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鉞論史】《抗戰篇》-徐州會戰;也算是對本壇“抗戰中的西北軍”的一點異聲
(2008-08-01 21:52:13)
下一個
XXX 徐州會戰
看到這裏,你就看清了到1937年底時,中日戰爭分華北,華東兩個戰場。日軍的兩個戰略集團在陸地上沒有聯通。麵對這個局麵日軍在華的軍事指揮官,就覺得應該打通兩部分的陸上聯係。而中國統帥部則是要保持日軍兩大集團的分割裝態。這樣一來兩下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徐州這個地方。
徐州古稱彭城,曆史上的大戰很多都是在徐州打的。我們通常說的“逐鹿中原”,實際上仗更多是在徐州打的而不是鄭州(雖然它在地理上更中原一些)古時的南北大動脈就是京杭大運河,徐州正在運河邊上。現代的南北大動脈之一——津浦鐵路,和東西大動脈——隴海鐵路就在徐州交會。所以徐州就成了溝通南北陸上交通的關鍵節點。
日軍要拿下徐州溝通南北兩個戰略集團的陸上聯係。國軍要守住徐州割斷日軍的南北聯係。大戰就不可避免了。
1937年10月16日,國軍大本營重建第五戰區,作戰區域從魯南到蘇北,至到東海。任命李宗仁為第五戰區司令官,韓複榘為副司令官下轄:
第3集團軍(原西北軍,韓複榘的基本部隊,)司令 韓複榘, 下轄:
第12軍,軍長孫桐萱
第55軍, 軍長 曹福林
第22集團軍(川軍,從山西戰場調來) 司令 孫震,下轄:
第41軍,軍長 孫震 (兼)
第45軍, 軍長 陳鼎勳
第24集團軍,司令 韓德勤 , 下轄:
第57軍,軍長 繆澄流(原東北軍,是個軟骨頭)
第89軍(原西北軍), 軍長韓德勤(兼)
第11集團軍,(桂軍)司令 李品仙 ,下轄:
第31軍, 軍長 劉士毅
第3軍團(西北軍), 司令 龐炳勳, 下轄:
第40軍, 軍長 龐炳勳 (兼)
直轄一個第39師, 師長 馬法五
第51軍(原東北軍,由戰區直轄) 司令 於學忠
第27 集團軍(川軍) , 司令 楊森 , 下轄:
第20軍, 軍長楊森 (兼)
第3艦隊,海軍陸戰隊(500人),及各地區地方武裝。
後期加入第5戰區序列的還有:
張自忠的第59團軍(西北軍)。
廖磊的第21集團軍(桂軍)。
湯恩伯的第20軍團(中央軍)。
孫連仲的第2集團軍(西北軍)。
徐源泉的第26集團軍(鄂軍)。
看看這些部隊,特別是第5戰區成立的初期,那有個想樣的部隊?靠他們打日本人真是讓人沒信心。這些部隊產生於不同的係統,裝備又差,尤其是缺少大炮和重機槍,部隊多不滿員(吃空額軍費),思想混亂。相互之間,在軍閥混戰時還有些恩恩怨怨。在前些年的軍閥混戰中,都是愛打滑頭戰的,有奶便是娘。龐炳勳就在背後捅過張自忠刀。事情發生在軍閥中原打戰時,龐炳勳本屬馮玉祥的西北陣營,可是被蔣介石收買了,接受蔣介石的指令,調轉槍口打張自忠,張自忠豪無防備,自然吃了敗仗,張自忠從此跟龐炳勳結了仇。對於這一群亂糟糟的關係的部隊,能讓他們聽指揮就不是件容易的事。
而且李宗仁還和他們大部分人不認識。李宗仁隻能以真誠,公平來對待各部,以民族抗戰的大義來激勵眾將。這一招還比較管用。
李宗仁上任伊始就去濟南會見了韓複榘這個副司令長官,李後來對人談起對韓複榘的印象時說:“韓氏雖識字不多,言談也很粗俗,但是
卻生的眉清目秀,皮膚白皙,驟看之下,儼然是一位白麵書生。”李宗仁和韓複榘談了一個晚上。
這之後的1937年11月日軍由滄州進攻魯北,韓複榘在德州,惠民,齊東一線與敵交戰還算積極。韓本人在濟陽城關被日軍圍困,韓在衛隊的拚死護衛下得以生還。
韓複榘對抗戰態度的轉折是看到抗戰的消耗得不到補充,保存實力的想法又占了上風,這時蔣介石的一個命令成了他撤底轉向消極的催化劑。原來經他的請求,李宗仁從南京要來了一個重炮旅,駐紮在泰安。不知何因蔣介石一紙命令又把這個旅給調走了,而且還沒跟韓打召呼。韓很腦火,認為是蔣介石有意讓他用步槍去與日軍拚消耗,從而消滅他的部隊。因此大罵蔣介石不仁義。
當津浦路北段戰事吃緊時,李宗仁曾要求韓複榘“第3集團軍要以沂蒙山區為後方,如濟南失守,就到沂蒙山打遊擊,以使日軍不敢急劇南進。”從戰略的角度講,這個方針無疑是正確的。但這是,韓複榘哪有心為抗戰大業考慮!隻想保存實力,他反駁道:“浦口已失,南路日軍眼看要打蚌埠,北路日軍若打過濟南,南北夾攻,我們一就成了‘包子餡’了嗎?”隨不聽李的命令。當日軍從濟陽和青城間強渡黃河時,自動放棄濟南,坐著鐵甲車先退泰安。李宗仁得到消息,急電韓複榘,讓他堅守泰安。韓回電說:“南京不守,何守泰安。”韓複榘指揮第3集團軍一退幾百裏一直退到濟寧。韓複榘更將自己的家眷,輜重撤到了河南的漯河。當韓複榘輜重火車途徑徐州時,第五戰區司令部來電責問:“豫西非第3集團軍後方,為何運往該地?”韓答:“開封,鄭州亦非五戰區後方,為什麽將彈藥,給養存放該地?”李宗仁雖然很生氣,但是也沒辦法。將韓的兩封複電交給了蔣介石。
到了1938年1月中旬,日軍南北夾擊第5戰區的國軍的企圖已經很明顯。蔣介石決定在開封第一,第五戰區師長以上軍官軍事會議。韓複榘一開始對是否參加這個會議有所猶豫。但在眾人勸說下還是去了。1月17日蔣介石在會上逮捕韓複榘,1月24日將韓槍決於武漢。改任孫桐萱為第3集團軍總司令。與此同時,蔣介石以軍委會命義一口氣槍斃了41個作戰不力的旅長以上軍官。同時發布對戰歿將軍郝夢齡等人的嘉獎令。可謂是賞罰分明。這為接下來的徐州會戰嚴肅了軍紀,才使得將領們人人奮進。後來白崇禧曾感慨道:“韓既正法,綱紀樹立,各戰區官兵為之振奮,全國與論一致支持,韓之原部在孫桐萱指揮下亦奮勇與敵作戰。在此之前,黃河以北作戰部隊輕於進退,軍委會命令,各部隊陽奉陰違,經此整肅,無不尊行。”
在華的日軍南北兩個統帥部都曾向大本營要求對徐州作戰,以打通兩部的陸上聯係,但是日軍大本營都回電拒絕,認為不宜擴大戰局。但是“華北方麵軍”和“上海派遣軍”都在擅自行動。華北第2軍已下達向大運河進攻的命令。“上海派遣軍”已派出第13師由滁縣攻擊蚌埠的命令。
講到此,我們看到整個中日戰爭,都是在日軍違抗國家命令甚至大本營(日軍參謀部)的命令的情況下一步一步走下來的。就像是主人手中牽著的狼狗,出了屋狗就急著往前跑,主人被帶著不等不走快幾步。
無論是“九一八”,還“七七事變”,日本都沒有全國動員準備打仗的行動,當時的兵力並不大。甚至日軍內部,陸軍和海軍之間也矛盾重重,互不賣帳。在這種情況下日軍在中國之所以能攻城掠地,是因為日軍真的是以一當十,除了開始時武器裝備精良之外,是作戰的精神麵貌與國軍不同。日軍侵華戰爭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擊垮了中國軍隊裏的腐朽部分,使得國軍被迫在大戰中充實整頓自身,在國際軍援下,使部隊從裝備到戰術技術上轉變成完全現代化的軍隊。日軍的入侵也使國民黨內紛亂的部政治版塊擠壓成一塊,提高了蔣介石的政治地位。所以反共人士也不要老說,抗戰給共產黨的發展帶來了機會,對國民黨的團結,和軍隊的現代化也同樣是個機會。
這時守在蚌埠、鳳陽、明光一線及這一帶淮河沿岸的是第31軍劉士毅部。進攻的13師團配備有大量的技術兵種,像戰車,大炮,機槍,工兵,架橋,高炮,鐵道,汽車,航空兵等等,其兵力相當於一個師團。所以日軍的火力猛,手段多。這也是日軍這一時期兵力組成的特點。不像是中國軍隊,說一個旅就是一個旅,說是一個師就是一個師,很
少配屬技術兵種。
國軍第31軍具有廣西軍隊的特點,士兵打仗精,頑強。其班、排、連長的年齡稍大,都是老兵,作戰比較有經驗。日軍比較畏懼廣西軍。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也認為廣西兵比較難打,基本上消滅廣西軍一個團,解放軍自己也要損失一個團。但是遺憾的是,廣西部隊缺少炮兵,總是被日軍轟的抬不起頭。31軍與日軍激戰三天,撤出明光,日軍及續進攻,打到2月2號,日軍進戰蚌埠。31軍留一部在日軍正麵阻擋,主力撤至西側,準備側擊日軍北進的部隊,使日軍不敢放膽北進。這時李宗仁為厚集兵力阻敵進攻,調張自忠的59軍,於學忠的51軍到此地加強淮河一線防務。
51軍先到,防守懷遠,小蚌埠,之渦河一線。2月8號,日軍在飛機掩護下猛攻小蚌埠,守軍113師在師長周先烈指揮下,從8號到9號晚兩軍在小蚌埠拉鋸。最後113師在傷亡嚴重的情況下,向後撤退。日軍終於占領小蚌埠。114師亦與日軍渡淮部隊發生激烈戰鬥,傷亡2000官兵退守沫河口。11號於學中調整布署,將部隊向淝水附近的何集、新馬橋之線轉移。
張自忠的59軍於2月13號到達固鎮。李宗仁讓59軍接替51軍防線,調51撤至西寺坡一帶休整。這時第21集團軍(李宗仁的子弟兵)到達戰區,李令第7軍由合肥向明光,定遠。同時令第31軍向上窯,鳳陽側擊日軍的攻淮部隊。張自忠從正麵實施反擊,張部15日收複小蚌埠。日軍頂不住兩個方向的攻擊,全部撤回淮南。李宗仁在淮河打的不錯,將士也稱用命。淮南戰事告一段落,兩軍隔淮對峙。
在淮南大戰的同時,蔣介石為配合淮南作戰,曾指示李宗仁:“濟寧以北采取攻勢”。根據這一指示,第5戰區命令:
(1)第3集團軍以主力向濟寧攻擊,以一部由開河鎮附近,迂回攻擊汶上。
(2) 第22集團軍(川軍)主力向鄒縣,一部迂回曲阜、鄒縣間攻擊,另一部控置於臨城、韓莊間。
(3)第3軍團(龐炳勳)在臨沂附近,配合該方麵地方部隊,各以一部奪取蒙陰、泗水後,向泰安、大汶口間及南驛、曲阜之敵威脅。對日照、莒縣、沂水被方要點,派一部與海軍陸戰隊聯合扼守。
從2月六日起,國軍分別向濟寧,鄒縣,蒙陰發起猛攻。雖然國軍盡了力,但是不但沒有攻的動日軍自己反道傷亡不小,還丟失了一些陣地。而日軍都是以少勝多。像第3集團軍攻擊的目標濟寧,汶上,等處,濟寧守敵是日軍第10師團第39聯隊主力(即,不是一個完整聯隊,)約1500人,其中隻有400人守在城裏,其餘住南關城外。守汶上的是第39聯隊的一個大隊,約500人。而負責攻擊這兩地的是第3集團軍的兩個軍。從13日打到17日國軍損兵折將,沒拿下城池不說,反倒被攆出去很遠。攻擊濟寧的部隊曾經一度攻進去9個連,麵對的是400日軍,日軍駐城外的部隊封鎖了突破口,結果這9個連全部戰死。難道日軍個個都是金剛不壞身?這種情況不但以前我們就論過,隨後的台兒莊之戰更是明顯。
受命攻鄒縣的第22集團軍在掂量了自己的實力後,根本就沒敢照命令打。隻是令部隊在鄒縣和曲阜間襲擾。
第3軍團也隻是構築工事,向蒙陰、沂水、諸城方向警戒。而派去增援莒縣的部隊,到達莒縣時,莒縣已失,遊擊司令劉震東陣亡。
在我們即將審視曆史上名聲遐爾的“台兒莊大捷”前先看一下大勢,以使我們能居高臨下的看清台兒莊戰局。
此時淮河沿線的戰鬥處在對峙中。3月中旬,日軍“華中派遣軍”(“上海派遣軍”已改稱)令第101師團的兩個半聯隊由南通進攻蘇北,兵鋒直達阜寧。由於兵力不足,沿途占領的大城鎮,像如皋,東台,鹽城隻留一個大隊駐守。根據日軍守軍不足的情況,國民黨在蘇北的保安旅,頻頻出擊,襲擊日軍的運輸線,炸橋斷路,並且圍攻各據點。使敵不堪搔擾,疲於奔命。不得已停止向北的進攻。轉而執行警戒徐州東南的任務。這樣徐州南麵的威脅解除。
徐州北麵,以第10 師團第33旅團主力加上配屬的炮兵第1旅團主
力及戰車、裝甲車、工兵、通訊、汽車、醫護等分隊組成瀨穀支隊。沿津浦路南下攻擊第3集團軍,並已占鄒縣。而從石家莊調來的第5師團已占領膠濟鐵路,並沿膠濟鐵路攻占青島。在青島以第21旅團為主力加配屬的技術兵種組成約4000多人的板本支隊,向西南攻占諸城,沂水,莒縣,眼看到臨沂。日軍兩路作戰的目標是占領台兒莊。從津浦路上的臨城車站有一條支線向東到棗莊,再折向南到台兒莊,叫作臨棗支線,棗莊產煤,通過臨棗支線可以將煤炭運抵台兒莊,而台兒莊是大運河上的一個大碼頭,煤在這裏可以裝運出海。請注意,此時日軍大本營還沒有製訂攻占徐州的計劃。還屬於中國派遣軍的擅自行動。
為應對日軍來自北麵的進攻,第5戰區已調龐炳勳的第40軍進守臨沂。調第22集團軍進守滕縣一帶。李宗仁又與這兩支部隊有一段培養感情的佳話。
龐炳勳這時已六十多歲,是個老軍閥,打慣了滑頭仗。此次帶的40軍實際隻有5個團,四個在編團,一個補充團。編成一個師,師長是馬法五(此人在解放戰爭中還有一段戲)。外加特務營,輜重營,工兵營,通訊營,炮兵營等,全軍共一萬三千多人。由於缺少重武器,實力說實話不怎麽強。
李宗仁以前也不認識他。在徐州會麵後,李宗仁很客氣,稱龐久曆戎行,論資曆是老大哥。又說:“我們在內戰中攪了20多年,雖然時勢逼人,我們都是被迫在這漩渦中打轉,但是仔細回想那種生活太沒意思了。黑白不分,是非不分。敗雖不足恥,勝亦不足武。今日天如人願,讓我們這一輩子有一個抗日報國的機會,今後如能為國家民族而戰死沙場,才真正是死得其所。你我都是五十以上的人了,死了也值了,這樣不愧作一軍人,以終其生。”想信這是李宗仁的肺腑之言。因為這段時期,國民黨軍內打過內戰的將領都常把類似的話掛在嘴上,看來大家都有同感。
龐也為李的誠實,平易所感動。他表態說:“李長官德威兩重,我們當部屬的,能在李長官領導之下,為國效力,天日在上,萬死不辭。李長官請放心,我這次決不保存實力,一定同敵人拚到底。”
李宗仁問他部隊有什麽困難,這個說到龐的傷心處。他訴苦說:中央有令要我把補充團歸並,可我的團都是足額的,並不進去,隻有遣散,現在正是用兵之際,各部隊都在擴充,獨要把我的部隊遣散,太不公平了吧。李宗仁當即說:可能是上麵不知道你的情況,我替你向上要求,撤銷這個歸並令。龐感激地說那太謝謝李長官了。
說起來這又是老式部隊的陋習。軍官發財就是靠吃空額軍響。否則軍官要置房子,置地,養小妾到哪兒弄錢去?這樣打起仗來往往就名不實至。說是一個團往往隻有兩個營。而且是團團有空額,營營有空額,營團軍官也都吃空額。但這時李宗仁已顧不了那麽多了,先要穩定軍心要緊。
李宗仁接著問他還缺什麽?龐說:最缺的是子彈,槍支有不少也太陳舊了。
李宗仁表示這些困難他都會在他職權範圍內從優解決。後來果真,不但軍委會撤銷了給龐炳勳的歸並一個團的命令,而且還給龐發放了不少槍支彈藥。這幾件事讓龐炳勳對李宗仁感激涕零。所以願意為李用命。
屬於川軍體係的第22集團軍,我們前文已經講過,他們在娘子關跟日軍打過一仗,也存在裝備落後的問題。而且出川作戰經費不足,閻老西又特摳門,不肯痛痛痛快快地發放軍需物資給川軍。數九寒天了,川軍還穿著單衣。當娘子關敗退之際,路上發現一處閻錫山的軍備倉庫,裏麵存放著冬衣,被服,槍支,彈藥。想著如果不拿也是留給日本人了。就沒經閻錫山同意,開倉自取。被閻西山知道後大罵他們是土匪。要求蔣介石把他們調走。軍委會打電話給在鄭州的第一戰區司令官程潛,問他是否接受川軍到他的防區,程潛對川軍的行徑已有所聞,程潛不滿地說:“閻老西都不要,你們要送給我?我不要這種爛部隊!”
當軍令部次長把程潛的話告訴蔣介石時,蔣介石正為接連的失敗煩惱。憤怒地說:“既然誰都不肯要他們,把他們調回去,讓他們回四川去稱王稱帝好了!”白崇禧在一旁插話說:第5戰區正在要兵,讓我先打電話問問李長官再說。電話打給李宗仁,白崇禧講了事情的原委,李當即表示:別人不要我要,諸葛亮紮草人做疑兵還嚇退幾萬敵兵,我想,這幾萬川軍總比草人管用把。請你轉告委員長,盡快把他們調給我。就這樣第22集團軍被調到第五戰區。
22集團軍司令鄧錫侯,副司令孫震以前也都不認識李宗仁。一見麵,兩人感激地說:“一,二戰區都不肯要我們,天下之大,幾無我川軍容身之地,李長官肯要我們到第5戰區,真是恩高德厚。李長官有什麽吩咐,我們絕對服從。”
李宗仁說:“過去的事不必提了。諸位和我都在中國內戰中打了20餘年,回想起來也太沒意義。現在總算時機到了,讓我們各省的軍人,停止內戰,大家共同殺敵報國。我們都是內戰炮火中餘生者,幸而未死,今後如能死在救國的戰爭裏,也是難得的機會。希望大家都把以往種種譬如昨日死,從今以後,大家一致和敵人拚命。”
李宗仁接著問他們有什麽困難,兩人異口同聲地說:“槍械太壞,子彈太少。恐怕對作戰有很大影響。”李宗仁馬上當著他們的麵給軍委會發電報,要求撥給22集團軍500支新槍。另又將第五戰區軍庫裏的幾十門迫擊炮和大批彈藥發給他們。兩人很受感動,一心想打好一仗,一來為川軍恢複名譽,二來以報李長官知遇之恩。
張自忠與李宗仁之間也有類似的一段恩情。前文我們說道,張自忠被蔣介石扣押,社會與論一片喊殺之聲。張自忠在南京的日子很不好過,想表抗日之心苦無機會。而這時張自忠原來的29軍第38師已被擴編為第59軍,軍官們一片呼聲要張自忠回來當軍長。在這種情況下。李宗仁找張自忠先談了話,人為張自忠可用,遂向蔣介石建言:不如讓張自忠還當這個軍長,將功恕罪,同時可按軍心。蔣還是給李麵子的,隨即寫了張字條,讓張自忠當了59軍軍長,劃歸第一戰區序列。在此之前,原西北軍的東家馮玉祥,及西北軍高級將領像宋哲元等人多給張自忠講過情,在蔣介石那兒不起作用。所以張自忠對李宗仁的感激之情自不待言。張自忠離京時特意來跟李宗仁告別。激情地說道:“如非李長官一言九鼎,我張某縱不被槍斃,也當長陷縲絏之中,為民族罪人。今蒙長官成全,恩同再造,我張某有生之日,當以熱血生命以報國家,以報知遇。” 從此張自忠對李宗仁有感恩的心情。
這幾隻部隊經李宗仁這樣一按撫、鼓勵。也都知奮進。還真能打上幾個狠仗
3月9號日軍板本支隊(六個步兵大隊,兩個野炮大隊)。進抵沂河東岸。龐炳勳的40軍司令部帶一個旅駐臨沂城內,令馬法五任前敵總指揮,在沂河沿線布開陣勢。激烈的戰鬥在沂河東岸的葛溝展開。日軍相對於40軍這樣的雜牌軍有較大的火力優勢。但人數上守軍占多數。從9號到13號,40軍前線不隊在龐炳勳的嚴令下,堅守不退,與敵反複衝殺,擋住了敵人的進攻,也付出重大傷亡,甚感兵力不夠,龐炳勳一麵向戰區司令部報告形勢危急“本日已將軍屬特務營、學生隊等均加入陣線,現軍,師部。即一連之預備隊亦無。再,所有輕重火器被敵炮及自行損壞者已逾半,現正激戰中。”一麵說:“然為國家,為主義而奮鬥,全體官兵抗戰精神始終貫注,死而無憾,益自北伐十餘年以來革命素誌如願以償。”
一個乙種裝備的雜牌軍能頂住日軍四,五千人的猛烈進攻,已屬不易(注,阪本支隊的重武器遠不及瀨穀支隊,否則龐炳勳也難抗的住)。但是形勢又不允許臨沂棄守。失了臨沂,台兒莊就將麵臨兩路日軍夾擊的境地。而這也正是日軍的戰略企圖。蔣,李都下令說臨沂不能丟。其實,這時攻臨沂的日軍與龐軍交火地點離臨沂城還有七到十裏地,在沂河以東,屬於臨沂的外圍,並沒有直接攻城。但是炮火已打進城裏。龐炳勳現在最盼望的是有援軍來。能分擔一些壓力。李宗仁當時手上隻有張自忠的59軍可調。前文我們已講到龐炳勳與張自忠在內戰時期的恩怨。張曾對戰區副司令徐祖貽講:在任何戰場都可以拚死一戰,唯獨不願與龐炳勳在同一戰場作戰。可是偏偏怕什麽就來什麽。戰場的形勢隻能是他去增援龐炳勳。由於這個原因,李宗仁特意把張自忠叫到戰區司令部,對張說:“你和龐炳勳有宿怨,我甚為了解,頗不欲強人之難。不過以前是打內戰,不論誰是誰非,皆為不名譽的私怨私仇。龐炳勳現在前方浴血抗戰,乃屬雪國恥,報國仇。我希望你能以國家為重,受點委屈,捐棄前嫌。我今命你即率所部,赴臨沂增援。你務必要決對服從龐軍團長的指揮。切勿遲疑,致誤戎機。”張自忠回答道:“我絕對服從命令,請長官放心。”為協調指揮,李宗仁還是讓戰區副司令徐祖貽隨張自忠的59軍一同前往臨沂。龐炳勳聽說戰區讓張自忠增援他,他的心裏就像是15個捅打水七上八下的。
沒想到張自忠行動積極,12號就到達臨沂,這時日軍已有少量部隊攻到了沂河西岸。徐,張,龐等人,見麵後當即開會討論作戰布署,龐建議張自忠住進城裏,協助守城,張自忠建議他的軍隊從日軍側麵繞到日軍背後,對日軍實施包圍,然後40軍從正麵出擊爭取殲滅該敵。徐祖貽代表戰區司令部讚同張的方案。59軍13號夜渡過沂河,繞敵背後向敵發起攻擊,同時40軍發起反擊。日軍與中國軍隊激戰三日,終因兩麵受擊,無法擺脫被動,被迫撤回莒縣,前鋒部分兵力守湯頭。此一回合國軍小勝。
這時龐,張二人對殲敵數的虛報使李宗仁產生誤判,李綜合這些天的報告認為,板垣師團傷五千,亡三千,傷亡慘重,暫時失去大規模進攻的能力。遂下令張自忠留下一個旅歸龐炳勳指揮,59軍主力增援滕縣。誰知張自忠剛離開,日軍就開始進攻,龐炳勳一麵拚命抵擋一麵向上麵呼救。蔣也發指示說:59軍不必赴泗水,滕縣,以整個軍協力龐炳勳擊滅臨沂方麵死灰複燃之敵。59軍又折回臨沂,誰知加上59軍也難以抵擋日軍攻勢。龐,張二人紛紛報說自己傷亡慘重,減員巨大。龐甚至說他的部隊隻剩下2000餘人。張說自己的部隊傷亡一萬餘人。實際情況如何,對餘自己傷亡虛報這一塊我們留待一會兒講,台兒莊戰役時一個小細節最能說明問題。
對日軍傷亡的虛報,已經不能自圓其說。日軍進攻臨沂的部隊並非是整個第5師團,隻是第21 旅團為主組成的阪本支隊。第21 旅團就是攻打平型關的那個旅團,現在的旅團長是阪本順。日軍常因特殊任務組織一個隊伍。如混成旅團,即是由一個完整旅團加以些技術兵種組成。我們前文已多次提到。支隊一般比混成旅團為小,比如現在講到的瀨穀支隊,阪本支隊。由於他的步兵主體不是一個完整旅團,所以取名叫支隊。比如阪本支隊開始時是三個大隊(像當於“營”)和兩個野炮大隊組成。瀨穀支隊也是如此,他是由兩個聯隊(但都個欠一個大隊)加其他兵種組成。
這也可從龐炳勳的報告中證實,龐炳勳在3月25號的報告中說:“敵自攻擊以來陸續增加,現至4000餘人,炮火晝夜不停。”徐祖貽的報告也說到敵人:“約不下四五千人”。怎麽可能斃傷敵人數比敵參戰人數還多?所以出現李宗仁的誤判。實際日軍傷亡人數不是很大。從日軍可以從容抽出兵力繞道去增援台兒莊這點就可以看到。
回過頭我們還講當前戰局。戰鬥打到3月29號,日軍已有部分人馬突破59 軍兩個旅的接合部渡過沂河。與此同時,徐祖貽向李宗仁要的新的援兵,57軍一個旅,湯恩伯第20軍團一個騎兵團到達臨沂前線。日軍的攻勢被扼製。這時日軍突然決定,臨沂攻勢暫時停止,隻留下兩個大隊與國軍隊峙,阪本率四個大隊加兩個野炮大隊繞道向台兒莊進發,意圖配合瀨穀支隊夾擊台兒莊。而國軍在臨沂地區的部隊發現敵有北退之意,曾發起反攻,竟攻不動。這麽多國軍竟然對日軍的兩個大隊無可奈何。兩軍對峙間或有小規模戰鬥。臨沂戰區暫時穩定。
阪本支隊繞道去增援滕縣,徐,龐,張竟坐視無為,守臨沂的目的是幹什麽的?是為了戰略上阻斷東西兩股日軍的聯係。日軍不攻臨沂,你就可以讓他自由行動了?這裏來由表現出國軍主動性差的毛病。為此蔣介石斥責張自忠道:“臨沂之敵得自由轉用於向城、藍陵鎮方向,實該軍之恥。”
我們在這裏插一句題外話。我在前麵大段引用了李宗仁回憶錄的原話,以增強身臨其境的感覺,但也可能帶進來一些誤導,李宗仁的回憶錄水份很大。不知是否因為是別人代筆的原因。畢竟“說”和“寫”有很大的不同,說出來很容易,有時甚至可以很隨意,但寫就不同,當你寫下,一件事,一句話,你可能會審視這段文字,考慮妥不妥,是不是再查證查證。而“說”就往往疏於這方麵的工作。
滕縣正在發生什麽?北敵第10師團部隊既占泰安,寧陽,濟寧,大文口,曲阜,鄒縣。3月初給33旅團長瀨穀啟配備大量炮,坦,工,車等技術兵種,組成瀨穀支隊準備南下臨城,經臨棗支線攻占台兒莊。
前文已講到在這一地區的是國軍(川軍)第22集團軍。原總司令鄧錫侯此時已回四川,接替剛剛去世的劉湘的四川省主席的職務。孫震由副司令進掌總司令一職。由於川軍不但裝備簡陋,而且有吸毒的傳統。戰鬥力可想而知。但是川軍將領的積極性還是好的。抗戰一起劉湘就發表了積極抗戰的態度。話還要從七七事變談起。
七七事變發生後,南京國民政府8月初在南京召開國防會議,各省軍事當局都派首要負責人參加,中共也派出周恩來,朱德,葉劍英等人組成的代表團參加,毛澤東雖未出席但是也托代表團帶去了他的“戰策”《對國防問題的意見》,提出了發動全民抗戰的關點。
8月7號的會議上,四川省主席劉湘發言說:“要攘外才能安內。日本人的軍事力量雖然比較我國為優,但必須利用交通線,始能發展其長。離開交通線,其軍隊調動難,給養補充更不易。我等隻要采取正規戰。遊擊兩種戰術,在交通線兩側與前後,與敵周旋,即作持久戰, 。。
。。。由中日戰爭發展到國際戰爭,是可能的。抗戰最後勝利必屬我國。”又激情地表示說:“抗戰,四川可出兵30萬,供給狀丁500萬,供給糧食若幹萬石。”
回川後又發表《告川康軍民書》。書中說:“四川為國人期望之複興民族根據與戰時後方重地,山川之險要,人口之眾多,物產之豐富,地下無盡礦藏之足為戰爭資源,亦為世界所公認。故在此全國抗戰已經發動時期,四川7000萬人民所應擔之責任,較其他各省尤為重大。”
川軍組成兩個集團軍。出川前,鄧錫侯在“出川抗戰誓師大會”上激昂地講說:“我們四川人是具有愛國傳統精神的。黃花崗烈士有四川人;辛亥革命有四川人;護國之役也有四川人。當前國家民族麵臨生死存亡關頭,我們身為軍人受四川人民20餘年的供養,當然要拚命爭取曆史的光榮,籍以酬報四川人民。川軍出川以後,如戰而勝,當然很光榮地歸來;戰如不勝,決心裹屍以還。”
再加上前文已講過的被人看扁等原因,全軍上下正憋著一股勁兒。要爭這個軍人的榮譽。在這種精神的鼓舞下的川軍此時正在日軍進攻的路上。司令部設在臨城,部隊前鋒據守在津浦路的兩下店。主力布署在界河,沙河一線。滕是座空城,隻有三個師的師部(其中127師師部封城前離開)兩三個連的警衛部隊,戰役企圖是阻敵以滕縣以北。
激戰於3月14日先在兩下店打開,日軍在飛機大炮,坦克,裝甲車的火力支援下,衝向中國守軍,守軍縱有高昂的鬥誌也奈何不了日軍的鐵甲部隊,雖然以棲牲換取了敵人的一些損失,但是擋不住敵人的進攻步伐,到下午敵人就已越過了兩下店,進至界河,普陽山,龍山一線。15日日軍繼續攻擊,黃昏時突破這一防線進抵滕縣城下。這一下,孫震慌了手腳,趕緊令122師師長王銘章,組織部隊堅守滕縣。王銘章從沙河調了兩個營回來,也隻有11個不同隸屬的連隊,王銘章指令在城內的團長張宣武為城防司令,指揮城內所有部隊。
王銘章看城內兵少,又無大炮,以探尋的口氣問孫震可否作機動防守。孫已接蔣命令:滕縣要固守不能丟。李宗仁也電令說:“滕縣為津浦路北段要點,關係全局,應竭死守。”所以這時,孫即答王道:“蔣委員長來電要我們死守滕縣,等待湯恩伯軍團前來解圍。湯部的先頭部隊昨已到臨城,其後續部隊正在陸續趕到,我當催王仲廉軍趕緊北上。你應確保滕縣不失,以待援軍。你的指揮部應立刻移到城內,以便親自指揮守城事宜。如兵力不夠,可以把城外所有的41軍部隊通通調進城內,一定要固守待援。我們川軍將士這一次人人要抱有敵無我,有我無敵的決心,誓與敵人拚到底,一雪我們以前的恥辱,也不辜負李長官對我們的一片厚愛。”王銘章聽了這話,已知任務死硬,沒有緩和餘地,滕縣就是墳場。王再請求孫總司令派點部隊來,孫震說,要兵我沒有,可以給些補給,過後不久從臨城開來一列車的糧食和彈藥,有大量的手榴彈。這些手榴彈給守城起了很大作用,城上士兵每人屁股下麵都坐一箱手榴彈。這邊王銘章遂一麵讓人去外麵盡量找到部隊叫其回防,一麵下令封死南北兩門,留東西門為通道,除百姓外所有人不許出城,違令者就地正法。這時城內兵力加上保安團有3000餘人。
日軍的部署,以一部繼續攻北沙河,以第10聯隊主力配屬部分大炮,坦克攻城。以第63聯隊主力配一部分大炮,裝甲車繞到滕縣的南麵的南沙河一帶打增援滕縣的援軍。
16號晨8時日軍開始炮轟滕縣,炸開一段城牆,日軍步兵開始爬城。這邊廂守軍的手榴彈如雨而下,炸的日軍也是哇哇叫。雙方就這樣你攻我守打了一天。援軍已到城南,為日軍所阻。日軍的打援部隊不但擋住了援軍,還把援軍打跑了,一直打到臨城,把個孫總司令,湯總司令都從臨城攆了出來。說起來湯恩伯的第20軍團裝備也不差,雖說南口有較大損失,但是已在河南整補了一段時間,不但補充了裝備,還擴編成五個師。被當作第五戰區的中堅力量來使用的。
援軍眼看是指望不上了,好在北沙河被日軍攻破後,有一部分守軍由滕縣西門退進滕縣,失人員的損失有所補充。17號,日軍又攻了一天,守軍傷亡殆盡。17號晚日軍已部分占領滕縣,王銘章已失去對部隊的控製,王銘章帶著122師的師部一幹人潛出縣城,出城已後被已登城的日軍發現,幾挺機槍向他們一行人掃射,王銘章及他身邊的幾個幹部中彈身亡。王銘章的遺體後被士兵偷偷運回了國軍的防區。國民政府給他舉行了隆重的祭奠,毛澤東,蔣介石等領導人寫了挽聯。1984年國家民政局追認王銘章為革命烈士。四川家鄉人為他重修了墳墓,還修了一座他騎了匹高大馬的雕像。他可以說是死的其所了。
正當津浦路上的戰鬥進行之際,蔣介石看到運河北邊的大戰已經形成,為加強兵力,力爭在這一地區取得殲敵一部的戰果以鼓舞士氣,振奮民心,確保徐州,遂將原屬第一戰區的湯恩伯的第20 軍團,孫連仲的第2集團軍調給第五戰區。此時湯軍一部已到臨城,受命解滕縣之圍。第2集團軍乘火車經許昌,武漢轉徐州,先頭部隊池峰城的31師3月19日已抵達徐州。李宗仁讓他們接手運河北岸及台兒莊的防守任務。並指示說:你師到車輻山後,先接替台兒莊沿運河的防線,爾後向嶧縣之敵攻擊前進。敵如出而迎戰,你師應全力堵擊,迨湯恩伯軍團進擊敵側背,全力壓迫敵於微山湖畔聚而殲之;敵如固守待援,你師應盡力牽製,監視敵人,掩護關麟徵軍北上與王仲廉軍協力包圍攻擊,殲滅棗莊之敵,再回師合擊嶧縣之敵,將戰線退進至兗州以北。為了協同方便,你師即暫歸湯軍團長指揮。”湯恩伯也在台兒莊向池峰城交代說:“你們與敵接觸後一日之內軍團即可回援,你師如能在台兒莊堅持三日即算完成任務。”
李宗仁留下湯軍團的重炮營歸戰區司令部指接掌握,將湯軍團的主力隱藏在抱犢崮山區待機,準備當日軍進攻台兒莊之際側擊日軍,將日軍逼向微山湖畔殲之。計劃、決心均好。
日軍於3月22日下達作戰命令如下:“(1)第63聯隊第1大隊(欠一個中隊),但任韓莊地區的守備。(2)第63聯隊第2大隊,配屬野炮一個大隊,明日(23日)從嶧縣出發,進占並確保台兒莊附近運河一線地區。(3)步兵第10聯隊,明日從臨城出發,向臨沂反向前進,策應第5師團之阪本支隊作戰。(4)瀨穀支隊主力集結於嶧縣附近。”注意,命令裏說的進攻台兒莊的兵力,隻有一個步兵大隊和一個野炮大隊,被稱為“台兒莊派遣隊”。
3月23號,蔣介石親臨徐州視察,並留下副參謀總長白崇禧,軍令部次長林蔚,軍令部主管作戰的一廳廳長劉裴(記住這個名字,此人以後還有故事)加強第5戰區的指揮。並調配炮兵,將有10門75毫米炮的野炮營,有德製150毫米榴彈炮2兩門的野戰重炮連,鐵甲車一個中隊,以及杜聿明第200師的戰車防禦炮連調給第5戰區。李宗仁將他們都配屬到台兒莊方麵。這時的台兒莊守軍無論從人數,還是重火力方麵都大大的優於日軍,而卻還有空軍參戰,空軍的出動架次並不比日軍少多少。按說照這樣的火力,兵力,麵對區區兩個大隊(兩個營)的日軍,根本用不著躲在城牆裏防守,而應圍上去一頓炮彈,再加一個衝鋒就把敵軍消滅了。可是戰局卻不是這樣。
3月24號,孫連仲帶第2集團軍其他部隊也趕到徐州,第2集團軍是個小集團軍,編成如下:
第30軍, 軍長 田鎮南 下轄:
第30師, 師長 張金照
第31師, 師長 池峰城
第42軍, 軍長 馮安幫 下轄:
第27師師長黃樵鬆,
獨立第44旅,旅長 吳鵬舉
第2集團軍已參加了華北作戰,從河北打到山西,缺少的兵員,損毀的武器都未得到補充。孫連仲曾向蔣介石提出補充,蔣未積極回應。而同樣情況下的湯恩伯軍團,不但補充了武器兵員而且擴大為五個師,兩下一對照,削弱雜牌軍的用心立見。所以這也是雜牌軍在解放戰爭時經常發生戰場起義的原因。這且擱下不表。
孫連仲到達後31師重歸第2集團軍指揮,孫將30師,27師也布置在台兒莊周邊地區。再說第31師師長池峰城,按照戰區和湯恩伯的指示派出兵力向北去“勾引”嶧縣之敵。日軍的“台兒莊派遣隊”也正奉命向台兒莊而來,雙方在獐山撞個正著,“台兒莊派遣隊”兩個大隊的兵力,先殲滅了31師的搜所隊,又消滅了31師的尖兵連,再打垮了31師的前衛營,直抵台兒莊城下。你沒覺得聽其來,國軍就像是泥捏的嗎,畢竟手裏拿的不是燒火棍!!!按正常人的思維,打戰必有死傷,“殺敵一萬,自損三千”日軍就七,八百來人,一路打來,那還有攻城的能力,可事實是,不但有,而且還挺厲害。唯一的解釋是日軍沒有什麽傷亡。估計國軍是一見到日本人就跑,一 打就散。這就是我們可愛的國軍。
日軍24日開始攻城,一度突入城裏,被31師反擊出來。攻城日軍向瀨穀旅團長求援,由於日軍據情報已知湯軍在他們側麵的抱犢崮地區準備圍殲他們於微山湖東岸,所裏主力不敢輕動,隻派出兩個中隊(想當於兩個連)配屬兩門重(一個重炮中隊)炮前去支援。“台兒莊派遣隊”得到援兵後又發動一次攻擊,還是隻突進去一部,主力被封鎖在城外還是進不去。
26日派遣隊向支隊司令部報告說:
“(1)敵兵力為3個師(莊內1,莊東1,莊西及包圍我大隊1)
(2) 大隊等待增援,27日開始攻擊。
(3) 戰死約20名,戰傷112命,突入莊內生死不明者15名。“
瀨穀再派出一個打隊附若幹炮兵前去增援。這時攻台兒莊的日軍雖然步兵隻有兩個半大隊的兵力,說起來不是很多,但是炮,坦,重機槍等技術兵種已 超過步兵,所以火力還很強的。27號,28號敵繼續猛攻,守軍31師正麵抵擋,莊外的27師,30師部隊從兩翼夾擊以牽製日軍的進攻。日軍一拳對三拳打的也很吃力。日軍第2軍司令部急令第5師團不要在臨沂糾纏,速派阪本支隊繞道趕赴台兒莊增援。這就是我們在前文說到的,阪本支隊放棄攻臨沂繞道南下的由來。同時電令第10師團瀨穀支隊將主力加於台兒莊,瀨穀啟咬牙有從第10 聯隊抽調一個大隊增援台兒莊。
進攻的日軍不但配備有大炮,坦克光是重機槍就有兩個大隊,所以機槍火凶猛。守軍有些招架不住。第186團團長王冠五打電報給池峰城說:日軍離他的團部隻剩隻有六,七米了,要求向後移動,池峰城邊咳嗽邊讓他堅持。副師長看到師長說話艱難,搶過電話對王團長吼道:王冠五你給我聽著。陣地必須死守,一步也不許後退,這是命令!沒有兵力你給我頂上去,就是台兒莊變成一片火海,我們也要守在這兒。必要時不但我要衝上去,師長也要衝上去。這是民族戰爭,誰流血棲牲都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沒有什麽價錢好講的。”
進攻台兒莊的“台兒莊派遣隊”得知兩路援兵已在路上。精神為之一振,31號開始,在30輛坦克的前導下,鼓起勇氣又衝進莊裏。由於日軍機槍,大炮的火力凶猛,給守軍以很大殺傷。台兒莊的房子都是用石頭蓋的,不管誰占了房子都是以個天然堡壘。激戰到4月3號,整個魯南戰區雙方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了幾個包圍和被包圍的圈子,戰鬥到了最緊張的時候。莊內的31師隻剩下1400餘人,池峰城眼看就要全軍戰死,不得已給孫連仲打電話請求:“總司令,敵人攻勢過於猛烈,我師傷亡已達十之七,八。我請求你允許我們轉移到運河南岸,繼續阻擊敵人。”孫答:要請示李長官。
孫連仲的電話打給李宗仁,報告了前線的困難和傷亡,請求說:“可否請長官答應我們暫時撤退到運河南岸,好讓第2集團軍留點種子,這也算是長官對我軍官兵的大恩大德。”
李宗仁考慮雙方都到了最關鍵的最後五分鍾時刻,必須頂住。否則所有努力將功虧一簣。李宗仁口氣堅決地說:“敵我已在台兒莊血戰十餘日,勝負之數決定於誰能堅持到最後五分鍾。援軍明天可中午就可以到達,我本人也將於明晨親到台兒莊督戰。你務必要堅守到明天拂曉。希望你轉告貴集團軍全體官兵,就說這是我的命令,如違抗軍法從事。”孫知道見沒有活動的餘地,說道:好吧,堅持到全集團軍打光為止,決不後退。
李宗仁不但不讓他們後撤還要求他反擊,說的孫連仲一楞,反擊那來的兵力?孫連仲不知李宗仁何以說這種話。李宗仁告訴他說:我出10萬大洋,你組織落在火線之下的散兵,擔架兵,火夫,等人組成敢死隊,從敵破城處進城,從後麵夾擊城內的日軍,將他們打出去或殲滅。原來李宗仁熟悉戰場情況,由於國軍打仗沒有發動老百姓協助,所以傷員都是士兵自己抬,把傷員抬到後方後,這些兵大部分都沒回去,也沒人組織。所以李宗仁才有此論。孫連仲果然照辦,組織了幾百人的敢死隊,趁黑夜衝進城去,在城內部隊配合下將敵人消滅了一部分,殘敵被打出城去。
孫打電話給池峰城轉告李宗仁的命令,並說:士兵打光了你填進去,你填進之後,我填進去,就是不能後退,否則軍法從事。並且扣押作戰不力的旅長侯象麟,送交軍法處,就地槍斃一個營長,以震懾軍心。
魯南戰事牽動著蔣介石的心,連程潛都被蔣介石派到第5戰區督戰,程潛一抵徐州即打電報給孫連仲和湯恩伯說:“本長官特來徐州督戰。台兒莊之敵限自魯起至齊止(6日至8日),3日內務捕捉殲滅。樹立首功者獎洋10萬元,否則師長以上予以重懲。”
蔣介石太需要一次勝仗了。4月5號,蔣打電報給湯恩伯:“台兒莊附近會戰,我以10師之眾對師半之敵,曆時旬餘,未獲戰果,刻該軍團據敵側背,態勢尤為有利,攻擊竟不奏效,其將何以自解?應急嚴督所部於六,七兩日,奮勉圖功,殲滅此敵,母負厚望。”
李宗仁也致電湯恩伯說:“如再不聽軍令,致誤戎機,當照韓複榘的前例嚴辦!”湯恩伯在多封嚴令的催促之下。趕緊嚴督各部務殲眼前之敵,並告池峰城說:“明日(6日)決將台兒莊之敵擊潰,與貴部會合。如不成功,甘當軍令。”
增援台兒莊的阪本支隊沿途被湯軍團的三個師阻擊,步履艱難好不容易到達台兒莊附近,由於被湯軍圍裹也靠不上去,隻是和第10聯隊取得聯係,未能直接在進攻台兒莊戰鬥中發揮作用。
4月6日湯軍團對瀨穀支隊的包圍圈已形成,瀨穀支隊各部都陷於激戰,瀨穀知道進攻台兒莊的任務無法完成,而且有被各個被殲滅的危險。遂下令攻擊台兒莊的部隊後撤,同時增援台兒莊的第10聯隊,阪本支隊也向北縮,使部隊抱成一個團,不至因兵力分散而被殲滅。日軍丟棄大部重裝備及大批軍需物資,全隊撤向嶧縣。4月8日,瀨穀支隊退至嶧縣一帶,一部兵力占據獐山,白山西。阪本支隊退致棗莊以南的郭裏集一帶,靠上瀨穀支隊。日軍像刺蝟似的收了起來。整個台兒莊之戰結束。這下可了不得了,這是自日軍入侵中國以來,第一次沒有達到戰役目的。是中國軍隊第一次打退日軍的進攻。國內與論鋪天蓋地的歡呼。號稱是前所未有的殲敵萬餘人的大勝利。這就是婦孺皆知的“台兒莊大捷”。
不管與論怎麽誇張地宣揚,蔣介石的心裏明清楚,就在麽一小股日軍在他幾十萬大軍的包裹下,並沒有被殲滅,而是像泥鰍鑽進一大塊豆腐裏,雖晚然一時找不到出路,但是豆腐也擠不死泥鰍。蔣介石急想打個完美的勝仗,看到國軍對嶧縣及周圍的敵陣地攻了七天都不能攻下敵人陣地,很不以為然,去電責備李宗仁,白崇禧等。李,白回電講了些具體困難,欲拿下敵固守的陣地卻是心急不得。蔣也隻能按撫一番,表示理解。戰事暫時疏緩下來。
評述:
台兒莊之捷就像前麵的平型關之捷一樣,宣傳中的水分都很大。如果中國軍隊真這麽厲害,抗戰也不會打八年了。
實際上無論是“台兒莊大捷”還是後來的,所謂“萬家嶺大捷”,“昆侖關大捷”都不過是失敗中的小勝,而且還不是全勝。比如剛過去的“台兒莊之戰”日軍敗在輕敵,區區一萬多人,就敢橫行魯南,明知中國軍隊大軍雲集全不放在眼裏。日軍阪本支隊不過4000餘人,即使後來增加了一些兵力也不過5000人。而當他們舍攻臨沂繞道去增援台兒莊時,減去傷亡之數,帶上路的隻不過3000人左右。就敢穿過山區,無視湯軍團的存在,而湯軍團前後出動兩個軍,派三個師接敵仍不能完全阻敵,更不要說是殲滅了。
瀨穀支隊滿打滿算,也不會超過9000人。沿途占領了鄒縣,滕縣,臨城,棗莊,嶧縣,攻擊台兒莊的兵力,往大了算也就是四個半營。而國軍與之對陣的是三個師。整個魯南戰役(我且這麽來稱呼,因為戰事含,東到青島,北到濟南,西到濟寧,南到台兒莊.)就是兩個師團,而國軍部隊不下25個師,還不算獨立旅,和其他小部隊及地方部隊。敵占濟南,青島之後出動進攻台兒莊的兩個支隊加在一起不超過15000人。而國軍參戰的部隊有20萬之眾。最後還不能殲敵。敵隻有戰鬥損耗,並無被殲的部隊。實際殲敵數不超過3000人(指死亡)。
抗戰其間,常有200日軍就敢攆著國軍一個師跑的景象。日軍占領區的偽政府軍隊,絕大部分都是國民黨軍成建製地投降過去的。人數之眾世所罕見。這就是我多次提到的,國軍缺乏的是軍魂和士氣。武器不是戰爭的決定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
往往有國民黨一邊的人士不服氣,好說正麵戰場如何如何。正麵戰場到底如何呢?無論是在抗戰初期敵人進攻階段,還是抗戰中其的相持階段,以及後期的全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的大反攻階段。敵人都是攻所必得。而國軍都是一潰千裏,還使出古代戰爭的手段,掘黃河,燒長沙,塗炭百姓。如果不是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兵鋒南向,真不知國民政府還能守住哪裏,也許就要退到國外去做流亡政府。而中國就隻剩共產黨與日軍抗衡了。
研讀曆史的人,看這段曆史真讓人泄氣,為中國軍隊 恥辱。如果不是有後來的誌願軍打出的戰績,不是有後來的中印邊境戰爭,中越邊境戰爭,中越海戰。真是做中國人的勇氣都沒有了。解放軍真是偉大的軍隊!!!
國軍後期趾高氣揚的遠征軍,一開始也沒打勝,一直到了1945年日軍已經窮途末路(比強弩之末還不如)的時候,才在美國幫助下打了幾個勝仗。
還要找什麽國軍打不過共軍的理由,看看解放軍的戰績,就什麽理由都不用找了。廖耀湘的兩句話就很說明問題。他被俘關進獄中還不服,當聽說中國要出兵朝鮮打美軍時,他說:“跟美國人打,非嘩啦不可。”三次戰役後,誌願軍打過了三八線,他又說了:“解放軍還真有一套。”現在有些人好說,打內戰如何如何,好像多不光彩似的。我就不這麽看。不打內戰怎麽會有個說法?怎麽決定路線和政策?曆史的演變絕大部分情況下是戰爭推動的。不打內戰怎麽會鍛煉出一支剛鐵的軍隊?
我們還會到曆史當時中去。日軍並沒有給蔣介石,李宗仁留下太多的高興時間。4月14號日軍第5師團就已經拿下臨沂。這個作為“台兒莊大捷”一部分的城市,陷落了。
看到魯南的戰鬥打成一鍋粥,日軍大本營也“閑”不住了。大本營把“華北派遣軍”參謀長和“華中派遣軍”參謀長叫到了東京大本營協商徐州作戰的方案。4月7號日軍大本營正式下達第84號“大陸令”,其中心內容是要求南北配合,擊破徐州地區之中國軍隊。
命令要求“華北方麵軍”派出四個師團南下作戰,“華中方麵軍”派出兩個師團北上作戰,另外“華北方麵軍”負責派兵在蘭封(即蘭考)一帶截斷隴海路,將徐州地區的國軍圍殲在徐州地區。
根據大本營的這一方案,“華北方麵軍”將第2軍編成四個師團又一個旅團再加大量炮兵,坦克兵的超大軍團,負責南下攻打徐州的任務。日軍後又調關東軍兩個混成旅團南下加入到第2軍的作戰行列。
這時第5戰區也新曾加了不少部隊,連遠在雲南的滇軍也在盧漢的率領下抵達徐州地區。日軍月4月23號開始作戰行動,津浦路以西的日軍部隊很快衝破國軍的攔阻,達到隴海鐵路,並炸毀了隴海鐵路;南線的日軍經蚌埠北上也達到徐州以西地區;沿津浦路南下的部隊雖遇到頑強阻擊幾天後也突破國軍陣地,達成任務目標。這樣到5月5號,日軍對國軍包圍的大勢態已經形成。麵對這種局麵,最高當局以知戰事不可為,遂下令部隊向西南轉進。個部隊開始找縫隙衝出包圍圈。5月17日徐州陷落。徐州會戰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