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轉貼:莫尼塔策略報告(2)

(2008-09-14 20:55:23) 下一個

以下文章為轉貼,原文的圖表沒有附上

莫尼塔策略報告—美國總統選舉(2)


第一部分:財政政策和赤字


雙赤字是下屆總統麵臨的重要問題之一,本章節我們主要討論財政赤字,貿易赤字將在第五章重點討論。

盡管我們相信美國赤字規模上升的慣性在短期內很難逆轉,然而在總統候選人中奧巴馬決心增加政府收入(通過取消一些減稅計劃)解決赤字規模的意願明顯超過麥凱恩。當然最終是否如願還要取決於美國國會的態度,當選總統後堅持競選綱領的意願,以及美國經濟走勢。


奧巴馬促進稅收增長的意願更強烈

奧巴馬的具體計劃是通過一係列增加稅收的手段達到逐漸減少赤字規模的目的,例如部分取消布什政府給高收入家庭的減稅優惠,增加資本利得和紅利稅,提高社會保障稅上限。因此,奧馬財政政策的重點是將富有階層和大公司的稅收優惠轉移給美國中下層收入的民眾。

奧巴馬稅收政策重點

-上調最高兩檔的個人所得累進稅率到布什執政
前的水平 (例如最高一檔的稅率從 35%上調到
39.6%);

-上調收入在 25萬美元以上家庭的資本利得和

紅利稅 (從 15% 上調到 20%);
-收入在 25萬美元以下的家庭維持現行稅率 ;
-下調大多數職工的工資稅,每人 500美元;
-開征石油公司暴利稅;
-維持 45%的遺產稅稅率,起征點是 350萬美
元;

-為房貸利率、貧困家庭和教育支出提供更多稅
收優惠.

麥凱恩稅收政策重點

-取消 AMT,即一種對收入達到一定水平的家

庭自動加稅的製度 ;
-降低公司稅率 (從 35%到 25%);
-提高稅率時必須得到國會 3/5支持;
-減少汽油稅,即夏天免征 ;
-降低有撫養人口家庭的稅收 ;
-降低遺產稅率至 15%,起征點是 5百萬美元 ;
-為設備投入和研發提供稅收優惠.

麥凱恩的政策則是共和黨的典型做法,他提出的稅率明顯低於奧巴馬,並且承諾將保留大多數布什政府的減稅政策。因此,麥凱恩執政可能意味著更高的財政赤字。

兩位候選人提出的政策和現行政策相比, 2009-2018年間奧巴馬的提案將提高目前的財政收入約 6000億美元,而麥凱恩的提案將令財政收入在目前基礎上減少 6000億美元。然而,和前布什時代的政策相比,2009-2018年間按照奧巴馬提案財政收入仍減少 2.9萬億美元,麥凱恩提案的減稅規模是 4.2萬億美元(參見下頁表格)。


兩位候選人都提出更嚴格的財政支出方案

在財政支出和保持預算平衡方麵,奧巴馬提出重拾 1991-2002年間執行的“量入為出 Pay-asyou-go rules (PayGo)”的做法,即任何支出增加或者收入減少必須有相應的措施支持以達到不影響預算平衡的效果。“量入為出”主要針對長期的支出和收入調整(例如稅率調整),並且隻適用於必要的支出和長期的稅收項目(例如社保支出和社保稅)。對於那些每年都需要做預算規劃的項目沒有約束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國防開支和以減輕經濟衰退影響為目的的財政刺激政策。

於此同時,奧巴馬還提出加強特殊用途支出項目的透明性以及提高項目效率的做法,但目前還未能提出具體方案。

兩位候選人都提出加強軍隊建設。奧巴馬支持布什的擴軍計劃,即陸軍增加 6.5萬人,相當於現役人數的 13%,海軍陸戰隊增加 2.7萬人,相當於現役人數的 15%。同時逐漸減少空軍和海軍人數。2008年的預算項目已經部分執行了這種變動。麥凱恩的計劃則更激進,這意味著麥凱恩執政的國防開支將更多。

麥凱恩激進的減稅計劃使他在削減非軍事和非必要支出方麵更為大膽。他已經公開表明希望削減可選的聯邦政府支出項目。然而這種類型的支出隻占聯邦政府預算的 18%,約等於 5000億美元。他估計下一年度財政赤字約在 5000億美元左右,這這意味著這些非必要開支必須被大刀闊斧的削減方可。

兩位候選人的政策對美國債務規模的影響有多大?到 2018年依照奧巴馬的政策美國債務將新增 3.5萬億美元,而依照麥凱恩的政策債務將新增 5萬億美元。上述債務規模尚未包含兩位候選人所提出的醫療保健改革方麵的提議。未包括入內的主要原因是兩位候選人都僅僅提及了其所提倡方案在成本節約方麵的特點。通過對他們提議的簡單估算(估算並未包含成本節約)表明,奧巴馬的提議在十年內將花費 1.6萬億美元,而麥凱恩的方案需要 1.3萬億美元。另外一個沒有包含在上述債務規模估算的是經濟刺激計劃所需支出――奧巴近期剛剛宣布了一個在其現有經濟提議基礎之上 5百億美元的刺激計劃,並且表示如果經濟沒有起色會繼續增加投入。


圖 3: 美國聯邦政府支出 – 2007年 (單位:10億美元,全部: 2.73萬億美元 )

其他必要, 309, 社會保障, 581,
11%21%

其他非必要,
493, 18%

醫療保險製度,
561, 21%

利息, 237, 9%


國防部, 549,
20%

奧巴馬在很多場合的講話表明了他對於財政赤字問題的看法,即赤字是現在就需要開始注意的長期性問題。相反,他似乎對其他方麵的問題更加關注,例如收入分配不平等(從之前討論的其稅收政策精神可以領會到),醫療問題,以及受房地產和金融危機影響的大多數美國民眾的生活狀態(見第 2章節)。

熱點: 美元何去何從

兩屆布什政府對美元匯率在過去八年間大幅下跌鮮有作為。

隨著新興國家大宗商品需求的大幅增長,過去十年間美元下跌和商品價格上漲的相關性越來越高。同時,商品價格(尤其是原油)上漲加劇了美國的貿易赤字,也給美元帶來了更多下跌的壓力。然而,本次總統競選期間美元走勢卻並未引起重視,這與弱美元可能帶來的種種嚴重後果並不相稱。


針對美元匯率,兩位總統候選人都未提出正式的計劃或者目標,我們隻能在他們發表的一些講話和聲明中探尋他們的態度。今年 6月麥凱恩的經濟顧問 Carly Fiorina表明麥凱恩將堅持強美元的政策。8月,奧巴馬也發表了支持強美元的聲明,他將商品價格高漲歸咎於弱美元,並將弱美元歸咎於令人失望的經濟狀況和大規模財政赤字。


從兩位候選人目前的聲明來看,他們對美元匯率的態度都會比布什政府更加保守。然而,無論誰當總統,他們都無法完全決定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美國的財政赤字以及全球經濟走勢。如前文所述,奧巴馬執政的財政赤字將明顯小於麥凱恩,因此單從財政赤字的角度來看前者給美元走弱的壓力比後者輕。

最後,影響美元走勢的另一個因素就是對政府執政能力的信心。我們美國的合作夥伴,專門分析華盛頓政策的 Tom Gallagher先生(事實上他也是奧巴馬政府的經濟智囊團成員之一)指在過去二十年間,總統支持率和美元走勢之間存在正相關關係。當然這可以被歸因於經濟增長速度,然而 Tom提出的另一個可能的解釋是當領導人控製力更強的情況下投資者通常對美元的信心也更足。果真如此,那麽我們預計美元在如下情況滿足時會走強:

(1)最終當選總統在競選中贏得更多支持
(2)國會和總統意見一致 (尤其當他們同屬一個黨派時)


第二部分:應對美國房地產和金融危機


當前美國經濟繼續在房地產和金融危機相互糾結的環境下蹣跚而行。無論其自身的政治立場如何,新當選的美國總統將不得不循著現任美國政府的框架來應對地產和金融危機。接下來我們簡要地回顧一下迄今為止美國政府麵對次貸危機已經采取的措施。

至今,美國當局應對次貸相關地產和金融危機的措施包括:

(1)
由紐約聯儲出麵提供 290億美元融資,協助摩根大通收購貝爾斯登;
(2)
授權財政部使用政府基金支持政府擔保企業,確認政府對受擔保企業的擔保責任;
(3)
批準美國聯邦住房管理局向陷入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危機的房主提供總額 3000億美元轉按揭
貸款擔保,並要求債權人接受債務重組,通過這一方案,大約 40萬房主將有機會獲得較低利息抵押貸款,從而避免喪失抵押房屋贖回權;
(4)
允許聯邦儲蓄保險公司 FDIC為聯邦儲蓄創立過橋金融機構,此前聯邦儲蓄保險公司 FDIC覆蓋的範圍僅限於銀行;
(5)
美聯儲引入了一級交易商信用工具,為投行等非存款機構提供流動性,其功能類似聯儲為商業銀行提供的貼現窗口。
除此以外,以財政部長保爾森為代表的美國現任政府還提出了金融監管體製改革計劃。顯然,重大的製度變革必須由新任政府來完成,這一改革計劃可能將麵臨重大調整。然而,在這份改革藍圖中的不少意見和措施將很可能作為改革的基礎。保爾森拋出的這份改革計劃,試圖重新組織監管機構的框架,按照監管目標來決定各個監管機構的設置和具體職能。

當前監管體係改革草案

-賦予美聯儲更大的權力來監管金融市場,以維護市場穩定為監管目標,鑒於絕大部分金融
服務機構都是市場參與者,在該方案下,美聯儲的職權範圍大幅擴張;
-
在銀行業方麵 ,提案建議成立 "審慎金融管理局"。消除並無實際意義的 "銀行"和"儲蓄銀行"間的差別。準備在兩年內關閉現有的儲蓄管理局,建立一個統一的監管機構來管理銀行體

係;

-
設立專門的監管機構作為“市場行為監管者”,來保護消費者和投資者;

-
將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與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合並,建立統一的監管機構;

-改變對美國現有的保險公司由各個州進行監管的狀況,建立一個全國範圍的保險公司監管
機構
-計劃建立成立聯邦層麵的抵押貸款創始委員會,委員會成員包括美聯儲、聯邦以及州層麵的銀行業監管者,通過設置執照標準、為州級監管方評級打分的方式,來監督各州對按揭貸款的管理。

對布什當局改革建議的批評者指責保爾森的方案是為華爾街利益服務,他們指出聯邦層麵的監管機構很大程度上為金融機構的遊說所左右。我們預計如果民主黨上台,新政府在改革方案中將對金融機構實施更為嚴厲的監管措施。

總統候選人的提議

迄今為止,奧巴馬對拋出改革方案以應對房地產和金融危機並不熱衷。他最重要的提議是一項聯邦計劃,鼓勵和幫助貸款人將現行的浮動利率按揭貸款轉為 30年期的固定利率貸款。美國最近通過的房地產救助法案就包含了這個方案,該法案授權聯邦住房管理局提供 3000億美元,為 40萬戶家庭將浮動利率貸款轉為固定利率貸款提供資助和擔保。我們預計,奧巴馬將以此為起點,此前他曾強調的刺激計劃包括為工薪家庭和社會救助領取者提供 200億美元的額外退
稅;設立一項 100億美元的基金防止貸款者喪失抵押品贖回權;為本輪經濟下行中損失最大的州和地方政府提供 100億美元的資助;擴大並延長對於失業者各項補助福利措施,總額約 100億美元。

麥凱恩同樣支持上述救助貸款人轉換按揭貸款的聯邦法案。然而,他強調自己堅決反對對投機者和金融市場參與者的救助。除此以外,麥凱恩沒有提出什麽重大的刺激經濟的計劃。

房地美和房利美的前景

在美國現有的 12萬億住房貸款中,房地美和房利美支持的金額達到了 5.5萬億美元。“兩房”發行的債務中,大約有 1.5萬億由外國投資者持有。美國財政部已經獲準在 2009年使用聯邦資金來支持諸如房地美和房利美這樣政府擔保公司。然而,在當前這個時點上,政府如何使用這項權力仍不明朗。

奧巴馬的競選演說中並未涉及對於政府擔保企業( GSE)的具體措施。然而,他主要的經濟顧問之一,拉裏-薩默斯在 7月底表示,他認為政府動用破產管理的權力來對政府擔保企業進行國有化是很有可能成為現實的一種情境,股東和次級債的持有人將蒙受損失,而政府則為納稅人節省了救援相關企業所需的開支。當政府擔保企業( GSE)被國有化後,將由政府來運營,這意味著削減公司的資產規模,在重組後出售部分資產。通常與共和黨人意見更為相近的艾倫 -格林斯潘,也表達了他對類似的國有化方案的支持,他希望將“兩房”重組為五或十家獨立的私人持股公司,並進行拍賣。麥凱恩在七月下旬的新聞社論中曾經提及政府擔保企業( GSE)的問題,但他並未就自己更傾向於哪種方案表達明確的意見,而僅僅是強調他將保護納稅人利益放在首位的態度。

當前,市場上的投資者仍然在持續買入政府擔保公司的債券,但債券價格已經開始逐步反映這兩家公司被國有化的風險。因此,政府擔保公司的股價大幅下挫而他們債券的信用違約互換產品則大幅上漲。基於上述因素,這兩家公司從市場融資變得越發困難和昂貴。

這就是說,我們相信當前市場低估了政府對向“兩房”注資的厭惡程度。盡管市場情況隨時可能惡化,我們仍然傾向於認為,目前美國財政部和“兩房”的利益已經連結在一起,因為兩者都不願意訴諸於大規模的政府注資,出現這樣的情形幾乎一定意味著企業被國有化,而政府也隻有在公司麵臨流動性危機的時候才會出手。“兩房”在九月末都麵臨著大量債券到期需要重新融資。八月中旬進行的利率招標中,利差創下了曆史紀錄,而此後利差有所回落。現在來看,“兩房”背後的政府擔保機製正在起作用。我們相信,隻要情況不極端惡化,現任美國政府將會盡力維持現狀。如果他們能夠成功地做到這一點,那麽“兩房”的前景將共同取決於未來房地產市場和美國宏觀經濟的走勢,以及下一任政府對改革方案的傾向性。

我們相信,無論是奧巴馬還是麥凱恩都不願意將政府擔保企業( GSE)國有化。在其他條件均等的前提下,我們預計如果民主黨當選,可能會采取更為溫和的方式對“兩房”進行重組,並最終將其私有化運營。

第三部分:關注美國能源策略

根據華爾街日報和 NBC新聞七月份的一個聯合調查結果顯示,能源(例如汽油價格和水電費用)是投票人最關心的經濟話題。無論誰成為下一屆美國總統都將積極來麵對這一問題。未來的能源策略將主要集中於以下幾個方麵:美國過度的原油消費,對進口原油的過度依賴以及溫室氣體排放。

圖 10: 全球石油消費量 (百萬桶 /天)

>10 美國 (20.7)
7-10 中國 (7.2)
4-7 日本 (5.2)
2-4 俄羅斯 (2.8), 德國 (2.7), 印度 (2.6),加拿大 (2.3),巴西 (2.2), 韓國 (2.2),沙特 (2.1)
1-2 墨西哥 (2.0), 法國 (2.0), 英國 (1.8),意大利 (1.7),伊朗 (1.7), 西班牙 (1.6), 印度尼西亞
(1.2), 荷蘭 (1.0)
<1 197 國家

來源: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奧巴馬曾多次強調美國對外國石油的過度依賴性,不僅因為經濟原因而且出於對全球能源安全的考慮。在七月份的一次演講當中,奧巴馬聲稱: “油價是當前世界上最危險的武器. […] 加拉加斯和德黑蘭的獨裁者用其來鞏固自己的政權,威脅國際社會,從而讓我們成為他們意識形態的人質” –奧巴馬用伊朗的例子說明,如果德黑蘭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話,國際油價將有可能達到
300美元。

奧巴馬的中長期計劃

據我們所知, 奧巴馬解決這些問題的主要策略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通過一係列的獎勵和處罰條例以及加大對新能源的投資力度。此外,奧巴馬計劃在未來的十年內擺脫對中東和委內瑞拉的石油依賴。

奧巴馬計劃在 18年以內使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一倍。主要措施為向國內汽車和零部件廠商提供生產線更新退稅以及貸款保障,用來發展更為先進的汽車技術例如最新的輕質材料和節能發動機。

另外,奧巴馬宣布將對新能源的投資加倍,主要包括生物能源,太陽能以及風能。其中對生物能源的投資在未來的 10年內計劃達到 1500億美元。除此之外,大力發展嵌入式混合動力車,提倡商業規模的再生能源,投資低排放的煤炭發電廠,以及向全新的數字電網過渡。


另一項計劃是創立新能源風險投資基金,在未來的五年內政府將會每年投資 100億美元。這項基金將會促進美國國家研究所將一些有前途的新技術商業化。奧巴馬還特別強調了將會動用聯邦政府的資源(退稅,現金獎勵和政府合同)來發展下一代的生物能源,並計劃在 2013年之前 生產大約 200億加侖乙醇。

為了加快低碳非汽油燃料的推廣,奧巴馬計劃 (a) 確立全國性的低碳燃油標準,要求燃油供給方在 2020年以前降低 10%的碳排放。(b) 提高可再生能源標準。到 2022年,美國的燃油供給當中將包括 360億加侖的可再生能源。到 2030年至少有 600億加侖纖維素乙醇。此外,奧巴馬計劃到 2025年,美國將有 25%的發電來自於清潔能源,例如太陽能,風能和地熱。

總體來說,奧巴馬提倡政府在促進新技術和新能源當中應該扮演一個更加積極的角色。 –與此同時, 麥凱恩支持不幹預政策。他聲稱奧巴馬的計劃隻是向特殊利益群體(太陽能和風能行業)提供補貼而已。 –例如, 麥凱恩已經呼籲了很長時間要取消連邦政府的乙醇退稅,聲稱美國的玉米乙醇行業應該自力更生。

奧巴馬能源計劃當中的資金主要來源於出售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許可指標,以此來應對全球變暖。奧巴馬傾向於對溫室氣體排放設置一個強製性的指標,並且希望國會能夠創立一個排放指標交易係統,所有的二氧化碳排放指標都將被公開拍賣,而汙染物排放者將會按照數量來支付排放費用,以此來降低溫室氣體的整體排放。但是此交易係統能否有足夠的收益來支撐奧巴馬 1500億美元的新能源科技計劃還存在很大變數。

與此同時,奧巴馬最近表示將有限度的支持擴大近海石油開采區域。這也是共和黨候選人麥凱恩一直以來所呼籲的。麥凱恩的能源策略核心就是擴大本國石油產出來降低對外國石油的依賴。在過去的 27年內,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岸線以及東墨西哥灣海域一直被禁止開采。為了回應高油價帶來的美國公眾對本國產能的關注,奧巴馬在 8月 2日表示他將支持參議院用來提高本國能源生產的 840億美元一攬子計劃當中的近海開采法案,但是明確表示將支持有限度的開
放,隻是在某些特定區域和一攬子能源計劃之內。需要指出的是,這項法案在海岸線居民,環保主義者和石油公司之間存在很大爭議。短期內該法案對石油市場不會產生任何影響,即使是共和黨人當選,樂觀估計也要 5到 7年才開始生產石油。無論誰將來入主白宮,預計石油開采的話題都將持續一段時間。

短期計劃

更緊迫的問題是, 09年 1月份上任的新一屆美國總統必須立刻麵對美國公眾對高漲的能源支出的憂慮。高昂的汽油價格和冬天的取暖費用將給美國家庭造成巨大的經濟壓力。

根據 8月份美國能源署發布的短期能源前景報告,08年冬季( 10月-3月)居民取暖用油將達到每加侖 4.34美元,而去年同期僅有 3.31美元,增長了大約 31%。而居民單位體積天然氣價格將達到 15.58美元,去年同期為 12.72美元,增長了 22%。


奧巴馬到目前為止所提出的應對高能源價格的措施引起了強烈的爭議。

首先, 奧巴馬提議動用美國戰略石油儲備,最多將會使用 7000萬桶石油。這將是他將來作為美國總統的直接權力之一。麥凱恩強烈譴責這是奧巴馬的政治花招,並且聲稱 “戰略石油儲備唯一的目的就是美國的國家安全” , 現在看起來奧巴馬繼續這條道路的可能性不大。

其次, 如果奧巴馬當選,石油公司將會在他任期的前 100天內采取堤防措施。因為奧巴馬已經呼籲對美國的五大石油公司征收暴利稅,所得的收益將會返還給美國居民作為“緊急能源退稅”,金額有可能達到每人 1000美元。然而,該法案必須得到國會同意,因此將會在國會山莊引起兩黨派的巨大爭議。麥凱恩與布什和其他共和黨人一樣,已經強烈的譴責了該項議案。聲稱該法
案的通過將大大阻礙國內石油的投資,勘探和生產。

與此相反的是,奧巴馬反對麥凱恩提議的夏季臨時取消 18.4% 的聯邦汽油稅。聲稱該提案隻會鼓勵汽車駕駛者不合理的增加汽油消費。


第四部分:伊拉克和阿富汗問題,以及美國外交政策的轉向


無論誰贏得大選,都將成為繼尼克鬆(越戰期間)之後又一個在戰爭時期獲得總統權力的人,更重要的是,最終的獲勝者將麵對來自伊拉克和阿富汗更多的挑戰;並且未來的總統還需要有力的控製伊朗問題,並且同時處理來自“基地組織”、北朝鮮和其它地區的不穩定因素。美國在多條“戰線”上同時受到的壓力,都將引發公眾對未來總統能力的擔憂和政治上
的壓力。

根據美國國會研究服務的專題報告估計,自“911”之後發動的“反恐戰爭”,至今共耗費美國納稅人 8500億美元,其中 6600億美元直接與伊拉克戰爭相關。

而據部分經濟學家估計,與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相關的間接成本遠高於上述數字。08年 3月,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斯蒂格利茨(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克林頓政府經濟顧問)和哈佛大學公共財政專家琳達·比爾米斯認為,如果考慮到還在持續的部分因素和宏觀層麵的後果(比如油價飆升,反美情緒擴散帶來的貿易損失,陣亡和受傷士兵導致的潛在生產力下降,受傷人員的終生醫療支出,還有政府為籌集戰爭資金所背負的貸款利息),兩次戰爭的總成本將遠高於 3萬億美元。斯蒂格利茨還認為,在現在的高油價中,每桶至少有 5到10美元的漲幅是由伊拉克戰爭的相關因素所推動。


奧巴馬是主要總統候選人中唯一從一開始就反對伊拉克戰爭的,他對盡快終結美國陷足於伊拉克的計劃也是最具體的,他保證一旦當選總統將立即開始並在 16個月內完成從伊拉克的撤軍;但之後他又緩和他的立場繼而表示將保持足夠的軍事力量以保護其在伊拉克的反恐任務,人道主義和外交事務的正常運作。

即使奧巴馬對伊拉克戰爭的一貫態度能夠幫助他在民主黨內獲得更多的支持,但他仍須要在其反戰態度上進行微妙的平衡,以避免招致批評其不愛國或在國家安全問題上軟弱的攻擊。阿富汗作為熱點地區重新浮現,將給奧巴馬一個機會展示其對“反恐”的強硬立場。

美國外交政策的轉向

奧巴馬的父親是肯尼亞人,繼父是一個來自印尼並環遊全世界發展中國家的人類學家。即使奧巴馬在參議員之前的政治生涯中隻是更多的接觸地方事務,但從他的家庭背景上看,奧巴馬可能更加傾向於接受更多的建議和從正反兩方麵看問題,從而采取相對溫和的外交策略。並且,由於奧巴馬在幾種不同的文化中長大,因而能夠具有一個相對開闊的視野,我們認為他在處理國際事務上不太可能采取一個以美國和歐洲為中心的單邊主義外交策略。

同時,從奧巴馬選擇約瑟夫·拜登參議員作為其競選夥伴也能夠看出他在外交政策上的傾向。拜登是參議院外交政策委員會的主席,也是一位國際問題的專家,他與奧巴馬在外交問題上都采取相對溫和的姿態,在他的參議員生涯中,已經多次展現出他對美國這樣一個超級權國家的外交政策複雜性的獨到理解。

奧巴馬的外交方針事實上是對美國外交政策如何實施的全麵審視。美國之前的“鐵腕外交策略”已經使美國在逐漸的失去國際社會的信任,而奧巴馬反複承諾將重塑美國的國際形象,他曾經說:“美國深受布什--切尼的單邊主義所累,我們不能再一味的拒絕與那些我們不太喜歡的國家和領導人溝通”;這意味著奧巴馬願意和所有國家進行對話,甚至無論是朋友還是敵人。他對解決伊拉克問題的提議也暗示,他認為隻要美國努力進行溝通並展示出足夠的誠意,其他國家也更有可能在對待恐怖主義、伊朗和北朝鮮核問題上順應美國的意願。

盡管奧巴馬這方麵的外交政策也使其招致了“過於理想主義”的批評,但與之相反的是,我們認為奧巴馬的外交政策正是一種基於全球視野的傳統現實主義和政治實用主義;而奧巴馬根據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國際問題組建了一個陣容龐大的外交顧問團,其中多數成員的背景和政治經曆都向我們證明了他們有著與奧巴馬類似的政策傾向。

總之,奧巴馬和他的外交政策顧問團隊代表了一種民主黨的主流外交策略,即現實的多邊主義,同時依靠外交努力和政府之間的友好關係,而非僅僅是軍事實力來構建美國的國際領導位。事實上,很多克林頓政府的前官員紛紛加入奧巴馬的陣營,他們包括前國家安全顧問、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現任教授安東尼·萊克,前海軍部長理查德·但澤,以及前國務院非洲事務助理蘇珊·賴斯。

同時,我們認為與過去不同的是,還有更多的注意力將要被轉移到一些相對更加“溫和”的問題上,比如維護非洲政治的穩定,消除貧困,避免種族屠殺,以及促進全球衛生和健康狀況的改善等等。因為奧巴馬的很多顧問是這方麵的專家,比如前麵提到的蘇珊·賴斯,一直致力於解決與盧旺達宗族屠殺相關的問題,她現在正呼籲美國做出更多的努力以盡快結束達爾富爾的屠殺行為。總之,賴斯在奧巴馬周圍的重要位置,也表明奧巴馬可能會真正關注“南北問題”。而在美國政府持續麵臨財政偏緊,以及金磚四國的國際地位越來越不可忽略的背景下,我們仍期待奧巴馬在國際關係事務中會留下重要的正麵影響。

第五部分:應對貿易赤字及全球化

最新的華盛頓佩尤研究中心發起的關於民眾對全球貿易看法的調研顯示,在全球 24個國家的24,000個受訪人中,僅有53%的受訪人認為美國受益於貿易,這一比例低於任何一個調研問題裏覆蓋的國家。另外,這一調查曾在 2002年時有78%的受訪人認為貿易對美國有益。(華盛頓佩尤研究中心是一個美國的無黨派人士組織,該研究中心提供一些非官方的民眾信息。)


美國相關貿易的問題可以歸納為以下兩方麵:

(1)在金本位製之後,美國自 70年代以來,貿易一直處於赤字狀態,1997年後赤字快速增大2007年時擴大至 7,000億美元,今年截至六月底赤字已累積達 3,514億美元。麵對擴大的經常項目赤字所帶來的影響,以及高額外債問題(截至今年 3月 31日外債餘額為 13.8萬億美元),大多經濟學家都保持很謹慎的態度,如果美國在未來不能縮小其貿易赤字,其他國家的投資者遲早會減持手中的美元資產,美元也將隨之貶值,事實證明過去兩年美元已經因此而出現了走軟的跡象;同時美國如果想繼續吸引外資投資,也麵臨加息的壓力。在目前經濟疲軟的背景下,加息將會使美國陷入衰退。
(2)大家普遍認為貿易逆差及自由貿易政策使美國製造產業轉移至如中國等低薪成本國家,因而導致數以百萬計的工作崗位流失。


奧巴馬在他的競選綱領中反複強調他將幫助因全球化而失業的美國工人,主要是通過改善社會保 障體係以及再就業服務,但同時他也聲稱他將促進更加公平的貿易環境。

奧巴馬主張更公平的貿易環境,保護美國本土就業

奧巴馬所主張的保護美國就業、防止勞動力轉移至海外的減稅計劃,以及設立“高端製造業基金”促進美國內部就業和防止勞動力轉移的計劃,使大家普遍預期奧巴馬執政團(特別是結合由民主黨所控製的國會支持)更傾向於保護美國製造業和美國國內就業。

奧巴馬表示他相信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活動會增強美國經濟,也會提供更多本土就業,並且稱自己為自由貿易者,但針對貿易自由化可能帶來的壓力,奧巴馬在聲稱支持自由貿易的同時也表露出了很多懷疑態度。例如,他會“毫不動搖的反對那些可能削弱美國經濟安全(例如影響美國就業)的協議”、“堅持追尋開放海外市場的貿易政策”、以及“利用貿易協議來改變貿易夥伴的勞工待遇和工作環境標準”。

奧巴馬提及了重新談判 NAFTA(北美自由貿易協議),他認為這個協議並沒有充分保護工作環境及勞工(如:自由發起工會)。並且奧巴馬目前也反對與哥倫比亞、巴拿馬和南韓有待開展自由貿易。

奧巴馬如果成為新任總統,他是否能最終執行這些計劃還尚未確定,但迄今為止他的一些貿易政策已經飽受爭議。有些批判認為奧巴馬重新談判貿易合同不僅是對合同本身價值的貶低,也會使美國在國際社會上留下不值得信任的貿易夥伴的形象。麥凱恩的國際貿易問題顧問 Philip I. Levy曾經批評奧巴馬的此項舉動將帶來超出貿易範疇的影響。


第六部分:中國政策?

新一屆美國總統選舉進行至今,對華政策尚未成為本屆總統選舉候選人的主要辯論話題,但目前美國國內的一個共識是認為中美關係將是未來美國最為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

除了目前十分巨大的中美貿易量外,中國在全球安全機製中不斷增長的重要性也表明華府與北京關係在未來數年內應該是其優先考慮的核心關係。

中國在政治經濟等方麵力量的崛起是二十一世紀一個核心戰略事實,雖然美國不能夠決定讓中國選擇哪條崛起之路,但是美國政府能夠幫助創造一個中國和平崛起的環境。

熱點話題及焦點領域
在中美關係上,下一屆美國總統可能將其政策主要集中在六個領域:

1.台海穩定
2.強化亞太地區安全形勢
3.中國軍隊現代化
4.貿易以及匯率問題,即主要致力於全球經濟平衡/可持續增長
5.全球氣候變暖以及能源安全
6.政府管製以及人權
美國就上述六個領域政策與中國政府進行協調將需要下一任美國政府高官們通過各個部門並與國
會一道就中美關係進行積極管理。

奧巴馬對中國的看法

從新政府成立初始便能采取比較正確的中國策略將是美國對華政策取得成功的關鍵。在往屆美國總統中,如:裏根、克林頓以及小布什在總統選舉時都承諾將對中國采取“更加強硬”的態度――但是當兩國關係的現實變得明晰後他們都最終采取了更加務實的策略。從這點來說,所有這三位總統都曾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和政治資本。

在本章節中,我們試圖根據奧巴馬先生的個人背景、他目前的總統選舉策略、相關言論以及(可能是更加重要的)海內外一些與他比較接近的專家觀點,來判斷他可能采取的中國政策。

外交政策基本立場

就長期地緣政治而言,美國目前陷入了一場爭論,其中焦點在於是否應該將中國做為一個有威脅的“戰略競爭對手“還是當作一個戰略利益相關者並將中國納入曆史上由美國和歐洲建立的國際體係。目前,一些主流美國外交政策製定者(實用主義者)支持後一個選擇。

八月份由佩尤研究中心 (Pew Research Center)做的一份調研表明, 42%接受調研的美國人說他們對中國抱有不太好的印象,相反 39%的受訪者抱有良好印象。本次調研與去年的調研結果發生了稍許變化,當時調研結果中 42%的受訪者對中國有良好印象,而 39%抱有不好的印象。


更為重要的是,同樣根據這個調研,當受訪者被問及對美國而言的一係列國際威脅時,一半受訪者將中國做為全球力量的崛起視作一個主要威脅――這個回答比例自該調研從 1999年開始以來基本維持不變。

圖 23: 美國公眾對主要國際威脅的看法

伊斯蘭極端主義者
伊朗核計劃
北朝鮮核計劃
中國力量崛起
巴基斯坦政局不穩
俄羅斯的權威主義


過去 20年中美關係經驗表明,美國總統選舉經常會對中美相關事務造成扭曲:選前以及選舉中,每一個總統候選人基本上都會對中國采取過於強硬的姿態――比如,2007年 4月在民主黨內辯論中,奧巴馬宣稱“在我們看來,中國既不是敵人,也不是朋友,但是一個競爭對手。此外,我們必須保證和中國軍方有充分的溝通,並且建立相應關係,進而使得我們能夠保持亞洲區域的穩
定。” 此外,奧巴馬還表示,如果他當選,“他將竭力與東亞創造一個更廣泛對話機製以促進穩定以及繁榮,並保證中國按照國際準則行事。”

可以肯定的是,美國與中國在一係列問題上有較大的分歧,比如:人權、人民幣匯率以及蘇丹達爾富爾問題等。不過,與此同時,兩個國家也共同麵對一些急需解決的挑戰,如:大幅削減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奧巴馬曾說中國的參與是製定全球氣候變化協議的核心),以及北朝鮮核問題等其它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都需要在一開始就采取結果導向的策略。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奧巴馬很早就已經開始尋求前幾屆政府高官中的中國事務專家來幫助他製定外交政策――其中包括,前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成員以及國務院亞太事務高級主管傑弗裏.貝德(Jeffrey Bader),和前國防部長辦公室亞太事務特別助理米德偉(Derek Mitchell)。其中,米德偉能夠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針對全球戰略性問題,這位民主黨候選人還向著名地緣戰略專家以及
前卡特政府國家安全顧問茲比格涅夫 ·布熱津斯基 (Zbigniew Brzezinski),以及克林頓政府國家安全顧問、現任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教授安東尼 ·雷克(Anthony Lake)尋求建議。由於傑弗裏 .貝德(Jeffrey Bader)、茲比格涅夫 ·布熱津斯基 (Zbigniew Brzezinski)以及安東尼·雷克(Anthony Lake)是 眾所周知的、對由中國崛起所導致問題以及中國所麵臨挑戰問題方麵的專家,這意味著他們向奧巴馬所推薦的政策更可能是采取務實主義策略――正如過去幾個月奧巴馬議員言論所表現的那樣:

-在台灣問題上,盡管他表示自己對台美關係的理解將會基於恪守所謂的《台灣關係法》基礎之上,但是,在奧巴馬給新近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寫的信中,他表示支持台灣目前所采取的與大陸緩和關係的舉措;

--最後,奧巴馬議員對人權問題的處理方式被外界描述為“實用的”――與麥凱恩議員不同,奧巴馬僅僅采取通電話的方式與達賴喇嘛進行溝通(最近一次溝通是七月底)。

貿易以及人民幣匯率問題

奧巴馬議員曾說中國是一個“重要的經濟參與者”,而美國與中國的貿易關係目前處在嚴重的不平衡當中。他進一步闡述說,盡管他認為美國以及全世界都能夠從與中國的貿易中受益,但這取決於中國自身能否按照規則參與世界經濟並對與平衡全球經濟增長起到積極作用。鑒於上述言論,以及在前麵第五章節所提及奧巴馬先生在總體貿易問題上的基本立場,奧巴馬先生可能會比其前
一任政府在下麵幾個問題上對中國采取更加強硬的態度,如:改革中國現有勞工以及環境法律、加強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度、以及取消政府對主要出口行業的財政補貼等。


對於人民幣匯率問題,布什政府多次反複強調中國政府並沒有認為操縱匯率。但奧巴馬議員曾經說他認為中國政府操縱匯率,而且曾經支持美國國會立法以向中國政府施壓來升值人民幣匯率。過去幾個月裏,他對人民幣匯率政策的批評變得更加尖銳,並抨擊布什政府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向中國施壓不夠,同時承諾如果當選,他將會采取各種必要外交途徑尋求中國政府對現有匯率政策的改變。

不過,根據奧巴馬競選陣營的核心顧問傑弗裏.貝德(Jeffrey Bader),在任何情況下奧巴馬通過立法尋求解決中美貿易問題的可能性都非常低。貝德在布什政府第一任期裏麵曾經參與中國與中國台灣地區加入 WTO的貿易談判,而根據他的看法,與其試圖改變美國現有對華貿易政策(如最惠國待遇等),奧巴馬更可能采取多邊與單邊政策工具來處理這個問題,如:通過世貿組織和國際
委員會來強化實施經濟協定與標準,並施壓對貿易協定相關條款實施情況進行更加嚴格的監督,以及比布什政府更加積極地通過世貿組織來解決貿易爭議。

考慮到民主黨候選人對多邊主義政策的強調(參見美國新外交政策部分的內容),奧巴馬可能采取的另外一個措施是通過提議與其它相關國家合作來共同要求中國在貿易政策上采取與其在全球經濟體係中日益增長地位相符的進一步措施,作為交換中國可以換取在國際性經濟機構更大的發言權,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WB)以及有可能在八國峰會中新的定位等。

另外一個能夠讓人們對其政策取向方麵比較放心的原因來自於過去奧巴馬曾經表示中國經濟發展是全球經濟發展以及穩定的重要因素。值得一提的是,在 2004年七月奧巴馬競選參議員時曾經發表一篇名為:“重塑美國領導地位”的文章。文中他提到:“我們必須堅守勞工標準,將人權放在首位,促使中國向美國產品開放市場,並且嚴格保護美國公司簽訂的合同。不過,我們不能因此
和中國展開一場貿易戰,因為中國經濟若因此而導致長期不穩定的後果將會被全世界所感受到。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