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聽聽

說說聽聽,思想交流,就事論事
正文

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是環境。

(2015-01-21 14:22:13) 下一個
所謂的教育有兩個方麵:目的和方法。目的是要達成什麽,方法是怎麽達成。

今天不說目的,隻說方法。

對孩子的教育可謂是各人有各人的高招,各人有各人的難處。推呀,體罰,說教,啟發,作朋友, 和孩子交心等等。

過去的人們怎麽教育孩子子,咱不太清楚,隻知道孟子的媽,為了教育孩子,好幾次搬家。看到這,有點納悶,搬家和教育孩子有什麽關係。後來想,可能主要是為孩子找個好環境。

這裏的環境,不是自然環境,象什麽有山有水,風景美麗, 環境幽靜什麽的,這裏的環境是人文方麵的環境。

人是社會性的人,人對周圍的人文環境很敏感。就拿成人來說,有幾個人不在乎別人怎麽看看,怎麽說自己,不關心或 不了解別人在幹什麽。中國人對別人的看法和做什麽可能更關心。誰家買了新車,蓋了新房,孩子上了什麽大學,等等。很多人會根據別人的行為和態度調節自己的語言行為和生活方式。 這無可非厚,因為人的社會性是人最重要的特征。

那麽,孩子也一樣, 很在乎別人(同齡人)的看法,同齡人的行為,語言,甚至衣著。 其重視程度要比我們成人更甚,因為是孩子。很多孩子寧願受父母的責罰,也不願意脫離他所處的人文環境,不願意和”別的孩子不一樣“。

所以,引導和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是同齡人的影響。如果周圍大部分孩子都會一種樂器,你的孩子肯定也要學一種樂器。如果他的朋友都在忙“奧數”, 他肯定也要試試看,至少會很關心。 如果別的孩子都在爬藤,談論和準備。你的孩子肯定不會甘心落後。如果別的孩子都在“創業“,開公司什麽的, 你的孩子也一定會在找尋哪兒有什麽商機。 

當然,最難辦的事是怎麽才能有這樣的人文環境,或者自己希望人文環境。有時候是運氣,有時候是條件。人家孟母能多次搬家, 說明人家有哪個條件。這可能是很多美國孩子上私立學校的重要原因(倒不一定是數理化好)。

反過來,看一個孩子的內心實際情況,隻要看他的朋友就會八九不離十。 

要說的是,如果你要“推”孩子成什麽樣,隻要能把孩子推到那樣的人文環境中(小朋友中),就基本大功告成。沒有那樣的小朋友咋辦,找呀。或者象孟子的母親,搬家。 要不然你就得費老鼻子勁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