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西爾維亞發現了泰得和阿夏的婚外戀後, 家裏就開始了暴風驟雨。泰得就隻身回到了倫敦。據說,真正的婚外情此時才發生。
(作者評論: 有些婚外戀,往往是婚中的人助成的。本來婚外戀隻是在若有若無之中, 婚內人的憤怒和怨恨反而將自己的配偶推向了別人。奉勸所有婚中人, 如果發現自己所愛的人, 移情別戀。千萬要冷靜的先想想, 你還要不要這個婚姻。如果,你還愛著這個人, 就不能感情用事,要冷處理。有人說過, 熱戀超不過3年。)
西爾維亞帶著倆個孩子在鄉下,精神幾經崩潰。她每天淩晨二,三點爬起來寫作。據說,她開始報複, 也去找男人, 但遭到了拒絕。
(作者評論:在這點上, 帶著兩個孩子的女人永遠無法和一個男人競爭, 去尋找新的愛情。)
很快, 西爾維亞也帶著倆個孩子回到了倫敦,租到了一個小公寓。西爾維亞非常喜歡這個公寓, 因為, 這是愛爾蘭詩人葉芝租過的公寓。我們中國人最近都知道這個葉芝,完全歸功於一個電視節目《中國好歌曲》。一個中國小夥子—趙照, 將葉芝的一首詩譜成了曲, 這首歌紅片了大江南北。歌名叫“當你老了”。
西爾維亞在這公寓裏, 連電話都負擔不起。寄出的稿件,和發表的作品,反應平淡。她還在看精神病醫生。在這年的一個奇冷的冬天, 她用被褥,毛巾將孩子臥室的門縫仔細的堵好, 打開烤箱的天然氣,自殺身亡, 年僅30歲。據後來考證,此時, 泰得和阿夏正在西爾維亞結婚的床上纏綿。
西爾維亞死後,一下出名了。好多女權主義者,譴責泰得殺死了西爾維亞。當然, 也如今天的中國社會, 譴責小三阿夏。阿夏和泰得生了一個女兒。阿夏和泰得結婚5年後, 用了和西爾維亞同樣的自殺方式,殺死了自己和自己的女兒。故事就是這樣的悲慘。
那我們再回來看爸爸這首詩,這裏麵就不單單是對父親的憤恨, 是體現了一個婦女在男權社會中的掙紮,和對男權社會的憤恨。西爾維亞把自己比做猶太人,把爸爸比做納粹。就是想說明自己是父親和丈夫的犧牲品。詩中寫到:
"發動機,發動機 吃,吃把我像猶太人送走。 一個猶太人到達豪,奧斯威辛,貝爾森, 我開始說話像個猶太人。 我想我可能就是一個猶太人。
蒂羅爾的雪,維也納的清啤酒 都不很真也不很純。 用我吉普賽的先祖,我的怪運 和我塔烙克牌,塔烙克牌 我可能就是有點猶太人。”
其實, 西爾維亞的媽媽是奧地利人, 並不是猶太人。而阿夏的媽媽是德國人, 爸爸是猶太人。泰得是愛爾蘭人。
有另一類的學者認為,爸爸是一首情詩。看上去, 西爾維亞憤恨法西斯,但骨子裏, 卻是以德國人為自豪, 以自律,完美為傲. 正如詩中寫到,
"哦你-
不是上帝是納粹 如此漆黑,天空都無法擠進。 每個女人都崇拜法西斯, 靴子踩在臉上,殘暴 像你這樣蠻橫冷酷的心。"
這類學者認為, 西爾維亞就是那個崇拜法西斯的女人。她崇拜權力, 崇拜男性。她要找一個完美的男人,去建立一個完美的家庭。她找到了泰得。有評論家說, 西爾維亞是不會看上弱小的男人的。她要找的, 是強大的, 有權威性質的男人。這和她爸爸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她爸爸是一個非常嚴格的人, 在任何事情上都強調規則和紀律。她爸爸相信一切都要有秩序。有心理分析家說, 沒有什麽教育比一個父親把規則放到任何事情中更糟糕的教育了。比這要糟糕的是, 西爾維亞八歲就失去了父親。那麽,這個缺失的父親,就被想象成一個萬能的上帝。而西爾維亞自己也要拚命地去做這個萬能的上帝。她也希望她的丈夫也能充當起這個上帝的角色。因為父親的絕對權威性, 和沒有機會看到父親懦弱的一麵, 使西爾維亞認為男性就是個可以依靠的, 萬能的父權。然而,當現實告訴她, 誰也不是上帝的時候,西爾維亞的精神世界就轟然倒塌。她開始對自己一直認為萬能的男權社會發出了憤怒的呐喊:
"你不要,你不要再 做那隻黑鞋, 我像隻腳,住在裏麵; 三十年來,一窮二白, 無法呼吸。啊吃
在你黑色肥胖的心髒有一個木樁。 村民們從來沒有喜歡過你。 他們跳著舞,踩著你。 他們早就知道是你, 爸爸,爸爸,你這個混蛋,我解脫了。"
西爾維婭從我們中國人的角度來看, 是非常成功的。早早就出版了詩和畫。一路拿獎學金,直到上了英國劍橋大學。這和我們好多中國的學子們有著多麽相同的背景。找到一個又高又帥的丈夫,30歲前兒女雙全。這是讓人何等羨慕的生活。她唯一缺少的是財富,她的夢想是有錢了,將徳文郡鄉下的房子買下來, 將泰得的父母和自己的母親輪流接來住。然後,她和泰得, 一邊旅遊, 一邊寫詩,一個國家住幾年。 多麽美好的願望。這也是現在的年輕人的理想呀。可夢破碎了後, 西爾維婭在臨死前寫的話是: “我唯一一件做得好的事是自殺”
西爾維婭的30年的生命和《爸爸》這首詩,給做父母的, 給做丈夫的, 給做妻子的, 給努力要在社會上出人頭地的人, 有著警鍾長鳴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