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工和莊冬都是我老莊!

先是莊工被封,現在莊冬又被封啦!
正文

有比較才有鑒別,也說說中國人的“孝”

(2009-01-06 07:53:07) 下一個



有比較才有鑒別,也說說中國人的“孝”

本來不想貼這個帖子,因為實在是中國人基本道德觀的小兒科。可是不羈的雲又出妙文說:“孝敬的理論根基,是長幼尊卑的等級觀念。”

看來不羈的雲確實是沒有知恩圖報的概念。

客觀存在的養育之恩才是孝道的基礎。

我實實在在認為缺乏知恩圖報的概念的人才會說出“孝敬的理論根基,是長幼尊卑的等級觀念。”這樣的完全不顧事實的話。當然也有智力和知識教育問題,因為“理論根基”實在是一個非常滑稽的概念,至少它不管事實基礎。

凡事有比較才有鑒別,市場經濟下不羈的雲說的問題更嚴重。

“本省人看不起外省人,中國人看不起中國人,有錢人看不起窮人,等等。”西方尤甚,市場經濟下的行為更是功利,這不聖誕節早就市場化了,還有其它的節日呢。

在市場經濟下人們要保護市場就有了區域性的所謂看不起或者叫隔閡。至於有錢人看不起窮人嘛,你肯定是沒聽說過“Kmart shopper”這個詞兒。

在美國,你去那裏買東西也就是說在那裏消費住什麽區就決定了你的身份和地位啦。看起看不起的吧,人家不跟你一起住,人家的孩子們也不跟你的孩子們一起上學。當然啦,到了大學雖然困難一些也有很多私立的不太出名的牛B大學呢。

咱不知道你從那裏知道的中國人對上級“孝敬”。而且中國人孝敬長輩不隻是因為長幼年齡上下之分,還有別的原因比如說養育之恩,你們非中國人就不知道也不提啦。不過這也沒關係,因為不知者不為過嘛。

1,至於單向嘛,無論你走到那裏,父母對孩子們的愛跟孩子們對父母親的愛也是不同的。既然事實上是不同的,為什麽就不能用兩個詞來描述這兩個不同的愛呢?為什麽一定要用同一個字來追求這個形式上的雙向呢?

再說啦,中文又不是沒有雙向的“愛”字。為什麽一定要處處都雙向,每一個詞兒都雙向呢?為什麽不可以既有雙向的又有單向的呢?

我不知道為什麽在討論父母親和子女之間這個人類各種各樣的關係之中最親密的關係的時候不羈的雲不用“愛”字卻選擇用“尊敬”。

我實實在在認為缺乏“愛”的概念的人才會在討論父母親和子女之間這個人類各種各樣的關係之中最親密的關係的時候不用“愛”字卻選擇用“尊敬”。

2,“孝敬”描述的是子女對父母親的愛。子女對父母親的愛難道還需要等級社會才有的嗎?子女對父母親的愛應該是在有父母有子女的時候就有了。至於那個社會重視子女對父母親的愛並把這個愛加以提倡和鼓勵就是這個社會對於這種愛的重視的表現,中國社會就是一個。西方語言文字沒有一個專門的詞兒來描述子女對父母親的愛是西方文化無視子女對父母親的愛和父母親對子女的愛的差別的結果。

父母親對子女的愛是一種特殊的愛。中國文明對這種愛也有一些專門的詞匯,如“哺育”和“舔犢”等等。這裏可以用得上文科生的造詣再多列幾個詞兒來娛樂大家一下。這些是不可以用一個泛泛的隨時隨地對任何人都可以用的“尊敬”概念來代替的。

人是社會動物,人和人的關係有多種多樣,其中包括我們跟同事跟路人跟親戚跟兄弟姐妹還有跟父母親和子女之間的關係。這些關係都是有輕重和遠近差別的。我不知道為什麽非要用一個非常一般的描述普通人之間關係的基本為人之道“尊敬”來代替一個特殊的更深更高的父母親和子女之間的關係呢?

如果子女和父母親之間的“孝敬”和“哺育”關係用“尊敬”來代替了,那麽我們還怎麽對待別人呢?那麽我們對待別人也跟對待我們的父母親一樣“尊敬”嗎?

你可能會說啦,此“尊敬”不同於彼“尊敬”。那既然兩個“尊敬”有不同,為什麽不可以把其中的一個“尊敬”叫“孝敬”呢?

再說啦,跟所有人類的概念和語言詞匯的內涵外延一樣“孝敬”和“哺育”的概念也是在不斷地變化著的。

3,可笑的是在西方人宣傳家庭概念的今天,你卻要“突破了小家族的局限”。你不會愛(尊敬)你的家人比外人多一些。你也不會愛(尊敬)你的父母子女比其他親戚多一些。你也不會愛(尊敬)你的配偶其他親戚多一些。你也不會愛(尊敬)你的朋友子女比其他生人多一些。你不知道如果你同樣的愛或者同樣的尊敬所有的人的時候就沒有任何一個人會感受你的愛啦,因為統統都是一樣的。這樣的社會就是西方耶穌徒們竭力反對的共產共妻的社會。

4,最後說一下你提到的:“對於華人家庭裏,兩代人之間那種從上到下的威嚴嚴肅,從下到上的維諾服從(或是極端的逆反違抗),本人實在是看得太多了。”

我不管你“本人實在是看得太多了”到底是有多少。我還要猜你一定沒有聽說過瞎子摸象這個故事,因為華人家庭的數量比你看到的多多啦!

這種現象發生在中國人的家庭裏究竟是中國人的講究“孝敬”的結果呢?還是西方文化削弱了中國傳統的“孝敬”概念的結果呢?這個我也不想討論。這種現象發生在中國人的家庭裏究竟是好還是壞呢?我也不想討論。這種現象隻發生在中國人的家庭裏、不發生在西方人的家庭裏還是發生在中國人的家庭裏的比例更大呢?我也不想討論。

其實事實是人是社會動物。無論你走到那裏,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秩序、領導和被領導也就是說上下關係。歐洲人和美國人也不例外。

那麽,由於美國人的家庭裏沒有“孝敬”概念,美國的家庭是如何維護家庭裏的上下關係的呢?

這就是美國父母親經常對他們的孩子們說的:“you are living under my roof. you must follow my rules.”

*********************

附 1:尊敬和孝敬 by 不羈的雲

近來讀到不少關於國人陋習的文章,比如本省人看不起外省人,中國人看不起中國人,有錢人看不起窮人,等等。本人認為,國人的這種陋習,是和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特別是孝順的教育不無關係的。我們因該提倡尊敬,而不是孝敬。尊敬和孝敬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而這兩種不同的概念所帶來的影響卻是巨大的。
1.孝敬是單向性的,是一種由等級決定的、由下對上的服從、響應和恭敬的態度。尊敬則是雙向性的,平等的,沒有等級區別的互相有禮的態度。比如說,隻有年幼者孝敬年長者,絕無年長者孝敬年幼者。隻有位置低的人孝敬位置高的人,絕無位置高的人孝敬位置低的人。孝敬者是處於被動、下級的地位,被孝敬者是處於承受、上級的地位。而尊敬可以發生在任何階層和等級的人群中。總統可以尊敬一位清潔工,老人可以尊敬一個兒童。尊敬是彼此的施與,因為沒有等級之分,人與人可以互相尊敬,也因該互相尊敬。
2.孝敬等級社會的產物,是基於“人是不平等的”觀念,維護的也是這一觀念。尊敬則具有現代社會的平等理念,特別是“人不分東西南北黑白老幼,人人生而平等”的觀念。現代社會,我們理應逐漸鏟除曆史加諸於我們的等級社會的不平等觀念,學會使用平等的理念處事待人。
3.孝敬具有濃厚的家族局限性,即使是年幼者對年長者的尊敬,也往往抹上功利性質。尊敬體現了社會中共同的道德傾向,突破了小家族的局限。懂得並身體力行“尊敬”,受益的是整個社會並惠及個人。
4.用“尊敬”取代“孝敬”來教育我們的下一代,可以讓他們學會雙向平行的思維和行為方式。對於華人家庭裏,兩代人之間那種從上到下的威嚴嚴肅,從下到上的維諾服從(或是極端的逆反違抗),本人實在是看得太多了。如果互相是施行尊敬,而不是孝敬的話,情形是否會不一樣呢?

*********************

附 2:再談尊敬和孝敬  by 不羈的雲

很多人認為尊敬可以和孝敬並行,兩者並不矛盾。本人認為這隻是一廂情願而已。關鍵在於二者的核心價值觀是不同的。
孝敬的理論根基,是長幼尊卑的等級觀念。這種等級觀念的核心價值,是要求無條件的服從比你年長的家長。這種服從被形容為一種美德,從小便根植於我們的心中,成為我們判斷事物和人的一項原則。不知不覺中它也變成我們為人處事的價值觀之一。舉例來說,很多老人家在得到晚輩的幫助的時候,他們往往會說的是:“真乖,真孝順。”而鮮有說:“謝謝!”的。為什麽?有什麽區別嗎?因為老人們都認為這是晚輩們應該做的,他們這麽做了,隻是說明了他們達到了要求而已。區別則在於:作為晚輩,無論你對長輩做了什麽有益的事情,你並不被放在平等的等級上對待。或者說,你的行為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那麽,作為晚輩,想得到尊重嗎?就隻有去要求他們的下一輩,於是,等級觀念就這樣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而這種觀念價值延伸開來,在華人中,你會發現一種很普遍的現象,那就是,那些自認為等級高的人對來自等級低的人的幫助或是服務,他們通常表現出的態度是:很好,你做了你應該做的事。他們一點都不覺得這樣做有什麽不對。他們不知道自己非常的欠缺對他人的努力的尊重。不知道自己欠缺平等待人的禮貌和尊重。至於那些自認為等級低的人,也於不自覺中形成了服從的價值觀,總是反複的檢視自己,是否達到等級高的人對自己的要求,達到了,是應該的,達不到,努力達到。無形中,失去了自我的追求和多元化的價值觀。
而提倡尊敬,就是要把孝敬的等級觀念清除掉。我們要教育我們的孩子,如何的彼此尊重。從彼此的尊重中,學習和獲得平等的價值觀。孩子要尊重父母的養育心血,父母也要尊重孩子的努力和需求。父母需要懂得,每當孩子付出了他們的努力和獲得了成就的時候,並不是父母所以為的“理所當然”的達到了他們的要求,隻需要讚一聲“好孩子”就足夠了。父母應該尊重他們的努力,欣賞他們的成就。而孩子,也要了解父母的養育艱辛,要學會感激和尊重。這種平等的價值觀,將會對孩子的一生帶來正麵的影響。
需要申明的是:並不是所有的華人老人都是隻懂得和要求孝敬的。我對那些懂得尊敬的老人們深表尊敬。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