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悖論”不悖論
這個帖子我說說“悖論”不悖論。
我寫這個帖子要感謝慕容青草的(點擊)“公司悖論”帖子。慕容青草在他的“公司悖論”裏討論了公司大了的優劣和公司集資的優劣。
世間的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有一利必有一弊。當人們得到了某件事情的好處時同時又要得到這件事情帶來的壞處,可是這跟悖論又有什麽關係呢?
慕容青草在他的“公司悖論”裏首先給了給個悖論的例子:“比如大家所熟悉的理發師悖論說的是一位理發師聲稱他隻給他所在的鎮上所有的不給自己理發的人理發。所以就有人問他是否給自己理發,如果他給自己理發那麽他就不是隻給“ 不給自己理發的人”理發了,如果他不給自己理發,那麽他就又不是給所有的不給自己理發的人理發了。所以不管他怎麽說,他所聲稱的都無法圓滿地成立。”
他還說:“中文裏的“悖論”一詞中的悖字用得非常貼切”。
我順著他咬文嚼字的思路,由於他隻注意到了“悖論”的“悖”字,沒有注意到“悖論”的“論”字。我就說說這“悖論”的“論”字是什麽意思。
“悖論”裏的“悖”字是說這個叫悖論的玩意兒裏有矛盾。“悖論”裏的“論”字是說這個叫悖論的玩意兒隻是個“論”是嘴上的或者說是紙上的也就是說是不存在的。因此,凡是現實存在著的東西都不叫“悖論”,所謂存在既是合理就是這個意思。這就是我為什麽說“悖論”不悖論。
比如說那個理發師的例子吧。由於這個悖論慕容青草是當故事講的,因此他沒有給出一些假設條件和細節,比如說鎮上隻有一個理發師和這個鎮上的人都必須理發。其實就是這個鎮子就是全世界啦,別的理發師不能來,鎮子裏的人也不能去別處理發。這些慕容青草都沒提。不知慕容青草同意不同意我說他講理發師的故事時有疏忽,也就是說他這個故事講的不完整還需要補充一些假設條件和細節。
我說這些隻是想說明悖論是需要巧妙設計的和在現實日常生活當中是不存在的。
大家再看看這慕容青草的句話“他隻給他所在的鎮上所有的不給自己理發的人理發”吧。什麽叫“他隻給他所在的鎮上所有的不給自己理發的人理發”呢?
我以為慕容青草的這句話還可以這麽理解。他(理發師)隻是說他的顧客是來自“他所在的鎮上所有的不給自己理發的人”這個群體。也就是說他(理發師)隻給來自“他所在的鎮上所有的不給自己理發的人”理發。其實故事裏就這麽一個鎮,因此凡是人都是“鎮上所有的”嘛,所以“他所在的鎮上所有的”這幾個字不提也罷。那麽這句話就是“他隻給不給自己理發的人理發”啦。
這就好比我說“我隻喂你所有的豬”,而又隻有你有豬,因為隻有一個鎮子嘛。我說“我隻喂你所有的豬”就等於“我隻喂豬”了。因為隻有你有豬,“豬”和“你所有的豬”就是一回事兒啦。即便你所有的豬是三頭,我也可以隻喂兩頭嘛。我隻喂兩頭豬也是隻喂你所有的豬嘛。我隻喂兩頭也跟我說的我隻喂豬不矛盾嘛。
這就又好比我說“我隻喂你所有的豬”。我說我隻喂你所有的豬並不等於我要喂你所有的全部的豬,因為“所有的”和“全部的”是不同的。即便你所有的豬是三頭,我也可以隻喂兩頭嘛。我隻喂你所有的兩頭豬也是隻喂你所有的豬也沒有喂別人所有的豬嘛。你所有三頭豬,我隻喂兩頭也跟我說的我隻喂你所有的豬不矛盾嘛。
我指出慕容青草講故事時的疏忽還是想說明悖論是需要巧妙設計的和在現實日常生活當中是不存在的,即便是講一個大家所熟悉的理發師悖論故事都不容易講園乎嘍!大家看看,慕容青草就沒有把這個大家所熟悉的理發師悖論故事講園乎嘍!
一個人連個大家所熟悉的理發師悖論故事都沒能講園乎嘍,那大家所不熟悉的公司悖論故事他就能講園乎嘍?
反正故事裏的理發師說的話或者說他的嘴上的“隻給他所在的鎮上所有的不給自己理發的人理發”的計劃也就是說隻是個“論”,而他的計劃自相矛盾因此無法實施。所以這個理發師的故事是個悖論,因此這樣的理發師並不存在,也就是說你找不到這樣一個有這個故事裏的悖論的理發師。
大家可以查一查,凡是有意思的悖論都是大思想家、哲學家和數學家編的,可見設計一個有趣的悖論是需要技巧的。說到這裏大家也應該有個感覺了,現成的悖論故事已經有了,隻是講一下還會疏忽犯錯誤呢。而有悖論的理發師都不存在,有悖論的大公司就存在啦?可是大公司可是到處都有啊!如果大公司都有慕容青草指出來的悖論的話,那舉悖論的例子難道不是太容易發現了嗎?因為公司都存在幾百年啦,而且慕容青草指出來的悖論還是現實中長期存在著的實際的悖論,也就是說長壽的和不是編的悖論!
人類語言詞匯都是有約定俗成定義的。慕容青草還沒到那個份上還不能為了製造有悖論的大公司就隨心所欲地自己改變悖論的定義吧?如果一個人寫的東西別人隻能往正確的地方理解那這個人就是個不會寫錯的完作家啦。
好了,慕容青草說了:“日常生活中人們所談論的悖論主要是象上述的理發師悖論那樣的語義邏輯上的悖論,而本文所要分享的是一種社會實踐所遵循的內在邏輯上的悖論。這種悖論不象語義邏輯上的悖論那樣簡單明了,不是一眼就能從語義表達上看出來的,而是隱藏在社會實踐所遵循的內在邏輯之中,是通過社會實踐的結果表現出來的,反映了人類理性在社會實踐中的一種局限和無奈。
我下麵所要說的兩個悖論是有關自由市場經濟中的公司的悖論,它們其實是彼此相關的兩個悖論,可以說是一種問題的兩種表現。過去幾年裏我在對自由市場經濟裏的公司現象的觀察中發現存在著這樣以下這樣兩種悖論。”
原來慕容青草說的悖論不是“語義邏輯上的悖論”!這是新的“悖論”嗎?啊!不僅是新的,還是“兩種”哪?是“兩種”!也就是說種類都不相同的“兩種悖論”!而且還是實際的存在著的種類都不相同的“兩種悖論”!
“日常生活中人們所談論的悖論主要是象上述的理發師悖論那樣的語義邏輯上的悖論”?誰在日常生活中談論象上述的理發師悖論?“悖論”這個詞兒在中國的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是個大詞兒,反正我認識的中國人在日常生活中極少談論悖論。
至於什麽是“社會實踐所遵循的內在邏輯”,我就不知道啦!也許是慕容青草提到的“自由市場經濟規則”吧?那麽在不用自由市場經濟規則的國家就沒有“社會實踐所遵循的內在邏輯”了嗎?還是市場經濟國家和計劃經濟國家的“社會實踐所遵循的內在邏輯”是不同的?
既然是規則就有人為的成分,既然有人為的成分還談什麽“社會實踐所遵循的內在邏輯”呢?還希望慕容青草給解釋解釋或者給個定義和參考書什麽的為盼。
這“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和“有一利必有一弊”難道還可以改變嗎?
慕容青草說的公司可是現實中存在著的東西,特別是還存在了幾百年了呢!其實呢,叫公司之不過是人的組織的一個時髦名詞兒罷了。人是社會動物,人有始以來就有組織有社會啦。人依靠組織和社會生活,組織的大小社會的大小都是各有優劣的。
可是慕容青草在說公司大有大的好處也有大的壞處的時候放著現成的利弊語言不用,還非要用悖論,而且還找出了現實中存在著的悖論。這是什麽原因呢?
慕容青草說了:“過去十多年裏,我在北美的好幾個超級大公司裏工作過”。我以為這就是原因。
我來解釋一下為什麽。大家可以不信我說的。我給大家找個wikipedia的話吧。雖然wikipedia也不是百分之百正確,反正至少比我正確。
大家請看“The word paradox is often used interchangeably with contradiction. Often, mistakenly, it is used to describe situations that are ironic.”
英文在說矛盾這樣的現象時隻有三個詞兒:一個是paradox,也就是悖論;一個是 contradiction,也就是矛盾;再一個是ironic,這個我就不翻譯啦,因為是人們用錯了。其實說到底也就是一個詞兒!
原來北美說英文的人們成天說矛盾說煩了,說“悖論”是用悖論來代替矛盾當同義詞使用的。
下麵我就說說為什麽把“悖論”當“悖論”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麻煩。前麵我已經指出了慕容青草講的大家所熟悉的理發師悖論的故事都沒講圓乎嘍。大家由此可見一斑。
這裏請允許我為中國人和中國文明驕傲一下,因為中國人說矛盾現象的詞兒絕對不止一個。我自己文科知識非常有限,在這裏還要請文科生來娛樂大家一下。
這是我從網上的斯坦福的哲學百科全書上“Paradoxes and Contemporary Logic”抄來的:“2. Paradoxes: early developments (1897━1917) ”
大家看看,悖論的早期發展是1897年開始的,才剛剛111年的曆史。所以,慕容青草說的日常生活中人們談論悖論最多也就這麽長的世間。
大家再看看這段兒“A terminological warning is in order. The word “antinomy” is used below as alternative to, and synonymous with, “paradox”. Most paradoxes ─ but not all ─ involve contradictions; for such cases, we often use the word “contradiction” as well.”
大家看看,就連斯坦福的網上哲學百科全書上說“paradox”悖論的時候都混用“paradox”和“contradiction”矛盾!而且是用“contradiction”矛盾代替“paradox”悖論!
為了簡單嘛,“contradiction”矛盾就是比“paradox”悖論簡單嘛。能簡單為什麽要複雜呢?能用“contradiction”矛盾為什麽非要用“paradox”悖論呢?有那個必要性嗎?顯得深奧?故弄玄虛?
最後說幾句大公司和小公司。
大公司和小公司生存的優劣處跟大個子人和小個子人生存的優劣處是類似的。大個子人一般不如小個子人靈活難道還非要用悖論來研究啦?
集資的優劣處跟人吃補品也類似的。都不要說吃補品啦,就是人吃飯還要導致死亡呢!那麽人吃飯也是悖論啦。
公司大還是小,集資還是不集資都是為了競爭和生存,就跟人吃飯一樣,這樣做有利有弊或者叫雙刃劍,但是這些利弊在為了生存這個目的上統一了起來。這是“對立統一”的規律。
當然啦,公司大還是小,集資還是不集資都有一個量的問題。這就是“量變和質變”的規律。再加上對立統一的基礎會變化就是“否定之否定”的規律啦。這三個辯證法的規律不是隨便可以看清楚滴。
所以嘛,本來就是個矛盾的事情,根本用不著扯進來悖論來添亂,特別是把個理發師的故事都講不圓乎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