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蘭細語

世事滄桑,深山幽靜。細語人生,聊發自歎。驚鴻留痕,同享諸君。
個人資料
正文

小子閑扯老子(1)——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2008-07-13 06:16:15) 下一個

一本《老子》讓天下讀書人有說不完的話題。一是他用字太簡略;二是他那跳躍類比、天馬行空般的形象思維,並要從其中得出抽象思維的結論。這樣的思維在西方是比較罕見的,吃慣了蘿卜的味道,再換白菜,更是覺得新鮮。翻開許多英文的“古典”從書,你均能發現《老子》的身影。

 

由於《老子》本身的特點,人們對它的解釋就有很大的自由空間。這樣的解釋僅能是根據現存的文字,各取所需罷了。至於老子本人所欲表達的真實想法反倒是無關緊要了。

 

第四十七章說:“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老子典型的思維是逆眾人所常見的思維方式而動,也許是他故意反之而動而已;也許是他真正悟出“道”之“理”原本如此。“道可道,非常道。” “道”是可以說的,但不是常人所見得“道” 。也許就是我們上麵所表達的意思。所以他說:不出屋,甚至不看窗外一眼就可得天道。

 

“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人們通常認為人見多識廣,但老子認為相反。這應反映了某種真實。有人會爭辯說:“你不到美國的某一家小吃店吃過,你會知道他的食品的味道如何嗎?”老子的意思不是在這個檔次上講的。

 

有人去英國遊學多年,他是否就真正理解了英國的經驗主義哲學的精髓?很多的時候,這樣答案都是否定的。像早年的辜××,留英後的結果就是用拙劣、可笑的思維為現代文明所不讚同的某些行為作辯護。當然,今天為他辯護的人仍然有。他僅是個代表人物罷了。這可謂是“其出彌遠,其知彌少。”在家從未出過門的人,有足夠的書籍可讀,他甚至對英國的哲學精髓理解的相當透徹。這大概可作“不出戶,知天下”的意思。

 

有人有可能立即反對,說老子的本意不是靠讀書來了解天下,是靠苦思冥想來了解道。老子的大腦中的想法早已化為塵土,我說的隻能是對他某些話的理解。角度不同,解釋不同。他在此點僅關心行的遠近和有知之間的關係,而不在意用什麽方式得到知識。

 

這幾句話不可理解成“凡是離開更遠的人,一定都是知識很少”一類的“全稱陳述” 。若那樣思維,整個《老子》都該扔進紙簍。

 

西方人的一個譯本是這樣的:“Without going outside his door, one understands(all that takes place) under the sky; without looking out from his window, one sees the Tao of Heaven. The farther that one goes out (from himself), the less he knows.” 很明顯,譯者這裏把”遠離“翻譯成”遠離(自己),大概是接受了異己的意思,他理解老子這裏是強調由己而知天下。所以他在下麵的注解中說:“Lao tze would seem to teach that man is a microcosm,”並說:“Short as the chapter is, it is somewhat mystical.”我們的理解與此不同,這可能是文化產生的心理差異而導致的。

 

今天遍布全球的光纜加上電腦和顯示屏就會給人們送來智慧嗎?答案是否定的,至少對許多人是這樣。

 

康德一生隻在他家鄉50英裏的範圍內活動,但很少能有人否定他是偉大的哲學家。這可作老子的“是以聖人不行而知”的另一注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