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 好好學習,天天自由
轉眼又到冬天了,我迫不及待的約Pieter去河堤上滑冰,他選了Kinderdeijk,那裏河堤長,兩邊還有十九座建於十八世紀的老式風車,一邊滑一邊看風景最愜意不過。那天是難得河堤結了冰卻又風不算大的日子,大家都不約而同的來這裏溜冰,河堤上人來人往穿梭如織。藍天如洗,寥寥幾朵白雲如天鵝般悠閑的在碧空漫步。陽光下原本古樸靜謐的風車被塗了一層厚重的油彩,仿佛注入了複活的靈魂,下一刻就能大戰堂吉柯德。河岸邊大片的蘆葦雖已被凍住了腳,卻不忘在風中搖曳著身姿,欣賞自己新披上的金色外衣。冰麵被照得如鏡子般光亮,將所有的一切都倒映入懷,融合成一幅濃墨重彩的中世紀油畫。
我正沉浸於周圍詩意的風景之中,突然身後傳來冰刀摩擦冰麵的尖銳聲響,有個人失控般朝我滑來,眼看就要相撞,我的腦海中猛然閃回當年在冰場被史雲霞撞倒的畫麵。激烈的衝擊、失重的跌倒、鑽心的疼痛……恐懼如電流般竄過脊背,我的心被緊緊揪起。然而,就在這一刹那,肌肉的記憶比意識更快地做出反應,雙腳下意識地向後滑移,膝蓋微屈卸去衝擊,身體本能地順勢旋轉,一記輕巧的外刃轉身,那人擦著我的衣擺驚險掠過。我輕盈的在冰麵上劃出一道流暢的弧線,雪白的冰屑從腳下揚起,和我的雙腳同時穩穩地落在了冰麵上。除了風卷起幾縷發絲拂過我的臉頰,我毫發無傷。餘光瞥見失控的那人重重的摔在了冰麵上。滑在我斜後方的Pieter趕了幾步來到我身邊時,我的心依舊砰砰直跳,我不敢相信自己竟然成功且優雅的躲避了衝撞,沒有重演上一次的狼狽難堪。
“嗨,沒嚇到吧?”Pieter滑到我身邊,冰刀劃出優雅的弧線,“剛才想扶你來著,結果發現你根本不需要。”
他藍眼睛裏閃著揶揄的光:“那串旋轉步簡直像教科書,以後可沒人能隨便撞倒你了。”
我依舊驚魂未定:“真的嗎?真的不會再跌倒了?”
“除非你非要挑戰三周跳,”他大笑,“否則想撞倒你現在可不容易。你沒看見自己剛才多鎮定,用中文成語說就是……”他掰著手指數,“遊刃有餘!胸有成竹!如履平地!”
一股熱流突然湧上心頭。我直起身,試著滑出幾步,感受著肌肉記憶帶來的全新平衡。冰刀切過冰麵的聲音變得清脆而自信,每一個微妙的重心轉移都像身體在低語:你自由了。
我在冰場中央轉了個圈,張開雙臂,讓寒風灌滿大衣。我如重獲自由的小鳥般雀躍的蹦跳在冰麵上,時而倒退,時而旋轉,時而雙腳交替換刃,感受著速度與節奏交織出的律動,盡情享受著我為自己創造的自由。從此以後少了一個受製於人的弱點,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輕鬆和釋然。
那段被史雲霞撞倒的往事,如同一根隱刺,長久地紮在我的心頭。我曾將這一切歸咎於她的居心叵測,也曾為譚天那閃爍其詞的反應而黯然神傷。然而,如今我終於明白,那場風波的根本原因,終究怪我自己學藝不精,也怪我愛得不夠有原則。倘若當時的我,能像今日這般,在冰場上優雅轉身,在感情中從容退場,便不會被迫接受那些真假難辨的道歉,更不會讓自己從腳踝痛到心扉。
自我保護,從來不能依賴於外界的風平浪靜,也不能寄望於他人的善意施舍。真正的安全,源於自身抗風險能力的提升。每掌握一項技能,便如同在人生的戰場上多了一麵盾牌,多了一分與世界抗衡的底氣,也多了一分追求自由的籌碼。
唯有自己成為堅韌的人,才不易被生活所傷,才能護住尊嚴的邊界,在關鍵抉擇前擁有說“不”的權利與說“是”的資本。不必像豆豆,因畏懼孤獨而躲進一段將就的婚姻;不必如曾經的我,因一個人的離去而否定全部自我;更不必因任何人的離去而迷失前行的方向。
真正的自由,不是擁有避風的港灣,而是自己成為那座風雨不侵的燈塔。無論浪濤如何洶湧,我都能為自已照亮前路,穩穩地駛向下一程山海。
當這個道理在我心中豁然開朗時,一股無形的力量如春筍般破土而出,迅速生長,刹那間化作一株直指蒼穹的翠竹。我的心,也隨之堅定挺拔,迎風而立,無畏無懼。
Pieter看我滑得飛快,也加足馬力追上來:“你現在像一陣風,一溜煙兒就不見了。”
“對,我是來去自由的風,不再為誰停留。” 我想起了以前胡謅過的那首打油詩,我把第二句的“曾”改為了“再”。跟譚天在一起時,我做了很多的犧牲和讓步想要留在他身邊,但仍舊事與願違,心裏的委屈也越積越多。那麽以後就不要勉強自己遷就別人了,隻奔著自己的目標去,“誰欲共我飛翔,先追我心之向”。
這一年的冬天我沒有像去年那樣總是感冒,甚至連那據說會一直纏身的凍瘡也不藥而愈,沒有再犯。把自己照顧得妥妥帖帖的感覺真好,我空洞了很久的心似乎終於有處安放了。
體重也不負眾望的漲回來了些,張鵬來看我時,很滿意我白裏透紅的氣色。“你現在這樣子,我才算放心了。”
“對不起,是我之前太不懂得愛惜自己,讓你擔心了。” 我愧疚的說,“以後無論發生什麽事,我都會首先照顧好自己。”
“你明白就好。畢業後你真打算留在荷蘭了?”
我點點頭:“我已經找到實習工作了,在Shell的投資戰略部,下個月正式開始,他們還發我工資呢。有了實習經驗以後在這裏找工作應該不難。”
張鵬讚許的笑了笑,但是看得出來他笑得有點勉強。他沒再說什麽,從箱子裏拿出兩條牛仔褲給我。“劉欣讓我帶給你的。”
“她怎麽會想到給我買牛仔褲的?” 我接過褲子,一條是經典的水磨藍,一條是灰黑色,麵料挺刮且有彈性,我比劃了一下大小正合適。
“上次你不是抱怨在荷蘭你尺寸的褲子不好買嘛,有一回聊天我就隨口提了一嘴,這回我來之前她買了兩條非讓我帶給你。”
劉欣不是第一次給我買東西了,她向來細心周到,雖隔著萬裏也一樣對我照顧有加。不過聽張鵬這口氣,他們現在好像關係變近了,竟然能講到這個話題。
我頓時心生好奇,激動的捅了捅張鵬,問:“你們開始談戀愛了?”
“還不算吧。” 張鵬回答得有些支吾。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哪有還不算這種講法的。” 我想起當初和譚天在一起前,他的反複思量深深刺痛了我的自尊心。張鵬對我是千般萬般的好,但或許在劉欣眼裏,他也和譚天一樣,猶豫不決、踟躕拖延,無意間傷人至深。“你這次回去就跟她定下來,她等了你這麽多年,你可不能當負心漢,耽誤她。”
“竟然輪到你教我了。”張鵬微微一笑拍了拍我的肩。
張鵬雖然沒有直接同意但也沒有像以前那樣否決,我隱隱覺得這次應該會成功。
劉欣是張鵬的退而求其次,所以他沒有那麽主動,也不願意分出對我十分之一的好去對待她。曾經的譚天對我也時常被動拖延,忽略我的各種需求,大概我也並不是他義無反顧的首選,隻不過在當時他沒更滿意的選擇而已。等他遇到一個非常喜歡的人時,他一定舍不得猶豫,舍不得遠離她,會願意傾其所有的去愛她的。想到這裏我心裏湧起一股淡淡的憂傷,那場我全情投入,自以為感天動地不肯退而求其次的愛情裏,我大概才是那個“次”。
不過現在我隻允許自己憂傷一小會兒,不會任由憂傷蔓延開來,在它試圖長出新藤蔓時,及時阻止把思緒拉回到別處去。
我拉著張鵬去了鹿特丹最大的百貨公司給劉欣買了好些禮物,張鵬起初非要給他來付錢。我逗他說:“如果你付了錢,那可都算你送她的了,我回頭一定到劉欣姐那裏替你邀功。”
張鵬臉有些紅,想了想從禮物中挑了最貴的小羊皮手套付了錢:“這個算是我給她帶的紀念品,其他的算你的。”
手套銀灰中泛著冰藍,這個顏色是張鵬選的,我覺得很符合劉欣大氣溫婉的氣質。縱然張鵬現在還沒有把心裏的重心移到劉欣那裏,但將來他一定會對她越來越好的。
終於迎來了去Shell實習的第一天,心裏既興奮又有點小緊張。Shell可是全球能源行業的巨頭,不僅在石油和天然氣領域舉足輕重,還在可再生能源、氫能這些前沿技術上投入了大量精力。而我所在的投資戰略部門,正是公司決策的核心之一,負責評估各種能源項目的投資可行性,製定未來的發展方向。能在這裏實習,對我來說是個夢寐以求的機會。
我的導師Marno是個經驗老道的投資分析師,主要負責Shell在歐洲的可再生能源投資。第一天,HR帶我熟悉完環境後,他就給我布置了任務,整理市場數據,分析一個北歐風能項目的投資回報率。我信心滿滿地打開電腦,心想這不就是課堂上學過的DCF模型和風險評估嗎?我找來過往風電項目的投資回報數據,將它們整理在Excel表格裏,並列出了預估的淨現值和內部收益率,以評估其盈利能力。我按照課本上的步驟,開始整理數據、搭建模型,卻發現實際項目遠比我想象的複雜。風電場的建設成本波動很大,當地政策對可再生能源的補貼也在不斷調整,甚至連風速的曆史數據都充滿了不確定性。我試圖用教科書上的方法去“套”這些數據,結果卻越算越亂,模型得出的結果和團隊之前的預估相差甚遠。反複調整模型,但數據始終不夠穩定。
我有點慌了,生怕自己搞砸了任務。於是,我決定多花點時間研究。我翻遍了公司內部的行業報告,還對比了其他類似項目的投資案例。為了獲取更準確的風速數據,我甚至主動聯係了項目地的氣象站。荷蘭人不到必要很少加班,所以我這個初來乍到的實習生倒總是成了最晚一個下班的人。
起初幾天Marno 沒有主動來過問我在做什麽,任由我上上下下的折騰,直到一個星期五的傍晚,他準備下班時看見我還在格子間愁眉苦臉的坐著,關切的過來詢問我這幾天怎麽樣。
我戰戰兢兢的把我的困境跟他說了一遍,他大笑起來:“My young lady,投資分析不是學校裏的數學題,光靠公式和模型是不夠的。你需要學會用市場的眼光去看問題,從更廣闊的視角去思考,把政策、競爭、需求、技術等因素都納入分析框架,這些比精確的計算更重要。”
這句話點醒了我,我一直像學校裏答考卷似的隻盯著數據和模型這條“死”線,忘記去理解市場背後的動態和邏輯這“活”水。在分析那個北歐風能項目時,我一開始隻關注了財務模型和風速數據,覺得隻要把這些算清楚,投資回報率就能一目了然,但實際上市場遠比這些複雜得多。
比如,當地政府對可再生能源的補貼政策會不會調整?未來的碳稅政策會不會影響項目的盈利能力?北歐的風能市場是否已經飽和?其他能源公司是否也在布局類似項目?如果競爭太激烈,項目的利潤率可能會被壓縮,甚至可能麵臨價格戰。
另外,市場需求也是一個關鍵因素。未來幾年,歐洲對清潔能源的需求會如何變化?電力價格的走勢如何?如果未來電力價格下跌,即使風能項目的發電量很高,投資回報率也可能不如預期。還有新技術趨勢。風能技術是否會有重大突破?儲能技術的進步會不會改變風能的競爭力?這些技術變革可能會讓今天的投資決策在幾年後麵臨完全不同的市場環境。
這些因素都可能會徹底改變一個項目的可行性,這是固化的模型無法預測的。說到底這跟投資二級市場也是異曲同工,除了看營收數據,還得宏觀衡量市場整體情況。
我覺得自己不能僅依賴財務模型和理論公式,還需要不斷積累經驗,培養對市場的敏感度。那以後我除了自己大量的閱讀相關行業報告和新聞跟蹤,了解市場動態以外,還時常找時間跟Marno 請教,也跟有經驗的同事聊天。茶水間,飯廳,甚至廁所裏,我極大的發揮了自己的社交能力,逮住所有機會向每一個人學習。
同事們對我這個異國實習生十分友好,毫不吝嗇的與我侃侃而談。我從一個同事那裏學到太陽能板建在沙塵多的地區,損耗率和維護成本都很高,即使其他條件看上去都很好,也還是不容易盈利。另外一個同事說,他當時負責評估一個澳大利亞風能項目,幾乎全部合約都要敲定了,發現準備建風電場的地區會有一種候鳥經過,大量飛鳥會擾亂風力發電,發電場反過來也會影響生態,容易遭到環保組織反對,所以果斷中止了項目。甚至還有因為蜜蜂而黃了一個項目的,這類令我匪夷所思的“軼事”不勝枚舉,為我打開了一個個全新的視角。
我每天不亦樂乎的“好好學習”,吸收各項新技能,朝著心中向往的無邊自由狂奔而去。而我不知道的是,與此同時有一個人正跨越山海,飛過三分之一個地球朝我狂奔過來。
後麵關於工作那段,是不愁自己的經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