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蘭細語

世事滄桑,深山幽靜。細語人生,聊發自歎。驚鴻留痕,同享諸君。
個人資料
正文

為何父母通常是一慈一嚴?

(2008-07-02 07:17:20) 下一個

  

 人們常說,一個家庭中,不是慈母嚴父,就是嚴母慈父。當然,這取決於你如何理解“慈”與“嚴”的含義。我這裏的“慈”是對子女要求比較寬鬆,原則容易被突破的意思,而“嚴”則相反。把它作家庭在統計意義上的一個大致描述,應是有一定的道理。

 問題是家庭為何顯示這樣一種景象?

 難道是人們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屬於“慈”還是“嚴”,而有意去找另一不同秉性的配偶作互補嗎?對少數人可能是這樣,對多數人來說,這點肯定不成立。

 答案隻能是:這是一個家庭長期磨合後,互相調整後而呈現的一個特征。

 一個小家庭組成後,當孩子出生,逐漸長大,父母雙方的秉性會互相調整,至少對孩子的態度這一點來說,是這樣的。若其中一個人對孩子太嚴,另一位會慢慢地變成“慈”;反之,若一位太慈,另一位會慢慢地變為“嚴”。難道不會出現雙“嚴”或雙“慈”的狀態嗎?若那樣,對前者,孩子們的處境會太悲慘;對後者,孩子們會被放縱而變壞。試想一下:若孩子們做了什麽壞事或做了不合父母二人心意的事,其中一個把孩子罵了個狗血噴頭,打一耳光;另一個跟著一頓拳腳,那孩子豈不要瘋掉?正常情況下,另一個隻好采用溫和的態度。若父母雙慈,孩子們得寸進尺,準備上天。在此情況下,其中某一個一定在某一時候會變為“嚴”。

 古人說“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另一種文化中說的“胡蘿卜加大棒”的政策,在家庭中應用大概就是這個樣子。父母中的慈和嚴就是代表胡蘿卜和大棒。

 若雙慈、雙嚴的情況一直持續下去,那個家庭的狀態會不太正常。那樣的狀況不太多。

 很明顯,上述的推論中暗含了一個前提就是:一般地講,人在要求寬鬆的情況下,很容易變“壞”。這裏的“壞”,不一定是去幹缺德事、壞事,而是在某些方麵放任自流、不努力把事情辦的更好。

 有人可能說,我父母對我非常寬鬆,我自己從來在任何方麵都沒鬆懈過。你那是極端優秀的人,俺這裏說的是一般的人。對所有的人那有百分之百成立的公式呢。就是醫學教科書中說的某種毒藥對人最小致死量,對個別人一定毒不死。相信嗎?但你千萬別去實驗嗬!檢查法醫的報告就能知道這一點。

 何況,在父母中,自然有糟糕透頂的人。我們這裏說的是一般的父母。

 那為何還要分析呢?對事物總要大致分一下類別嘛。否則,我們的大腦中的觀念豈不成了一鍋糊塗粥嗎?

 所以,人們環顧四周,很容易得出結論:父母中,通常是一慈一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