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習近平主義在新中國新階段發端的曆史必然性(續9)

(2014-08-02 20:50:37) 下一個


希臘—羅馬文明的衰亡(上)


古羅馬的“皇N代”


                屋大維死後,古羅馬仍舊是共和國,但國體更像君主製。盡管參議院選舉“奧古斯都”的做法依舊保持著,但手上握有實權的皇帝早在死前就選好了自己的繼承人。


                屋大維身後的早期繼任皇帝都是愷撒的子孫。梯波由斯的繼承者是提比斯(公元14年—37年在位),然後是蓋由斯,又稱卡利古拉(公元37年—41年在位)。公元41年,殘暴的卡利古拉被殺身亡,克勞狄古羅馬禁衛軍擁戴為皇帝(公元41年—68年)。當軍隊可以使皇帝的統治合法化時,一些野心勃勃的將軍們便開始通過操弄手中的軍權來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


                公元68年,駐紮高盧的古羅馬軍隊發動暴亂,將皇帝趕下台。次年,古羅馬進入混亂不堪的社會狀態,至少有四位皇帝依次登基,每位都有強大軍隊作後盾。


                公元69年,征服和統治英格蘭有功的將軍弗拉維(公元69年—79年在位)成功地穩固了自己的統治,開創了弗拉維王朝。弗拉維死後,他兒子提圖斯(公元79年—81年)繼位,之後是圖密善(公元81年—96年)。


                公元96年,圖密善被謀殺。由於圖密善沒有立嗣,參議院推選出自己信賴的涅爾瓦當皇帝,在一定程度上回歸到共和國興盛時的傳統,開始了“五個好皇帝”時期。期間,皇權順利地從皇帝陸續傳到自己挑選和收養的繼承人手中,並得到參議院的首肯。


                “五個好皇帝“時期是屋大維之後古羅馬共和國最穩定的時期。古羅馬人在共和國範圍內(尤其在那些還沒有城市的地區)積極建設大型城市居住區,並賦予這些城市中的市民與古羅馬人同樣的權力。城市由官僚統治,官僚效忠皇帝。這一時期的古羅馬共和國實際上變成了中央集權、官僚治理的社會架構。


                得益於集權體製,羅馬城高效地進行了最大規模的建築活動,包括營建萬神廟,圓形大劇場和大規模的引水係統工程等。


                “五個好皇帝”之末的馬可死後,他那繼位的兒子康茂德既殘暴又不稱職,整日酗酒作樂,經常挑釁參議院。


                公元192年,康茂德被宮廷侍衛謀殺。


                公元200年至300年,古羅馬共和國變得危機重重,既深且廣,史稱“第三世紀危機”。該世紀危機是多方麵的:(1)經濟危機,通貨膨脹;(2)軍事危機,兵源萎縮;(3)政治危機,官場腐敗;(4)信仰危機,異端崛起。


                公元284年,皇帝迪克來田登基後采取鐵腕手段,試圖重建古羅馬共和國的社會秩序,甚或重現古羅馬共和國的輝煌。


                迪克來田是奴隸的兒子,靠戰功躍升為軍隊統帥,仰仗自己統帥的軍隊奪取了皇權,並於登基後進行如下改革:(1)擴軍一倍,固定工資,鎖定物價,治理通脹;(2)用鐵血手段嚴厲鎮壓基督徒,恢複古羅馬人尊奉眾神的傳統,恢複皇帝的威嚴;(3)為了加強共和國的治理,將共和國劃分為說希臘語的東部和說拉丁語的西部。迪克來田親自統管比較文明富庶的東部,任命了另一個統治者管理西部。


                迪克來田引退後,古羅馬發生了四方爭權的內戰。


公元306年,年輕將領康斯坦丁接手父親的軍隊,借助基督徒的力量,取得了內戰的最後勝利。


公元313年,在康斯坦丁的操作下,《米蘭赦令》使基督教由之前的違法變為政府認可的宗教。


公元324年,康斯坦丁統一了古羅馬共和國,次年整合教會組織,東部操希臘語的教會明確為希臘正教,西部操拉丁語的教會為天主教,神權變成了皇權操控社會的禦用工具。


公元330年,康斯坦丁將古羅馬共和國首都從羅馬城遷到拜占庭(今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並將拜占庭改名為康斯坦丁堡。同年,據傳,康斯坦丁本人受洗成為基督徒,成為古羅馬共和國第一位基督徒皇帝。


事實上,不論康斯坦丁是否受洗,基督隻是古羅馬信仰的多神之一,古羅馬的國教依然是多神信仰。


公元337年,康斯坦丁去世,他的三個兒子之間爆發內戰,結果,古羅馬被分裂為三部分。


公元340年,其中的兩部分重新統合成西部。


公元353年,康斯坦丁二世重新統合了古羅馬共和國。


公元364年,一對兄弟檔皇帝又將共和國一分為二。


公元393年,狄奧多西一世重新統合了共和國,宣布基督教為國教,倡導禁欲主義,主張靈肉分開,反對體育運動,認定盛行希臘—羅馬文明圈的奧林匹克活動有違基督教教旨,是異教徒活動,予以廢止,並對違反基督教國教的言行做出了係統化的懲治規範。狄奧多西一世因為上述功績,被羅馬大主教封為“偉大的”(the
Great)。


狄奧多西一世死前立遺囑,讓11歲的兒子繼承西羅馬,讓18歲的兒子繼承東羅馬。


公元395年,狄奧多西一世死了,兩個乳臭未幹的兒皇帝分別在天主教和東正教的裹挾下,將古羅馬共和國一分為二,從此天各一方。


公元426年,西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二世下令燒毀了奧林匹亞建築物的殘餘部分,代表希臘—羅馬文明在西羅馬的終結。這事實上也拉開了西方千年中世紀的序幕。


公元444年,西羅馬皇帝華倫比提批準羅馬教廷創立,給予羅馬大主教超越西羅馬各個教會的權威。


公元450年,華倫比提的妹妹奧諾莉亞因與侍衛私通被送進修道院軟禁。生性風流的奧諾莉亞暗中寫信向匈奴王,號稱“上帝之鞭”的阿提拉求救,稱願以身相許。阿提拉早就對西羅馬垂涎三尺,借機向華倫比提索要奧諾莉亞,並要求西羅馬拿一半國土作嫁妝,被拒絕之後發動了對西羅馬的戰爭。


公元451年9月20日,西羅馬與匈奴共百萬大軍決戰沙龍,雙方5小時左右便有16萬人喪生,最後,阿提拉在敗局中僥幸逃生。兩年後,阿提拉病亡。他的兒子們打起爭權奪利的內戰,結果被日耳曼人聯軍打敗,被迫退回南俄羅斯草原。


公元455年,古羅馬人眼中的一些日耳曼蠻族異軍突起,控製了西羅馬西部的很多省份。偏偏羅馬教皇此時加冕的是一個14歲的兒皇帝,結果於公元476年被日耳曼將軍奧托阿瑟趕下皇位。西羅馬就此由兒皇帝始,至兒皇帝終。


西方公認,這是千年中世紀的開始。


西羅馬滅亡之後,東羅馬繼續存在,並一度複興有成,但亦屢受多方打擊,延至公元1453年5月29日才被信奉伊斯蘭教的奧托曼突厥帝國所滅。


在對比西、東羅馬的不同命運的過程中,重點對比天主教、東正教的世俗作用,是一個很具啟迪意義的課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