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蘭細語

世事滄桑,深山幽靜。細語人生,聊發自歎。驚鴻留痕,同享諸君。
個人資料
正文

誰是殺害嶽飛的幕後指使者?

(2010-01-05 17:43:59) 下一個



嶽飛因極力主張抵抗外族的入侵而被殺害。直接的執行者是秦檜和他指使的一批人。那麽誰是幕後的指使者呢?


憤世嫉俗者會輕蔑地說:這還用問,是皇帝唄。

在某種意義上講,這種“推測”有一定的道理。因為一個基本沒有太多權力的宰相是無論如何也不敢擅殺大將的。但曆史不能主要是由“推測”的東西堆砌而成的。中國的曆史記錄是相當的豐富,盡管有時某些資料可能被篡改和偽造。

嶽飛被從戰場上招回,而被投入監獄。秦檜命何鑄來審理嶽飛所謂的“謀反”案。經過審問,“既而閱實俱無驗,鑄察其冤,白之檜。檜不悅曰:‘此上之意也。’鑄曰:‘鑄豈區區為一嶽飛者,強敵未滅,無故戮一大將,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長計。’檜語塞,改命萬俟卨。飛死獄中,子雲斬於市。”《宋史》第139卷上這段話已清清楚楚地表明了一切。何鑄在審問後發現所謂的指控都沒有證據,知道嶽飛是被冤枉的。他把這些都告訴了秦檜。秦檜不高興了,說:“這是皇帝的意思。”這裏的“上”專指皇帝。這裏的記錄清清楚楚地告訴後人,就是秦檜也清楚嶽飛哪裏會謀反。皇帝趙構也清清楚楚地知道,嶽飛根本沒有謀反的意思,但皇帝要求以這個罪名把嶽飛殺了。所以秦檜就按照這個辦案思路去辦。

何鑄就在知道了皇帝的意思後,仍然說了一通為國家的什麽大話,秦檜也無法回答他。既然何鑄不想用偽造材料去殺嶽飛,就改命萬俟卨去幹。自然,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嶽飛就隻有一死了。

當時的人都不知道這一點,或者知道了,也不願相信,或者還試圖和皇帝對抗。就是今天的許多人仍然如此。他們堅決主張不要和金人議和。當然,有一點是:和金人議和並不一定要殺嶽飛。趙構為什麽要鐵了心殺嶽飛,這有許多的原因。論述起來至少需幾萬字或更多。這裏就不羅嗦了。

俺還發現,許多人嗤之以鼻的趙構其實是一個權謀大師。但他僅殺了嶽飛一幹人和兩個上書的太學生外,基本再沒殺什麽人。趙構的基本手段是把各派的人物像走馬燈似在京城和地方之間亂換,讓各派的人都吃苦頭,讓他們互相鬥。

在他覺察到他的皇帝位潛伏著不可預料的危機時(在他殺嶽飛時大概就會預料到此點),他把皇帝的位讓給趙匡胤的一個後代,而不是趙光義的後代。而他自己安穩地當了多年的太上皇後,悄悄地死去了。

不過,要詳細論述趙構的權謀,那需要寫趙構傳。我可沒時間去做。

趙構在後來的一段話是很有意思的:“講和之策,斷自朕誌。秦檜但能讚朕而已。豈以其存亡而渝定議耶?近者無知之輩,鼓倡浮言,以惑眾聽,至有偽撰詔命,召用舊臣,抗章公車,妄議邊事。朕甚駭之。自今有此,當重置典憲。”趙構還是很坦率的,把話說得清楚了。和議是他的主意,秦檜僅是把他的心思揣摩的很準罷了。

秦檜自己好像也很清楚他自己的行為的後果。秦檜在主持和議會議。曾開引曆史故事抨擊秦檜。“檜大怒:‘侍郎知故事,檜獨不知耶?’他日,開又至政事堂,問‘計果安出?’檜曰:‘聖意已定,尚何言!公自取大名而去,如檜,第欲濟國事耳。’”曾開問秦檜,現在知道怎麽辦了嗎?秦檜明確無誤地告訴他:皇帝已打定主意議和,還說什麽!你自己去取名聲吧。像我秦檜隻想把國家的事辦下去罷。

王居正曾告訴趙構:“秦檜嚐語臣:‘中國人惟當著衣啖飯,共圖中興。’臣心服其言。”後來,王居正要求皇帝用此話去詰難秦檜。秦檜話的意思是宋朝人隻能講穿衣吃飯兩件事,再琢磨別的。那些話反映了一個事實:當時的宋朝連吃飯都成大問題了。秦檜自然對如何解決老百姓的吃飯問題沒興趣,所以,那位王居正才讓皇帝去詢問他。自然,那位權謀的皇帝把王的話告訴了秦檜。

秦檜當時就很清楚,他的舉動會遺臭萬年了。但他隻想當時的富貴,還管其它!秦檜主和,胡銓上書皇帝要斬秦檜的頭以謝天下。有軍官欲刺殺秦檜,未成功。有人當著秦檜的麵說他:“公不喪心病狂,奈何為此。必遺臭萬年矣。”秦檜遇到了強大的阻力。秦檜曾到皇帝的臥室裏要求辭職,那意味著是私下的強烈要求,但那位皇帝堅決要他留下。皇帝需要一個幫凶、自然也是替罪羊。從這一點看,趙構是成功了。

當我在嶽飛廟裏看見那秦檜一夥幾個鐵鑄像在跪著,老百姓往上麵吐口水時,我覺得很有趣。我當然不是同情秦檜,要給他平反。秦檜活著時就想到了此點,他根本就不在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