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的“去羅馬天主教”進程(中)
複興與革命
西班牙驅逐猶太人沒幾年,葡萄牙也照樣驅逐了猶太人,從“兩牙”離散四處的猶太人對天主教的磨齒加切齒深仇大恨是不言而喻的。
“兩牙”猶太人一部分投奔伊斯蘭世界,一部分離散到西歐各國,其中,威尼斯共和國變成了猶太人發展壯大的新重鎮之一。
威尼斯最初隸屬於東羅馬,10世紀末獨立,逐漸發展成富庶的商業國。威尼斯曾協助東羅馬擊退了諾曼人的進攻,故於1082年獲準在東羅馬境內建立商站,免稅通商。後來,威尼斯在東羅馬的通商特權受到損害,故借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之機,多方密謀改道攻取康斯坦丁堡,結果如願以償,乘機鯨吞東羅馬的大片領土,包括克裏特島、伯羅奔尼撒西南部及愛琴海上的許多島嶼
。
在1298年到1382年之間 ,威尼斯共和國同貿易競爭對手熱那亞共和國連續進行4次海戰,最終擊敗對手,成為地中海和黑海地區的強國,進入全盛時期。所謂的“文藝複興”,就是在威尼斯共和國之類羅馬天主教一時無可奈何的地方興盛起來的,“文藝複興”的實質,就是與羅馬天主教勢力唱對台戲。
16世紀初,威尼斯被西班牙、法國、神聖羅馬帝國同羅馬教皇所結成的同盟擊敗 ,領土日蹙,國力日衰。
東方不亮西方亮。
1496年,經過一係列聯姻之後,荷蘭成為西班牙的屬地。
荷蘭幅員雖小,但極富特色:1、雖然宗主國西班牙是羅馬天主教的一大打手,但天高皇帝遠的荷蘭宗教寬容,包括容留了眾多猶太人;2、荷蘭人既勤勞,又富於創新精神,所以變成了西班牙王室狂擠不已的“奶牛”;3、西班牙王權和天主教神權在荷蘭的統治相對薄弱,結果之一是,基督教的“異端”加爾文教派在荷蘭發展壯大了。
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
當王權和神權在經濟上的盤剝愈演愈烈,政治上的宰製越來越嚴苛,聯省共和革命在荷蘭爆發了。經過斷斷續續80年血與火的廝殺,荷蘭聯省共和國於1609年成功獨立,歐洲去羅馬天主教化取得了第一次偉大勝利。結果,17世紀成了“海上馬車夫”的荷蘭世紀。
荷蘭的聯省共和革命之所以最終取得成功,與英國王室大力或明或暗的相助是分不開的。因為比荷蘭還早,一個去羅馬天主教化的進程已經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英國的曆史,與西歐各地一樣,最早也是由一些日耳曼蠻族部落真正起始的。
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100年間,高盧(現法國)的一些好狠鬥勇的塞爾特人渡海到了英格蘭島定居。塞爾特人酷愛爭鬥,沒有戰爭,他們就發起戰爭,並用敵人的頭顱做祭品。
公元前55年,愷撒是古羅馬派駐高盧的總督,決定攻打英格蘭,原因是英格蘭的塞爾特人經常渡海襲擾高盧。古羅馬大軍在肯特登陸,打敗數個塞爾特人部落,凱旋而歸。隔年,愷撒殺了個回馬槍,為確保塞爾特人向古羅馬進貢,改變塞爾特各部落勝者為王的傳統,推行王位世襲製,取締“土著”宗教德魯伊特教。
公元60年後,英格蘭逐漸變成了古羅馬共和國的邊疆省,采行古羅馬共和國體製,推行拉丁語,全島被劃分為規模完全相同的行政單位—郡(Shires),管理各郡的行政官是郡長(Sheriff)。
公元200年到公元300年間,統治英格蘭的曆任古羅馬將軍中出了好幾個皇帝,其中,將軍弗拉維還開創了古羅馬共和國的弗拉維王朝。
公元367年,英格蘭島內動亂不止,匈奴人在歐陸日益坐大,古羅馬逐漸放棄英格蘭。
公元409年,最後一支古羅馬軍團撤出英格蘭,增援高盧的古羅馬大軍,抗擊匈奴。
公元450年,英格蘭不再是古羅馬共和國一部分,盡管古羅馬式政府仍舊存在著。
古羅馬人一走,英倫三島又變成了日耳曼各部落的叢林。島上王生王滅,如過眼雲煙。
公元590年,歐陸霸國法蘭克斯國王的女兒波莎嫁給英格蘭島上的肯特國王艾爾伯特,帶來了一個羅馬天主教僧侶上島。
艾爾伯特本是異教徒,但不僅不反對老婆跟僧侶信上帝,反而自己也產生了康斯坦丁那般熱情,於公元596年請求羅馬天主教加派神手來傳教。
羅馬大主教格裏高利一世得報,派遣教士奧古斯丁一行前往英倫。奧古斯丁等人半途而廢,返回羅馬,請求放棄派遣計劃,被拒之後,隻好重新啟程,並於公元597年到達英格蘭的肯特郡,開展工作,結果,英格蘭版的“康斯坦丁”在肯特王國誕生了。
公元601年,羅馬天主教後續“大部隊”上島,教堂在約克郡等地一一開張大吉,將英倫島民帶進了傻瓜最幸福、瞎子最敞亮的中世紀。
從那以後,英倫開始了一個外來神權操弄本土王權、本土王權利用外來神權的階段,然後接續開始一個本土王權打壓外來神權、本土神權取代外來神權的階段。
此後,複興讓位給了革命。在一浪又一浪的革命高潮中,歐洲新玩主誕生了,結果把羅馬天主教玩一邊涼快去了。這是下文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