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的博客

信手寫寫的一家之言。
正文

改革開放,挽救中國的無奈之舉!

(2009-05-03 14:12:01) 下一個
改革開放,是挽救中國的無奈之舉

鄧小平上台前,連年的階級鬥爭、思想運動,已經使得中國的科技全麵落後於世界。

人們會問中國能造出兩彈一星,怎麽會落後世界?
兩彈一星中有前蘇聯的技術援助,更主要是依靠海外華人科學家的歸國援助。

主導研發兩彈一星的24名科學家,其中有21名(包括鄧稼先)是49年以前出國留學,新中國成立後再回國建設的!
詳見後麵附錄。

文革開始後,大批的科學家遭到迫害,即便是兩彈一星的元勳,也有多人免不了被文革造反派毒打致死。

從此以後,直到改革開放前...中國幾乎什麽也造不出來了。

現在人人都知道“科學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了,可是試想當時...

一個把科學家迫害致死的國家,一個取消高考沒有大學的國家,一個中學生罷學罷課去搞全國串連的國家,怎麽可能不落後於全世界?

不管歐洲也好,亞洲四小龍也好,幾乎所有國家經濟、科技的崛起,都是在50年代末到中國改革開放前這段時間內!這說明了什麽?

如果沒有這樣的浩劫,中國早就有了大飛機和自己的汽車工業了!

值得注意的是,改革開放30年後的今天,中國有了“神五”、“神六”,而且研發“神五”、“神六”的科研人員,大多都是30多歲,中國培養的科學家占到百分之八十以上!這就是成就!

過去的已經過去,再多加批評也不能改變什麽。

但是這是真正的曆史!每一個中國人都必須要牢記,必須要吸取教訓!


除鄧稼先外其他23名兩彈一星科學家的資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918456.html?fr=qrl&fr2=query

文革期間非正常死亡的名人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70524/06/19446_517415.html


除鄧稼先外其他23名兩彈一星科學家的資料


生平簡介:錢三強 (1913-1992)

浙江省湖州市人,1913年生,男,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係,後赴法國巴黎大學居裏實驗室和法蘭西學院原子核化學實驗室從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獲博士學位,1946年獲法國科學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學獎金。1948年回國
===================================================================================
錢驥 (1917-1983)

江蘇省金壇縣人,1917年生,男,空間技術和空間物理專家。

1943年畢業於中央大學師範學院。1949年後,曆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室副主任、主任,二部衛星設計院業務負責人。
========================================================================================
姚桐斌 (1922-1968)

江蘇省無錫市人,1922年生,男,冶金學和航天材料專家。

1945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47年赴英國伯明翰大學工業冶金係留學,1951年獲博士學位,1954年赴聯邦德國亞亨工業大學冶金係鑄造研究室任研究員兼教授助理。1957年回國後,曆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材料研究室研究員、主任,材料研究所所長。1968年被文革造反派毒打致死。
=====================================================================================
趙九章 (1907-1968)

浙江省吳興縣人,1907年生,男,地球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1933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係。1935年赴德國攻讀氣象學專業,1938年獲博士學位,同年回國。曆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所所長、衛星設計院院長,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長和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理事長。1968年被文革暴徒殘害之後自殺身亡。
=========================================================================================
鄧稼先 (1924-1986)

安徽省懷寧縣人,1924年生,男,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1945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物理係,後在北京大學任教。1948年10月縛美國普渡大學物理係留學,1950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
===================================================================================
王淦昌 (1907-1998)

江蘇省常熟縣人, 1907年生,男,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2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係。1930年赴德國柏林大學留學,1934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
=====================================================================================
彭桓武 (1915- )

湖北省麻城市人,1915年生,男,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35年清華大學物理係畢業。1938年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從事固體物理、量子場論等理論研究,獲哲學博士和科學博士學位。1945年與N·玻恩共同獲得英國愛丁堡皇家學會的麥克杜加耳——布列茲班獎。1948年被選為皇家愛爾蘭科學院院士。1947年回國,
==========================================================================================
程開甲 (1918- )

江蘇省吳江市人, 1918年生,男,核武器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41年畢業於浙江大學物理係,1946年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工作,1948年獲博士學位後任英國皇家化學工業研究所研究員。1950年回國

===========================================================================================
黃緯祿 (1916- )

安徽省蕪湖市人,1916年生,男,火箭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947年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帝國學院,獲碩士學位。回國後,曆任“東風一號”副總設計師兼控製係統總設計師、“東風二號”副總設計師、“東風三號”副總設計師、潛地固體戰略導彈及陸基機動固體戰略導彈總設計師,航天部總工程師、航天工業總公司高級技術顧問。
=======================================================================================
屠守鍔 (1917- )

浙江省湖州市人, 1917年生,男,火箭技術和結構強度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940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1941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係留學,獲碩士學位。1945年回國
=========================================================================================
錢學森 (1911- )

浙江省杭州市人,1911年生,男,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193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35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留學,翌年獲碩士學位,後入加州理工學院,1939年獲航空、數學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並從事應用力學和火箭導彈研究。1955年回國
=====================================================================================

周光召 (1929- )

周光召院士1929年5月生於湖南省長沙市,195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87年至1997年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現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科技領導小組成員
=========================================================================================
楊嘉墀 (1919- )

江蘇省吳江縣人,1919年生,男,衛星和自動控製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941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電機係。1947年赴美國哈佛大學應用物理係留學,獲碩士和博士學位。1956年回國
==========================================================================================
陳能寬 (1923- )

湖南省慈利縣人,1923年生,男,金屬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46年唐山交通大學礦冶係畢業。1947年赴美國留學,1949年獲碩士學位,1950年獲美國耶魯大學研究院物理冶金博士學位。曾任美國霍普金斯大學和威斯汀豪斯公司研究員。1955年回國
==========================================================================================
陳芳允 (1916- )

浙江省台州市人,1916年生,男,無線電電子學、空間係統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93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係。1945年在英國COSSOR無線電廠研究室工作,解放前夕回國。
======================================================================================
吳自良 (1917- )

浙江省浦江縣人,1917年生,男,物理冶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37年畢業於天津北洋大學工學院航空工程係,後在雲南壘允中央飛機廠、昆明中央機器廠任設計師、工程師。1943年赴美國匹茲堡卡內基理工學院冶金係學習獲理學博士學位,後任該校金屬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1949年任錫臘丘斯大學材料係主任研究工程師。1950年底回國
=========================================================================================
任新民 (1915- )

安徽省寧國縣人,1915年生,男,航天技術和火箭發動機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940年重慶兵工學校大學部畢業。1945年赴美國密歇根大學研究院留學,獲機械工程碩士和工程力學博士學位。1949年8月回國
=========================================================================================

孫家棟 (1929- )

遼寧省複縣人,1929年生,男,運載火箭與衛星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958年畢業於蘇聯莫斯科茹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獲金製獎章,同年回國。
=========================================================================
朱光亞(1924- )

湖北省武漢市人,1924年生,男,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1945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物理係。1946年赴美國密執安大學從事實驗核物理研究工作,
獲物理學博士學位後於1950年春回國
=====================================================================================
王希季 (1921- )

雲南省大理市人,1921年生,男,衛星和衛星返回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942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機械工程係。1948年赴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學院研究院留學,獲碩士學位。1950年回國
===============================================================================================
王大珩 (1915- )

江蘇省吳縣市人,1915年生,男,光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係。1938年赴英留學,攻讀應用光學專業,獲碩士學位。1942年被英國伯明翰昌斯公司聘為助理研究員。1948年回國
==============================================================================================
於敏 (1926- )

河北省寧河縣人,1926年生,男,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49年在北京大學物理係攻讀研究生並兼任助教。1951年起在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從事核理論研究工作
===============================================================================================
郭永懷 (1909-1968)

山東省榮成市人,1909年生,男,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1935年北京大學物理係畢業。1940年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應用數學係留學並獲碩士學位。1941年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理工學院研究可壓縮流體力學,1945年獲博士學位後留校任研究員,1946年起在美國康奈爾大學任副教授、教授。1957年回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