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聰明人、愚蠢的人、半聰明和半愚蠢的人以及聰明和愚蠢無法套上去的人通常都認為自己是“現代化的人”,而對於他們看不慣的人稱為“落後”,動輒說:“老土呢。太土了!”這其中許多人對什麽是“現代化”則說不出個所以然的。
那麽是他們眼中的“現代化”呢?
其中有些人的“現代化”是這樣的:
先說現代化的人的吃。
“現代化”的人基本遠離食物的直接生產過程。他們為了保持食物好看,他們吃的食物就被加了許多色素。這些色素通常是用化學辦法合成的。雖然在實驗室裏顯示“它們對人沒有明顯的損害”,但長時間的攝入對生物的影響隻有上帝知道了。
麵粉是用小麥的種子磨成的。小麥在設計它們的種子該儲存些什麽物質時,首先考慮一粒種子要在土中發芽,長成一顆茁壯的小麥時最需要的物質,及一株成年麥子能夠合成的物質。它們很少考慮甚至完全不考慮欲吃它們的人在仔細端詳和審查他們製成的饅頭或麵包時,它們在他們的眼中的視網膜上形成的圖像是什麽色的,以及他們心中的感覺:他們的食欲甚至還包括了性欲等項目的。小麥中主要的成分是澱粉和蛋白質通常是白色的,但小麥的外皮是褐色的,中間的胚芽及周圍的油脂則不是很白的。加工的時候,外皮和胚芽總要混進去一點。就算能把外皮全部去掉:方法是讓麥子保持一定的水分,在石頭磨上研磨。麥子的外皮就基本全被清除了。那樣得到的麵粉是很白的,但不是用硫酸漂泊出來的白紙的色彩,是一種白色帶某種很淡黃的色澤。“落後的人“視那種色是真正的麵粉顏色。
“現代化的人”則把麵粉加入各種的漂白劑。各個國家加的化學物質不同,標準也不同。至於它們的化學名字是什麽,我沒有興趣去羅列。反正“現代化的人”喜歡它們。對於那種麵粉,我絕對是不吃的。
怎樣鑒別它們,俺就不羅嗦了。
古代人很少機會吃肉。這時有人立即想到打獵時代的人不是天天吃肉嗎?那個時代的人經常是半饑半飽的,甚至餓死。你最好不要羨慕他們。兩千多年前,那時的人認為“食肉者鄙。”所謂食肉者就是有權勢人的代稱,說明一般人很少有機會吃肉的。
“現代人”可以天天吃肉的。那肉又很便宜的。
可是,那肉是如何生產的呢?
雞雛從出蛋殼時算,兩個月,就是60天,它們就被殺了。在這60天內,它們的體重從一個小毛球增至3——4公斤。條件是盡量保持雞雛不動,減少能量消耗。期間,各種激素能用都用上了。那雞隻就像是被用打氣筒吹大似的。
那肉僅有肉的模樣,肉質鬆軟。古人說“味同嚼蠟”大概就是指它們而言的吧。
有人就是為了吃那個雞肉而離開地球上最偉大的地方的,而去投奔什麽世界的。
那牛肉和豬肉的生產過程都差不多的。還有某些魚類也是。更糟的是把牛的雜七雜八的肉加工後讓別的牛吃,牛自然不知道。但後來。某些牛就瘋了。它們是被氣瘋了,還是被鬱悶瘋了,那我就不知道了。
“現代化的人”整天坐下來,吃著用不能再糟的油炸的雞肉、豬肉和牛肉。那是多麽的現代化啊!可憐那些山溝裏的人,那有機會享受啊!老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