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童年的回憶》
昨天上午在後院幹活時,我在觸手可及的一個樹枝上發現一隻完好無損的蟬殼。這隻蟬殼引發了我童年中的許多記憶,特別是與童年夥伴小三和小四捉蟬和尋找蟬殼的經曆。
蟬在我的故鄉揚州被稱為“知了”或“嘰囉”,蟬鳴是故鄉夏日必不可少的音符樂聲;而捕捉“嘰囉”和尋找“嘰囉殼”則是我童年夏日與小夥伴們玩耍的項目之一。在這項活動中令我印象特別深刻的小夥伴是一對兄弟倆“小三”和“小四”(注:他們因為在弟兄們中排行第三和第四被家人和外人稱為“小三”、“小四”)。
小三和小四是我七歲時認識的童年夥伴。那年,爸爸媽媽下放到農村合作醫療診所。我不知道診所在的村莊原來的名字,隻記得當時的名稱是“紅旗莊”。我們全家住在那棟既當診所又當家的平房裏。診所隔壁一個不大的房子裏住在幾位從南京下放到農村的“叔叔”。這兩棟房子孤零零地在一條小河的一邊。走過橫跨小河上的一座橋到另一邊才是“紅旗莊”的主要部分。小三和小四的家是過橋後的第一個房屋,離診所最近。小三和小四經常到診所來玩。
小三和小四有兩個哥哥,一共兄弟4人,沒有姐妹。他們的二哥比小三大6歲,而小三和小四隻相差兩歲。當時農村許多與他們同齡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已經開始幫著父母做家務和力所能及的農活。而小三和小四因為有兩位年長的哥哥,家裏勞動力充足,所以他們相對來說比較空閑。而我的父母雖然被下放到農村合作醫療診所,但是戶口依然在城鎮,工資也由原來醫院發,全家每個月依然有國家計劃分配的糧油。因此,我和弟弟沒有必須幫助幹的農活,非常空閑。年幼的我不懂得爸爸媽媽培訓赤腳醫生以及負責好幾個生產大隊醫療衛生的辛勞與忙碌,而是喜歡上了那廣闊的天地。小三和小四經常帶著我和村裏的其他幾位小夥伴們玩耍。
是小三和小四在玩捉迷藏時帶著我躲在夏收的草堆裏;是他們教我如何趴在小河邊或池塘邊用長棍勾菱角;是他們幫助我爬上桑樹摘桑椹;又是他們教我將麵筋纏在長竹竿頂端粘樹上的知了。。。。。。比我小2歲的大弟很少願意與我們一起瘋玩,而是安安靜靜地在診所看小人書,或象小尾巴一樣跟著媽媽。而我幾乎每天都是玩得灰塵滿麵,滿頭大汗,興奮地回家。童年最難忘的記憶之一是夏日傍晚,爸爸坐在小板凳上,我背躺在爸爸的雙膝上,頭仰著,爸爸用麵盆裏那還帶著一絲清香味的河水和香皂為我洗一頭烏黑濃密的長發。
因為一直都是叫他們“小三”和“小四”,我早已忘記了他們真實的姓名,但我記住了小四的另一個綽號“小癩子”。因為喊這個綽號,我被爸爸媽媽批評教育了一番。小三比小四長得好看,性格脾氣也好,經常謙讓著小四,是小夥伴們喜歡的玩伴。而小四與我同齡,卻經常流鼻涕,給人一種髒兮兮的感覺。更加糟糕的是小四的臉、脖子、胳膊、腿等身體部位的皮膚非常幹燥,經常有白色皮屑脫落。有人給小四起了一個不雅綽號“小癩子”,並且人們傳說小四的“癩皮病”是會傳染的。因此,小夥伴們通常會躲避他,甚至有人會欺負他。但是,因為小三的保護,小四少吃許多苦。
認識小三和小四不久,有一天吃晚飯我興奮地向爸爸媽媽講述白天發生的事時,我用了小四的綽號“小癩子”以及說他有傳染病。爸爸媽媽耐心地批評教育了我。首先,不允許我稱小四為“小癩子”;接著,解釋小四的皮膚病不是傳染病;並且教育我不要孤立小四。我雖然貪玩,但總體來說還是一個比較聽話的孩子,就照著爸爸媽媽說的去做。大概因為我是醫生家的孩子,看到我不躲避小四,小夥伴們和他們的家長也就相信小四的皮膚病不會傳染給別人,與小四在一起玩的人也多了。但是,他們依然經常使用小四的綽號 “小癩子”。
自從幫助證明小四沒有傳染病後,小四成了我的鐵杆朋友。他經常將捉到的“嘰囉”送給我。那個夏天,我幾乎每天都帶“嘰囉”回家,並且喜歡用手捏它們,讓它們發出嘰嘰歪歪、囉囉嗦嗦的鳴聲。爸爸媽媽總是讓我將它們放了。如此這番,折騰了很長一段時間。有一天,媽媽對我說:“你以後不要捉活的嘰囉,而是找它們脫下來的殼子。嘰囉殼的成分是很好的一種藥材。你收集到一定數量之後就送到鎮上的衛生院,找藥房的L阿姨,她會買你的嘰囉殼”。一聽嘰囉殼可以賣錢,我興奮極了,立即將這個好消息告訴小三和小四。遺憾的是L阿姨隻收我的嘰囉殼,卻不收小三和小四的嘰囉殼,因為她說她不需要那麽多。但是,那個暑假,她一直都收購我的嘰囉殼。悄悄地說一句,後來賣給她的嘰囉殼不是我一個人的,也包括了小三和小四給我的嘰囉殼。得到的錢我們3人平分,而這些錢大多數時候被我們買冰棍吃了:-)))。
3年後,父母離開農村合作醫療診所,我再也沒有見過小三和小四。不知他們是否還記得我這個他們童年的玩伴。但是,我記得他們,與他們共度的稚嫩童年歲月有著許多的歡樂,至今還是那樣清晰。
照片: 非常開心昨天上午在後院幹農活時見到這隻蟬殼(嘰囉殼),我將它取回家興奮地為它拍照,前拍、側拍、後拍、正拍、反拍,全方位:-)))【注:後來得知這隻蟬殼在地下沉寂生存了3至17年】。
【後語】:閱讀了我發在朋友圏的這篇雜記後,我的大弟告訴我小四還有另一個綽號“小濟公”。經大弟的提醒,我也回想起了小四的這個綽號,隻是不記得他為什麽得此綽號:-)))。
也非常感謝我大學學長WR學兄的科普,從他閱讀了我的上一篇朋友圈雜記的留言分享中使我學習得知蟬的生命周期:在地下生活3年至17年後,蟬的幼蟲(若蟲)破土而出,在大約4-6周內完成破殼、羽化、交配、產卵、死亡;而卵孵化後進入下一個生命周期。
因為WR學兄的分享,出於好奇,我上網進一步搜索學習到更多的相關知識,令我驚訝又歎息;總結如下:
(1)蟬孵孵化後的若蟲鑽入土中,並在土中活動很長一段時間,被稱為蟬的幼蟲(若蟲)期。不同品種蟬的幼蟲期長短不一,幼蟲(若蟲)在經過3年、5年、7年、11年、13年、甚至17年之後才出土。
(2)出土的蟬爬到樹上找到合適的位置後,慢慢的把外殼裂開;蟬破殼有時候是3、4個小時,有時候需要一晚上的時間。
(3)脫殼後的蟬大約再經過3到4小時從白色變黑色,翅變硬就可以飛了,所以有“傍晚出土爬上樹,清晨展翅飛入林”說法。
(4)在地下生活了3至17年的幼蟬破土,在樹幹上完成蛻皮變為成年蟬之後,它們離生命的終點就不遠了,完成交配便走向死亡;成年蟬的壽命隻有2個月左右。
(5)夏日的蟬鳴聲來自於有完整發音器的雄蟬,雌蟬因為發音器發育不全,所以並不會鳴叫。為了交配,雄蟬會不停地鳴叫,畢竟留給它們的時間隻有短短幾周而已;雌蟬根據聲音找到對象,進行交配,通常持繼1、2小時,有些品種蟬的交配可長達4小時。閱讀過程中,令我傷感的是有些雄蟬鳴叫一個夏天不幸也沒有找到配偶,隻能孤獨而終:-(((。
To 廣陵客: 謝謝分享,咱倆不僅是老鄉,而且家庭和成長背景也非常相似呀。
To laopika: 謝謝分享,即使如今上海總體來說綠花得還不錯,應該依然有“野烏子”生存之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