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人生的無奈,親情的糾葛,可有解?---回凡塵無憂《父親的故事》

(2010-11-14 10:00:24) 下一個

 為了朋友的事兒,幾天忙來忙去,上到原創,看到無憂的《父親的故事》的帖子的回帖討論又都在+號裏了,知道無憂的文又引起討論了。看了原文和回帖,覺得無憂的文章是挺成功(這個詞好像不太準確)的,因為她的文章確實讓大家有了分享,有了討論。

 對於這樣真實的一篇家庭文章,真的很有感觸的,幾個人,大半生,糾纏在這親人間的痛苦折磨中,親人成仇人,無法走出這心結,怎能不讓人唏噓呢?在原創裏,因為無憂的沉靜,理智和優秀,雖然喜歡很多人的文章,但比較願意討論她的文章,即使有的時候並不一定是相同的意見。因此,今天也有些忍不住想談談自己的看法,也許無憂和大家會無法容忍這樣的拋玉引磚,見諒。

對於無憂來說,或者應該說對於每一個人來說,無論是父親,母親,還是奶奶,都是自己的親人,都是存在於心裏那最柔軟的部分,是真正心疼的人,無論這些人是不是有時是對的,有時是錯的,從內心深處來說,都是希望身邊的每一個親人都是美好的,幸福的。我總覺得,即使是反目成仇,但是在內心的最深處,對每一個親人,也都是有那溫柔的一個空間的,區別的隻是這空間的大小和是否能展示出來而已吧。

無憂雖然更願意站在公正的立場上來看上輩人的人生,可是再公正的人,都是不可能沒有自己的傾向自己的看法的。從文章來看,很明顯,無憂多少是傾向了父親的,也許是因為父親的價值觀和無憂的價值觀更一致一些吧。從無憂的一直以來的文章來看,無憂是個比較理智,比較優秀的人,這樣的女孩子,往往比較容易接受傳統的價值觀的理想美好的部分,在大是大非麵前,即使是平時看來有些反叛比較開放的人,也會是比較容易站在傳統觀點中的美好的部分一邊的。因此她比較看重父親的犧牲精神的,比如直到姑姑高中畢業才結婚,比如把所有的收入給了奶奶,以至於在無法調節之時甚至離婚養母,在這些爭執中,父親更多的是無奈,是犧牲,是承受,也因此而英年早逝,這些都使得無憂的內心深處應該說心疼父親要多一些,因為父親的付出要多一些,受的委屈要多一些,也因為在我們中國的文化裏,直到不久的以前,都是百善孝為先,同時,作為知書達理的人,無法很直接地去譴責父親對奶奶的付出。因為對自己父母親人多一些愛,多一些犧牲,少一些斤斤計較,真的是再應該不過的。說實在的,無憂的父親真的是挺令人心疼的,他並不隻是單純的孝順,他沒有得到真正的父愛的經曆,使得他對母親的愛更珍惜,母親的含辛茹苦,使他對母親的愛裏有報答的成分,有補償的願望,有犧牲的精神,誰又能說這樣的犧牲不高尚,不讓人敬佩,不讓親人心疼呢?同時,作為長子,誰又能說這不是他的一份義務呢?無憂對父親的心疼,真的是太可以理解了。

也許也正因為無憂的優秀和心裏的美好,可能具有男孩子的個性中的“大氣”的部分要多一些,也許也因此她可以和男孩子成為很好的朋友,也許也正因此,她不是很能認同女人的“小氣”的部分,所以對於母親的占有欲的霸道的表現就會有些不認同,但是這並不能說明無憂不心疼自己的母親,隻是在價值觀上,她認為母親應該更大度一些,更大氣一些,認為如果能那樣,可能會使這親人特別是父親能更少些親人之間折磨的痛苦(這裏不討論會不會是這樣)。

可是,從無憂母親的角度來看,事情的解讀,則又有些不同。我想,一個根本的問題是,無憂的父親可能因為認為自己的妻子是自己最親近的人,自己有的義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隻要是她同意了這個婚姻,她也就有了這個義務,是應該最了解也應該是最支持自己去完成他的心願的,隻是因為她是他的妻子。可是,一個從沒有體會過這個家庭當年的艱辛的女人,無論是誰,都是很難無限地去理解對方忽視自己的妻子的前提下的義務的,因為作為妻子,沒有了在丈夫心中的地位優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她也就沒有了承擔那個義務的必要(雖然有些互為因果的循環論證的嫌疑),在把她納入自己的生活軌道時,為了讓她去接受自己一直以來的慣性思維,是否考慮到了對方的思維慣性以及對自己的行為方式的可接受的程度和可能性呢?

無憂母親是幼年喪父的幺女,可以想象,那樣的經曆該給她帶來的是怎樣的不安全感呀!去除這種不安全感,一方麵就是自己的強,一方麵就是自己在對方(丈夫吧,因為丈夫是自己後半生的伴兒)心中的位置的不可替代,因為自己如果強大到沒有人能傷害自己,自己就可以處在不敗之地,同樣,如果自己在對方的心中的地位獨一無二,自己就總是有個溫暖的安全的港灣,這個時候她才可能會無怨無悔地去承擔作為妻子的義務,因為隻有這樣她才能真正地感到自己是個妻子。可是,當看到現實並知道自己這兩點都是那樣的遙不可及,那應該是怎樣的不安呢?用手足無措不知所以來形容也是不為過的吧。實際上,她要的也不多,就是希望無憂父親能在任何時候都把她放在心裏的第一位,哪怕是語言上的都行,使得她在自知不是強大到無人可敵的情況下也能有安全感,而這點,無憂父親無論是怎樣的犧牲精神,雖然也有讓步的時候(比如去奶奶那裏少了),都是沒有做到或者說是沒有讓妻子知道的,因為那個年代的人們的思想裏,在理念上,忍讓母親是正常的,而自己的媳婦因為是自己最近的人,認同自己的理念對母親的忍讓也是正常的,即使是心裏把媳婦放在首位,但在行動和語言上,也不是經常能做得到的,無憂的父親沒有做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那個時代的共性,這就不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去說三道四用我們的理念我們的世俗去解釋的事情了。說得殘酷一些,就是無憂的母親在求一件無法實現的事情,以至於在最後逼走了丈夫。無憂的媽媽吵鬧的,不是無憂的奶奶有什麽錯,而是奶奶在實際上占有了無憂爸爸的心裏---即使是表麵上的---第一的位置,這在一個安全感較強的人那裏,是可以看開的,因為自己有年齡和距離的優勢;這在一個靈活的人裏,是可以以任何方式(撒嬌,示弱,等等)來提醒感化對方的,而在一個這是自己安全的表現的人的心理,則是無法含糊解釋的,必須掰清扯明了的,而這心理上的事兒豈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對錯來說明白得了的呢?也因此就成了無法解開的死結,怎麽能要求她去看開,又怎麽能不看她的背景去無謂地要求她和心裏安全感強的人一樣呢?所以無憂的媽媽可以諒解無憂的姑姑,而無法和無憂的奶奶和好,而無憂的爸爸則傷心得很難和自己的妹妹說話,卻不會去和妻子承認自己母親的錯處(如果有的話),而會更多地希望妻子能忍讓,這些應該也是可以理解的。人的心裏,都是有弱的那一部分的,是否能做到堅強,是要看是否戳到了痛處而已吧。

從這一點來看,如果可能的話,無憂,再多心疼一些媽媽吧。

 而無憂的奶奶,又何嚐不是該被心疼的呢?作為母親,她含辛茹苦,丈夫不在的12年裏,在那個不安定的時代裏,她的擔驚受怕可想而知,從那時起,她生命中的一切,可以說就是自己的兒子,這樣生活過的女人,你叫她理智?你叫她不去在乎她在兒子心中的位置,讓她注重在自己丈夫心中的位置而遠離兒子的生活?你如果有她的經曆你會怎樣?作為善良的人,即使是奶奶有不對的地方,可看到80多歲的人要跑來跑去,看到父親那因無法照顧奶奶的而有的遺憾,怎麽可能會不心動不心痛呢,我想,無憂對父親對奶奶的心疼,並不完全是對母親的譴責,而更多的是對這樣一個局麵的形成的無奈吧。

 可是就是這些都不是壞人都有道理的親人,互相折磨了大半生痛苦了一輩子,作為外人,作為兒女,除了唏噓,說實在的,真的覺得任何關於對錯的評價都是沒有意義的。家庭生活是人生的一個主要部分,也是每個人的心理思想最敏感的部分的最直接也是最微妙的表現,是經過了多年的糾纏而已經無法分出什麽是因什麽是果,無法理清的一團亂麻,大家隻能是在有時強硬一些有時柔軟一些的去平衡。不應該簡單地用什麽道理,用什麽理念,用什麽男人女人的立場來解釋,更不應該不分析當時的社會理念社會情況而一味地用現在的思想現在的理念現在的觀點去解釋去評價甚至是去譴責幾十年以前的事兒和人,每個人都有缺點,每個人做事情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點,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行為準則,非要在21世紀說20世紀的人應該怎麽生活,還認為自己是真理的化身,就無法不讓人感到可笑。應該說把事情簡單化到教條,基本上就是一個人失敗的開始。

有意義的是,應該學會怎樣能更智慧,爭取不覆前轍,能夠使自己和自己最親近的人都能有個幸福平和的人生。很讚賞無憂的分享,相信無憂在生活中也學會了智慧。

 

@@@@@@@@@@@@@@@@@@@@@@@@@@@@@@@@@@@@@@@@@@@@@@@@@@@@@@@@@@@@@@@@@@@@

寫這篇感想時,電視上正在說離婚問題,幾個人如此評價婚姻:1.婚姻就是領土紛爭,2.婚姻就是外交交涉,3.婚姻就是航海, 4.婚姻就是過山車(看起來很快樂很刺激,坐上去了之後即使不舒服也無路可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洋洋日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美媽的家 的評論:謝謝你的關注。婚姻的經營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兒。但願我們大家都能借鑒智慧,營造幸福。

回複 潤澤東 的評論:謝謝你一直的關係和鼓勵,確實是家庭中對錯難分,平衡挺是最重要的,不過還真是比較難找。
謝謝你的祝福和忠言,我努力。
好快,新的一年又開始了,也祝福你快樂如意!
潤澤東 回複 悄悄話 好久沒有來了!問好!
你的這篇分析很中肯很實在!讚同!
家庭生活其實就是在各種條件下找平衡,找到平衡了,就是美滿家庭。找不到平衡,就是不美滿的家庭。沒有絕對的對錯。
祝你新年新心情!幸福快樂!
有時候,不幸,是因為我們背負的太多,該放手時就放手。。
美媽的家 回複 悄悄話 婚姻真的也是需要經營的。兩個負責人的,真心為對方好的人的確會營造出家庭的幸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