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123)
2010 (119)
2011 (89)
2012 (93)
2013 (105)
2014 (62)
2015 (92)
2016 (84)
2017 (95)
2018 (135)
2019 (158)
2020 (215)
2021 (184)
2022 (149)
2023 (133)
如果說我出生和成長的故鄉古城揚州之秋有諸多曆史文化沉澱的美,那麽,我先生出生和成長的故鄉浙江中部的山村之秋則有天然去雕琢的原生態美。“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樹樹皆秋色,山山惟落輝”;“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這一首首詠秋的古詩是我婆家山村之秋的風景畫。“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春華秋實,山上山下的農產品和山珍野果則是山村之秋的內涵。
音樂《琵琶語》
1. 山村蔬菜
照片1:站在自留地拍攝到的我婆家小山村。
照片2-3:長勢喜人的綠油油自留地與雜草叢生的自留地。根據大約3年前的信息,因為義烏商品經濟發展的吸引力以及繼續發展對人力的需求,在義烏的外地人有130多萬,而本地人隻有70多萬。遺憾的是由於農業生產從經濟角度不再吸引本地人,因此大片良田被荒蕪,也有一部分被租給外地人使用。因為我們家隻有我婆婆一人是農村戶口,所以,隻有一小片自留山和自留地。以下記錄的大多數是鄉親們的農產品。
照片4:生長在自留地裏的毛豆。
照片5:生長在自留地裏的秋葵和其它蔬菜。
照片6:生長在自留地裏的玉米。
照片7:生長在自留地裏的生薑以及從自留地裏收獲的新鮮生薑。
照片8:生長在自留地裏的芋頭以及從自留地裏收獲的的大芋頭(比小紅薯還大)。在自留地裏芋頭的另一側一大片綠色植物是甘蔗。紅糖就是從甘蔗中提取的,義烏紅糖的質量遠近聞名,曾獲巴拿馬國際金獎。
照片9:生長在池塘裏的藕和茭白。
照片10:收獲的藕以及家人做的清炒藕片。
照片11:收獲的茭白以及家人做的清炒茭白。
照片12:從自留地收獲的芝麻。
照片13:從自留地收獲的冬瓜、南瓜、扁豆、大蒜。
照片14:這是用自留地生產的黃豆磨出的新鮮豆腐。婆婆知道我們喜歡豆製品,幾乎每天從到村裏賣豆磨的人那裏購買新鮮豆腐做給我們吃。
照片15:除了新鮮豆腐,先生還特別愛吃豆腐皮。這是家人做的豆腐皮煨小排骨。
照片16:這是婆婆老人家做的餛飩,餡心主要是豆腐與稍許肉末,清淡可口。從28年前第一次到婆家就很喜歡婆婆做的餛飩,很感恩她老人家每年探親都做給我們吃。有媽的孩子是個寶。
照片17:清明粿(由野生艾草、糯米、黑芝麻、核桃仁、和紅糖等做成),雞蛋蔥油餅(放養的老母雞產的蛋、自留地生長的蔥)、不同品種的粽子(原材料也是當地土產品)。
照片18:娘家親人知道我屬貓:-),每次探親他們都帶我們享受豐盛的水產品;而婆家親人知道我屬兔,愛吃蔬菜,每次探親都使我們享受豐盛的蔬菜。放在碗櫃裏是當天將吃的蔬菜,平常在家隻有公公婆婆以及先生和我4人用餐。
2. 山村水果
照片19:這是我們大姐家院子裏的柿子樹以及從樹上摘的新鮮柿子。大姐家的柿子很好吃,長得像西紅柿。
照片20:這是我們二姐家的“筒子柿”柿子樹以及從樹上摘的新鮮柿子。二姐家的柿子與大姐家的柿子是不同品種,也很好吃。這種“筒子柿”比較小,大的無花果幾乎趕上“筒子柿”尺寸:-)))。
照片21:這是先生和我徒步登山時見到的野生柿子樹。野生柿子更小,大約隻有“筒子柿”的五分之一。一位鄉親正在採摘野生柿子,並且給我們每人一個柿子品嚐。野生柿子酸溜溜,不好吃。先生說可以將野生柿子做成醬,營養很好。
照片22:長在樹上的桔子以及採摘的新鮮桔子。
照片23:這是先生和我徒步登山時見到的一種桔子樹,樹枝上有很尖銳的刺。先生說這種桔子很難吃。我說:“大概可以做成桔子醬”:-)))。
照片24:長在樹上的青桔和文旦。文旦就是柚子(據介紹,文旦一名的由來是為紀念把此類水果傳入日本九州的中國船長謝文旦)。
照片25:長在樹上的板栗和煮熟的新鮮板栗。
照片26:長在池塘裏的菱角以及從池塘裏收獲的新鮮菱角。與父母一起下放到農村時,我經常在夏天與小夥伴們趴在小河邊或池塘邊用長棍勾菱角吃,因為靠近河邊的菱角早已被別人摘走了。那是童年美好的回憶之一:)))。
照片27:從菜市場購買的新鮮無花果和紅棗。義烏的棗也是當地土特產之一。
3. 山村家禽
照片28-31:放養的鵝和鴨。
照片32-33:放養的公雞和母雞。山村之秋的夜有它的獨特之處。因為少了夏蟲的呢噥,秋夜就多了一份寧靜,公雞打鳴聲顯得格外清晰宏亮。聆聽和數算報曉公雞的打鳴是我和先生的一大樂趣:-)))。
4. 蔬菜家禽合影
照片34:每年探親,總會有幾隻放養的雞、鴨、鵝成為我們的盤中餐,覺得有些對不起它們。
照片35:著名的當地特產火腿和羊肉。如今鄉親們也注重健康飲食,主要吃火腿的瘦肉,肥肉剩下。
照片36-37:有機蔬菜和放養家禽大合影。
5. 結束語
至此,今年回國探親雜記係列的最後一篇寫完了。此係列是自我7年前認識文學城以來寫得最詳細的探親經曆,估計將來不會如此了。謝謝國內親人們翻牆閱讀,也謝謝網上和生活中朋友的跟讀。在此,祝親朋好友們聖誕節快樂、新年幸福安康!
詩人艾青曾經寫道:“為什麽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而我們則更多的是因為與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親人們相互愛得深沉,因為那份難以割舍的親情,特別是年邁的父輩親人們。他們是我們的牽掛,是我們每年回國探親的原因和動力。
不止一位朋友問過我們:“你們每年都回國,遊玩了哪些地方?”在過去的20多年,雖然每年回國探親,但是,我們隻外出旅遊3次:帶女兒去北京一周,去黃山4天,千島湖2天。其餘所有時間都是與親人們在一起,或者隻是能當天來回的短途旅程。每年那3至4周的探親時間分散在婆家和娘家之後就顯得那麽的短暫和珍貴。先生和我心中都明白:年邁的父輩親人們是看一次,少一次。
今年4周的探親假很快就結束了。再一次與親人們和故鄉告別,心中有萬般的不舍,也有一絲無奈、憂傷、與惆悵。這些年來,我們既親身感受到故國與年俱增的繁榮,也見識到繁華背後與年俱增的浮躁與隱患。而故鄉在這些年來的發展與變化使我們兒時成長和記憶中的故鄉與我們漸行漸遠。然而,無論在故鄉曾有的貧瘠歲月,還是現今的富足日子,我們與它們的戀情繼續著。祝福故鄉的親人們、祝福故鄉。。。。。。
照片38:坐在家門口的92歲公公(用手機拍攝,可惜有些模糊)。雖然聽力下降,但整體健康狀況良好,老人家依然思維敏捷。3年前探親告別時,為了安慰流淚不舍的公公婆婆,我對老人家們說:“爸爸媽媽,我們明年春天回來看望你們,給爸爸慶祝90大壽。明年春天我過50歲,與爸爸在同一個月,隻相差4天。我與爸爸一起過生日,沾爸爸的光,我們加起來慶祝140歲。”老人家們被我的話逗笑了,連連點頭說:“好!好!好!”。今年,剛回家不久,我就對公公說:“爸爸,過8年,你100歲,我60歲,我們一起慶祝160歲生日。”老人家開心地笑了,說:“人命長短主要還是在天,不知爸爸能否活到那天。不過,爸爸一定珍惜身體,希望能與你一起慶祝160歲生日。”我被老人家的豁達感動得眼睛濕潤了。祝福我的公公婆婆和所有在故國的親人們。
非常高興得知你和寶貝安娜在羅馬/梵蒂岡的聖誕節過得很快樂。謝謝你們的愛心帶著大家在聖彼得的聖門轉門。也謝謝晴天妹妹的節日祝福,將同樣的祝福獻給你們和你們的親人們。
平安健康,如意喜樂!
昨天到了羅馬就在聖彼得的聖門轉門了,走了兩趟,心裏帶著你們大家,家家平安!
聖誕快樂!
吃得好跑步和登山時很給力:-)))。謝謝校友兄。也祝你和家人節日快樂!
謝謝新朋友的鼓勵。祝節日快樂!
謝謝你的分享。是啊,我們父母在這樣的高齡還如此健康確實是我們的福氣。不過,老人家們的整體狀況在近幾年還是有一些變化,好像是一年不如一年,很使我們傷感。但我們知道這是生命的自然規律、不可逆轉的方向,因而對老人們現在擁有的健康狀況帶著一顆感恩的心。理解你對體弱多病父母的牽掛以及回國探親期間對他們照顧的不易。祝福你家父母!
真心說不是故意的:-)))。謝謝“二好”鼓勵。
在此一並祝你和樓下每位網友以及你們的家人聖誕節快樂、新年幸福安康!
謝謝你的“四好”鼓勵:-)))。我的公公婆婆以及婆家其他親人都非常善良,都對我非常好,我很感恩。
哈哈,謝謝花瓣妹妹,你的留言太歡樂了。經你的提醒,我仔細看,那些鴨子確實很配合的樣子:-)))。
謝謝老鄉的分享,問好!有機會回去看看吧,那裏的變化很大。
謝謝鼓勵和建議。整理這些照片時,我自己也流口水了:-)))。
所言極是。謝謝你在世界風情壇的分享旅行帖。
謝謝惜福妹妹的鼓勵、分享、和祝福。將同樣的祝福獻給你家的長輩親人!
好山好水,物好人好。還有那武昌魚。
難得樓主的一片心,體貼公公婆婆。一家人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