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
很高興今天能在這裏和大家學習交流,這裏有作家,藝術家,學者和文學愛好者,有讀書會的朋友,能站在你們麵前,我非常榮幸。
我最近也參加了西雅圖的一個讀書會微信群,看到群裏的不少朋友博覽群書才華橫溢,我隻是在默默地欣賞。你們在座的很多人對文學對人生和社會都有獨到的見解,我自愧不如。
我是作為一個喜歡寫作的作者,通過閱讀融融的這本書,來談談如何寫好一個長篇小說的感想。這個發言主要針對寫作愛好者的,尤其是那些初學長篇小說的寫作愛好者,我的看法也許很粗淺,請大家指教。
網路年代已經根本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一本紙質的書往往沒有什麽人看,不一定是你寫不好,是因為網絡的佳作就看不完了,除非你是名人或者是暢銷作家。
我也是這樣,看長篇小說,我隻是偶爾看看名著,還有身邊的朋友或者網絡的朋友出的書,我是一定要看的,因為書裏的一字一句都是作者嘔心瀝血的結晶,更因為他們都是幫助過我的朋友。因為你隻有認真看,才能對這本書有比較客觀的分析和評價,有了自己的想法,再看看別人的書評,通過對比分析,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學到別人好的東西,對自己也是一種提高和鼓勵。你的見解被觀眾認可的話,你會感到一種成就感,這是一種對小說作者和評論者的雙贏。正如一位朋友說的,被需要是幸福的,能幫助他人是幸福的,幸福原來就是這麽簡單。
對於融融的這本書,已經有國內學者朱希賢和海外知名作家劉荒田寫了書評,我是看完書後才看他們的書評的。因為如果你先看書評的話,往往會被先入為主,被評論者的論述所左右。但看完書後再來看他們的書評,你就會對比自己的見解,找到自己額不足,也能從他們的文字裏找到共鳴。
我同意融融的看法,這是一本與眾不同的懺悔小說。小說的故事,融融已經簡要介紹過了,我在這裏就不多花費筆墨。正如朱希賢先生在他的書評中寫的:作者濃墨重彩地渲染以“情”為中心的戀愛起承轉合的過程、起伏與結局,波瀾起伏地演繹了一段刻骨銘心而意蘊繁複的愛情,又因將層疊無盡的懺悔作為立意的內涵,使作品超越了一般的愛情故事,融匯了具有時代、社會、政治、人格、教育、政治、宗教等意義等懺悔哲理,引發了不隻是作者以往作品所期望的“文化震撼”,更給讀者以全方位、立體化、多維度、更深沉廣闊的人生和人性激情的激蕩和洗滌。
大家再來看看劉荒田的一段書評:《愛情懺悔錄》這一長篇虛構文本,不但形象地展現“情是何物”,而且試圖給中國人糾結萬端的愛情提供終極性解決方案。在深刻性和超越性上,它超越了中國大多數主題近似的小說。首先看看《懺悔錄》中的愛情,主線副線都是上海人張愛玲所主張的“通常的人生的回聲”。人物的主要舞台上海也好,次要舞台舊金山也好,都是人欲橫流,真偽、正邪、善惡、美醜犬牙交錯之地,“人性”這兩個字,猶如從零到九的阿拉伯數字,被命運之手拚湊出億萬個形相、遭際和結局殊異的故事。書中人物,無論是出身卑微的老實人雲龍,為了成全愛人而舍己的小鳳,這一對男女主角的漫長、曲折、悲哀的情路,還是作為副線的雲龍與葉紅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無不接受環境的製約,不能不被歸類於無從擺脫功利計較的世俗結合。
我完全同意朱希賢和劉荒田對這本書的肯定,所以,對於這本書表現的思想高度、藝術高度和時代意義,我就不再細說了。我隻是作為一個寫作愛好者,作為一個也寫過長篇小說的作者,談談對這部小說的一些基本的文學評價。
我看一部長篇小說,首先不是看這部小說的什麽境界、高度和深度,而是看你是否把小說寫成“小說”了。為什麽這樣是呢?我這裏說的長篇小說,是指虛構的敘事、特別要強調文學性行文的作品,它必須要具備長篇小說特定的語境,要有血有肉,有鮮活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故事情節,打動人心的細節。很多優秀的長篇小說,從頭到尾就是由生動細致的細節鏈條連接的。不管是主要人物、次要人物或者是走過場的跑龍套人物,都給讀者留下鮮明的個性特征,讓讀者看完之後會記住這個人物的特點。比如在一本書裏,不管是什麽人,都會在你的腦海裏留下他的某一句話,某一個微笑或者動作的形象描寫,成為這個人的文學個性特征。要達到這個要求,就要使讀者看到的文字能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其次還要讓讀者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多維地表現作品的深度。
但是我們看到很多網絡的小說,或者初學長篇的作者,寫的其實就是缺乏文學性行文的記敘文,或者是一般的散文,或者一般中學生水平作文,泛泛而談,缺乏細節的描寫。這種小說,故事情節不能說沒有,也許情節很牛,很精彩,但是細節沒有寫好,缺乏作品的個性尤其是人物的個性。比如這個人說的類似話好像在什麽地方看到,看完之後對這個人就沒有印象了,或者看不出這個人物有什麽與眾不同的地方。就像現在很多大陸的電視劇,看的時候很好看,看完之後知道結局,才覺得這個結局和很多類似的電視劇大同小異。你看電視劇純屬是娛樂,打發時間。現代人往往是太寂寞,有時能找一部打發時間的電視劇就不錯了,這個話題我們就不說了。
融融小說的細節,尤其表現在人物的狀態描寫和心理描寫,這種的例子有多,請原諒我沒有辦法一一例舉出來。我們就看第一節羅總出場,這一天他在辦公室上班卻不接電話,想著在公司昨晚慶功會的宴會廳上,他遇到了小鳳的妹妹小燕,小燕告訴她小鳳的電話,於是他的“靈魂已經飛向遠處,飄飄然然,直到清醒之後,才知道自己是在家裏。
小說的開頭如何引人入勝?是讀者是否有興趣讀下去的重要因素。顯然,融融的這個開頭是非常成功的。如果用一般人的寫法,也許幾句話就夠了,比如寫到:“羅雲龍是一家公司的老總,今天他來上班,卻心事重重,連電話都不接,因為他想起昨天晚上在公司慶功會的宴會廳上遇到小鳳的妹妹小燕,小燕告訴他多年未見的姐姐的電話,讓他想起和小鳳的一段刻骨銘心的情愛故事。”
可是作者為什麽要把這麽簡單的故事情節寫成2000多字一節呢?就是因為要有細節描寫,細節描寫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節,加以生動細致的描繪,它具體滲透在對人物、景物或場麵描寫之中。隻有這樣,你的文字才能變成“小說”。
比如開頭第一句“男人的中指輕輕地扣著秘書的辦公桌麵,”就是羅雲龍的出場戲,他是老總了,可以在秘書目前扣著中指,符合他的地位和個性特征。他西裝筆挺風度翩翩,對秘書說上午不接電話。而秘書呢,俯首帖耳稱是,“仰頭笑著望了他一眼,正想張口寒暄,裂開的嘴唇馬上合攏。”羅總的說話和動作,秘書的說話和動作,都是生活中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細節。
我們在接下去會看到很多羅雲龍的細節描寫,我想說的是這個秘書是個跑龍套的人物,但作者並沒有忽略。我看到很多小說,對於跑龍套人物基本上沒有細節描寫,以為不重要,其實如何寫出邊緣人物的細節,是非常不容易的。
我隻是隨意用本書開頭的幾句話來說明長篇小說的語境必須是文學性的行文,生動的細致的形象的。這種細節描寫在這本書裏很容易找到,但是也有忽略的地方。比如第2節寫雲龍的師兄,開始是這樣寫的“師兄脾氣倔強,以前與車間主任頂撞而被取消了升級和加薪,這次響應毛主席的號召,當上了‘總司令’。”師兄是如何頂撞的?我想應該有更具體的描寫,而且一兩句話就可以,就像寫那位秘書一樣。當上了什麽‘總司令’,我們這一代人看得懂,年輕人看不懂,你要多一些具體描寫。我們的作品不當是給當代人看的,下一代人也要看。
我說的這個這個細節忽略也許一般讀者不會體會到,沒有必要這麽認真吧!為什麽我會這樣想?因為我看的優秀的長篇,那些不朽的名著,幾乎沒有漏掉一個看起來不起眼的細節。寫作就是要有這種認真的態度,才經得起藝術的檢閱。這種細節的忽略在本書中也可以再找到幾處,我在這裏就不多說了。
總之,隻有和那些不朽的名著比較,我們才能找到寫作的差距。 我這裏的看法是很粗淺的,隻是希望能夠拋磚引玉,讓我們這些喜歡寫作的朋友能夠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寫出更具文學價值的作品。
近年來我看到過一些文友寫長篇,人物太多,事件太多,往往是看了幾遍都記不住這個人的特點?在他身上發生了什麽事?就是因為沒有具體生動的細節描寫。作為作者,往往覺得那些次要人物邊緣人物不重要,不必看得那麽仔細,自己在創作的時候也是隨意寫上幾筆,寫完後麵自己都忘記了前麵有這個人。其實那些你認為不重要的地方也許正是讀者認為重要的。你交代不清楚,也許不是因為不重要,而是難寫。對此我就深有體會,明明知道這個地方寫不好,但是要寫好的話很傷腦筋,於是就跳過了。缺少細節描寫的話,就隻剩下情節,其實情節比細節更容易把握。我認為情節是結構,細節是血肉,細節最能檢閱讀者的文學功底。半年前我寫了一個6萬字的長篇架構,加上細節可以寫10幾萬字的,因為我想不出細節,就一直放在那裏,我知道自己可能不具備寫長篇小說能力,除了在土樓山區下鄉10年具有的切身體會,以土樓知青題材寫了回憶錄和小說,其他的題材實在很難寫下去,自己的局限自己知道,如果寫不好寧可永遠壓在箱子底下。
其實衡量一部長篇寫的好不好?可以看讀者是否能夠比較輕鬆地閱讀,如果讀者看起來很費力,證明你的構思或者情節出了問題,或者線索雜亂,或者是細節描寫不夠等等。一句話,就是沒有把握好小說的寫作的基本功。你寫一篇沒有個性色彩的文字,一篇平麵的文字,一篇“一維碼”的文字,沒有多維的形象,沒有達到一定的藝術高度,卻在意拔高境界,勉勉強強說你的小說境界有多高,有多深刻,都是站不住腳的。
如果要仔仔細細地閱讀融融的這個長篇,我們還可以看到很多精彩的地方,請原諒這裏我沒有時間一一指出,如果有時間的話,我可以細細道來。我們在這裏隻是說那些可以充實的地方,可以寫得更好的地方。比如對於一些重要的人情節,如果能加重一些筆墨則更加震撼人心。比如姚老師的故事寫得太簡單,尤其是姚老師在文革中被扣有不倫之戀,引誘羅雲龍的一事,是誰的惡作劇?是利用什麽人捏造的,沒有交代清楚,而這正是讀者的看點。讀者的看點還有“上海的報紙就像北京一樣,前麵的倒下來,後麵的撲上去。”我知道的文革故事很多,但是對於文革媒體的故事知道很少,那些前仆後繼為真理倒下的媒體工作者們,我們為你們致敬。這是非常打動人心的故事,我是第一次聽說的,很喜歡一些更具體的細節描述,遺憾的是沒有看到。這是插話,這不是作者的錯,是我自己的感受。
也許你會說,融融的這個長篇主要是寫懺悔,你說的看點不重要,如果什麽事都要講清楚的話,那不是喧賓奪主嗎?我認為不是這樣的,那些作為“賓” 的人物,正因為文筆少,才要寫出他們最具個性特征的文學語言。你說主要是寫愛情的懺悔,這是作者的意圖,但是讀者的解讀是不一樣的,讀者要你的是一個完完整整的故事,隻要有一個人物出現,你必須就要有這個人物的具體形象,你要把你講的故事都說清楚,不然就不要說,那些優秀的作品,往往是三言兩語就塑造出一個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在這本書裏,我看到的不僅是懺悔,而是一段曆史的悲劇,對這個悲劇的反思。比如那些文革中前仆後繼倒下的新聞媒體們。再看葉彬,像葉彬那樣位高權重的官,在文革中心裏卻是極度恐慌,他在土改和反右中鬥過被人,生怕有朝一日自己也被人打倒,於是挖空心思地為找一個出生好的工人當女婿,當自己家人的政治保護傘。他為什麽不找一個當官的女婿呢?因為這女婿可能隨時丟掉烏紗帽,把他們一家都連累了。最後雲龍成了他的女婿,結局卻比他更慘,雲龍沒有倒在政治運動中,卻倒在從一開始就不幸的婚姻裏。我們這一代,很多人都有像葉彬那樣的內心恐慌,文革的陰影,20年前有,今天有,國內有,海外也有。我看到讀書會的很多朋友,非常關心中國的前途,希望中國人的人心也能像西雅圖的天空一樣晴朗。他們是值得我學習的。
長篇小說是文學的製高點,文學,就是要寫人性,人性一直是文學作品的靈魂。在人物性格轉變和重大事故發生的時候要加重人性的筆墨,比如雲龍的死,生命消失了;比如葉紅在火車上被人擠扁,肢體變形了。都是非常重大的事故,卻讓人覺得很突然,幾筆帶過。小說就是要製造矛盾,解決矛盾,人物性格的轉變和重大事故發生都是寫人性內涵的最佳時機,也是讀者的看點,要僅僅扣住不放, 比如製造氛圍,加強場景描寫和心理描寫等等。這些都是我在讀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時候老師特別強調的。
我在上麵說了文學描寫必須具有多維性,但並不是有多維的描寫就很“文學”,隻有那些深入表現人物命運悲歡離合,人物性格喜怒哀樂的文字,才具有觀賞的價值。
最後的懺悔和救贖是本書的精華,除了死去的雲龍,所有活著的人都在懺悔。葉紅的懺悔是“如果我在結婚後對雲龍好一點,他就不會嗜酒,那時,他的女朋友瞞著他出國,他找不到,已經死心了。”她抱病死裏逃生之後,她的父親葉彬把一切災難都歸自己,承認所有這一切都是他的錯,是他造成的。葉彬為了保全自己的的家庭和地位,強迫女兒女婿成婚,到頭來害了女婿,女兒也差點喪命。沒有愛情的婚姻是多麽的可怕,這種悲劇正是來自中國大陸那個政治動亂年代的時代悲劇,誰是該懺悔的那些悲劇的始作俑者呢?一個連做人的尊嚴和生命都可以被隨時撂倒的國民,會有什麽美好的愛情呢?也許有,很少。這是我對愛情懺悔錄的一點解讀。我們的社會需要不需要懺悔呢?我們的民族需要不需要懺悔呢?
再來看救贖,是誰救贖了小鳳?是傑克,他明明知道小鳳懷的是雲龍的孩子,但是絲毫沒有減少對她的愛,因為愛一個人,尤其是愛一個可以成為終身伴侶的人,就是要像她愛惜自己的身體一樣,並且要超越這種愛,比她愛自己更愛她,所以傑克對她說“看著你受苦,我心疼啊!”這種境界是多麽的高尚,小鳳懷了別人的孩子,他不在乎,隻在乎小鳳在受苦。小鳳不愛他,或者背叛他,他都無怨無悔。這種愛,沒有信仰的人是感受不到的。
我們這裏提的信仰是基督教的信仰,我相信大家可以從身邊的基督教徒感受到這種大愛的存在。融融的立意很明顯,傑克是上帝派來的解救小鳳的,神就是愛,沒有神就沒有愛,神就是來救贖他們,來終結他們的苦難?如何終結呢?我們可以在書中看到,當傑克感到無能為力的時候,他唯有禱告,唯向神懺悔,神就伸出大愛的手,讓他們重新得到幸福美滿。
在融融的救贖篇章裏,不是單純的說教,而且用鮮活的文字來啟迪人們心靈的信仰,比如一個美國老媽媽能出口成章,她對小鳳說“一點燭火經不起晃動的空氣,哪怕是輕輕的一身歎息。姑娘的光明亮在心裏,心裏的燈火永不泯滅掉。”詩歌的語言,鮮活的性格,出現在老人身上,小鳳不能不刮目相看。我推測這首詩歌,很可能是融融參加美國教會中聽到某位姐妹唱的,拿來運用在寫作中,恰到好處。是不是可以這樣說,這本書和融融的長篇小說《死亡日記》一樣,基督教的信仰成為融融寫作的生活源泉。你相信神嗎?相信耶穌基督就是神嗎?神的大愛是什麽?你需要懺悔需要救贖嗎?也許融融可以給你很好的答案。
我有一個很深的體會,寫的信仰的話題是很難寫的,比如你去教會,你可以隨意參加信仰的討論,但是如果你把這些討論寫出文字的話,肯定有很多爭論,會有負麵的壓力。我以前寫過,現在不敢寫了,生怕出錯。
融融這本書寫信仰,我覺得已經寫到讓沒有信仰的人感動了,這就不錯了。書中的一些話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在教會裏大家都是兄弟姐妹,沒有輩分,沒有血緣的區別,都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小鳳的孩子也是大家的孩子,大家天天為她禱告,為她求助。這是大家都了解的教會的故事,關鍵的是,融融把這些故事運動在活生生的事例之中,而不是在傳道。
最後補充一點,大家看還有117頁的“那時還沒有受孕和代孕技術”,我覺得不妥,長篇小說的語境不要超越年代,要站在那個時代的感想來寫。你看那些優秀的長篇,都沒有這種超越。
我今天來這裏,其實就是和大家聊聊天,西雅圖寫作的朋友不少,希望今後大家有更多的機會來討論文學創作。
2019年1月26日於西雅圖中心圖書館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37163/201902/2740.html
看你但評文,很認真和有很多思考。我沒看過你評的書,所以自說自話胡言一通 :)。謝謝分享。希望讀到你更多的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