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工和莊冬都是我老莊!

先是莊工被封,現在莊冬又被封啦!
正文

讀史必讀《賀新郎•讀史》

(2008-12-27 06:28:45) 下一個


讀史必讀《賀新郎•讀史》

《賀新郎•讀史》(1964年春)
毛澤東

人猿相揖別。
隻幾個石頭磨過,
小兒時節。
銅鐵爐中翻火焰,
為問何時猜得,
不過幾千寒熱。
人世難逢開口笑,
上疆場彼此彎弓月。
流遍了,
郊原血。

一篇讀罷頭飛雪,
但記得斑斑點點,
幾行陳跡。
五帝三皇神聖事,
騙了無涯過客。
有多少風流人物?
盜蹠莊蹻流譽後,
更陳王奮起揮黃鉞。
歌未竟,
東方白。

這首詞最早發表在《紅旗》一九七八年第九期。

注釋

〔一九六四年春〕這首詞一九七八年發表時所署寫作時間,是根據原在毛澤東身邊做醫護工作並曾幫他保存詩稿的同誌的回憶。

〔石頭磨過〕把石頭磨成石器。石器時代是人類的“小兒時節”。

〔銅鐵爐中翻火焰〕指青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青銅器和鐵器都要用爐火來冶煉和翻鑄。

〔不過幾千寒熱〕這裏作六字句,是此調的一體。趙樸初提出,照詞律,這裏一般是七字句,當作“不過是幾千寒熱”,可能寫漏一個字。青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隻經過幾千年,和石器時代經過幾十萬年不同,說明人類的進化越來越快。

〔人世難逢開口笑,上疆場彼此彎弓月〕前句用唐杜牧《九日齊山登高》句:“塵世難逢開口笑”。全句指人類過去的曆史充滿了各種苦難和戰爭。北宋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會挽雕弓如滿月”。

〔五帝三皇神聖事〕傳說中國上古有三皇五帝,具體說法不一,總之都被認為是最高尚最有才能的神聖人物。

〔盜蹠莊蹻流譽後,更陳王奮起揮黃鉞〕盜蹠(zh職),蹠被古代統治階級汙蔑為“盜”,後來襲稱盜蹠,春秋時人。莊蹻(ju決),戰國時人。近人多認為他們是當時被壓迫階級的起義領袖。《荀子不苟》稱盜蹠“名聲若日月”。同書《議兵》稱楚國在垂沙一戰(前三?一年)被齊、韓、魏三國打敗,將領唐蔑被殺,“莊蹻起,楚分而為三四”。流譽,流傳名譽。陳王,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他進占陳縣(今河南淮陽縣),稱王。揮黃鉞(yu越),揮動飾以黃金的大斧。《史記周本紀》曾說周武王用黃鉞斬商紂。這兩句是用來概括中國幾千年曆史上被壓迫人民的武裝鬥爭。 

讀老人家的《賀新郎•讀史》手跡,我們發現他老人家自己改動了五個字。

“流遍了,郊原血”的“流”,原為“灑”;
“一篇讀罷頭飛雪”的“篇”原為“遍”;
“天涯過客”的“涯”,原來是“涯”,後改為“窮”,又圈去,複改為“涯”;

“但記得斑斑點點”的“記”,原是“憶”;
“歌未竟”的“竟”原是“盡”。

想當年盛唐時識字的人不多,李杜是那些人裏的矯矯者。後來宋朝時識字的人應該要比唐朝多一些了。今天的中國的識字的人恐怕比各朝各代加起來都多,別說當今政壇,就是文人薈萃的詞壇,又有誰能接近毛主席呢?

聖賢寂寞,詞高和寡呀!

有人說“能寫出這樣詩詞的人,我願為他牽馬墜蹬,肝腦塗地。”也是我的心聲。

下麵是我從“無忌”網抄錄的那裏的網友們在討論《賀新郎•讀史》時的帖子。

先錄不喜歡的帖子:

別再弄這個帖子了好嗎?快嘔了!與其讀這種書,還不如當文盲呢!!!

再選錄一些喜歡的帖子:

唯有無法無天者,才能寫出這種詞

絕妙好詞的手稿也是睥睨群家的。當年我還頗模仿了一段時日。有評論說此手稿“人書俱老,餘子不屑”,至言也。

什麽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在此闕前也隻若鯤鵬翼下一小燕已。


先名詩人 南社盟主 柳亞子 這樣評價《沁園春雪》:“展讀之餘,歎為中國有詞以來第一作手,雖蘇、辛猶未能抗手,況餘子乎?”“毛潤之《沁園春》一闋,餘推為千古絕唱,雖東坡、幼安,猶瞠乎其後,更無論南唐小令、南宋慢詞矣。”

若柳翁在讀 毛澤東 賀新郎 * 【讀史】必更為震撼!

詞人毛澤東

毛澤東工詩詞, 詞比詩寫得更好。說他是位詩人當然不錯, 但是更確切地說: 毛澤東是位詞人。

中國有源遠流長的詩教, 有溫柔敦厚的傳統。詞是詩在一定曆史條件下的變種, 從形式到內容都更自由, 更有個性, 更接近民間。詞對詩有繼承, 也有反叛。對於詩, 毛澤東多次說過:"詩難, 不易學。" "我偶爾寫過幾首七律, 沒有一首是我滿意的。" 相反, 他在給陳毅的信中說:"我則對於長短句的詞學稍懂一點。" 正如毛自己所說, 他寫詩以七律為主, 已發表的除兩首七絕和最早寫的送羅章龍赴日本的一首七古, 其餘全是七律。五言詩他幾乎沒有怎麽寫過(毛身後發表了幾首近乎草稿的五言詩)。

相比之下, 毛澤東的詞作就豐盛得多, 從最短小的《十六字令》到《念奴嬌》那樣的百字令都有嚐試。內容則從少年壯誌, 夫妻情, 同誌愛, 直到國家大事、世界革命無所不包; 寫來都氣象不凡, 氣度不凡。

毛澤東的詞作, 基本上傾向於蘇辛豪放的一派, 但是他不像前人那樣故作壯語, 豪放之後, 往往又回到懷才不遇的消極情緒中來, 如辛棄疾 "醉裏挑燈看劍, 夢回吹角連營", "沙場秋點兵", 何等氣象! 結尾卻仍是"可憐白發生。" 毛澤東則不然, 他"開天劈地君真健"(柳亞子詩), 有本錢說大話, 怎麽說都顯得是英雄本色。事業的成功充實了他的詞作, 其眼界胸襟無人比肩。看世界是"小小寰球", 讀曆史則"祗幾個石頭磨過, 小兒時節。"今古詞人, 學問比毛澤東好的應是很多, 學問好又有如此經曆的, 毛澤東一人而已。

毛澤東的詩詞, 哪一首最好?

在我看來, 壓卷之作, 首推《沁園春. 雪》。這首詞, 作於長征結束後的一九三六年, 最早見報是在一九四五年重慶談判之間。當時正處於國共決戰前夕, 詞一出來, 舉國震驚, 說它是無產階級英雄主義也好, 說它是封建主義帝王思想也好, 就詞論詞, 其雄壯瑰麗, 氣勢磅礴, 可以說是前無古人。

詞曰:

北國風光,
千裏冰封,
萬裏雪飄。
望長城內外,
惟餘莽莽;
大河上下,
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
原馳蠟象,
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
看紅裝素裹,
份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
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隻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數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

詞的結構並沒有甚麽新意, 是傳統的上半闕寫景, 下半闕抒情, 前人作品中很多。蘇東坡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就是上半闕寫"大江東去", "江山如畫", 下半闕開始就"遙想公瑾當年"。著名的昆明大觀樓的一百八十字長聯也是上聯:"五百裏滇池奔來眼底......", 下聯:"數千年往事到心頭......"

難得的是《沁園春. 雪》寫大景象, 用大手筆, 把整個北部中國都放到了畫麵上, 長城與黃河都不足壯觀了, 而萬裏雪飄之中, 群山如銀蛇飛舞, 高原似蠟象奔馳。那樣闊大的景象, 其實即使飛上一萬米高空也非目力所能及, 完全是詩人的想像。寫完"欲與天公試比高"一句, 情景已推到了頂點, 往下實在很難著筆, 作者卻以"須晴日"三字筆鋒一轉, 把江山比作美人, 以麗日照紅妝, "看紅裝素裹, 份外妖嬈。" 承上啟下, 使後半闕"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出來得非常自然。英雄為誰折腰? 為美人折腰, 而美人就是江山。美人的暗喻, 使"紅裝素裹", "妖嬈", "多嬌", 乃至結尾處的"風流人物"諸語都落地生根般的妥帖。

詞的下半闕全是議論, 橫掃曆代帝王。 為了避免詞家叫囂之忌, 所以特別用了些緩和的字眼, 如"惜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 "稍遜****", 成吉思汗則先捧一句"一代天驕"。所有這一切, 最後都靠"俱往矣"三字以拔山之力掃蕩幹淨, 紅日初升般地托出一句:

"數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

毛澤東四十多歲的時候,在陝北峰巒起伏的黃土高原上,他便舉起套著灰色棉襖袖子的右手,指著自己對一個來訪的美國記者說了這樣一句話───“誰說我們這裏沒有創造性的詩人?這裏就有。”

也推崇《沁園春 長沙》,少年壯誌,讓我們這些庸庸碌碌的人汗顏。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在重慶談判時毛澤東寫了“沁園春.雪”,其文筆和氣勢震驚了重慶的文人騷客,他們也佩服的五體投地,有名望的文人寫了大量讚美的文章,自愧不如毛澤東的文采。蔣介石也趕快動用筆杆子進行小醜一樣的誹謗,寫什麽和詩來進行挖苦誹謗。當時最可笑的最典型的是一個以“雷鳴”筆名發表的和詩,可笑至極。結果不但沒有達到誹謗和貶低的目的,反而使毛澤東的形象更加偉大和光輝。後來有人把這些所謂的和詩拿給毛澤東看,毛澤東當時隻說了一句話:鳥噪蟬鳴,可以噴飯。 毛澤東詩詞的氣勢,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話說 1945年國共和談期間,陪都重慶各界輪流邀請毛澤東演講,文藝界知名人士亦籌辦了一次講演會,地點在黃家埡口中蘇文化協會內。毛澤東妙語橫生,談了他對國共和談的看法,激起了雷鳴般的掌聲。講演中間,突然有人向毛澤東提了一個很尖銳而又很不好回答的問題:“假如此次和談失敗,國共再度開戰,毛先生有無信心戰勝蔣先生?”和談和談,顧名思義隻能談“和”,怎麽好談“戰”!說不好,會被扣上一頂“破壞和談”的帽子。毛澤東機智巧妙地在姓氏上做文章:“先生講的隻是一種假設,這個問題不大好說,總之我們也作過最壞打算。至於我和蔣先生嘛!蔣先生的‘蔣’字,乃是將軍的‘將’字頭上加了一棵草,他不過是一位草頭將軍而已。”提問者又問:“那麽,毛先生的‘毛’字,又該作何解釋呢?”毛澤東爽朗答道:“我這個‘毛’字,可不是毛手毛腳的毛,而是一個反‘手’,反手即反掌。意思就是代表大多數中國民眾意願和利益的中國共產黨,要戰勝代表少數人利益的國民黨反動派,易如反掌!”此言一出,全場掌聲雷動。.......

延安時期,柳亞子等一批知名民主人士從國統區到解放區訪問考察。毛澤東熱情地接見了他們,與他們坦誠交談,共同探討救國救民的方針大略,氣氛十分融洽,不知不覺到了用餐的時候。當時,囿於延安的物質條件,沒有什麽美味佳肴招待客人,作為主人,毛澤東熱情地邀請客人在窯洞裏一起用餐。客人們見毛澤東工作繁忙,便起身告辭。毛澤東再三挽留,客人們再三推辭。毛澤東風趣地說:“你們要是不肯賞光,回去以後,莫要說我毛澤東‘一毛不拔’嗬!”

“你主、主、.....主什麽?”

20世紀50年代初,毛澤東到武漢視察。毛澤東和李達同是黨的一大代表,毛澤東字潤之,李達字鶴鳴,革命戰爭年代,兩人彼此都以字相稱。全國解放後,李達任武漢大學校長。兩個老戰友在武漢見麵時,李達想改稱毛澤東為“主席”,但一時又不習慣,一連“毛主”了好幾次,“席”字仍然說不出口。毛澤東見李達有些不自在,便替李達解圍說:“你主、主、主什麽?我從前叫過你李主任(指中共一大中央局宣傳主任)嗎?現在我叫你李校長好不好?你過去不是叫我潤之,我叫你鶴鳴兄?”李達入座後慚愧地說:“我很遺憾,沒有同你上井岡山,沒有參加二萬五千裏長征。”毛澤東說:“你遺憾什麽?你是黑旋風李逵,但你比他還厲害,他隻有兩板斧,你有三板斧,你既有李逵的大忠、大義、大勇,還比他多一個大智。你從五四時期,直到全國解放,都是理論界的‘黑旋風’,胡適、梁啟超、張東蓀、江亢虎這些‘大人物’都挨過你的‘板斧’。你在理論界跟魯迅一樣。”

毛澤東: “有件事我想不通”

一次,衛士們想趁主席散步的機會,將他書房裏的俄式沙發搬到另一房間,幾試不成。毛澤東散步回來,見沙發仍在原處,便問道:“怎麽沒搬出去哩?”一衛士說:“門太小,出不去。幹脆留在屋裏吧?”毛澤東看看衛士們,又看看沙發,煞有介事地說:“唉,有件事我想不通。”“什麽事啊?主席。”“你們說說,是先蓋起這間房子後搬來沙發呢?還是先擺好沙發再蓋這所房子?”主席這麽一說,衛士們麵生愧色。後來,他們終於想辦法將沙發搬了出去。

...晏桃香...唾沫星子噴到了毛澤東臉上頓時,....“雷聲大,雨點小”

1958年11月,毛澤東到湖北視察。11月14日,專列途經孝感火車站。主席要求專列作短暫停留,他要找當地幹部群眾座談農業問題。下午,孝感地委、孝感縣委的部分領導登上了專列。孝感縣婦女代表晏桃香是參加座談的人員之一,她當時正患感冒,外加心情格外激動,見到主席時話還沒來得及說,就控製不住打了一個大噴嚏。“阿嚏──”一聲,唾沫星子噴到了毛澤東臉上頓時,大家被這“突發事件”驚得目瞪口呆,晏桃香更是不知所措尷尬萬分,愣在那裏等待主席 “雷霆震怒”然而,毛澤東沒有發火,隻是若無其事輕輕說了句:“雷聲大,雨點小。”說完用手帕輕輕擦拭了被唾沫打濕的臉部,一笑了之。大家聽到毛澤東的幽默話語,緊張的心情才放鬆下來,尷尬的氣氛在笑聲中消失。

毛澤東評古代軍事家: 諸葛亮的隆中對犯兵家大忌
  
  毛澤東是我國兵法史上的集大成者。從辭去中央宣傳部代部長後開始研究戰爭問題。無論是戰爭時期轉戰南北,還是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都對《史記》、《資治通鑒》、《孫子兵法》和《智囊》等曆史巨著研讀不輟,對我國古代帝王將相用兵得失都有其獨到的見解,所有這些都奠定了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基礎。

  毛澤東在研讀《孫子兵法》時,認為孫臏能夠掌握戰略主動權,駕馭戰爭,調動敵人,在運動中削弱敵人,戰勝敵人,是實踐中國兵法的千古高手。他寫道:“攻魏救趙,因敗魏軍,千古高手。”毛澤東對“圍魏救趙”這一戰法非常重視,對這一戰法所蘊含的思想認識深刻。抗日戰爭時期,他在其著名的《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論述外線作戰靈活機動打擊敵人時曾指出,“這就是‘圍魏救趙’的辦法”;解放戰爭時期,他創造性地運用這一思想,指揮劉鄧大軍千裏挺進大別山,實現了人民軍隊由內線防禦作戰向外線進攻作戰的戰略轉變,牢牢掌握了解放戰爭的主動權。孫臏是中國曆史上唯一一個躺在輜車上謀劃戰爭策略的大軍事家,這更令毛澤東讚歎不已。

  毛澤東一生多次談到漢高祖劉邦,稱讚劉邦是高明的政治家。毛澤東還指出,劉邦是個大老粗,“他得天下一因決策對頭,二因用人得當。”決策和用人是中國兵法探討的重要內容。有一大幫人為劉邦出點子,這位老粗取得天下,自然不是偶然的。不要小看老粗,老粗能幹大事。

  隆中對是諸葛亮未出茅廬之時向劉備提出的謀取天下、複興漢室的戰略建議。諸葛亮為劉備策劃的戰略目標是恢複漢室,統一天下。具體步驟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占據荊州、益州,建立根據地:第二步是兵分兩路,進取中原。毛澤東評點說:“其始誤於隆中對,千裏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敗。”認為造成蜀漢滅亡的原因就是諸葛亮的隆中對。中國兵法強調集中兵力,以兵力集中之勢,戰勝兵力分散之敵。這也是毛澤東慣用的策略。三分兵力使本已弱勢的蜀漢政權兵力不得集中,國勢分散,戰而無功,最終滅亡。

  失街亭、斬馬謖是一件亦悲亦壯的曆史事件,評書中說,京戲中唱,都以此來頌揚諸葛亮愛惜人才、執法嚴明。毛澤東則不然,他對此有獨到的見解。毛澤東評點道:“初戰亮宜自臨陣。”認為街亭之戰諸葛亮應大軍挺進,臨陣調度,不應分散兵力、委責於人。諸葛亮初次北伐失利的原因不在於街亭之敗,而在於諸葛亮用兵無法,調度失略。張合圍困馬謖之時,諸葛亮當北進街亭,策應馬謖,與張合展開決戰,戰勝張合。這就是毛澤東評點中所說的“亮宜自臨陣”的關鍵所在。

明帝青龍二年(公元二三四年),諸葛亮率十萬大軍出斜穀(今陝西省眉縣西南),築防於渭水南原。明帝命司馬懿抵禦蜀軍。諸葛亮大軍遠道而來,利在速戰,司馬懿堅守不出。諸葛亮多次挑戰,諸將欲與亮戰,司馬懿皆不從,按兵不動,靜待其衰。亮無奈派人送給司馬懿“巾幗婦人之飾”,以激怒司馬懿出兵應戰。司馬懿知亮計已窮,佯裝大怒上表朝廷請求決戰,朝廷不允,並派骨鯁之臣辛毗杖節監軍,不許魏軍出戰。司馬懿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假借王命製禦諸將是其智略的顯現。司馬懿更大的智略還在於不戰,使亮自敗。因此,毛澤東評點時說“司馬懿敵孔明之智”。毛澤東曾說,司馬懿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我看有幾手比曹操高明。

  一九二?年毛澤東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時曾說,李世民是草莽英雄,“太原公子,褐裘而來”;晚年還曾對身邊工作人員說:“打仗要像唐太宗那樣,先守不攻,讓敵人進攻,不準士兵談論進攻的事,談論者殺。待敵人屢攻不克,兵士氣憤已極,才下令反攻,一攻即勝。這樣一可練兵,二可練民。”一再流露對李世民能征善戰的讚賞。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取後周政權,建立宋王朝。趙匡胤即帝位後,深感兵權對皇權的威脅,恐懼權臣兵變的鬧劇再次重演,“杯酒釋兵權”解除了禁軍重臣的兵權,建立了一套軍權分立、兵將分離的軍政體製,管人的不管事,管事的不管人,權力統歸於皇帝本人,規定將帥隻能按皇帝規劃的成旨行事,不得臨機決斷。這種機製在其變革過程之中,對趙匡胤強化皇權統治、進行統一戰爭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它一旦作為一種製度確定下來,就顯現出了它的僵化和腐朽,致使大宋王朝國力軍力衰微,自毀長城。宋太宗趙匡義繼位以後,兩位大舉興兵兩次慘敗而歸,至此大宋王朝無力再戰,喪權辱國,直至滅亡。

  君主製禦將帥是用兵弊法,兵家大忌。毛澤東在他數十年的戎馬生涯中十分重視對戰爭指揮藝術的把握,賦予前方將帥戰場指揮臨機決斷的全權,充分發揮了前方將帥在戰爭中的重大作用。他認為在整體戰略高度統一的前提下,前方將領必須發揮能動作用,自覺根據戰場實際,機動靈活地組織作戰,牢牢掌握戰爭主動權,確保實現中央的戰略意圖。宋太宗趙匡義在對契丹的戰爭中秉承“弊法”製禦將帥,被毛澤東稱作“無能”、“此人不知兵”,極力唾棄。

軍事家諸葛亮畢竟是很早的事情了,隻能在書上看描述。而軍事家毛澤東是現代人物,在那種兵荒馬亂、土匪、惡霸、地痞橫行的年月,竟然不用刀槍,運籌帷幄呀!特別是那時的刀槍的殺傷力又是完全不能跟現代的刀槍相提並論。

論藝術成就,毛潤之的《詠梅》趕得上陸遊老前輩的《詠梅》嗎?!!!!

論氣勢,我還是比較喜歡這首:

《滿江紅•和郭沫若同誌》

小小寰球,有幾隻蒼蠅碰壁。
嗡嗡叫,幾聲淒厲,幾聲抽泣。
螞蟻緣槐誇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
正西風落葉下長安,飛鳴鏑。

多少事,從來急;
天地轉,光陰迫。
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
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
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

滿江紅手稿鐵畫銀鉤,通篇殺氣,看得人心驚肉跳。


他兒時的詠蛙也不錯!
寫的很大氣!
獨坐池塘如虎踞,
綠楊樹下養精神。
春來我不先開口,
哪個蟲兒敢作聲?


雖然小生輩分後生,未能親感偉人風采.
但為之睿智,為之文章而拜服.

山,
快馬加鞭未下鞍。
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山,
倒海翻江卷巨瀾。
奔騰急,萬馬戰猶酣。

山,
刺破青天鍔未殘。
天欲墮,賴以拄其間。

個人以為,老毛的律詩做得好,老毛的詞做得比詩做得更爐火純青,“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也許是俺自己偏好詞吧

如果論思想內容而言,這闕詞作也許是老毛對中國曆史滄海桑田的大徹大悟,俺們這裏不論。老毛晚年後期詞作流於隨心所欲,“不須放屁”句進而入詞,比“曲子裏縛不住”的東坡,“掉書袋”的稼軒還要不顧詞的音律和詞的雅致,過於流俗。

如果把詞的發展看成一個MM--婉約詞
唐5代時,詞恰如二八女子待字閨中,充滿女孩兒家脂粉氣,豔詞俗曲,如溫飛卿詞等;

宋初時,詞如這MM走出閨房,來到牡丹亭,“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來到西箱的“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情竇初開的MM對世事人生,四季花草有了了解,退卻脂粉,多了些自然,如歐陽永叔六一詞等

柳三變放浪形骸,穿紅過柳,創製長調為詞的內容注入了更豐富的社會內容,如這MM深入社會基層,市井煙巷變得鉛華洗盡,成熟老到,有些反社會,皇帝老子不喜歡。南宋的薑張力主規範音律雅詞,文人化,對這流落紅塵的MM進行再教育,左有坐相,站有站相,談吐優雅,舉止有素,既然“詞別是一家”,就得像個樣子嘛。後事及清詞中興受其影響巨大。

如果把詞的發展看成一個GG---豪放詞
其實唐5代從李後主國破家亡的巨大遭遇,其後期詞已經和豔詞分道揚鑣了,可以說詞像個憤憤不平的大小子;蘇子瞻,辛幼安把更多的國家社會曆史政治軍事內容充斥詞的創作中,詞又像個30而立的有誌青年;但李易安認為詞有別於詩應自為體係,後事以詞為專者,也力挺雅詞為宗。其實蘇辛有不少婉約風格的好詞作,當抒發英雄膽氣時就顧不得那些了,像劃拳行酒令溫文爾雅說濃清吳語就不如俺們老陝秦腔來勁啦

說來說去,老毛這詞從詞本體講不算上品之作,是GG詞,老頭兒詞,用賀新郎的入聲韻能提高嗓門,有“大聲鏜嗒”之效,這闕賀新郎比它好多了,雖然有仿古味道


賀新郎---毛澤東

揮手從茲去。更那堪淒然相向,苦情重訴。
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
知誤會前番書語。過眼滔滔雲共霧,算人間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淒清如許。
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
憑割斷愁絲恨縷。要似昆侖崩絕壁,又恰象台風掃寰宇。
重比翼,和雲翥。

最後,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

看辛棄疾的老頭兒詞:

賀新郎---辛棄疾
1
把酒長亭說。看淵明、風流酷似,臥龍諸葛。
何處飛來林間鵲?蹙踏鬆梢殘雪。
要破帽、多添華發。
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
兩三雁,也蕭瑟。

佳人重約還輕別。悵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
路斷車輪生四角,此地行人銷骨。
問誰使、君來愁絕?
鑄就而今相思錯,料當初、費盡人間鐵。
長夜笛,莫吹裂!

2
甚矣我衰矣!悵平生、交遊零落,隻今餘幾?
白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
問何物、能令公喜?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情與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裏。想淵明、停雲詩臼,此時風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
回首叫、雲飛風起。
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3
老大那堪說!似而今、元龍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來高歌飲,驚散樓頭飛雪。笑富貴、千鈞如發。
硬語盤空誰來聽?記當時、隻有西窗月。
重進酒,換鳴瑟。

事無兩樣人心別。問渠儂:神州畢竟,幾番離合?
汗血鹽車無人顧,千裏空收駿骨。正目斷、關河路絕。
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
看試手,補天裂。

4
細把君詩說:悵餘音、釣天浩蕩,洞庭膠葛。
千尺陰崖塵不到,惟有層冰積雪。乍一見、寒生毛發。
自昔佳人多薄命,對古來、一片傷心月。
金屋冷,夜調瑟。

去天尺五君家別。看乘空、魚龍慘淡,風雲開合。
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銷殘戰骨。歎夷甫、諸人清絕!
夜半狂歌悲風起,聽錚錚、陣馬簷間鐵。
南共北,正分裂!

張元幹的老頭兒詞:

賀新郎---張元幹
1
曳杖危樓去。鬥垂天、滄波萬頃,月流煙渚。
掃盡浮雲風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蘆深處。
悵望關河空吊影,正人間、鼻息鳴鼉鼓。
誰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夢揚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國,氣吞驕虜。
要斬樓蘭三尺劍,遺恨琵琶舊語。謾暗澀銅華塵土。
喚取謫仙平章看,過苕溪、尚許垂綸否。
風浩蕩,欲飛舉。

2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製)

夢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
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
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如許。
更南浦,送君去。

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雲微度。
萬裏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
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
舉大白,聽金縷。


有人在《胡適雜憶》中說毛的《沁園春雪》也是受了胡適《沁園春新俄萬歲》的影響而作的......我把 胡適《沁園春新俄萬歲》貼下, 看那個次的, 幾個級別都不止嗬!

《沁園春新俄萬歲》:

倡客子何思?凍雪層冰,北國名都,
想烏衣藍帽,軒昂年少,指揮殺賊,萬眾歡呼。
去獨夫沙,張自由幟,此意於今果不虛。
論代價,有百年文字,多少頭顱。
冰天十萬囚徒,一萬裏飛來大赦書。
本為自由來,今同他去;與民賊戰,畢竟誰輸!
拍手高歌,新俄萬歲!狂態君休笑老胡。
從今後,看這般快事,後起誰歟?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