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義在新中國新階段發端的曆史必然性(續19)
世界新玩主—西方金權勢力(中)
金權無祖國
新生的金權勢力(以瑞士、荷蘭等地的銀行家們為主)三天內辦妥給威廉大軍及有關方麵的貸款125萬鎊,加上利息大約130萬鎊,收益是建立英格蘭銀行。除“酬勞”新國王夫婦各10萬鎊股份,其餘的110萬鎊分散到1298個其他股東手中,形成所謂的“1300人會”。威廉的老婆,瑪麗皇後,沒幾天暴亡了,英王及其後代繼承人變成了英格蘭銀行的最大股東,英國後來也成了金權勢力的老巢之一。
通過提供貸款來操弄戰爭,收益如此豐厚,促使嚐到巨大甜頭的新生金權勢力開始有的放矢、永不停頓、與時俱進和花樣翻新地操弄起來了。
金權雄起,呼喚精英。
1750年,一個叫做摩西鮑威爾的東歐猶太人在德國的法蘭克福安頓下來,開了一間買賣徽章和錢幣的“賬房”(Counting
House),大門上的標記是一麵紅盾(A
Red Shield)。
1753年,摩西鮑威爾有了一個聰慧異常的兒子,取名梅耶。
1764年,梅耶11歲時,父親去世。幾年後,少年老成的梅耶受雇於一家外地銀行當職員,並很快嶄露頭角。後來,梅耶回到法蘭克福,接掌當年父親開創的事業,娶妻生子,陸續有了5個兒子。著名的“紅盾家族”(Rothschild
Family)誕生了。
1773年,33歲的梅耶邀請12位新興金權勢力中的有力人士到法蘭克福,相當於召開金權勢力的”遵義會議“。在會上,梅耶說服眾人,把大家的財力整合起來,通過資助和操控戰爭(包括金融戰爭),逐步達到控製整個世界的財富、資源和人力的目的。梅耶披露了英國革命的組織情況,指出了其間的失誤和錯誤,如革命時間太長,反革命沒有得到及時和無情地消滅等,盡管這些問題沒有妨礙革命成果的取得,即建立英格蘭銀行,掌控了英國的貨幣發行。基於嚴密的邏輯推理,梅耶指出:與謀劃和催生法國革命的未來回報相比,英國革命的勝果根本就不算什麽。
與會人士達成協議後,梅耶向眾人公布了他的周詳計劃,其主旨是:集中財力,調動和運用一切宣傳和啟蒙手段(如製造輿論等)和暗中組織力量(如利用共濟會等),激化法國社會矛盾,揭露法國社會陰暗麵,培植革命勢力,逐步將革命的矛頭引向統治階級,最終引爆革命,除掉專製王權,扶植代理人掌權,通過掌控代理人,建立法蘭西銀行,然後串聯瑞、荷、英、法金融力量,實現主宰歐洲,進而掌控世界的目的。梅耶的名言是:“我不在乎誰製定法律,隻要我能控製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
梅耶的計劃,在外人看來,絕對是天方夜譚。
1785年,一位信使從法蘭克福策馬奔向巴黎,傳送有關策動法國動亂等情報,半路遇雷擊而亡,情報最終落得巴伐利亞政府官員手中,但因內容令人難以置信而被忽視。大革命前的法國是歐洲一霸,王權與神權狼狽為奸,共同專製法國,新生金權勢力的操弄法國計劃在常人看來根本就沒有實現的可能性。
然而,事在人為。對於已經組織起來,急欲大展拳腳,誌在操控全球的金權勢力,沒有任何事情是辦不到的。
為了掌控法國,金權勢力借英法爭霸的大勢,割英國的肉--策動大英在北美13個殖民地掀起獨立戰爭,引誘法國”打英援美“,一邊最大限度地消耗法國國力,還有占據北美南部的西班牙國力,一邊實現在北美建立銀行,掌控北美貨幣發行的目的。
金權與神權,從根源上講,始祖是猶太人,是無祖國的一奶同胞。為了實現自身的利益,金權和神權勢力從來都不介意成就任何國家到一定程度,更不介意到一定時候打破任何國家的壇壇罐罐。
當時,大英北美13個殖民地的財經大勢是:
1、大英的工作重點在本土和歐洲,任由13個殖民地各自為政。因為各殖民地最初的歐洲居民大多為避世的教徒,視借貸為”罪“,故日常商業活動既很少,又主要通過賒欠和以物易物的方式完成。所以,英格蘭銀行在英國本土已經建立近90年了,13個殖民地卻沒有一個可以集中操弄的銀行;
2、當時北美流通兩種主要錢幣,一是英鎊(Pounds),二是來自南部西班牙殖民地的西刀(Spanish
Dollars)。大英殖民地與宗主國大英的貿易是赤字,所以缺乏英鎊,但與西班牙方麵是盈餘,所以西刀相對充裕,為便於交易,1西刀常被分割為8塊(bits),1元當時可以買一整張雄鹿鹿皮,故1dollar便有了另一個稱謂1buck;
3、當時,在新英格蘭、大英的東印地(加上法國的西印第)與非洲之間存在一個“三角貿易鏈”。簡言之,就是把印地的蔗糖副料運往殖民地的新英格蘭,在新英格蘭用糖渣生產朗姆酒,運朗姆酒到非洲交換被搶掠的黑人,最後把黑人運到印地拍賣,然後分銷各地。
法國的西印地產出的糖渣不僅質優,而且價低,因為法國為保護白蘭地產業,禁止朗姆酒在法國勢力範圍產銷。於是,走私東印地糖渣的勾當不可避免地興盛起來。結果,既導致大英關稅大量流失,又導致大英波士頓海關的嚴重腐敗。
金權勢力操弄就此開始操弄。
1733年,金權勢力掌控的英國議會頒布”糖渣法案“,收緊對殖民地的控製。
1764年, 英國議會頒布“食糖法案“,引致食糖走私猖獗。
1765年,英國議會頒布”印花稅法案“。
1767年,英國議會頒布”茶葉法案“。
1772年,從金融層麵運作13個殖民地獨立的真正靈魂人物所羅門到達紐約。
所羅門是波蘭一個猶太教教士的兒子,於1764年6月21日在費城加入兄弟共濟會,後於1784年8月9日晉升為大師。
1774年5、6月間,英國議會接連頒布了4個“不可容忍法案“。
上述法案從社會經濟層麵促成了殖民地暴動的氛圍。
英國議會於1774年頒布的”魁北克法案“成為壓迫各殖民地聯合起來抗爭的最後一棵政治稻草。
“魁北克法案”規定:信奉羅馬天主教的法裔加拿大人和法屬印第安人可以到已經屬於大英帝國的俄亥俄和密西西比穀底的廣大區域定居,從而對13個殖民地構成了兩大嚴重的共同威脅:1、從宗教方麵看,羅馬天主教是13個殖民地的共同敵人和共同宗教威脅;2、如果聽憑“祖國母親”繼續胡作非為,13個殖民地就喪失了合力向西擴張和發展的機會。總之,情形與當年英國與羅馬天主教決裂的情勢如出一轍。
1774年9月5日,第一屆大陸會議在費城召開。
1775年2月1日,馬薩諸塞殖民地召開大會,責成漢考克和華倫為戰爭狀態做準備。漢考克等搞定了與印第安人結盟事宜,避免了腹背受敵。9天後,英國議會宣布,馬薩諸塞殖民地處於叛亂狀態。3月23日,弗吉尼亞的亨利發表講演時呼籲:“給我自由,或者給我死亡!”
1775年3月30日,英王喬治三世簽署了“新英格蘭禁製法案”,用以封鎖新英格蘭各殖民地與法國等進行貿易,阻絕海上走私,隔斷其它殖民地支援新英格蘭的海上通路。
1775年4月18日,當英軍前往康克和列克星敦一帶收繳非法武器時,迎接英軍的是從新式來福槍中射出的子彈。自此,獨立戰爭愈演愈烈。
北美獨立戰爭開始後,大陸議會沒有任何征稅權力,主要辦法就是到歐洲拉讚助和發行戰爭債券。富蘭克林出使歐洲,成功地把法國和西班牙拖進金權勢力的圈套;所羅門為了推銷戰爭債券,借以募集資金,經常往返於北美與歐洲的猶太銀行家們之間。結果,所羅門不但負責直接供應大陸軍軍費,甚至直接為大陸議會的成員們以及後來的美國總統支付費用。大陸議會的理財官莫裏斯在日記中記載:1781年至1784年間,大陸議會方麵向所羅門借款多達75次,共計60萬元左右,按2005年的美元為基準折合,相當於近400億美元,如果計算利息則有上萬億之譜。
北美獨立戰爭的過程廣為人知,在此恕不贅言。一句話,法國勞民傷財,雞飛蛋打,債台高築,財政崩潰,引致亂局,金權勢力借北美獨立戰爭削弱法國國力的目的首先達到了。
然而,13個殖民地成功獨立後,事實上變成了13個聯係鬆散的小邦國,均無能力、意願和責任償付所羅門等一幹人發行和代理的大陸債券,而大陸議會沒有征稅權和關稅權,也一時無法籌集資金來償付和兌現大陸債券。麵對嚴峻現實,所羅門焦頭爛額,急火攻心,患上嚴重的肺結核,於1785年45歲時去世,死後隱姓埋名葬在費城的猶太公墓。不久,他的財務總管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自殺身亡,像曆次金融騙局或金融危機中自殺謝罪的人們一樣,以致所羅門的後代們從未得到來自美國政府的任何金錢報償。
金錢勢力不僅不甘做賠本買賣,而且不達目的不罷休。所以,他們一定會操弄出由他們掌控的銀行,進而操弄出可以進一步操弄的一個有實權的中央政府,先連本帶利地把戰爭債券兌現了,最終達到所有預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