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一個外企財務總監對想要從事財務工作人的一點點建議

(2006-03-07 00:00:20) 下一個
[職業經曆]一個外企財務總監對想要從事財務工作人的一點點建議 作者:隻當是散步 提交日期:2006-3-2 19:43:00 ??本人94年大學畢業(一個很普通的、沒名氣的大學),到現在接近12年的財務工作經曆。目前在一家大型的外資企業做財務總監,管理著差不多18個人的財務團隊,看到最近這裏有不少人希望從事財務工作,所以希望我的一些工作中的體會對這些人多少有點幫助。      首先,你在從事這個工作以前,問自己,是否願意跟數字打交道 ?我想好多人回答是:不是很喜歡,但是財務工作好像比較穩定,工作也相對來說不是很難找,所以選擇財務這一行。我想這個理由,還是reasonable 的,但是需要搞清楚,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很難有所建樹的。也許,有些人想,暫時幹一段財務,有機會幹個自己喜歡的一些事情。但是,問題是,財務人的特點決定,幹這一行的時間長了,那麽人就會變得謹小慎微、多少有點保守主義的傾向。當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但是大部分的會在自覺不自覺中變成這樣子的。所謂男怕入錯行,還是好好考慮之後再決定為好。   如果的確喜歡財務工作,那麽財務工作本身你也需要選擇向哪裏發展。通常財務部門的規模達到一定程度之後,會分為5個領域,即:會計部門、稅務部門、資金部門、財務分析部門和內部控製部門。不同的部門都有各自得特點,難說孰優孰劣,根據自己的個性去選擇。當然,不是每個企業都這麽詳細地分工,但是這些功能是一個完善的財務體係必備的,不要以為財務工作就是簡單的會計工作。   其次,財務的入門門檻其實不高,很多人都可以從事。如,學理工的、學經濟類的任何專業的人,經過半年左右的培訓,處理簡單的業務基本上沒有任何問題。甚至,比那些學財務的人做得還要好。所以我常常開玩笑地跟我的同事們講:“你們要有危機感呀,現在能幹財務的比掃馬路的還要多!”但是,這個行業的達到高水準的人才,卻很難,非常難!首先,如上所說,你如果沒有很好的數字感覺,那麽你永遠也達不到財務高手的境界的。我曾經的老板是香港人,我們3個人花費了5天的時間,給他做了差不多50多頁的報告。但是他看了不到20分鍾,就敏銳地指出來,很多數據之間的鉤稽關係和前後自相矛盾的部分。其間,他幾乎沒有用過計算器,就是憑腦子和感覺判斷出來的。雖然老板的為人非常嚴厲,但是我們是由衷地佩服他,連他的死對頭——中方的董事長也是對他極其地欣賞(由於中外合資雙方的關係不好,所以每次董事會總是不歡而散,而我的老板就是外方的董事)。中方董事長在他們集團會議上,麵對著眾多的中方高層曾經說過:“你們這幫人裏,如果有一個人有外方董事一半的本事,那麽我他媽就給磕頭了!”我想,一個人做到連對手都佩服的時候,那麽這個人是非常成功的。顯然,我的這個老板顯然是血液裏流淌著數字的人。其次,財務工作是相對來說成就感比較少的工作,因為它的Input 和Output 不是很配比的。你可以感覺到你的Input ,但是感覺不到Output——很多財務人天天加班,但是如果有人問你都做什麽了,你會感覺很難回答上什麽。因為你說了,別人不一定理解和聽得懂!銷售人員可以說,我這個月賣了多少東西;生產人員說,我超額完成了多少;QA 人員可以說,降低了多少不良率 ;可是我們呢 ? 說:報表完成得很順利?這個月稅務沒出問題?分析出這個月的虧損的原因是什麽 ?所以,做這個工作需要定力,更需要耐得住寂寞!   再次,財務工作的壓力是很大的。這個壓力,來自於Deadline、來自於分析的深度、來自於遊離在政策的邊緣上。有句話說到,遲到的公平是不公平的,同樣,遲到的財務報表是沒有意義的。這就是為什麽那麽多“表哥表妹”們天天加班的原因,如果你過了1個月才把上個月的報表搞出來,又或者把分析報告遞交了,盡管是非常翔實和準確的,但是對經營沒有任何幫助!大家會從各大公司的招聘廣告中可以看得到“working under high press ”,可見財務人員承受的壓力是非產普遍的!財務分析也是一樣的,因為財務分析沒有一定之規,也沒有非常technical 的硬性標準,所以對你所做的分析,很多人可以challenge的 ,也就是說一幫人跟你指手畫腳的!這些會讓你感到很鬱悶。同時,財務也是政策性非常強的,會計準則你得遵守,稅法你也得遵守。盡管你有很高的水準,但是法律抑或亂糟糟的各種文件、條例都是由執法人員來解釋的,所以,你做得再小心,肯定會有犯錯誤或者是走在犯錯誤的邊緣上的。不管你平時表現多麽的好,如果讓執法當局罰了款了,那麽你老板的臉色肯定是非常難看的。如果,你不希望你的老板給你難堪,那麽你就得跟那些稅務、工商、外管局、海關的一幫混蛋打得熱乎點,這個對很多人來說是非常痛苦的!   再其次,財務需要終身學習的。當然,現在好像沒有哪行是不需要學習的,但是中國現在處於各種經濟法規完善過程中,所以經濟類的各種政策變化是非常頻繁的,如果不及時更新,那麽你會跟不上時代的。如,現在新發布了最新的會計準則,從‘07年開始實行。光是這個,就夠你學習一段時間的!又如,你要是在美國企業工作或者是在美國上市的公司上班,那麽你得了解安然、世通事件之後,SEC要求的Sarbanece-Oxley法案。在加上中國的各種稅收和外匯法律很多是以“通知”、“答複”、“XX函”的方式規定的,本身的邏輯性和連貫性很差,且執法人員的回複因人而異。所以,你得首先自己了解透了,才有可能莫名其妙地被人扣大帽的時候,進行辯解。中國的執法部門最惡心得地方是,他們從來不會以書麵形式給你做任何政策谘詢的,所以你要是含糊,那麽可能會給公司帶來很多的損失的。 ----------------------------------------------------------------------------------------------- 有個困惑想請教一下前輩,我目前是在一家公司做產業分析,就是對整個產業麵進行分析。由於我的專業是財務,而自己目前也在同時進攻CICPA,CMA與ACCA,所以如果是分析競爭對手財務狀況,資金狀況等的時候,我會比較有興趣,但是如果是分析產業的話,就興趣缺缺。而我才畢業1.5年,所以財務上的經驗多是從書本中學來,實際積累不多。我有時候都很擔心,自己如果這樣下去的話,會不會慢慢變得根本沒有sense?我的目標是成為一名優秀的財務分析師 or 管理會計師,前輩覺得如果我想達到這個目標的話,應該要去積累那些崗位的經驗,才會比較有感覺呢?(當然,我覺得如果要想成為優秀的外部財務分析師,產業麵其實有時候更重要過財務麵)   另外,請問CMA怎麽給IMA報名啊,我都看完兩個Part了,就是不知道該怎麽寄送資料。報名我知道可以到網上用信用卡支付,請問支付後應該把自己的資料寄送給IMA呢?用傳真可行麽?   期待您的回複,謝謝!—————正處於迷惘的有理想的考證狂留   近年來,財務軟件的應用是大勢所趨,尤其是大企業更是如此。但是,你的思路和腦子沒有及時跟上,那麽在這些軟件麵前你會感覺很無助的!因為軟件不是單純的代替你的手工工作,而是包含著許許多多的先進的管理理念、內控機製的,這就是為什麽那麽多的中國企業采用了ERP,卻以失敗告終的原因。如果,公司的管理層的理念沒有及時更新,變革的決心不那麽強烈,那麽好的ERP軟件幾乎是一種負擔!尤其是像SAP這樣複雜的ERP軟件,一般的企業是用不了的。我們公司剛開始使用SAP的時候也是非常痛苦的,差不多過了1年多了,大家才覺得這個東西真好,什麽事情都離不開它了。舉個簡單例子。我們公司為了提高公司的信譽和競爭力,規定每月10日一次性通過網上銀行支付上一個月份采購的所有貨款。這個事情,好多人員都反對,認為有些東西是必須預付款的、又有些人認為客戶部來要賬主動付款是愚蠢的等等。但是,管理層是決心非常強,統一付款條件的好處是多方麵的:首先,他杜絕了采購或財務部門以權謀私的餘地;其次,便於實現掌握資金的需求;再次,可以提高價格談判的籌碼,最後,樹立公司的良好形象等等。這個製度推廣了一段時間之後,大家現在覺得效果非常的好!以前總是說會計是越老越值錢,但是,現在是越老越不值錢!   最後想談點財務工作的悟性問題。記得在大學的時候,老師講“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的時候,感覺太抽象了。但是,實際接觸工作之後,慢慢體會到其中的奧妙。那麽多複雜的業務用簡單的“借”和“貸”來涵蓋,這個同大自然的“陰”和“陽”、計算機語言的“1”和“0”、圍棋世界的“黑”和“白”有著驚人的相似。我麵試的時候常常喜歡向那些有1~2年工作經驗的應聘者問:“為什麽資產負債表上的科目和損益表上的科目沒有一個是重疊的,但是兩個表裏的累計利潤會一樣呢?”“為什麽現金流量表是非常重要表?”“為什麽現在很多大企業用EVA來考核成果而不是利潤?”等問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很容易看得出一個人有沒有財務的悟性和靈性的。   但願我的這點心得,對有誌於財務工作的人有一點點的幫助! ------------------------------------------------------------------- 虛心請教“為什麽資產負債表上的科目和損益表上的科目沒有一個是重疊的,但是兩個表裏的累計利潤會一樣呢?”和“為什麽現在很多大企業用EVA來考核成果而不是利潤?兩個問題的完美答案是什麽?    去年有一次去麵試,有個財務老前輩問:“如果你做出的利潤表裏最終結果是負數,這是什麽原因呢?”當時就蒙了,直覺是:要負數的話那不就是虧了? 回複 :1)兩個表上的利潤數一樣,還是因為“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的原因。你想一下,如果你做的分錄是借方和貸方都是資產、或者是負債科目,那麽它對損益是沒有影響的;同樣如果做的都是損益類的科目,也不會影響損益的。那麽,當你做一方是損益另一方是資產或負債類科目的時候才會影響損益。這樣,這些分錄在報表的背後把兩個表鏈接起來的,也就是說你看得雖然是兩個表,但是你必須明白兩個表的產生過程。    2)EVA是Economic Value Added的縮寫,是一個美國人在90年代發明的,後來他已經把“EVA”注冊成自己公司的商標了。為什麽很多大公司用它來衡量業績呢 ? 原因是,利潤表的人為操控因素太多,如,折舊的提取時間、壞賬的提取等等,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不能反映你盈利的效率性 。也就是說,兩個公司同樣是100萬的利潤,但是一家是投入了1000萬的資產,另外一家是投入了5000萬的資產,顯然前者的效率高一些,但是你無法通過利潤表來考核他的效率。同樣,利潤率也不是很好的指標,因為有些企業增加一個投資,那麽他的利潤會有提高,但是整體利潤率有可能下降。那麽這個時候企業的經營者會拒絕投資——因為對他的評價產生負麵影響。   而EVA的邏輯是,一個企業是不是盈利的標準是他是否已經消化了他所投入的資產的成本。他的簡易公式是 :利潤-所投入的資本*WACC(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 ) 。它比較全麵地考核企業是不是正確地使用股東的投入資本和取得的長期負債。 ------------- 偶來說說幾句:   1、兩張表為什麽有關聯,資產負債表上留存收益(未分配利潤),損益表上也是,這兩者的關聯是,兩者是相等的。為什麽相等?因為資產負債表是表示權益,損益表上則表明該權益是如何產生的?權益的產生源自於收入,成本,費用,由於有借貸關係,一方是資產或負債的產生,另一方則是對應的收入和成本的產生,借貸相等導致兩者的關聯且金額一致,這就是權益的產生來自於資產-負債,在損益表上體現為收入-成本,所以樓上的基本上都沒答到點子上,這就是樓主所說的借貸相等的要點   2、關於CPA和CMA,其實兩者的立意是不一樣的。中國的CPA注重培養審計型人才,說難聽點就是套框框,上市公司的哪些點和準則不符合,那麽就難以通過審計,如何通過審計取決於審計師的職業判斷和上層的利益取向;美國正好相反,他取決於是否符合股東利益的最大化和相應的道德準則、操守,就如CIA和CPA的考試區別,很像的。有興趣的不妨比較大陸法係和英美法係的區別,可以獲得不少啟發   3、一個合格的會計師,其實是管理的重要一環,現在的管理越來越注重前期預算和決策,事後的補救是不及時的,但是人的預測和決策是主觀性太大,所以軟件是必不可缺的,從長遠來看,那些低層次的會計遲早要淘汰,你不敢想象你現在扛個算盤就可以勝任會計-----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 請教樓主SAP和國內的一些ERP軟件的區別在哪裏?   -------------------------------      SAP是領域專家對多個大型企業、跨國企業的業務流程進行總結並高度概括抽象後提煉出來,適應性極強的ERP係統。   國內ERP相比幼稚的多,從功能、流程、適應性、管理思想各方麵都相去深遠。   SAP是德國的大型ERP軟件,是目前ERP市場占有率最高的軟件。為什麽SAP那麽牛呢 ? 按理來說,財經類的有名的東西應該都是美帝國主義搞出來才對呀,什麽4大會計師事務所呀,華爾街呀,麥肯錫呀等等。熟悉管理會計的人應該知道有個東西叫做“ABC”分析方法,即“Activty-Based-Costing”,這是對共同成本在不同的產品或事業領域的時候,非常重要的分配原則。這個東西,搞得最好的人,不是美國人,是德國的兩個教授,他們對成本的理解是達到了管理會計的最高境界(可能跟德國人嚴謹的分析作風有關)。這兩個教授,帶著他們的研究成果加盟SAP,自此,SAP的應用模塊裏有專門的Co模塊,即“Controlling”的縮寫。所以SAP裏最難搞得就是這一塊,如果你沒有雄厚的管理會計理念,那麽你即使會使用了,也是一個熟練工而已,隻知其已然,不知其所以然!    SAP軟件一般中小企業是用不了的,也是用不起的,雖然SAP公司推出了專門針對中小企業的“燈塔計劃”,但是效果一般 。一般中小企業的管理水平,用SAP會感到太多的束縛,根本無法接受(如債務必須有到期日,債權必須有授信額度管理、采購必須有生產提供采購請求、發貨必須有客戶訂單等等),所以用不了。用不起的原因是,一是初始化成本很高,二是你根本無法配備一個專業化的隊伍來維護它。即使是有問題你跟SAP聯係,他們到點了就下班,哪管你半夜為結算而發愁!  ============================================================      第一次看到這樣的說法,不知道樓主這樣的說法是哪裏得來的。      ABC是好象是美國的教授搞的吧?CO模塊也不是因為ABC才出來的,R/3出來的時候已經有ABC了,可能是後來把ABC加進去的。      而且Controlling裏除了ABC,還有CCA,PC,PA,PCA的概念,不能說ABC就是全部,ABC算是CO裏比較高深、複雜的部分,但是算不上最基本的部分,ABC複雜因為他和生產過程聯係太多,而PP模塊對於不同的企業差異性太大。      我們公司沒有實行ABC,所以不知道到底怎麽個用法,但是在CO裏難免接觸到Activity,ST,Routine,所以我懷疑這些概念在我們公司可能被曲解了。 ------------- ABC作業成本法我公司已實施兩年多了吧,我不是這個項目組的人員,但耳濡目染一些皮毛吧,覺得作為一個決策層的分析工具是蠻不錯的,讓公司的產生增值與利潤貢獻的行為(內部的一個術語叫“活動”)與產品很明白的分析出來了。      我們的初始化是請德勤實施的(ERP-Oracle 11i也是由它實施),光初始化就用了將近一年半,包括的不僅僅是財務數據,人力資源、計劃采購、生產車間、中轉物流及售前售後等等,所以說初始化時是比較痛苦的,幸虧決策層的決心比較大,要不一幫人整天要吃喝拉撒的(德勤常駐的有三人,費用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吧),而一年半時間看不見成果,說不定就修不成正果了。。。    ----------------------------- 個人認為做財務工作最重要的經驗和經曆的積累,最好去大型國企或上市公司,這樣才能接觸到比較全麵的業務,比如 全麵預算、資金管理、合並報表、產業投資、權益投資、國際融資、責任會計、風險控製、企業並購、財務決策等高端業務。   這些都是小公司會計人員很難接觸到的,就不可能有實戰經驗。 ------------------------------------------------- 國企的領導大多不懂財務,一次財務分析報告中對利潤進行分析,影響利潤有六大因素, 即產品結構、銷售數量、銷售價格、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各因素變動均影響利潤,當年是增利60萬,但銷售價格、成本、銷售費用上升減少了利潤,但老總不願意看,隻看增利因素,要把減利因素刪掉,分析報告給業內人士看就見笑了 -------------------------------------------------- 在2000年考下了中國注冊會計師,2003年考下了美國注冊管理會計師(CMA),對就業幫助非常大。但是,實際工作中國內注冊會計師的應用不是很大,但是CMA(Certified Management Accountant)對財務分析、預算管理乃至理解SAP的思想方麵有非常大的幫助! 一般來說,SAP 的Co的主要的內容裏包括標準成本體係、PA損益表、各種費用的分配邏輯、不同的BA之間的資產、負債的分割等等內容。它是最需要綜合知識的領域,不單單是學習管理會計,同時需要了解PP、SD、FI等模塊的內容。   4個月就開始做Closing,蠻厲害的!但是,切記,Co是非常複雜的東西,不要以為自己會結算就了解全部。 ------------------------------------------------  另外想請教LZ幾個問題:     1、LZ談到財務分析,我也曾做過財務分析,也許是我的工作經驗和閱曆不夠,總是感覺自己的分析很膚淺,難以抓住要害,LZ能否簡單介紹下如何做好財務分析?主要應該從哪些方麵作財務分析?     2、我工作了5年,先後做過費用報銷、稅務管理、預算管理、總賬會計,這幾個做過的崗位中我最喜歡的崗位是預算管理,因為我的個性也許更喜歡一些開創性的東西比較多一點,而做總賬會計好像更注重嚴格遵守而不是創新,我是不是不適合做一個合格的會計?     3、LZ談到注冊會計師考試,我也曾經想考中國的注冊會計師,可當我看了教材後,的確感覺對實際工作用處不大,我是最反感什麽本本、證證之類的,所以我把書學習了一遍,但卻沒去考試,但聽LZ說美國注冊會計師比較有用,作為我的工作來講也很需要了解USGAAP,所以想請問一下這方麵的學習以及考試的情況,謝謝。   ------------------------------------------------------------   1、財務分析,如我原文所說,沒有一定之規 。首先,我認為你必須了解你的公司高層領導們最關心的是什麽,切忌隻是提出來問題,而不提出解決方案或者改善意見。即,說“NO”同時要說出“HOW”。對領導們關心的事項,用財務角度出發指出一些可行的方案。其次,如果你不幸遇到了不知道公司運營中有什麽問題的領導,那麽需要你的創造性思維了。你可以先從銷售開始入手,說出銷售同去年同期比較如何,同上個月比較如何,同計劃比較如何。差異原因說明的時候,可以分解為銷量的差異是多少,產品組合(production mix)差異是多少,單價的差異是多少。銷量的差異你可以分解為市場占有率的差異是多少,市場整體規模的差異是多少。你如果提出這方麵的問題,那麽銷售部門會辯解稱:產品質量不好、價格高沒有競爭力、物流部門沒有及時發貨導致客戶流失、生產計劃沒做好沒有滿足需求等等等。那麽你應該核實他們的辯解之後,再跟相關部門確認一下,也許生產會說:銷售計劃變化太多,計劃趕不上變化;采購的原材料質量不行、管理人員多成本下不了等等理由。你對一整個流程全部調查之後,你會發現這是一個死循環,那麽你應該學會從哪個環節開始必須有所打破,才可以滿足公司的利益——這個需要你的決斷性的,否則會陷入扯皮的惡性循環的。   還有,你可以做一些大額訂單管理、產品別的邊際貢獻率分析等,通過這些你可以提出貌似盈利的產品或訂單也許是虧損的。   2、開創性思維最符合搞分析了,這個不用我再廢話了。   3、證書問題。這個是一個選擇,如同生存還是死亡!證書不能直接給你帶來什麽,關鍵是取得的過程中你獲取了多少有用的信息。國內的證書,如你所說,沒有太多的幫助!但是我個人認為CMA,是美國注冊管理會計師(不是美國注冊會計師)對財務分析和管理會計乃至管理其他業務方麵幫助是非常大的。大家都知道國內的管理會計領域,幾乎沒有什麽權威性的專家,國內的書本都是到處抄的。所以,英語條件允許的話,直接看國外原版書好一些。可能我這麽說有點過分,但是,我竊以為國內的所謂的教授、專家在管理會計領域裏是都是胡扯!   CMA是全世界最大的管理會計師組織,他的考試分為4個PARTS每個Part又有若幹個不同的內容。1~3 Part是選擇題,4是由論述題。具體這方麵考試的內容請你登錄他們的官方網站 www.imanet.org ;或者是在www.chasedream.com裏有考試證書交流區,那裏有我詳細介紹的一篇文章叫“關於CMA的幾點看法”。相信你看完了應該了解一些的。聲明一下,對以上兩個網址,我不是在做廣告~~~~,千萬不要誤解!    --------------------------------------------------------------------------------------------  樓主能介紹一下自己做財務總監前的工作經曆麽         --------------------------------------------------------   我畢業的時候可以進銀行工作,但是我不喜歡國企的那種氛圍,所以自己來到異地自己找到了一個比較有名的外企。在這個企業裏工作的4年,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尤其是該公司的財務總監對我非常耐心和細心地教導,讓我受益終身!在這個公司我從事的是資金管理(大概是一年左右)、成本和月末結算,同時做了MRP的開發工作(大概2年)、之後開始接觸管理會計的業務,重點是預算管理和分析(1年左右)。在這裏我成為公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財務主管的(代價是掉了差不多20斤肉,眼睛變成近視,幾乎沒有歇過完整的休息天),但是當時年少氣盛,認為當時自己的財務水平應該是了解了所有的財務工作(現在想起來非常幼稚和可笑),所以跟外方總經理吵架之後憤而辭職了。至今我不後悔我辭職,但是一直令我慚愧的是我讓那麽信賴我的總監和總經理傷心了,即使是辭職也不應該是這樣的方式的。   在家閑賦的時候,我反思自己,明白當時有相當一段時間,自己是處於一種極度疲勞和莫名的煩躁情緒中的,我想這個多少跟工作太累,得不到放鬆有關係吧!      第二家是一個國內非常有名的全國性的國有電信運營商(聰明的人應該猜得到的),這個企業的工資福利都很好,但是嚴格地講根本沒有管理的企業。老總們天天搞政治和形象工程,公司的所有的中高層全部來自於該市領導幹部的子女和親戚,我是為數不多的招聘進去的人。在這裏坦率地說我什麽都沒有學到,但是我深刻地理解一個糟糕的管理和鬆散的財務是多麽令人痛心的。在這家企業期間,我把用友的軟件普及和完善、建立了預算製度(之前這家企業沒有人了解第二天需要多少資金、明年準備盈利多少、費用預算是多少、審批權限是什麽等等)、負責上市前的IPO工作、固定資產的轉固和盤點等工作。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也是給了我鍛煉的機會。因為不是特別忙,所以我利用晚上的時間看書,考過了注冊會計師;同樣是因為不是特別忙,所以更多的時間用來思考如果完善財務體係方麵的問題。在這裏幹了2年以後,我接到了一個獵頭公司的電話——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跟獵頭打交道,他們把我推薦到一個外企當財務總監。   這是我第一次完全獨立地挑起一個企業的全盤財務工作,也是邊學邊幹。這裏最大的收獲是認識了我在原文提到的我的老板——我們公司的亞洲區財務總監。他是我目前為止見過的最有數字感覺和職業操守的人,他教會我很多東西。他擁有ACCA、AICPA、CMA、CGA 和香港注冊會計師資格,聽起來蠻嚇人的。他都45歲了,但是包裏麵永遠都是財務方麵的書本,一有空就看書,還跟我埋怨地說:“就中國的注冊最難考了,我搞不懂”。從他身上明白了一個合格的職業經理人應該是什麽樣子的!   2年多之後,為了尋求更高的發展空間我跳槽到現在的這家公司來,目前為止感覺還不錯! ---------------------------------------- 國內的證書,如你所說,沒有太多的幫助!但是我個人認為CMA,是美國注冊管理會計師(不是美國注冊會計師)對財務分析和管理會計乃至管理其他業務方麵幫助是非常大的。大家都知道國內的管理會計領域,幾乎沒有什麽權威性的專家,國內的書本都是到處抄的。所以,英語條件允許的話,直接看國外原版書好一些。可能我這麽說有點過分,但是,我竊以為國內的所謂的教授、專家在管理會計領域裏是都是胡扯! CMA和CIA是完全不同的,一個是管理會計領域,一個是內部控製領域,很難說孰優孰劣!根據個人的職業發展方向來考慮為好。 IMA每月定期期刊“strategic finance"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