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加文化差異對我的衝擊(二)

(2008-07-17 11:06:14) 下一個

 排隊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沒有古話表現的豪情萬丈,但這次出行對於我卻有著說不出的前途未卜的淒涼。

我家和我在西安的同學家約好到了北京機場。那是八月正熱的天氣。汗流浹背地辦理完各類出關手續後距離登機的時間還有很長,大約半個多鍾頭,但第一次出這麽遠的門就著急著怕誤了班機。到了登機口,見到稀稀拉拉的已經有人站在前麵,大多數人坐著,檢驗入機證件的工作人員還沒有到,於是我和同學站在隊伍裏排隊,讓老婆和孩子歇歇。排隊的人很有次序,這讓我感歎坐飛機的就是比坐火車的素質高。很快工作人員出現在登機口,我們趕忙叫家人站在隊伍裏。畢竟帶著兩個不滿兩歲的孩子,她們的速度遠不如其他人,忽地一下我們就被其他人隔開,加上後麵本來排隊的人就使得她們進來更加困難。我和同學就出來,拉著她們的手,往裏擠、擠。正擠著,有人不願意了:沒坐過飛機呀?擠啥擠?我向四周一瞅,別說,真正往前擠的就隻有我們幾個,其他人雖然有寸土不讓的劍拔弩張,卻沒有向前衝的事實。好多人呀,後麵的人群已經沒有隊伍的形狀,隻有靠近工作人員的才漸漸有排隊的紳士。周圍有兩三個穿工作製服的人,像是在維持秩序,但人們雖然一個貼一個,卻沒有出現哄搶的局麵,他們也就沒有管。快到了前麵時有人提醒我們帶孩子的可以先登機,有了他這一句話,我們就很順利地擠到了登機工作人員的麵前。還好,總的感覺比上火車輕鬆。

在溫哥華需要轉機。有了北京的經驗,我們和老婆孩子就一起排隊。登機檢查人員出現在登機口時看到了我們,就衝著我們說了一句標準清晰的英語,但我們沒聽懂。她又說了一句,看到我們沒有反應就走了過來。我以為她發現了我從飛機上省的、放在隨身行李中留給孩子的吃的,心裏很是擔心。走到跟前,她指著孩子又說了一句。這回我同學聽出了點意思,但我隻聽懂了“來”這個意思。沒法,我們就跟著她往前走。等走到登機口才意識到是因為帶著孩子她讓我們不用排隊登機。(這也是我第一次認識到以前在國內所學的英語完全不是那麽回事,很多時候根本派不上用場。第二年同學回國去了趟大學裏的英語角,感覺那裏的英語怪怪得,英音不像英音、美音不像美音,其中包括一個當時在場的大學英語老師。)進飛機前我向後麵瞧了一眼,登記的隊伍排得很整齊。當時以經開始檢票。

剛到落腳點的頭兩個多月沒有買車,而不得不出門的次數卻多,這樣就少不了坐公共車。慢慢地,我終於體會到在這個國家什麽都要排隊:坐車要排,到銀行要排,吃逢年過節的免費飯要排,到各個部門辦手續要排,就連見個幫助移民的工作人員都得在時間上排隊預約。

以前看到過一則發生在小日本的新聞:有一次發生交通意外,所有的司機都開得很慢但很有次序,而沒人把車開到處理交通事故的專用應急路線。等把出事的車拖走後道路馬上恢複正常。當時看到這則新聞時我並沒有完全相信,以為人群素質再高總有個別的會不守規矩(這種個別人在哪裏都有,隻不過是有些地方的法律法規和道德約束著他們不能這麽做,否則就會有相應的懲罰)。直到有一天我才相信它的完全真實性。前年有個晚上我頭一次遇到紅綠燈停電,排隊過路口的車很多,沒有警察。我在後麵看到東西方向的車走了一會兒後,南北方向的開始走,之後又是東西向,這樣輪流地變換著。沒有車往前擠,也沒有車鳴喇叭,一切緩慢而有序地進行著。我有些不理解司機們是怎麽區分該自己過路口還是該別的方向的人過路口,還有拐彎的車是怎麽知道可以拐彎呢?快到了紅綠燈我才注意到,原來是一個方向的車走了幾輛後跟在前麵的車就會停下來讓另外方向的車走,對麵的車看到那個車停下後也跟著停下。通過這個停電的紅綠燈並沒有花我很多時間,這在國內我生活的小城市完全不可想象。那個小城有個鄰近華龍商場的轉盤路口,周圍是商業區,人和車都很多。過這個路口需要有“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精神,否則難於上青天。偶爾會有好一些的司機停下來讓路人先過,這時往往遭到後麵車輛的鳴笛示威。

後來回國,看到北京機場候機的次序略有提高,也見到北京的銀行有了領號排隊的做法,但是我們那個小城還是一如既往。有一回我到銀行辦手續,一會兒從後麵擠到我前麵一個人,一會兒又一個。開始我不太適應,總是給他們讓道,後來感覺到總原地站著也不是個事呀,於是隻好重操故技。可憐我旁邊的老大娘,直到我離開時都沒有挨到櫃台。

加塞往前擠,成功了,就提高了成功者的辦事效率。

排隊一個一個過雖然浪費了“勇者”的時間,但提高的卻是整個隊伍的效率,而且不用享受一身臭汗,而且不用招惹一頓牢騷。

都說中國人聰明西方人傻。我見到的是中國個別人的聰明和西方大多數人的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