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隨筆高爾夫 (三)癡迷高爾夫好不好

(2009-09-19 09:30:13) 下一個

 

這純屬個人私事。既是內政,別人說什麽都是瞎掰,全憑自裁。

 

看官,凡世上的事,一般隻有迷戀到癡迷不悟,甚至癡呆的地步,才有可能出大成果。記得十多年前北京青年油畫家劉亞明到美國做畫展,也到了哥倫布。盡管有些“權威人士”以權威口氣說象那水平的在北京少說一、二百,大街上用簸箕搓,可我們覺得劉亞明的水平就是高,人物肖像就和照片似的,我們都由衷地這麽讚歎。劉亞明告訴我們,以後誇人家的畫作好,千萬別說“和照片似的”,畫家最煩這句話。以後我們就改詞兒說“和真人似的”。劉亞明功底相當深,又有一股認真勁兒。他說往往畫一幅成功的畫作要自己把自己封在家裏十天半個月,餓了吃方便麵,渴了喝自來水。等畫好了出門見陽光,連話都說不利落了。他這就可以說是癡迷了。前些天報上報道了一位年輕人,高中畢業沒考上大學,為了生活什麽都幹過,拉車,擺攤兒,可就是迷古文學。辛辛苦苦掙的錢大都買了書,日子可想過得是多麽苦了。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偶爾展露了頭角,被上海複旦破格錄取為研究生了。他的癡迷成就了他。

 

我可沒說癡迷了就一定出大“成果”,你參加高爾夫比賽拿不到大獎掙不到錢別找我算帳。我是說癡迷使出成果的幾率大大提高。“有誌者,事竟成”嘛。不癡迷而有成果的也是有的,不過那是撞大運。人說,兔子要走了運,槍都打不著,就是這個理兒。就有人祖墳上也不知哪根兒蒿子長好了,一鎬刨下去,刨出了漢、唐的物件兒,想不發財都難。可為了發財一個勁兒傻刨,那刨出值錢東西的可能基本上就在“出成果”的概率之外的可能性之中了。這和買彩票差不了多少。希望就象妓女,表麵上把一切都給你,你卻什麽也得不到。(魯迅語,大致如此)

 

癡迷的目的性極強。賭博還不是想輕鬆發大財?吸毒還不是想當會子神仙?對任何事情的癡迷是不是和賭博吸毒有共同之處?還真別說,生活中的“癡迷”還真有時候壞事兒。從前有個行刑殺人的劊子手,手法嫻熟,一刀下去正好頸椎骨頭縫兒,幹淨利落。腦袋應聲而落,順手一照兒泰山壓頂用一個窩頭將脖腔“啪”地堵住,刀上無血,地上也無血。他是怎麽練出來的?靠的是對這一行當的癡迷。朋友請到家去吃飯,飯桌上總盯著主人的脖子看,看到性起,伸手用手指按到主人的第六第七節頸椎的縫上。主人自然嚇得白著臉草草用膳後舉茶送客,決不說“再見”,拜拜吧您哪,永遠斷絕朋友關係。

 

當然對高爾夫癡迷決不至於那麽玄。可確實打高爾夫目的很明確。人家從小練起的,崇拜老虎伍茲,將來說不定就吃這碗飯的,不癡迷就很難跟老虎叫板。咱們這一把子年紀的呢,早就一身自知之明的天然神氣,越來越深切地體會到健康的重要,以及堅持的艱難。找個感興趣的鍛煉項目容易堅持,融鍛煉於興趣之中,效果就會大大提高,事半而功倍。既然高爾夫能讓許多人癡迷,那又何樂而不為呢。當然了,高爾夫的費用對小白領來說是不低,可有錢難買願意啊,錢砸在高爾夫上總比給醫院好吧。

 

說到這兒,有句話想提醒諸位癡迷者。癡迷也要科學化,智慧化。比如癡迷高爾夫,天天大把兒攥著球杆兒狠命地敲打小白球,打著算,打不著再打,那也不是個辦法。就這麽打下去您就是打上十年二十年,也就那水平了,長進不了。所以,一定要從一開始就把握正確的技術,循序漸進,同時要鑽研,要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聽說瓦爾德內爾打乒乓就是大部分時間在思索,決不傻練。咱們教練何博士就是我們身邊苦練加巧練的好榜樣。

 

我相當欽佩癡迷的精神,因為我對什麽都不容易癡迷。

 

祝大家高爾夫球場得意,身體健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Bali 回複 悄悄話 您老可真厲害,似懂非懂也可以寫上四大篇,佩服!
登錄後才可評論.