中繼續堅持“天才論”,堅持設國家主席。他是以黨的副主席身份講話,傳達的卻是個人意見。

  他說:“這次憲法修改草案,表現出這樣的特點,就是突出毛主席和毛澤東思想在全國的領導地位。肯定毛主席的偉大領袖、國家元首、最高統帥的這種地位;肯定毛澤東思想作為全國人民的指導思想,是全國一切工作的指導方針。這一點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用憲法的形式把這些固定下來非常好,非常好!很好!可以說是憲法的靈魂。是三十條中間在我看來最重要的一條。”“這個領導地位,就成為國內國外除極端的反革命分子以外,不能不承認的。”他又著重地強調:“我們說毛主席是天才,我還是堅持這個觀點。”(注10)

  林彪的講話,既沒有談國內外形勢,也沒有涉及其他新的問題,翻來複去就是吹捧,明明白白地把“國家元首”這個毛澤東堅決推卸的頭銜再次套在了毛澤東頭上。這一個半小時的講話,雖然贏得了台下熱烈的掌聲,但大家看到坐在台上的毛主席越來越不耐煩,明顯地表現出不高興。周恩來、康生也表現出著急的神態。陳伯達則聽得很認真。

  林彪講完後,毛主席對周總理、康生說:“你們講吧!”語氣中流露出不悅的情緒。

  周恩來見狀回答:“計劃問題有本子,材料都有,我就不講了。”

  已近煩躁的毛澤東立即宣布:“今天開到這裏為止嘛,大家去討論,今天散會。”

  後來毛澤東的機要秘書張玉鳳回憶道:“林彪本來說不講話,臨時他說有幾句要講。下了會場,主席就很不高興。吃飯的時間一推再推,飯菜一熱再熱。再讓他吃,他就發火。去開會,他本來很高興,以為可以休息一下。沒想到第一天開會就不順。”(注11)

  對於林彪一夥有備而來,很多與會人員沒有察覺,都認為這就是中央的安排。

  顯然,林彪一夥將全會當作最後一次“拚搏”的機會,為配合這次行動,陳伯達、葉群上廬山後,他們臨時組織了一些語錄編成《恩格斯、列寧、毛主席關於稱天才的幾段語錄》,分發給團夥中的人。

  當天晚上,政治局討論國民經濟計劃綱要會議上,吳法憲提議要全會第二天再聽林彪講話的錄音,學習林彪的講話。政治局委員多數表示同意,主持會議的周恩來遵從眾意,通過了這樣的安排。

  8月24日,陳伯達、葉群、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按事先商定的口徑,引用同樣的語錄分別在華北組、西南組、中南組、西北組發言,共同點是堅持“天才論”,提議設國家主席,要毛澤東任國家主席。許多人不明真相,但出於對中央的信任和對毛澤東的崇拜,紛紛讚同由毛澤東任國家主席。陳伯達等人的發言同時影射了張春橋一夥詆毀毛澤東的行徑。

  陳伯達在當天下午的會上說:“我完全擁護林副主席昨天發表的非常好、非常重要、語重心長的講話。林副主席說:這次憲法中肯定毛主席的偉大領袖、國家元首、最高統帥的地位,肯定毛澤東思想作為全國人民的指導思想。這一點非常重要,非常重要。寫上這一條是經過很多鬥爭的。”他大講了一番“天才論”,閃爍其詞地說“有人利用毛主席的謙虛,妄圖貶低毛澤東思想”。“這樣的人要否定(八屆十一中全會的)公報,要否定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在毛主席親自領導下,文化大革命取得了偉大勝利之後,有的人竟然懷疑文化大革命,是不是想搞曆史的翻案。我就提出這個問題。”“我看這種否認天才的人無非是曆史的蠢才。要趕快覺醒起來,階級鬥爭的規律,是不以人們的意誌為轉移的。”他還手舞足蹈地邊比劃邊說:“有的反革命分子聽說毛主席不當國家主席,歡喜得跳起來了。”

  陳伯達的這個講話很有煽動性。

  二十五日上午,各組繼續討論。反映華北組討論情況的全會第六號簡報也發到各組。簡報上寫有這樣的話:大家“認為林副主席的講話,對這次九屆二中全會具有極大的指導意義。”還說:大家聽了陳伯達等發言後,“知道了我們黨內竟有人妄圖否認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是當代最偉大的天才,表示了最大、最強烈的憤慨。”“這種人就是野心家、陰謀家,是極端的反動分子,是地地道道的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是沒有劉少奇的劉少奇反動路線的代理人,是帝修反的走狗,是壞蛋,是反革命分子,應該揪出來示眾,應該開除黨籍,應該鬥倒鬥臭,應該千刀萬剮,全黨共誅之,全國共討之。”(注12)

  華北組的簡報一出,整個會議聲調大變,會議氣氛開始緊張起來。各組都談到要“揪出”反對毛主席的壞人。

  會議沒有按毛澤東預先的希望開成一個團結的會。陳伯達充當先鋒,挑起爭論,矛頭直指江青、張春橋等人。

  既然林彪已經將兩個集團的鬥爭公開化了,江青、張春橋等人豈能坐以待斃!

  “主席,不得了哇!他們要揪人。”江青帶著張春橋、姚文元向毛澤東繪聲繪色地反映了大會的情況。

  會上出現這種明顯是有統一布置的“揪人”行動,令毛澤東感到事態嚴重。如果說1959年廬山會議的“軍事俱樂部”是純係子虛烏有的臆造;那麽,林彪集團卻是把虎視眈眈,隨時可以出鞘的銳劍。

  毛澤東不能不提防!

  當天下午,毛澤東主持召開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他開始部署反擊了。

  毛、林、周、陳、康五常委又重新聚集在一起。笑容從毛澤東臉上消失,預示著會議的風向馬上就要轉變。

  毛澤東的目光直射陳伯達,十分嚴厲地說:“你們繼續這樣,我就下山,讓你們鬧。設國家主席的問題不要再提了。誰堅持設,誰就去當,反正我不當!”

  毛澤東的話,讓陳伯達失魂落魄,使林彪無比難堪。大概為了給林彪留點麵子,毛澤東對他說:“我勸你也別當國家主席,誰堅持設,誰去當!”

  他的話音裏除了威嚴還透出一種淒楚。1959年批判彭德懷的那種高屋建瓴,那種嘻笑怒罵的瀟灑已經從他身上消失了。

  毛澤東的一席話,使廬山的“吹捧”氣溫驟降。林彪和陳伯達都意識到,這回他們輸了,而且是徹底地輸了。

  葉群、吳法憲等人見勢不妙,匆忙撤回、銷毀自己的言論。留守北京沒有來廬山參加前期開會的總參謀長黃永勝也照葉群的部署準備了一份類似的發言稿,聽說廬山上風雲突變,就悄悄地銷毀了文稿,才上山參會。

  周恩來找吳法憲等人談話,要他們作檢討。吳法憲報告了林彪。林彪說:“你沒有錯,不要作檢討。”(注13)

  隨後,葉群、黃永勝召集吳、李、邱統一口徑,攻守同盟。強調在小組會上發言不能牽涉林彪。黃、吳、李、邱隻講自己,互不涉及。

  8月31日,毛澤東經過幾天的調查研究,心裏已大體明白了。他在陳伯達整理的那份論述“天才”的語錄上,寫下一大段批示:

  “這個材料(指《恩格斯、列寧、毛主席關於稱天才的幾段語錄》。——引者注)是陳伯達同誌搞的,欺騙了不少同誌。第一,這裏沒有馬克思的話。第二,隻找了恩格斯一句話,而《路易?波拿巴特政變記》這部書不是馬克思的主要著作。第三,找了列寧的有五條。其中第五條說,要有經過考驗、受過專門訓練和長期教育,並且彼此能夠很好地互相配合的領袖,這裏列舉了四個條件。別人且不論,就我們中央委員會的同誌來說,夠條件的不很多。例如,我跟陳伯達這位天才理論家之間,共事三十多年,在一些重大問題上就從來沒有配合過,更不去說很好的配合。……這一次,他可配合得很好了,采取突然襲擊,煽風點火,唯恐天下不亂,大有炸平廬山,停止地球轉動之勢。我這些話,無非是形容我們的天才理論家的心(是什麽心我不知道,大概是良心吧,可決不是野心)的廣大而已。至於無產階級的天下是否會亂,廬山能否炸平,地球是否停轉,我看大概不會吧。上過廬山的一位古人說:‘杞國無事憂天傾’。我們不要學那位杞國人。最後關於我的話,肯定幫不了他多少忙。我是說主要地不是由於人們的天才,而是由於人們的社會實踐。我同林彪同誌交換過意見,我們兩人一致認為,這個曆史家和哲學史家爭論不休的問題,即通常所說的,是英雄創造曆史,還是奴隸們創造曆史,人的知識(才能也屬於知識範疇)是先天就有的,還是後天才有的,是唯心論的先驗論,還是唯物論的反映論,我們隻能站在馬列主義的立場上,而決不能跟陳伯達的謠言和詭辯混在一起。同時我們兩人還認為,這個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問題,我們自己還要繼續研究,並不認為事情已經研究完結。希望同誌們同我們一道采取這種態度,團結起來,爭取更大的勝利,不要上號稱懂得馬克思,而實際上根本不懂馬克思那樣一些人的當。”(注14)

  毛澤東在這個批語的抄清件上,又加上一個標題:《我的一點意見》。

  這哪裏是一點意見?而是一錘定音給九屆二中全會畫上了巨大的句號。也預示著林彪集團的傾覆和康生江青等人的勝利。

  心情舒暢的康生叫來杜修賢,他要和老婆曹軼歐在廬山無限風光中多照一些照片。杜修賢發現從不苟言笑的康生,眉眼間露出了罕見的笑意。

  而此時此刻住在美廬裏的毛澤東說什麽也笑不起來。林彪是他欽定的接班人,這次卻表演了一場“大有炸平廬山,停止地球轉動之勢”的鬧劇!

  9月6日,杜修賢拿著相機來到全會閉幕現場時,發現主席台上五位政治局常委還剩四位。他們中間的理論家——陳伯達消失了。

  會場氣氛空前的緊張。前幾天許多中央委員還誤中林彪‘天才論’的圈套,會場內外回蕩著擁護毛澤東當國家主席的合唱。可這時,全場一片死寂,針落聞聲。

  杜修賢看看身邊拍新聞電影和電視的兩名記者,他們和他一樣躲在主席台幕布後麵,嚇得連大氣都不敢出。

  杜修賢從幕布側麵看著主席台,希望會議氣氛能緩解一些,他好上前麵去拍幾張主席台的正麵照片。可是他觀察到那四位常委的表情,脊梁上哧哧地直躥涼氣。毛澤東氣憤裏帶著悲楚;林彪拉著沮喪透頂的瘦臉;周恩來緊抿嘴唇異常嚴肅;康生鏡片後麵的眼睛閃著捉摸不定的光,幾個記者隻敢探頭朝台上望,就是不敢邁步上前……

  眼睜睜地看見新聞就在鼻子跟前,卻不敢舉相機拍攝,這在杜修賢記者生涯裏還是頭一次!

  無奈之下,杜修賢隔著幕布,一隻腳在裏,一隻腳在外,從側麵照了兩張照片。那平時不經意的“哢嚓”快門聲,此時聽起來感到格外清晰,他驚出一身冷汗,一拍完就趕緊隱身幕布之後,不等會議結束,就快步離開了這塊充滿火藥味的地方。

  九屆二中全會在毛澤東憤怒之中落下了帷幕,根據毛澤東的意見,決定對陳伯達進行審查並展開批判。此舉對林彪刺激不小,他雖然還高坐在主席台之上,但在毛澤東心中,他已經“失寵”了。

  廬山,對於林彪來說太熟悉了,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既是起點又是終點,曆史選擇了廬山這個神秘的政治舞台,讓林彪上演了極其精彩的人生大戲。1959年夏天,廬山給了林彪一個走向政治巔峰的高度,1970年夏天,廬山卻讓林彪從山頂滾落到了人生最低穀。

  這不是曆史的報應又是什麽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