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
尖椒土豆絲, 醋溜土豆絲, 那是我的家常菜。切土豆是有點麻煩, 尤其要想切得細, 倒也是練耐心的好辦法。所以切土豆絲,牛也不嫌其細, 溜也不嫌其酸,一缽飯,一瓢飲,庶幾聖人乎?
俺最早在波士頓的時候,一個同屋是麻省總醫院的幹活,在國內是拿手術刀,那切起土豆絲來, 駕輕就熟,行雲流水一般。一邊和你聊天,一邊唰唰唰地,一堆白玉般的米線就碼在那裏了。 有了壓力,就有動力,小牛也開始慢慢地一刀一刀地動手,經過多年刻苦地練,現在也可以見人了。
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 這是大家耳聞目睹的流行菜譜,哦,不,是光輝詩篇。 要是說是菜譜, 這倒有點離譜。 要按天地的大廚的意見,肯定是牛肉快燒熟了,再加土豆。這才是叫程序正義。程序不對,這菜還是沒法吃。
土豆在小牛的家鄉,叫做洋芋。土豆和洋芋,兩種叫法,一樣東西。就像南瓜,在俺們江南,偏偏叫北瓜。 一土一洋,一豆一芋,對仗得很。俺們小的時候,家裏也種洋芋,在菜園子裏, 尤其是屋後。 等到夏秋之交, 洋芋在地裏長個了, 家裏便開始嚐鮮。 有的時候早上十點多,俺就拿著小鋤頭去屋後的菜地裏,挖一兩株洋芋。 洋芋有大有小,那個時候,大的也就和桃差不多,可不是香山的九保桃,毛桃而已。
洋芋雖小, 皮還是要刮的。那是可沒有削皮的刨子,媽媽有時候用刀,小孩子一般用碎的瓷片。 小孩子吃飯打破碗了,常見的事情,地上的碎片我們就撿起來幾塊, 塞在屋外的牆縫裏。 等到刮洋芋或者毛芋(芋艿),就可以廢物利用了。
我們也不炒洋芋絲。一般是紅燒,把洋芋切成片,要是有醃好的幹菜一塊炒,那可美了, 香得很。 家裏的洋芋和後來在北方的土豆倒也有些不同,家裏的好像更粉一些, 澱粉含量更多一些。 初到北方, 確實有一些東西覺得好笑,而不是希奇。 比如說南瓜,北方的南瓜,張得歪瓜裂棗, 而且小得很。 記得外婆家的南瓜,掛在菜地的圍牆上,有的像圓盤,有的像酒壇, 有的表麵都是小疙瘩,叫做麻風南瓜,最甜,有的表麵光光溜溜,就和電影明星一樣,一般用來喂豬。 南瓜黃了, 十幾斤重正常得很, 二三十斤的也不少見。小牛小時候吃得可不少。
回到土豆。這土豆這個名稱,其實是誤導,洋芋倒是一語中的。 本來就是洋物,並非中國原產的。 大概在15世紀末,16世紀初由西班牙的傳教士帶來。土豆原產於南美, 15世紀才傳開了,到了歐洲,亞洲。 愛爾蘭的土豆饑荒, 想必是在17,18世紀了。
土豆傳到中國,對於中國的人口增長,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當然,還有從美洲傳來的其他的穀物,特別是玉米,紅薯,花生,還有辣椒,煙草。這些東西比較於南方的水稻,北方的麥子,有著巨大的優勢。一是受緯度的影響不大, 二是受水源,土壤的影響也不大。所以在原來無法種植水稻小麥的山地,河灘,荒坡上,開始種植土豆,紅薯。 糧食麵積的增長直接導致了糧食的增長,從而促進了中國人口的高速增長。到了1700年, 中國的人口已經突破了3億。 在英明偉大的康熙皇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的領導之下,中國人民隻用了世界上7%的耕地就解決了占世界總人口近40%的溫飽問題,真是了不起啊。
其實新大陸的穀物支撐了高人口密度的例子,不僅僅在中國。更早的例子是夏威夷王國。 夏威夷王國離北美大陸不知幾百英裏,反正遠著呢, 直到19世紀末才加入美國。 可在白人帶來之前,夏威夷王國已經開始有土豆了。記住,夏威夷的原始居民可不是印第安人,而是東太平洋的人種,所以土豆也是從南美來的。什麽時候從南美傳到夏威夷這個孤居海外,四麵環水的島嶼群呢? 不太清楚。反正,等到白人到夏威夷的時候,土豆已經大量種植在山坡山穀裏了,在火山衝擊而成的狹窄的島嶼上孕育了一個生氣勃勃的王國。
南美大陸離夏威夷群島 不止上千英裏吧?土豆要穿過去還真不容易呢. 過程說簡單也簡單,跳板似的,從一個島嶼到另一個島嶼。 東太平洋上的一些島嶼,早就和南美的印第安人有接觸,往來,交流。 要說發現美洲,他們最早。哥倫布不算什麽,何況現在不是又有人說是鄭和的船隊發現了的麽?
他媽的,誰要你們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