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解釋“風馬牛不相及”是指“風”,“馬”和“牛”是三樣不同的東西,所以意指毫無聯係。聽完覺得不太對,就查查網上,以下是結果:
這個成語出自《左傳·僖公四年》
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這個典故指的是公元前656年,齊桓公會盟北方七國準備聯合進攻楚國,楚成王(前682?——前626)知道了消息,覺得齊國是毫無道理的侵略,一邊集合大軍準備迎戰,同時也決定派大夫屈完迎上前去質問齊國。他問齊桓公:“你們居住在大老遠的北方,我們楚國在遙遠的南方,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沒想到你們竟然進入我們楚國的領地,這是為什麽”。成語“風馬牛不相及”的典故,就是源於這一次交戰前的唇槍舌劍。
風 ,古人給出三種解釋:
1。《孔穎達疏》:“牝牡相誘謂之風……此言‘風馬牛’”。即“風”的意思是公母互相吸引。所以“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意指公母相互吸引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現象。不過,因為牛馬不同屬,即使發情的公牛和母馬都不會發生關係;另一個解釋是兩國相距遙遠,即使兩國發情的公母牛(或馬)都不會發生任何關係。不管哪一種,都是表示兩件事情一點關係也沒有。
(牝牡(pìn mǔ),指陰陽。泛指與陰陽有關的如雌雄、男女等。)
2。《古文觀止》:“牛走順風,馬走逆風,兩不相及”。即牛一貫沿順風走,而馬相反。因為方向完全相反,從而引申出兩件事情一點關係也沒有的內涵。
3。最後一說:風,放逸,走失。謂 齊 楚 兩地相離甚遠,馬牛不會走失至對方地界。也引申毫無關係的意思。
但是網上有個叫何明國的作出另一個解釋,我覺得有點意思。他說“風”在除“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以外其他任何典籍裏都沒有“公母相吸”,或“走失”的意思。而“牛順風,馬逆風”又似乎太牽強。他給的解釋是首先斷句應該是“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即除了風以外,馬牛是不可能企及的地方。用此形容齊楚兩國的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