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 人 的 文 化
(2008-08-16 07:59:41)
下一個
吃 人 的 文 化 中文網上談吃,越吃越起勁,從吃蕹菜吃到了人肉,有人貼了篇周老二的吃人文章作大家指導,卻要貼上“兒童不宜”的標簽。這網上的兒童大概沒幾個,要有也不必怕他們看到,還不如貼上“貴族不宜”的標簽,免汙某些人的貴眼。 我們這個民族號稱是吃的民族,四條腿的板凳大概是不吃的,但兩條腿的人卻不妨不時吃吃,吃人的曆史源遠流長,吃人的藝術博大精深。小孩子們自小耳聞目濡,哪個不知道人肉能吃,該吃,而且好吃?“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是在吃人吧?而且吃得何等崇高,何等心曠神怡!而那是小學生也背得滾瓜爛熟的。當年四、五歲的周海嬰問魯爺人肉能不能吃,魯爺就不是“兒童不宜”,而是坦然相告:“能吃,可能很好吃,不過最好別吃。” 最好別吃,一有天災人禍還是吃的。別的民族,一遇饑荒,大抵是犧牲老人,盡力保護兒童。相沿成習,有象日本電影《□〔木酋〕山節考》所說的那樣,老人到一定年齡就到山上餓死的;也有象愛斯基摩的某些部落,孫子一出世,祖父母便離家自殺,全都是為了省下糧食來給最小的一代。而我們這個民族,遇到大饑荒,饑餓的眼睛盯著的卻是無助的子女。不忍心吃吧,便發明了“易子而食”這樣的妙計。翻翻《資治通鑒》,過幾頁就來一次某地“大饑”、“析骨為炊,易子而食”,長年累月,還不吃出經驗,吃出藝術來? 把人叫作“兩腳羊”,並非宋人的發明。唐末黃巢打入長安,困守之時米比金貴,他的部下——起義軍們——便到長安城外抓人來吃,美其名曰“抓兩腳羊”。中國曆史上最大規模的吃人運動大概發生在明末,誇張點說是幾乎無人不吃人。那可是千年不遇的全國性的大饑荒,能吃的都吃光了,隻剩下了人還可一吃,於是便有了公開的人肉市場——不是賣人肉,而是活生生的人,稱之為“菜人”。你看中了哪個菜人,交點錢,便領著回家,洗涮一番便象殺豬一樣殺了吃了。殺豬還要五花大綁,殺起來還要嗷嗷大叫,而殺起菜人來卻要省事多了,反正菜人們已知道自己是要被吃的,也應該被吃的,反抗無用也不道德,不如視死如歸、引頸就戮。所謂的菜人,我想無非也是誰家的孩子,細皮嫩肉的小姑娘大概可以賣個好價錢吧。拿了買主的錢的父母,無非也是去買別人家的菜人充饑,所以這也是“易子而食”,隻不過已不是物物交換,而是有了貨幣流通了,社會畢竟進步了。 然而這還沒完。我們一直吃到了“三年困難時期”,甘肅公開地吃人,和全國各地偷偷地吃人,一直吃到了文化大革命廣西的為革命而吃人。以後有了機會,我們還是要吃人的,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