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我看過一篇文章,是一個作家寫的,他70歲了,因為他的生活不能自理,要到養老院被人伺候了,但是養老院給他安排的房間就那麽十幾平方米,他隻能帶一些簡單的衣物和日用品,家裏的上百件衣服和上千本書都沒有辦法帶來,送給親戚朋友也鮮有人要,隻好拿去當廢品賣了。由此他非常感歎,人生短暫,即使你學富五車,一切都是過眼雲煙,
這位老作家的感歎,也許會發生在我未來不久的時候。所以,我現在對家裏的書,是下定決心清理了。在清理過程中,我發現最難割舍的就是幾十本那些朋友寫的書。我來美國25年,2004年起就在網絡認識不少朋友,遠方朋友都寫書,隻要我知道,一定要買一本。朋友送的書也不少,這些書都看過一遍,就很少再翻翻看。
我記得有位很有名氣的文學評論家,家裏的書房擺滿各地朋友寄來的書,很多書都沒有時間 看,直到寫書的人離世了,那本書才翻了一半。那個離世的朋友,還是文學城大名鼎鼎作家。
不是朋友的書寫得不好,而是我們這個年紀要看的東西太多了。要看醫生,要看兒孫,要看飛機的航班確定去參加各種各樣活動的機票。看書要緊,健康更要緊,更多的時候是要看健身房跑步機的卡路裏消耗量,要多動少坐身體才有利身體健康嗎,有時就邊跑步邊看書。
不過不管你多麽努力,即使是再好的書也沒有時間看了,尤其是那些長篇小說,看起來很花時間的。比如看到一半的時候,打開網絡,發現轉基因人的信息,人類都要拿上帝開玩笑了,這非同小可啊,這才是非看不可的。網絡的世界是多麽的精彩,比印刷的書好看多了。
所以,我現在對於生活用品,是隻出不進,改送的送,該扔的扔。對於文化用品,除了電腦電話之外,一律不買,但是朋友寫的書還是要買的。要看更多的好書,在網絡上就可以看到。
就說文學城吧。我看到很多好的長篇,比如《隨波逐流 - 活在美國的我們》寫得非常真實,我偶爾看前麵的幾章,非常喜歡。比如書中說的90年代在美國辦理社會安全卡,他是下機之後幾天才去辦理安全卡,而我們則是在走出海關之後,海關人員就給了我們社會安全卡號碼。當時海關辦事人員中有個女子會講中文,他對我的兒子說,以後在家裏要多講中文。那年兒子才11歲,他來美國時候他的行李就是一書包的中文書。現在他每次從外州回家,都要清理一下他的舊書。不久前把一箱子中文書也扔掉了,那是他來美國之後國內的一位叔叔寄給他的幾十本中文課外書。現在兒子早就不看中文書了,但是有好的中文信息他還是會推薦給我看的。
我的一位朋友最近在他的微信號裏展示了他的書房,他剛剛扔掉100多本書,書房裏還是有上千本書,下一次扔書的時候,可能不止100本。
推薦我的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