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前蘇聯的分崩離析
曆史不僅總是驚人地相似,更驚人的是,曆史總是在驚人相似地重複著。後來,美國通過先扶植後搗鬼的辦法搞垮了一個試圖雄起的東方老大帝國的一幕竟然在搞垮前蘇聯的過程中,規模更加雄偉壯闊地重演了。
美國提倡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權”等信念的主要功能是麻痹和搞亂他國民眾的思想,好萊塢傳播的那一套,功用是令人們愈來愈低俗和庸俗,愈來愈喪失一個人應有的政治判斷力。
美國的軍事手段主要功能是恫嚇它國肥羊,經濟戰和經濟戰的高級形式——金融戰,越來越成為美國和西方各種金權勢力暴剪羊毛甚或宰殺肥羊的最有效的軟刀子。
自成功搞垮大清以來,美國越來越慣用“經濟戰”來打垮對手,但表麵上它卻從來都自詡是個“市場經濟的信徒”。
美國輿論以前常常稱謂,美國經濟一切都是由市場來決定的,美國政府根本無法左右市場,因此那些有關“經濟戰”的陰謀論都是無稽之談。這次“次貸危機”爆發後終於令美國政府和金權勢力不得不由幕後協調和統領變為赤裸裸地展現其市場操控者的真麵目。
事實上,美國領導人從來都認為市場是可以引導的。無論哪個美國領導人,無論他相信政府幹預還是相信市場優先,在遇到外來威脅時,都會先考慮利用經濟手段和通過市場方法來對付和打擊有威脅的敵手。
裏根當選總統後,對內搞了一係列恢複市場、放鬆政府管製與私有化的活動,掀起了一場“新保守主義”的旋風;對外則不惜操縱和控製市場,也決不在乎違反市場規律,隻要結果有利於美國的國家利益。
裏根政府認為蘇聯的擴張是美國國家安全的最大威脅,因此首要的任務就是要搞垮蘇聯。在內閣討論會上,國防部長溫伯格提出,技術創新是美國的一種獨特優勢,可以用它來損耗蘇聯的經濟。他認為,關鍵在於把美蘇的軍備競爭的重點從數量轉向質量。如果美國的技術創新在軍事領域的應用不受阻礙,就可以把蘇聯拋在後麵。在五角大樓的絕密文件中,溫伯格將此稱為“經濟戰”的一種方式。他相信,如果蘇聯無法從西方得到貸款和技術,它的日子就過不下去了。因此,美國應抓住每一次機會限製西方對蘇聯的技術貿易出口,遏製並打擊蘇聯可以換取外匯的那些領域。
美國中央情報局對蘇聯經濟格局做了分析後認為,蘇聯的弱點在於它對石油出口的依賴很大,如果國際石油價格下降,蘇聯出口換匯的能力就會下降。蘇聯外匯儲備下降,主權風險就增加,西歐的國家銀行給它發放貸款時就會三思而後行。蘇聯利用西歐的貸款下降,它用以改造技術的能力就會下降,在與美國的軍備競賽上就會落後。蘇聯傾全力與美國進行軍備競賽,會耗盡它的實力。
經過這些計算後,美國就從國際油價入手。20世紀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機後,國際油價攀升,蘇聯靠石油出口賺了一大筆錢。美國人估計,石油價格上漲1美元/桶,蘇聯一年就可以多獲得10億美元的硬通貨。如何才能壓低油價,打擊蘇聯出口換匯的能力呢?
20世紀80年代,影響國際油價的單個產油國隻有沙特阿拉伯。沙特的產量占歐佩克總量的40%,而且與其他歐佩克成員不同的是,沙特可以迅速地增加產量,它的石油儲備運用起來也很方便。換句話說,沙特具有其他產油國都沒有的生產彈性,能夠靠控製出口石油的量來影響國際油價。當時,世界石油市場的供略大於求,每天有200萬至300萬桶石油屬於過剩供應。許多歐佩克國家強烈要求沙特削減出口量,以將每桶石油的價格從32美元漲到36美元。
當時的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凱西便飛到沙特首都利雅得會見沙特親王,說明美國對油價的關心。當時,凱西的論據是,美國經濟需要低油價支持,沙特如果不向其他歐佩克國家屈服,就是支持美國,美國會感激沙特,會向沙特出售一些尖端武器,以保證沙特的安全。當時沙特擔心蘇聯的向南擴張會影響到自己的安全,沙特親王又是個對共產主義意識形態非常反感的人,美國的勸說立即得到了沙特的積極回應,雙方一拍即合。沙特認為美國的計劃符合沙特的利益,除了強大的美國可以給沙特提供安全保護外,低油價會讓歐洲停止從蘇聯購買天然氣而選擇從中東進口石油作為替代,還可以讓伊朗這個有可能在阿拉伯世界引起伊斯蘭革命的國家受到懲罰。沙特向美國人保證一定會頂住歐佩克組織要求減少石油產量與提高石油價格的任何努力。
美國用了一切辦法來壓低油價,其中之一就是縮減需求,包括縮減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從1973—1974年阿拉伯產油國對西方國家實行石油禁運,引發了第一次石油危機後,西方國家就開始構建戰略石油儲備。也就是說,這些國家在平時要多購進一些石油,貯存在專門的地方,以備萬一石油進口中斷時,拿出來使用。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多藏在一些偏遠地區的自然地下岩洞中。美國國會原計劃到1990年時儲備7.5億桶石油,這要求美國每天要購進22萬桶。1983年,裏根政府宣布,因為政府預算緊縮,美國每天隻能購進 14.5萬桶石油。除以之外,美國還要求西歐及日本時刻做好準備,一旦油價上漲,就拋售戰略石油儲備,以打擊石油投機,平抑油價。
1985年,沙特國王法赫德對美國進行了訪問,美國又說服他繼續維持石油產量,必要時甚至應多開采一些。對於沙特來說,這並不困難,因為沙特開采石油的成本非常低,平均每桶1.5美元。油價再低些,隻要石油出口多,對沙特來說仍然是筆利潤豐厚的買賣。
為了給沙特阿拉伯一些甜頭,美國政府通過國際銀行家告訴法赫德國王,美國財政部正在設計美元貶值的計劃,準備在未來12個月內讓美元貶值四分之一。這一消息對法赫德來說是無價之寶,使沙特有時間來安排它的境外財產,美元以外的資產當然會隨著美元的貶值大幅升值,沙特為此大概大賺了一筆。沙特當然要投桃報李,1985年夏末,沙特政府正式通知裏根政府,它準備增加石油產量,國際石油價格將急劇下跌。當年11月,每桶原油的價格從原來的30美元跌到了12美元。
對蘇聯來說,真是禍不單行。除了石油價格下跌、蘇聯出口的能源換回的外匯大幅縮水外,美元貶值使蘇聯換回的實際價值也更加縮水。美元貶值四分之一,蘇聯出口換匯的實際收入也就減少了四分之一。
除了壓低油價外,美國還組織了一係列針對蘇聯的經濟戰:利用巴統委員會來限製西歐對蘇聯的技術出口,利用經合組織等國際機構來限製給蘇聯提供的貸款,鼓勵西歐國家利用各種替代能源,減少對蘇聯天然氣供應的依賴,等等。
巴統組織成立於1950年,是與北約差不多同時誕生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付東方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戰”組織,其正式名稱為多國出口協調委員會 (COCOM),因總部位於巴黎,又被人簡稱為巴黎統籌委員會。巴統成立後至1953年,其成員國便由最初的美、英、法、意等七國發展成為包括加拿大、西德和日本在內的十五國。巴統是美國建議成立的組織,目的是聯合西歐北美國家對東方社會主義國家實行禁運,防止和限製西方的戰略物資、高技術及產品流向社會主義國家。
1982年1月,美國副國務卿巴克利、副國防部長伊克爾率領著一個代表團到巴黎參加巴統會議。他們提議,根據目前的情況,巴統委員會的工作程序要做三項改變。首先,美國想更嚴格地執行有關向蘇聯出售關鍵技術的禁令,包括先進計算機及其電子部件、光纖、半導體和各種冶金方法。美國還想限製西歐的公司把工廠遷入蘇聯境內,因為它擔心這些工廠將有助於蘇聯的軍事工業發展,擔心西歐工廠的先進的方法會被蘇聯利用,從而有助於蘇聯經濟的發展。其次,所有與蘇聯簽訂的價值超過一億美元的合同,都要自動交委員會審批,以確保敏感技術不會流到蘇聯。再次,美國要擴大該委員會從成立以來製訂的禁運清單,把它擴大到最新的技術與產品。
美國人認為,通過了這些協議後,從西方流向蘇聯的高技術產品顯然減少了。1975年,在美國出售給蘇聯的全部產品中,高技術產品占了32.7%,銷售總額達2.19億美元。到了1983年,出售給蘇聯的高技術產品在全部產品中所占的比例下降為 5.4%,其總額隻有區區萬美元。
1983年的3月,巴克利又率一個金融專家小組赴歐洲穿梭訪問,以關緊西歐向蘇聯提供貸款的閥門。美國人發現,西歐人向蘇聯提供了大量低息貸款,以籌建蘇聯通向歐洲的天然氣管道。巴克利便與西歐國家的代表在經合組織的框架內展開了談判,最後把蘇聯重新定義為 “相對富裕的國家”,而不是原來的“中間借貸國”。此外,華盛頓還提議,停止對較富裕的國家的貸款提供補貼。如此一來,蘇聯從西歐借的貸款利息上升了許多,大約從原來的7%―8%上升為17%。
此外,1983年春天,美國官員還將一項協議強加給了國際能源機構,限製歐洲從蘇聯進口的天然氣比例,規定西歐從蘇聯進口的天然氣不得超過其能源需求量的30%。這項協議於1983年5月在威廉斯堡的西方七國首腦會議上正式簽署,它切斷了蘇聯從西歐獲取硬通貨的渠道,也使西歐國家不得不轉向其他方向去尋找代替能源。
1985年,美國對蘇聯發動的“經濟戰”進入了白熱化階段。石油價格暴跌與美元貶值使蘇聯的外匯收入銳減,蘇聯預期從西歐獲得的出口貸款、硬通貨和技術不是被停止就是被砍掉了,這使蘇聯從西伯利亞通往西歐的天然氣管道工程大大推遲,原計劃得到的硬通貨也泡湯了。天然氣管道項目推遲對蘇聯來說是個巨大的災難。1980年,莫斯科以為這條天然氣管道1985年就可完工,將使蘇聯每年獲得80億至100億美元的收入。如果到90年代第二條管道也完工,每年就可獲得150億至300億美元的收入。然而,由於裏根政府的經濟戰,蘇聯修建第二條天然氣管道的計劃徹底失敗。蘇聯苦苦等待巨額硬通貨,經濟陷入了混亂。美國人估計,因為建設兩條天然氣管道的計劃完全泡湯,蘇聯大概損失了150億至 200億美元。同時,因為美國嚴格限製西歐盟國向蘇聯出口技術,蘇聯在這方麵的損失也有數十億。
1985年是蘇聯領導人頻繁更迭的年代,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相繼去世,戈爾巴喬夫接手的是一個搖搖欲墜、危機四伏的帝國。蘇軍在阿富汗進退兩難;在它原來控製的東歐勢力範圍內,波蘭的反對派在美國的支持下公開挑釁蘇聯社會主義模式;蘇聯的經濟在美國的打壓下陷入了一片混亂;美國的“戰略防禦倡議”(星球大戰計劃)逼著蘇聯把僅剩的一點資源都投到了軍事領域。戈爾巴喬夫本來指望著向西歐出口能源來換取更多的硬通貨,以籌措購買技術和進口生活消費品的資金,最終實現他的改革計劃。但在美國的經濟攻勢下,他的一切計劃都落空了,蘇聯隻好通過出售黃金來維持正常的貿易。
蘇聯的解體當然有內部深刻的原因,但正如親自參與了對蘇經濟戰的美國前中央情報局官員施魏策爾所說,“使克裏姆林宮陷入深淵的並不是哪一個事件或哪一項政策。裏根政府的總體戰略之所以有這麽大的威力,是各種政策的綜合效應。這些政策就像一陣陣強烈的颶風吹進虛弱的蘇聯體製之中”。裏根政府精心設計好了一幅經濟戰的藍圖,而蘇聯則被美國牽著鼻子一步一步拖入了深淵。
下麵這篇轉引自網絡的文章,從金融戰役學的角度敘述了西方打擊前蘇聯的一場金融戰的各個階段和背景,試圖把一個波瀾壯闊但又鮮為人知的金融戰呈現在國人的眼前:
“我首先要說的一句話是:一場戰役輸了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戰役一方的人們根本沒有意識到打了一場戰役,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大傷元氣、國破家亡卻不自知那才是一場噩夢!
如果一個國家的經濟學家商品化,學術觀點被故意象牙塔化、玄虛化,學術觀點被外國控製和滲透,學術觀點可以‘變成’現實中這個經濟學家個人和家族的財富,那麽很有可能,一場針對這個國家的金融戰爭的序曲已經奏響。這些零散的學術道德和現金的交易不過是一部偉大交響樂的前奏而已。
在這個微妙的時刻,如果一個國家缺少強有力的金融防火牆,那麽金融戰爭爆發的可能性就會增大!在這個最後的時刻,如果一個國家的最後的也是最強大的金融戰役發起者最恐懼的‘政府強大的行政金融幹預和隨時關閉金融、股票、期貨市場的選擇權’被媒體、某些‘個人’攻擊和嘲笑,並且這種攻擊和嘲笑已經成為了一個強大的‘共識’的時候!那麽一場針對這個國家的金融戰役的開始和戰役的結果已毫無懸念,唯一留下的不確定因素是金融戰役開始的具體時間和具體的戰役方向而已。
從金融戰役學的角度來講,美國是如何用高超的金融手段打垮了GDP曾經一度達到美國60%的前蘇聯的呢?!請不要忘記,任何有關前蘇聯是滅亡於政治僵化、軍備競賽的言論都是一個巨大媒體戰的有效組成部分。這場規模史無前例金融戰役的發起者如何一分錢不花,‘合理合法’把整個蘇聯的精華弄到手,並且使蘇聯—倒退幾十年,而且發動金融戰役的‘彈藥’是對方提供的!最為精妙的是:被這場公開的金融戰役打得血流成河的一方如何還能絲毫沒有察覺,整個世界上幾十億的人們都不知道發生過這樣一場規模宏大的金融戰役!這才是最偉大的陰謀—陽謀!
不論從任何角度來看,這一切都是一個偉大的和精妙到極點的金融戰役學的典範!它應該成為金融戰役學課堂的偉大典範和不朽的戰例,而不是指被少數人知曉。我對這些金融戰役指揮者的智慧、天才的頭腦、手腕有著一種仰觀泰山的感覺!隻有這時,一個人才會知道自己的智慧是如此的淺薄和微不足道!對此有著不同見解的人們,請您們不妨把這當作小說來看,我相信同樣會令您們驚心動魄,體會到金融戰役的可怕和力量!整個蘇聯、俄羅斯金融戰役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戰役階段:
第一個戰役階段:蘇聯、俄羅斯金融戰役戰略條件準備階段
智慧百年不出一人的裏根總統首先在80年代大肆發行美元的同時又提高利率,表麵上對外宣傳是用來增加‘經濟陷入危機的蘇聯在西方世界的籌款成本’,這個說詞本身就是整個金融戰役的一個有趣的組成部分。他用相信美元高息造成的堅挺假象導致世界它國的商品充斥了美國的市場和美國的家庭,然後又通過各種媒體和信息渠道把這種毫無虛假的空前繁榮的信息傳到蘇聯。這時整個蘇聯的社會個階層從上到下瞬時被這種透支了的空前繁榮所震顫,喪失了信心和辨別道路的能力。當時有一個笑話很說明問題:一個蘇聯老大媽問蘇聯的領導人:“我們啥時能夠趕上美國呀?”領導人很有信心地微笑著回答:“消滅了美國不就趕上了!”事實上,裏根總統恰到好處地在與蘇聯領導人會談時提出了一種善意的恐嚇:“我能拿出比現在多得多的錢與你們進行軍備競賽,你們受不了的!” 之後整個蘇聯上下都彌散著一種對‘美國繁榮的崇拜’和對‘美國繁榮的反思’。由於這種信心的喪失是從真實的美國市場、美國家庭真實的富有生活和整個國際金融力量對比中體會而來的,所以是‘真實的’、‘理智的’和‘經得起反思的’,這就決定了蘇聯、俄羅斯金融戰役的大背景和整個戰役的勝負。
第二個戰役階段:蘇聯、俄羅斯金融戰役的全麵開戰和兩個戰場的形成
美國作為金融戰役的發起者,一邊用友好和和解來掩蓋自己發動金融戰役的戰略和戰役意圖,一邊用透支信用製造的美國空前繁榮‘事實’讓蘇聯領導人和人民相信了自由市場、金融開放、‘自由’選舉取消政府監管才是美國繁榮的基石。這時蘇聯領導人開始了放棄統一領導,打開了國門,甚至主動解散蘇聯。這個過程如果把責任完全推在‘一小撮賣國者和變節者’的身上是極其不公正的,恰恰是蘇聯人民相信自己走上了一條能夠最終實現‘美國是繁榮的金光大道’而自發自覺地做出這一切的。曆史和他們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也給了我們中國無比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我是個普通人,這裏不絕對不談談政治層麵的問題,隻是想引導各位聰明的網友們提出一個問題:金鍋破了還是金?那麽蘇聯、俄羅斯如何突然變成了一個二流國家的呢?單純以金融戰爭金融戰役學的主攻擊點來說,對蘇聯帝國的決定性戰役打擊來自美國版的‘五百天改革計劃’,其輔助戰役或者說輔助戰場是有計劃地控製本已小範圍存在的盧布黑市,把一個隻用來購買點‘西方奢侈品’而存在的小規模的黑市,變成了一個有能力打壓和操控蘇聯當時國有貨幣盧布(注:舊盧布)的事實上的灰色金融市場。
這個美國版的‘五百天計劃’把蘇聯國有企業分成有價債券分發給蘇聯人,準備讓蘇聯一舉進入市場階段(也就是一舉進入透支信用表現出來的‘美國夢 ’)!這個‘五百天計劃的’的特點是:‘公平’、‘合法’。所以人們毫無疑問歡欣鼓舞地接受了那些有價證券。大約是每人一萬到一萬五千盧布不等,約合三四萬美元。這對於每個蘇聯人來說無疑是一筆外財,因為他們普遍認為原來國營企業也不是自己的,現在可自己繼承了‘企業的主人’又憑空得到了一筆不小的可以在新興債券市場上出售的價值不菲的有價證券!這一切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是值得任何當事人感到歡欣鼓舞的!問題是:這些有價證券不過是整個打垮蘇聯的金融戰役的一個漂亮的工具而已。
第三個戰役階段:蘇聯、俄羅斯金融戰役的決戰階段
在發動這個金融決戰之前,美國的金融戰役的指揮者已經迅速通過獨資(正規軍)、合資(雇傭軍)在蘇聯、俄羅斯的境內設立了大量‘獨立核算’的皮包銀行,並且利用蘇聯老百姓對蘇聯銀行和‘現代私人銀行’模糊認識而帶來的盲目的信任感,開始了決定性的總攻擊!
這時,在蘇聯‘金融監管’成為了媒體嘴裏的‘複辟’和‘集權’,尤其是《真理報》等蘇聯老百姓相信的大報本身也被暗地裏‘外資私人購買’成了這場金融戰役的‘號手’的情況下,不了解‘現代私人銀行家’厲害的忙於‘新式自由選舉’的官員們不敢也不想去進行幹預。
這些‘不用排隊’、‘微笑待客’、‘獨立核算的現代私人銀行’如同雨後春筍般遍布了蘇聯、俄羅斯每一個城市,它們的免費的咖啡,和藹的微笑,無疑給蘇聯人民帶來了一種感覺:這家‘銀行’(私人銀行)比那家銀行(蘇聯國有銀行)強多了!在此背景下,這些‘獨立核算的私人銀行和私人金融機構’通過各種灰色手段以相對高一點的利息和一杯免費的咖啡就吸收了大量蘇聯民間和企業的盧布儲蓄。與此同時,這些‘互不相關的’‘獨立核算的私人銀行和私人金融機構 ’利用灰色手段向蘇聯、俄羅斯中央銀行、國有銀行和金融機構大肆套取、借貸盧布款項!
在完全是借貸來的蘇聯儲戶和蘇聯國有銀行的盧布彈藥數量充足後,一場唱衰私有化債券的媒體宣傳戰和市場上悄悄的私有化債券收買行動同時展開。由於那些債券是‘沒有什麽分紅能力的國有企業’的債券,與其留著無用不如拋出換到現錢!這是個可以想象和現實的好買賣。不久整個蘇聯的全部私有化債券被收購,然後迅速地通過各種隱秘渠道作了二次分配!這時,蘇聯、俄羅斯的戰役決戰階段已經完美地結束,蘇聯、俄羅斯的國有企業(請注意,蘇聯是沒有私人企業的社會主義國家!),也可以說整個國家已經完全地在‘新興的債券市場’上被蘇聯人民自己賣掉了!
第四個戰役階段:蘇聯、俄羅斯金融戰役的重要的收尾戰役開始了—一箭三雕!
曆史上有名的反麵人物大漢奸汪精衛曾經毫無廉恥的‘自詡’過:“汪精衛是一個賣國賊,蔣介石是送國賊...”這是什麽意思呢?也就是說他認為‘賣國如果賣個好價錢,比打敗了仗白送給人要好得多’!這當然是胡說八道,但在小邏輯上還有那麽一點‘歪理’,也算是小聰明人走上邪路的典範了!
各位網友再隨我回到那個硝煙彌漫的蘇聯、俄羅斯金融戰役的曆史戰場,品味一下金融戰役的奧妙!蘇聯、俄羅斯人私有化債券的出售,本來也不一定就會帶來國家經濟立刻崩潰的慘痛結果!如果此時蘇聯、俄羅斯的政府監管部門的人們(1)堅決地收緊盧布銀根、(2)大幅提高盧布利率、(3)毫不猶豫地堅決取消半公開的盧布美元自由匯兌、(4)嚴厲打擊黑市美元交易和灰色金融市場、(5)嚴格審查‘私人銀行’資格,大幅提高進入和退出門檻、(6)堅決杜絕非法金融機構的資金匯入匯出、(7)嚴格審查各種私有化債券涉及的企業破產(8)讓蘇聯央行‘發布’盧布大幅升值,比如穩定在1盧布:10個美元的水平,那麽此時蘇聯、俄羅斯的情況就是人們把國家或者國有企業賣了個相對還算湊合的價格!那些收買的‘私人’和他們背後的‘私人銀行和私人金融機構’將麵臨一個天文數字的盧布債務(就是那些用來購買私有化債券的盧布)!如果這些‘私人銀行’真的按照誠實的、市場的、‘西方特有而東方人缺乏的市場誠信’來做,那麽他們用‘實際上’是用高達三、四十個百分點高息攬儲而得來或者通過高息和‘代價不菲的灰色交易’取得的蘇聯國有銀行和國有金融機構的大宗盧布貸款,也就是恰恰已經在債券市場上購買私有化債券而花出去的盧布就沒有地方去取得,隻能麵臨兩個選擇:(1)‘私人銀行’的第一個選擇—破產,也就是不僅白白給了蘇聯老百姓十萬億盧布,而且把自己的精心裝潢的鋪麵和豪華的從美國空運過來的免費咖啡機都要進行拍賣,那些剛剛購得的私有化債券又會奇跡般回到蘇聯政府手中,這種大頭的事簡直是精明的銀行家的噩夢和蘇聯人民和政府的喜劇!(2)‘私人銀行’的第二個選擇—歸還利息和本金!也就是以十萬億盧布為基數,以每年歸還三萬到四萬億盧布為利息來歸還盧布!問題是蘇聯政府當時如果采取了我—一個普通人的常規性金融監管方案,就會導致蘇聯金融市場盧布通貨緊縮,那麽這些‘私人銀行’就隻能用天文數字的美元,也就是每年用至少十萬億美元的金額,向蘇聯人民和蘇聯政府支付利息!事實上,那樣垮掉的就一定不是蘇聯,而是美國了!(筆者注:在這次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中,中國經濟迄今僅受輕傷,而美國幾大投行則通過狗咬狗的內爭和某些投行倒閉來借機重組,以便再戰中國)請注意:我這裏指的一切操作,都是常規的、市場化的操作,是美國金融曆史上很保守和常規的純金融手段而已,甚至不涉及關閉債券和股票市場這種後來亞洲金融危機時刻越南等國采用的‘非常手段’(這裏說一句,即便是這類‘非常手段’,西方也沒有借口阻止一個政府挽救他的國家!事實上,比蘇聯弱小得多的越南毫不費力地把‘金融敢死隊’—‘私人風險對衝基金’關在了國門之外!這是後話,請網友們關注《貨幣長城》有關章節“亞洲金融危機的秘密”,這裏就不複多言了。)
但曆史卻恰恰相反!蘇聯、俄羅斯政府的決策者不是蘇聯官員,而是有著‘豐富金融市場經驗的美國金融專家’!整個人類金融市場上最令人瞠目結舌的一幕終於發生:在美國‘私人銀行和私人金融機構的動機和意圖已經暴露的情況下’,在戰役力量對比明顯有利於蘇聯、俄羅斯的中央銀行!請注意,我不是憑空如此說!此時金融戰場對壘的雙方實質上是按金融遊戲規則進行投機的‘私人銀行’與有製定遊戲規則權利的蘇聯、俄羅斯‘中央銀行’。蘇聯、俄羅斯銀行幾乎握有了所有的王牌,並且此時不論是蘇聯人民還是蘇聯中央銀行都已經看出‘西方私人銀行’的咖啡並不免費!
可是,‘經過私人銀行按照古老原則(行賄等)進行斡旋後’,一部分掌握實權的蘇聯官員把自己的個人利益擺在了民族利益之上,這可以說是蘇聯、俄羅斯金融戰役的最可悲也是最令人深思的一幕。這場偉大的金融戰役的總指揮—美國的友好金融專家小組提出了個‘友好目的’建議—進一步放寬對盧布和美元自由匯兌監管來‘對抗 ’黑市交易。葉利欽曾經頗為後悔地回憶說:在國家匯率是1盧布:2.8個美元的時候,他頗有先見之明地提出用36盧布:1美元來換取黑市美元作為戰略儲備,卻沒有組織會議通過!的確,如果單純從被美國金融專家精心引導的固定思路和按照這個思路走下去而出現的毫無懸念的結果來看,葉利欽的想法是有一定‘先見之明’的!
但問題的關鍵在於,為什麽不采取我上麵所說的那些能夠避免出現災難性金融危機的合理的金融策略而不用,卻去采納明顯會導至金融危機出現的‘美國金融專家’的‘友好的和市場經驗豐富的建議呢’?答案既深刻又簡單。因為美國和蘇聯、俄羅斯的‘金融專家’和‘獨立的媒體’反複對‘行政金融監管手段’肆意嘲弄,把正常的央行對金融監管權力和做法都說成是‘集權式的行為’!而當時蘇聯、俄羅斯政界,當然也包括央行的官員都陷入對‘美國式民主選舉的興奮中’根本無暇顧及這些‘小事’!我可以進一步地說,當時蘇聯、俄羅斯中央銀行的官員們內心並不認為那是‘集權式的複辟’,但由於美國的金融戰役的發起者如果在‘第一個戰役階段:蘇聯、俄羅斯金融戰役的戰略條件準備階段’所預先製造了一個有利於金融戰役攻擊意圖實現的大氣候—在曆史上的這個特定時刻,任何有效地合理地金融監管都被那個曆史時刻中生活的蘇聯、俄羅斯人們看成是走向美國式空前繁榮的絆腳石,必須搬開,而且不惜一切代價!這些人裏麵絕大多數是愛國者,這才是令人深思的問題!
而後就是一場毫無懸念的金融大屠殺了!由於實際上放開了私人金融機構和黑市自由兌換盧布和美元,也沒有任何強有力的監管手段,任由盧布‘按照金融市場的那隻看不見的手來調控’。當時私人銀行外麵排隊更換美元的場麵出現了,此時,臉上焦急的蘇聯人已經沒有注意這些‘服務良好、不需排隊的私人銀行’再也不提供免費咖啡了!他們麵對的微笑已經變成了冷笑!因為此時,他們在私人銀行眼裏,不再是高貴的客戶,而是乞丐!
這場金融戰役最重要的收尾戰役的第一個豐碩戰果是這場金融戰役最精彩的部份,也隨著兌換市場的恐慌情緒加重而很快到來了—盧布從1盧布兌換2.8個美元,迅速崩盤突破了100盧布:1美元,這時帶來了三個有趣的戰役結果,可謂‘一箭三雕’:(1)蘇聯、俄羅斯人在債券市場上出售私有化債券拿到的那些盧布的價值貶值了280倍,最多也就剩下幾十個美元的價值了,基本上異常廉價的出賣了他們和他們父輩甚至爺爺輩的辛苦,並且絲毫不能埋怨他人!他們有過‘自由的決定權’—這就是現代金融戰役必須要堅持的‘自由交易權力’的原因。此處妙就妙在‘有苦說不出’! (2)所有蘇聯、俄羅斯的金融體製全盤崩潰,社會市場價格體係崩潰,所有人的終生積蓄貶值280倍,極大地打擊了蘇聯、俄羅斯的國力,製造了一係列深刻和複雜的社會動蕩,最終又反過來為發動進一步的金融收尾清繳戰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並且從長遠來說,蘇聯、俄羅斯的超級大國之夢真實地遠去了,甚至是二流強國之夢都顯得有些朦朧和不明朗了!(3)對於金融戰役的‘戰士們’—那些‘獨立核算的私有、合資銀行’來說,那些用‘高息"攬儲得到的民間的盧布儲蓄和‘高息’從蘇聯、俄羅斯中央銀行合法借來的盧布的債務歸還問題,便得微不足道了!此時我可以說:蘇聯、俄羅斯金融戰役中,作為戰役的失敗一方,蘇聯、俄羅斯央行已經沒有任何牌可打—他們輸到家了!
但就在網友和我都如此天真地認為那些金融戰役的攻擊者一定已經開始大笑著舉行慶祝勝利聚會的時候,下麵的曆史事實會告訴我們:我們竟然太小看偉大的金融戰役的指揮者的天才和膽識了!想到這一點不禁令人冷汗濕透衣衫!
金融戰役的發起者決定繼續進行金融圍剿戰役是絕對有道理的!這時整個贖買債券的利息和本金都極其巨大,雖然貶值了280倍,但考慮到當時利率很不正常,有‘實際上’高息攬儲和‘灰色代價’的成本存在,所以原來將近十萬億盧布的私有化債券購買資金如果按照誠實的市場化方式歸還,依然要付出上千億美元的實際款項才行。而誠實和市場化運作隻是‘私有銀行’的選擇之一!所以,針對蘇聯、俄羅斯金融戰役的最後一戰打響了!
第五個戰役階段:蘇聯、俄羅斯金融戰役的最後一戰—瘋狂的貶值!
最後一戰的發起是這樣的:這場人類曆史最偉大的金融戰役的指揮者利用蘇聯、俄羅斯金融監管處於空白有利的時間窗口,在主戰場—‘匯率兌換市場’和輔戰場—‘金融黑市’兩個方麵同時操作,通過媒體對恐慌性的渲染,就如同2007年6月中國國內外無數的媒體和個人宣揚的‘股市大挫敗’那種‘自我實現性的預言’一樣,蘇聯、俄羅斯的淚流滿麵的人們紛紛拋出每一張盧布,買進美元!甚至在和平空間站裏麵的宇航員都焦急地動用秘密軍事波段向在地麵的朋友求助兌換自己在銀行的盧布!可憐啊!這場金融戰役多麽驚心動魄啊!
盧布市場很快毫無懸念的崩潰了!這時‘美國金融專家’立刻‘及時地’提出了‘新的友好建議’:貨幣改革!用1000舊盧布更換1新盧布,然後把匯率定在5個新盧布:1個美元的基礎上進行浮動!在這個‘有效製止金融動蕩 ’的措施執行後,整個舊盧布實際貶值14000倍。可以說到此時為止整個原蘇聯‘五百天計劃’的私有化債券的最終持有者—‘獨立核算的私人銀行和金融機構’購買整個蘇聯的價格大約是幾千萬美元!這些就是後來普金總統打擊經濟寡頭的原始大背景!
第六個戰役階段:蘇聯、俄羅斯金融戰役的後傳—遊擊戰階段。
這場史無前例的偉大金融戰役整漂亮的令人難以置信地取得了成功!但金融金毀滅戰餘波還沒有結束!金融戰役的指揮者,為了鞏固戰役的勝利果實,緊接著利用各種私人風險對衝基金(注意:這裏很可悲的背景是,一個超級大國已經不需要金融戰爭的正規軍去打擊了,小型的風險對衝基金就足夠用了!)對俄羅斯發動了一係列的金融打擊。但這時無論是葉利欽還是後來被西方痛恨的普京都開始了真正的金融監管!這些後續戰役的成效不大,新盧布最多時曾經跌破40新盧布:1美元,但很快止跌回穩。截止到2007-6-17 17:38為止新盧比對美元比價為26:1,也就是扣除利息因素,這場蘇聯、俄羅斯金融戰役的發起者用72800:1的代價,以超低價格‘買’(或者說搶更準去些)到了當時已經低標價格的總共不到十萬億舊盧布私有化證券涉及的整個蘇聯的一切,花費卻不到一千萬美元!
我們可以說,這是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一場金融戰役,不論是規模、效果還是手段的高超都達到了史無前例的水平!這些金融戰役的策劃者不因該受到任何譴責,他們是精英中的精英,智者中的智者,強者中的強者!這些偉大的智慧將永世在金融叢林深處流傳直到永遠!我這裏指想提醒各位網友注意:真正有遠大抱負的智者和強者不會滿足於一次偉大的成功,他們需要的是更偉大的成功來滿足雄心!當他們攀登上了一座高峰之後,眼光早就瞄上了更高的山峰—中國。
結束語:(我這裏引用福爾摩斯和華生的一段對話作為結束語)
福爾摩斯:“華生,你知道為什麽莫裏亞蒂教授是倫敦犯罪界中最偉大的罪犯?”
華生:“因為...”
福爾摩斯追問道:“快說,快說!我親愛的朋友!”
華生經過思考似乎想到了什麽:“因為整個倫敦的罪犯中他...”
福爾摩斯眼睛閃亮地高聲追問:“你快想對了!說出來我的朋友!”
華生經過思考終於高興地喊了出來:“對!對!因為整個倫敦的罪犯中他毫無名氣!”
福爾摩斯高興地站裏起來大聲說:“你說對了,我的朋友!”
這就是我們中國人說的大道無形!這場空手套白狼把整個蘇聯搞到手的規模宏大的金融戰役幾乎沒有人知道,就在無數的媒體麵前,無數雙眼睛麵前,一場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的金融戰役結束了!”
對比美國搞垮大清與前蘇聯的過程,您有沒有看到其中的巨大相似性?您又有沒有看到當今中國與大清的巨大相似性?更令人擔憂的是,您有沒有看到當下的中國共產黨越來越像前蘇聯共產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