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真的很重要
(2008-08-22 13:32:34)
下一個
從中國女子體操隊獲得北京奧運團體冠軍後開始,外國媒體亡我之心不死,一直緊盯著中國女子體操隊隊員的年齡不放,對其中個別隊員的年齡刨根問底,大有把中國隊員拉來解剖一番,方才甘心。
中國有關媒體和人員也不示弱,通過各種渠道去證明咱們的體操隊員年齡超過了16歲,比如護照,明明寫了出生年月為1992年1月1日(生日真巧,和新年同慶),難道你還不相信政府的官方文件?也有人解釋說為什麽隊員麵相看上去“年輕”,都是咱們東方人保養的好,西方人是看不出東方人的年齡的。不過,最近再仔細搜索國內的相關媒體,對此事件都保持了沉默。國外有一些“賣國賊”,把中國官方網站曾經對本次參加比賽隊員的介紹資料“泄漏”給了亡我之心不死的敵人,等筆者點擊這些鏈接查看時,鏈接網站消失了,可見這些“賣國賊”有多可氣,拿假的信息蒙騙讀者。
有朋友說了,奧運會體操對年齡的限製有什麽意義?筆者一開始也認為意義不大,但通過查閱相關資料,才知道,這意義“大”了去了。首先,年齡限製是對兒童的一項保護措施(真正意義有待商榷),因為,如果允許孩子參加,教練們就可能用超出常人的手段“摧殘”兒童,造成正在發育中的兒童骨骼變形等一係列身體傷害。咱不明白:滿16歲就不會造成傷害了?因為,這些隊員對體操的訓練可是從娃娃開始的啊。當然,另一個理由可以有站腳之地了。奧運官方認為,現代奧運會這樣名利場是不利於兒童心理健康的,因為,孩子是承受不了這樣的壓力的。又是一個“吃飽了撐的”理由,咱的孩子不懼壓力,他(她)的抗壓力能力強,對勝負看得很淡,你奧運會官方禁止咱孩子參加,豈不是剝奪了咱們的權利?
基於了上述的理由,奧運會對體操運動員的年齡限製在1981年從14歲上升到了15歲,又在1997年從15歲上升到了16歲(按這個趨勢下去,下屆奧運會沒準要到17歲了)。那麽,年齡對奧運女子體操項目到底有什麽影響呢?
筆者是個外行,不過看了許多內行的文章,似乎知道了一點“小行情”。這其一是,年齡對身體柔韌性的影響,因為,年齡越小,身體的柔韌性越好,別人用了九牛二虎之勁完成的動作,對小孩子全不費功夫。大家不妨想象一下,如果要讓咱去完成一個劈叉動作,估計扳折了腿,也隻能從裁判席得到10%的“敢鬥”同情分。第二,年齡小體重就輕,對完成高低杠這樣需要上肢力量的項目有利。咱也不明白,年齡小力氣也小,這外國媒體怎麽就不考慮這點了呢?咱們的力氣小,能完成這樣的動作難道不值得讚揚嗎?可這外國人就這麽認死理,他們說了,既然奧運規則是這麽定的,你就得遵守。對這幫把“公平”無窮放大的老外,真沒法和他們講道理,規則是死的,人可是活的,為什麽就不考慮咱們中國花了這麽多錢,請你們來白吃、白住、白玩,就一兩塊金牌,還“較汁”到現在,你累不累啊!
更可氣的是,有不少人就年齡的問題“浮想聯翩”,還聯想到了開幕式上的假唱和假煙火,這種人,你煩不煩?咱們用了假唱和假煙火不就是圖個完美嗎?這是中國價值觀的體現。如果用個豁了牙的小孩出場,你們就開心了?這不是侮辱中國人嗎?再說了,假煙火怎麽了,假如實況轉播那天,萬一有一發煙火發射裝置出了問題,萬一老天不幫忙,你們的眼睛怎麽可能被這樣賞心悅目的畫麵愉悅呢?這點道理都不懂,還在這裏說三道四,你寒磣不寒磣啊!
信譽(Credit),這個在西方社會被提及率極高的單詞,一直在現今中國社會價值觀的門檻邊徘徊,所以,咱們大可不必把一小撮蒼蠅的嗡嗡噪音放大到主流。中國價值觀和西方價值觀不同,為什麽西方社會不可以用中國的價值觀來衡量一件事呢?奧運會在中國舉行,當然要用中國的標準說事了。如果咱們用了數千億人民幣辦的這屆盛會,被幾個蒼蠅汙蔑成“中國人一貫造假”,那豈不是虧大了。從這點上說,中國媒體、有關單位和個人,咱支持你,別理這些噪音,要知道,沉默是金。
奧運會就要結束了,國內的同胞們會就奧運會中國金牌第一的光輝曆程陶醉一番,時間可能達數月之久,可國外的中國人還得掙錢吃飯,該幹嘛幹嘛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