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羅馬(Greco—Roman)文明的興盛(3)
古羅馬兩次“三人執政”的因果
前途永遠是光明的,道路往往是曲折的,偉大的人物總是與偉大的社會發展相伴生。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上文述及的古羅馬共和國的希臘—羅馬文明擴張很快出現了瓶頸狀態,既存的社會體製運作失序,原有的幾大階級的力量對比發生重大變化。
三次“布匿戰爭”,尤其是在第二次“布匿戰爭”期間,迦太基大軍在意大利橫行十多年,除了沒打下羅馬城,羅馬以外的其它地方廢墟處處。
古羅馬的絕大多數男公民都去打仗,戰死者不計其數,還有很多羅馬人隨軍長期駐紮在外,那些幸存回家的人們發現,自己的房屋和田產或者被毀掉了,或者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抵押給甚或賣給富人們,用以償還欠稅或欠債。
羅馬城的富人們則大發戰爭財,買了大量由戰俘變成的奴隸,用以耕種兼並來的土地,結果,少數富人的財富堆積如山,同時大量貧民中的很多人無業可從,頻生事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平民的勢力巨增,平民選舉的保民官也能夠進入羅馬參議院,為平民爭利益。
公元前133年,格拉楚斯被選為保民官。他在參議院提出幾項立法,主張分給所有公民以等量土地,限製單個公民可以擁有的土地數量,將選舉權由隻有羅馬居住權的公民擴大到每一個自由的古羅馬共和國公民均可參與選舉。由於格拉楚斯的主張爭議甚巨,參議院在辯論時爆發惡鬥,現場桌椅橫飛,格拉楚斯在混亂中被人用椅子腿痛殺。
從此,參議院自毀中規中矩的參政議政職能,理性辯論讓位於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爭鬥。
公元前123年,格拉楚斯的弟弟蓋由斯也被選為保民官,繼續嚐試通過他哥哥提出的法案,結果也被暗殺了。當時,每逢選舉時間來臨,暗殺與謀殺在羅馬城便成為家常便飯。情形或許與一個時期以來菲律賓的選戰狀況很相像。
與此同時,古羅馬軍隊的將士在戰場上將生死置之度外,凱旋歸來的士兵們都想得到一份土地作為獎賞。軍人們的夙願往往要通過有權勢的將軍向參議院施壓才能得償。結果,羅馬軍隊越來越傾向於信服和效忠強悍的將軍,使得強勢的將軍在古羅馬有了越來越顯著的影響力。
公元前104年,將軍馬利歐斯倡立了一條新法律,允許沒有土地的古羅馬人也可以加入古羅馬軍隊。這項改革措施既解決了古羅馬軍隊的兵源問題,也在相當程度上消化了古羅馬共和國中遊手好閑的貧民們。
剛好,古羅馬參議院又有了新點子,借口占據希臘和西亞的馬其頓王國派船艦幫助過迦太基,整軍攻打希臘和西亞。很快,古羅馬大軍在希臘和西亞所向披靡。
公元前88年,將軍蘇拉當選執政官之一,在參議院影響力巨大,成為第一個挑戰將軍馬利歐斯權勢的人。
一場內戰爆發了。
馬利歐斯揮軍進入羅馬城,將蘇拉趕跑了。
不久,馬利歐斯死了,蘇拉率軍重回羅馬城,並於公元前82年宣布自己為獨裁者。
公元前78年,蘇拉死了,古羅馬暫時恢複了由參議院掌控的局麵,但蘇拉的榜樣鼓勵著後來人競相攫取統治古羅馬的絕對權力,於是,便有了兩次“三人執政”局麵的出現。
古羅馬的兩次“三人執政“,都是同樣的過程,即首先是三個強人共同攫取共和國的權力,然後勝出一個強人最終獨攬大權。
第一次“三人執政”的勝出者是愷撒。
公元前44年,愷撒安內征外,凱旋回到羅馬城,被參議院任命為終身獨裁者,馬上著手推動多種強化自己統治的措施。例如,農曆改為陽曆,其中,七月(July)就是愷撒全名的一部分。
這時的古羅馬共和國已經發展到了一個關鍵時刻。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隨著古羅馬共和國疆域的不斷擴大,原來的小結構社會治理架構已經不能有效宰製一個龐雜的新國家,強人集權遂成為進一步實現社會發展的選擇之一;從古羅馬參議院的眾多參議員的角度看,愷撒從此大權獨攬,使得共和國名存實亡,參議院等政府機構形同虛設。結果,一些參議員以共和國的名義,也為了切身利益,開始密謀暗殺愷撒。
公元前44年3月15日,愷撒在原定出征東方的前三天被布魯圖斯等領導的60名參議員誘殺在參議院。
布魯圖斯羅馬共和革命的兩位領導者之一的直係後代,愷撒一直視布魯圖斯如己出一般,以致將愷撒誘至參議院的人非布魯圖斯莫屬。所以,當愷撒看到布魯圖斯竟然是暗殺者們中的一員,驚愕地道:“你,我的兒子?”
當晚,愷撒當執政官時的同僚,將軍安東尼得到了愷撒的遺囑、資金和最後指證等;將軍利皮杜斯率軍進入羅馬,興師問罪。
謀殺者們逃往希臘。
凱撒在古羅馬城沒有直係子孫,所以在遺囑中指定他的外孫兼養子屋大維作為他的政治繼承人。
時年19歲的屋大維正在希臘學習,同時為參加愷撒東征而調集馬其頓軍團,得知噩耗,馬上返回羅馬。
經過一番衝折,安東尼、屋大維和利皮杜斯形成了古羅馬共和國的第二次“三人執政”。
公元前42年10月23日,在安東尼領導下,古羅馬軍隊將暗殺愷撒者們統領的軍隊聚殲在希臘。
公元前40年,執政三人商定協議:(1)安東尼取得富庶的說希臘語的共和國東部;(2)屋大維取得比較貧窮但兵源充足的共和國西部(包括意大利、高盧、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地);利皮杜斯實力最弱,得到了原迦太基老巢屬地(如今的北非突尼斯一帶)。
公元前36年,屋大維派人策反了利皮杜斯屬下,結果,利皮杜斯被自己統領的軍隊拋棄,喪失了所有軍政權力。第二次“三人執政”開始崩解。
公元前31年,屋大維與安東尼攤牌。兩軍於9月2日在希臘進行了決定性的海陸大戰,屋大維勝,安東尼逃往埃及。
公元前30年,安東尼在屋大維大軍攻占埃及之前自殺,安東尼的埃及豔後幾天後也自殺殉情。
古羅馬軍隊占領了全埃及,殺掉王儲彼托勒米 愷撒,建立羅馬共和模式政府,盡管官方語言仍是希臘語,而非古羅馬的拉丁語。
至此,古羅馬共和國是如此幅員廣大,以致地中海變成了古羅馬共和國的內湖。
成就一統之後,古羅馬共和國之內已經沒有任何人能夠對抗屋大維了。
更重要的是,從古羅馬參議院到古羅馬公民們都已經厭倦了無休止的戰爭和動亂,都認可犧牲共和國的部分權能來換取一個鐵腕人物主宰政權,所以,古羅馬民眾紛紛要求參議院授予屋大維絕對權力。
公元前27年,32歲的屋大維作勢將大權交還古羅馬參議院。參議院不斷小心翼翼地拒絕了屋大維的美意,反而投桃報李,投票授予屋大維“奧古斯都”(Augustus,最威嚴的),陽曆八月改為August。
屋大維委婉地接受了“奧古斯都”的稱號,但明確表示將會完全尊重共和國的傳統來治國。他在當政期間,進一步將德國、北非、埃及、西班牙北部、中歐和中東等地囊括到共和國的幅員中,使古羅馬共和國成為一個地域廣闊的多樣民族、多神信仰混雜的超級大帝國。
公元前14年,屋大維病亡,死後被古羅馬參議院封神。
與愷撒一樣,屋大維也沒有直係繼承人,所以將他的權位傳給了他的繼子梯波由斯。與屋大維的謹慎和謙虛相反,他的繼任者們揭掉了虛偽的麵紗,直接稱自己為“愷撒”,以表明他們的皇族血統。皇族成為古羅馬最新和最高的一個階級。
後世德國的愷者(Kaiser)和俄國的沙皇(Czar)也是繼承愷撒稱號的變稱。
屋大維之後的古羅馬共和國實質上進入了君主專製的衰亡期,盡管期間連續出現了“五個好皇帝”。
古羅馬出現兩次“三人執政”的曆史說明,一個社會從小結構向大架構轉變,經常是醞釀強人的混亂曆史條件,正所謂:亂世出英雄。
對比中西,中國自秦始皇以後,一直是大結構社會的周期垮塌和周期擴建;西方自亞曆山大以後,一直是小結構社會向大結構社會擴張,文明重心和中心因大結構社會的興亡和接替而挪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