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習近平主義在新中國新階段發端的曆史必然性(續7)

(2014-07-30 20:53:08) 下一個


 


希臘—羅馬(Greco—Roman)文明的興盛(2)


                在古羅馬發揚光大的希臘—羅馬(Greco—Roman)文明,這個公認的提法本身就很說明問題。希臘—羅馬文明的興盛,說白了,就是亞曆山大未竟的事業在古羅馬的凱撒手裏實現了。


那句話說得好,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西方文明的帝國霸業從古到今都是“打”造出來的。


事實上,共和初建期的古羅馬軍隊表現得稀鬆平常。


公元前390年,來自高盧(現法國)的軍隊兵臨羅馬城外,索取巨額贖金,否則毀城。古羅馬當局隻好乖乖地獻上贖金。當一個古羅馬參議員向敵方統帥抱怨黃金稱重不準確時,高盧統帥將劍擲到稱重上,說出了一句讓古羅馬人刻骨銘心的一句話:“可悲的失敗者。”


希臘—羅馬文明的逐步興盛,首先歸功於同一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兩大方麵因素:


(1)     
宗教共識


如前文所述,西方文明從源頭開始就是宗教外擴型文明,宗教從來都在社會發展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古羅馬城邦照搬古希臘神統之後,整個城邦的敬神精神不是一般的虔誠。


古羅馬城邦共和政體建立前,深受古希臘文明影響的異族王公尊崇三個古希臘神氏,宙斯(羅馬版稱丘比特),希拉(羅馬版稱朱諾),雅典娜(羅馬版稱米諾娃),統稱愷皮特林三神(The
Capitoline triad)。


古羅馬城邦共和政體建成後,照舊虔誠地尊崇來自古希臘的多神宗教。最後一位異族王公人被趕跑了,但他高價購買的希臘文《西波拉預言集》仍舊被敬奉在愷皮特林神廟,每到緊要關頭仍舊被參閱著,直到300多年後神廟被火燒掉。


正是基於古羅馬城邦敬神虔誠之一時無兩,古希臘著名的演說家和政客西塞羅於公元前45年宣稱:“我們城邦與其它所有城邦相比,在所有其它方麵都與其它城邦一樣,甚或不如其它城邦,但是,在宗教上,我們對神明的敬奉遠遠優於所有其它城邦。”


隨著羅馬共和國疆域不斷拓展,古羅馬人還與時俱進地將各種神明不斷納入多神宗教來敬奉。例如,在古羅馬與迦太基的“第二次布匿戰爭”期間,古羅馬人參閱神諭得知,引入和敬奉迦太基女神西比莉能夠幫助古羅馬擊敗迦太基大軍,故將西比莉引入羅馬眾神之中,即使徹底擊敗迦太基之後,仍舊祭拜西比莉。類似的例子還有引入和敬奉源自埃及的太陽神,在基督教確立為國教之前將耶穌引為眾神之一,等等。


總之,在希臘—羅馬文明興盛的過程中,眾神宗教起到了凝聚社會共識、統一社會信仰和團結社會族群的作用。


(2)     
社會共識。


信仰是精神力量,精神力量必須轉化為社會力量才能真正促成世俗社會的具體發展。


雖然古羅馬貴族借助平民的力量趕跑異族王公,但為城邦建立的是貴族共和政體,平民階級的社會生活狀況最初並未得到很大改善,所以貴族與平民之間仍舊隔閡嚴重,內耗嚴重。這種社會內部兩大階級明爭暗鬥的狀況顯然不利於古羅馬城邦的對外拓展,所以情形隨著古羅馬城邦的發展而逐漸緩慢改善。


公元前445年,平民獲得了與貴族聯姻的權力。


公元前367年,平民獲得了當選為執政官的權力和進入參議院的權力。


公元前300年,平民獲準參加所有等級的祭祀活動,在宗教事務上與貴族享有同等地位。


公元前287年,公民大會的立法和決定被城邦共同認定對所有古羅馬人(無論平民還是貴族)都有約束力。


值得強調的是,外部環境的嚴峻和對外擴張的需要,使得上述這些變革是在沒有內戰或流血內亂的情況下進行的。古羅馬城邦的成功證明,社會共識明確和社會安定和諧是實現社會大發展和擴張大躍進的基本保障。


當時,其它城邦征服一地後,通常搜刮財富,毀人建築,班師回國。


古羅馬人與眾不同,他們允許被征服的城邦變為古羅馬共和國的成員,授予其公民以古羅馬公民權,或者與被征服的城邦結成同盟,令其享有某種程度的自治權。當然,與公民權和自治權相應的義務是:(1)向古羅馬繳稅;(2)派人加入古羅馬軍隊。


古羅馬軍隊駐紮在被征服的地方,由指派的總督統領,軍費由當地支付。


古羅馬當局昭告天下:任何城邦需要戰爭支援,古羅馬軍隊都樂於相助。很快,一個受到臨近城邦進攻的希臘人城邦邀請古羅馬人出兵。古羅馬立派大軍,旗開得勝。但是,戰爭結束後,古羅馬人宣布,為了保持該城邦安全,古羅馬軍隊必須繼續駐紮,以致該城邦變成了古羅馬的傀儡。那情形估計同美軍駐紮日本和南韓差不多。


為了連接和統治幅員越來越廣闊的共和國,古羅馬開始了浩大的築路工程,結果條條大路通羅馬。


到了公元前274年,古羅馬共和國通過同盟已經控製了整個意大利本土。古羅馬人對這些同盟采取“分而治之”(“divide
and rule”)的策略,即給予不同的城邦以不同的權力和按照不同的稅率征稅。結果,不同城邦爭相巴結古羅馬,各城邦相互之間的仇恨遠遠超過各自對古羅馬的怨恨。


與此同時,意大利外海的西西裏島被一些希臘人城邦和一些迦太基城邦一分為二,相互衝突不斷。希臘人城邦於是請求古羅馬軍隊發兵相助。


著名的三次”布匿戰爭“就此爆發。


公元前146年,第三次”布匿戰爭“以迦太基城邦被夷為平地而結束。據傳,古羅馬人不光毀城,還將鹽犁進土壤中,令迦太基的土地難以耕種,逼迫迦太基人背井離鄉,消失於世界民族之林。


同年,古羅馬軍隊攻取古雅典城邦,並毀滅了數個古希臘城邦,開始威震希臘—羅馬文明圈。


偉大的事業總是同偉大的人物相關聯的。眾所周知,古羅馬的帝國偉業是經凱撒之手“打”造成功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