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健身第二天小記

(2013-01-31 21:21:02) 下一個
2013年1月31日原計劃早上6點去健身房,起床驚覺風之烈,遂改下午。熱身之後,本打算立馬上車開蹬,無奈旁邊一老墨狐臭熏天,趕緊到球館裏打了20分鍾籃球,冬天裏過了一把球癮。回來一看老墨走了,味道還在,又去做力量練習,大約30分鍾,開始汗流,尚未浹背。最後,蹬了5節(每節20分鍾)車,共騎20英裏。蹬車過程中看了《the new yorker》等雜誌,其中一篇文章從pigou的福利經濟學談到美國關於增添"carbon tax"的問題,文中提到奧地利和瑞典已經開征,美國應該追尾趕上,讓俺感覺到美國經濟進退失據的窘境和亟欲突破困局的努力。文中的兩方意見實際在共同哄抬問題,要讓問題發生蝴蝶效應(容空再細論相關議題)。騎得口幹舌燥之際,忙裏偷閑瞎琢磨:飲食、氣血、運動與肥胖的關係。俺的感悟是:第一,肥胖的首要肇因是飲食。普遍的情況是,胖人好吃喝,而且能吃喝。好吃兼能吃者肯定胃口好,胃口好的長期"惡果"是胃強脾弱(相對而言)。一方麵,胃強,能吃;另一方麵,脾弱,氣化食物的能力相對弱。如果過多飲食不能通過飲食調理或運動調理及時解決,則過多的飲食便會轉化為脂肪被氣血輸送到能夠容納過多脂肪的地方,如最便捷的腰腹部。請神容易送神難。腰腹部的脂肪也是最難減肥的地方。肥胖的根本原因是飲食"進遠多於出",如果不在控製飲食上(尤其是澱粉類和碳水化合物)下大力,反而加大運動量,短期效果是:一方麵,短期"正常"飲食與"加大"運動的"進小於出",會使身體因"動用存儲"的脂肪而出現"減重"的效果;另一方麵,加大運動會使胃更強,脾相對更弱,長期結果是,因更能吃喝而無法繼續減少脂肪,甚或增加脂肪的"儲量"。這也是運動員退役後大多變胖的原因。如果運動時和運動後喝碳水化合物類的飲料,運動根本不減肥。第二,氣血在運動減肥過程中的三階段作用機理。階段1:用胃脾的"既有存貨"化氣、造血(常態);階段:用身體的"既存脂肪"化氣、造血(劇烈運動1小時以上);階段3:用身體的"既存肌肉"化氣、造血(持續活動24小時不吃、少喝)。不難看出,減肥和增肌是矛盾的,若欲增肌,減肥先行。第三,通過飲食調理氣血事半功倍。 要點1:細嚼慢咽好處多,原因是既有利於食道,更有助於胃脾功能協調。 要點2:飯吃八分飽好處多,原因是可以充分氣化食物,減少氣化過多食物的負擔,免去氣血輸送過多脂肪到身體某處的累贅。 要點3:每天能拉好處多,原因是經過身體吸收過的殘渣如不及時排除體外,必然身體經腸道再吸收,其害處比地溝油重進食物鏈還要惡劣萬倍,是謂,糞毒入血,百病蜂起。 總之,俺認為減肥、運動等要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切忌跟風,千篇一律。你就是你,你應該了解你自己,而且首先應該了解這世界上唯一真正屬於你的東西——你自己的身體。另外,有趣的一件事是,俺正蹬得起勁兒,一個trainer帶倆小老頭來練車,設定車功能時,trainer問想蹬那個:"how old are ?"俺趕緊觀察答案,應該60歲以上,結果聽到"47",my 媽呀 不是開玩笑吧,聽著咋那幽默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